民法總則表決通過 開啟中國法治建設新篇章

2020-12-25 央廣網財經

  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昨天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號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民法是離百姓生活最近的法律,它協調公民人身與財產的關係,對糾紛給出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民法典被譽為百姓權利的宣言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同時它所關涉公民的一點一滴,又都是一小塊鏡片,反射出時代特點和文明進程。

  民法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更是市場經濟法治的基礎性、支柱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總則的誕生,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民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關懷,正如孟德斯鳩所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總則的很多條文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人文關懷,它對一個人的關注是從「搖籃」到「墳墓」,從胎兒、老人甚至到逝者,權利都得到了關懷和保護。另外,這次民法總則中很多條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回應了這個時代人們所提出的社會需求。

  義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說:「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民法是人法,落腳點是人,當公民權利在民法的羽翼下自如地伸張,就必然通往一個張揚著理性、灌注著法治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此作出分析與解讀。

  劉俊海:「昨日通過的總共11章206條的《民法總則》是立法機關獻給廣大百姓的一個法律大紅包。這部法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了平等精神,體現了契約精神,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我個人認為這部法律從今年10月1日實施以後,將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積極的重大的影響。

  第一,有助於增強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有助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法總則》通過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規範了民事活動的行為,保護了老百姓普遍廣泛擁有的各類民事權利,有助於增強人們對於幸福生活追求的這種美好的信心。

  第二,有助於構建和諧的幸福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圍繞自然人制度,民法總則進行了很多制度創新。比如涉及遺產繼承和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胎兒雖然還未出生,也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這是對傳統民法理論的創新,使對兒童利益保護的關口前移,值得點讚。

  第三,《民法總則》第33條,允許老年人在頭腦清醒時預先選擇自己信任的監護人,這樣一旦自己年老,喪失必要判斷能力後就無需擔心自己重大財產的處置、贈與、捐贈,使重大的投資活動受到嚴重損失,這是一個制度創新。另外,對於監護人的選擇,甚至公民個人由於出差需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情況,法律也都做了明確規定。

  第四,有助於鼓勵人們投資興業。有恆產者有恆心,《民法總則》通過對一系列財產進行保護,有助於調動人們創造財富、保護財富的積極性。

  第五,有助於維護交易安全。《民法總則》反覆強調區分民事活動中的內外部關係,強調對於善意第三人權利的保護,這增強了交易行為的透明度,有助於鼓勵人們放心大膽的開展交易活動。

  第六,有助於建設創新性國家,《民法總則》保護廣大公民甚至還有法人組織依法享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以及其他的智慧財產權,有助於建設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國家。

  第七,有助於進一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民法總則》的頒布,對下一步加快《民法典》的編纂步伐,提高民事法律、商事法律和經濟法律間的內在邏輯性和科學性以及增強法院裁判行為規則的統一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八,有助於建設誠信中國。這部法律弘揚了社會主義價值觀,而且要求當事人開展民事活動不得損害公序良俗;要求保護英烈的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我個人認為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道德水準,進一步完善社會誠信體系。

  總體來講,其中的亮點非常多。比如在法人制度方面的重要創新:一是確立了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和特別法人的三種分類方法。對於法人而言,要特別強調完善法人的內部治理結構,要求法定債務人必須在法律規定和章程規定的範圍內開展活動,如果它從事的行為損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又不知情,而且還為過錯,就該受到保護。例如一些公司法定債務人用公司的公章到處籤合同,最後給公司造成了損害,這時即使公司有損害,但是債權人若是善意的,也該受到法律的保護。

  另外, 對於非營利性法人,明確了為公益目的或者是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的法人,原則上一律都不得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的利潤,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以及社會服務機構。對於非法人組織,這次《民法總則》再次確認了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還有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這些立法創新有助於鼓勵人們大膽開展的開展投資和交易活動。

  其次,就民事權利的擴張而言,除了傳統的人身權利、人格尊嚴、生命權、身體權利、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以及榮譽權受到保護之外,這次特別增加了隱私權的保護,強調個人的自然信息受法律保護。在網際網路時代,公民的隱私變得極其的珍貴。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用大數據的方法汲取了很多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最後非法使用、轉讓,導致很多消費者個人信息受到侵害,並且連帶侵害到廣大消費者的財產利益。所以《民法總則》在111條重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在關於保護物權的部分,特別強調對於徵收和徵用的法律規則和約束,比方說按照117條的規定,只能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而且還得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這對鼓勵大家安居樂業非常有好處,也避免了在拆遷徵收徵用當中造成不必要的民事糾紛。

  再者,關於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特別強調了不管是籤合同,還是做買賣,還是做出法人或者公司的決議,一定要按照143條的規定遵守三大要求:一、行為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八周歲以下的孩子人,還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籤訂的合同是無效的。所以不能欺負小孩,也不能欺負智力有殘疾的成年人;二,反對通過欺詐、脅迫、趁人之危的方式與別人籤訂合同;三,強調各類合同都不得違反強制性規定,不得違反公序良俗。

