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更藍的天空、更新鮮的空氣,是人民群眾最熱切的嚮往之一,也是黨委政府努力的方向所在。
進入8月,嘉興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發的藍天白雲隨處可見,不少網民甚至興奮地表示「美得不要不要的」。對禾城擁有如此靚麗的藍天白雲,小夥伴們接連借景抒情,幸福感溢於言表。
群眾的獲得感是什麼?不少網民直言這就是。
自2015年10月9日,嘉興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市治氣辦」)正式成立後,我市協調推進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秸稈焚燒廢氣、建築揚塵、餐飲油煙為內容的「五氣共治」,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6年嘉興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分別為58.9%和74.3%,今年上半年為72.4%;2013和2016年嘉興市區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68μg/m3和44μg/m3,今年上半年也是44μg/m3。嘉興市區重汙染天數從2013年的28天減少到2016年的0天。
嘉興大氣環境質量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而這種向好的態勢更激勵全市幹部群眾,為藍天白雲常駐嘉興接續努力。
捏指成拳「五氣共治」
乾淨的空氣和潔淨的水一樣,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來,我市全面實施「大氣十條」,重點打好一場工業廢氣治理攻堅戰,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等六大專項行動,做好黃標車全淘汰等六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五氣共治」,蹄疾而步穩。
在強化工業廢氣治理上,嘉興、嘉華發電廠8臺機組全面實現超低排放,完成16家熱電企業45臺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開展59家萬噸耗煤企業鍋(窯)爐整治,完成75臺10~65蒸噸/小時爐(窯)特別排放限值改造。推進工業鍋爐、水泥、玻璃行業廢氣清潔技術排放改造,累計完成項目97個。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4757臺。實施揮發性有機汙染物行業整治,完成287家重點企業整治……
在防治機動車尾氣汙染上,全面推進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誌管理,實施黃標車限行制度,累計淘汰黃標車34027輛。推進油品升級,實現「國5」標準車用汽、柴油全覆蓋。發展公共運輸,建設公交專用道,全市設置1029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投入車輛26500輛。建成充電站12個,充電樁706個,全市公交車、計程車環保車型分別達40.32%和93.58%……
在整治城鄉煙(塵)氣上,加強內河碼頭揚塵整治,累計關停碼頭636座,提升271座。淘汰開啟式乾洗機87臺,累計完成1364家餐飲單位油煙淨化裝置安裝。嚴格落實建築工地揚塵治理「7個100%」措施,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2.5%……
全域治理立法又立規
空氣是流動的,大氣治理不能只局限於城市或農村,必須全域治理。
「第二天起來小區路上都是紙屑,汽車上一層灰,髒得很」、「燃放鞭炮產生噪聲汙染、煙塵汙染,紙屑到處飛,形成環境汙染。什麼時候嘉興城區也禁了吧」……早幾年,嘉興市民關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呼聲就已響起,出於對良好生活環境的渴望,近年來這種呼聲更加強烈。
2016年10月31日,市政府正式出臺了《嘉興市人民政府關於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明確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市區三環路(含)以內,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放禁售地點、場所,禁止燃放、銷售煙花爆竹。
從嚴執法,開展拉網式巡查,做到及早發現違禁苗頭、及早糾正違禁行為、及早查處違禁案件。「雙禁」工作成為一座城市的總動員,落地見效。
春節假期後一上班,市環境監測站就傳來好消息:1月27日至2月2日的7天假期裡,嘉興市區以「3天優4天良、AQI(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100%」的空氣品質迎來了喜人的「開門藍」。
曾經,每到收穫季,農村「烽煙四起」,城市「十面霾伏」,群眾叫苦不迭。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秸稈禁燒力度,嘉興首部地方性法規於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違法焚燒秸稈,將被處以500元至2000元的罰款。
從《條例》實施來看,隨著宣傳發動力度加大,相關部門執行到位,嚴肅追究「第一把火」責任,嘉興對秸稈禁燒進行立法的期望目標基本實現。2016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1%,基本實現「不冒一處煙、不著一把火」。
七大重點區域再發力
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幹什麼。越是困難,越要敢於擔當。這是近年來嘉興市委市政府治理大氣環境的氣魄。
市區城北區域、南湖區大橋工業園區、嘉善天凝鎮與秀洲區油車港鎮交界區域、平湖獨山港區、海鹽經濟開發區與港區化工園區交界區域、海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桐鄉經濟開發區,這七大重點區域,一直以來都是群眾投訴的熱點,也是全市「五氣共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上述七大區域列為重點區域,重點整治。今年6月,全市重點區域臭氣廢氣整治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嘉興港區召開,會議要求全市深入實施「五氣共治」,統籌收集、治理、管理三大環節,以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臭氣擾民問題為突破口,全面開展重點區域臭氣廢氣整治行動,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區域環境空氣品質顯著提高。
為推進七大重點區域企業的臭氣整治工作,我市出臺《嘉興市重點區域臭氣廢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五大舉措。明確要通過推進「全密閉」工程,提升臭氣廢氣收集率;實施「全加蓋」工程,降低廢水廢液臭氣逸散率;建立「全收集」體系,提高臭氣廢氣收集率;落實「全處理」要求,提高臭氣廢氣去除率;增強「全監管」能力,實事求是體現治理成效。
目前,我市已經列出了七大重點區域的一批重點整治企業,如市區城北區域的曉星氨綸、南湖區大橋工業園區的中華化工、平湖獨山港區的衛星能源等公司都納入了整治名單。其中,2017年要完成20家示範企業的整治。
《嘉興市重點區域臭氣廢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按照「群眾聞不到臭氣異味」新的要求,全面實施重點區域臭氣廢氣整治,實現區域環境空氣品質「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區域環境空氣品質顯著提高,區域環境空氣治理水平位於全省前列。
鐵腕執法倒逼生態治理
嚴格環保執法才能倒逼推動汙染治理