  還有,在代理部分,為保證代理人不存在道德風險,《民法總則》在第七章專門規定了代理制度,包括委託代理制度以及法定代理制度,要求代理人要對於被代理人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如果不勤勉、不誠信,或者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一定要承擔民事責任。

  最後,重要的問題是民事責任,如果民事權利受到侵害該怎麼辦?沒有救濟的權利不是真正的權利,在《民法總則》第八章專門規定了民事權利,一方面重申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另一方面鼓勵人們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在183條規定,如果因為保護他人民事權利,自己受到損害的時候侵權人要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也要承擔適度的補償責任。還有一個創新在184條,如果是自願實施緊急救助,導致受助人受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責任。」

相關焦點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中國民法制度將迎新時代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在即,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中國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國的民法制度也將迎來民法典時代。一部民法典,提升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中國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2017年十大民主法治事件:民法總則實施 審議監察法草案
    2017年,是中國民主法治進程中可圈可點的一年。這一年,民法總則、國歌法等審議通過,為滿足民眾建設美麗中國、維護社會秩序基本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為維護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提供法律武器;這一年,人大機關通過執法審查、備案審查等手段,發揮了更強有力的監督作用;這一年,從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引入第三方評估的頂層設計,到地方立法聽證的廣受關注……我們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法治建設步入了新時代。
  • 中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開啟「民法典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楊維漢、羅沙)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
  • ...的民法總則:民法總則將給百姓帶來哪些影響?——專訪中國民法學...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題:民法總則將給百姓帶來哪些影響?——專訪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王軼  新華社記者陳菲、丁小溪  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在今年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並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 人民日報新論:民法總則,中國民法成熟之始
    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將構成未來中國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位居民法典第一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是新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圍繞這一目標,立法機構與法學界在大約一年多的時間裡,迅速拿出了可供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發布
    >黑龍江日報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5日表決通過了
  • 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 胡康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於今年3月15日由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自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值得紀念的一件大事。從1986年制定民法通則到2017年通過民法總則,歷時30餘年,表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法治中國作出的不懈努力,彭真同志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民法通則為民法總則的制定奠定了基礎,民法總則的誕生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各有其時代背景、時代特徵、時代意義。
  • 民法總則: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
    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民法總則,我國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一步。民法總則通過後,社會各方面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也說明民法總則反映了人民意志、回應了人民關切。民法對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作用重大。民法總則的制定,確立了科學系統的民事權利體系,拓展了民事權利內容,創新了民事權利保護方式。
  • 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 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央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對《民法總則》的幾點淺見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總則》。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打假的日子,當天網上卻流傳著《民法總則》的各種假版本。原因在於,該法在正式通過之前修改了多稿,直到通過前兩天,有些法條仍在修改。民法是最貼近生活的法律,誰都懂一點,於是誰都可以說兩句。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三分鐘學法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亮點匯總
    【編者按】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我們與金華市司法局一起,打造一份權威又易懂的法律讀本,輕鬆學法規,讓您成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小達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什麼?——兼說總則編的時代...
    九江市司法局局長、公職律師 周文利 要問2020年全國「兩會」最大熱點是什麼,對時事稍加關注的人們都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表決通過。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實施憲法的重要手段,開啟了我國法治的新時代。
  • 蘄春:學習《民法典》 推進法治蘄春建設
    、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優秀成果一等獎、瑞典政府獎學金。,是一部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大法,是一部有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大法,是一部有力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大法,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法,為與會黨員幹部準確理解《民法典》的核心要義,進一步推進法治蘄春建設提供了有力指導。
  • 張新寶談《民法總則》的創新與特色
    >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包含近200項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是其中的重要事項之一。  中央對制定民法典進行部署,建立了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李适時主任負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法學會五個單位參與的民法典起草機制。
  • 貫徹實施民法典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確立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的目標要求」
  • 《民法總則》的正確打開方式
    施行前的這幾個月,作為法律人的我們肩負著解釋和宣講《民法總則》的重任。為完成這一使命,必須選擇正確的方式打開《民法總則》。《民法總則》一經發布,「江湖」傳聞不絕於耳。有人認為民法是關於鄰裡關係的法律;有人認為民法是調整婚姻家庭生活的法律;還有人認為民法是關於個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法律,而與組織無涉。民法到底是什麼?要理解民法,首先要理解私法。
  • 民法總則10月起實施:監護人濫用監護權應撤銷
    15日上午,素有「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的民法典總綱——民法總則獲得人大表決通過,從2017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共計11章,一共206條的民法總則,從基本原則到具體規定,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婚有婚姻法、購物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寫小說有著作權法等等,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一事一因果盡在《民法總則》。
  •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立法目的和依據
    龍衛球  博文地址:  http://longweqiu.fyfz.cn/b/9162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下稱「民法總則」)已經獲全國人大表決通過,自10月1日起施行。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的目的和制定依據呢?民法總則第1條對此作了闡述,其中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該條的規範對象是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該條規定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下稱《民法通則》)第1條的規定。
  • [民法總則必修課]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今天我們繼續跟隨代表每一個普通民眾的大民一起進入第二季的《民法總則必修課》,詳細了解關於民事權利和義務,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民辦學校可以營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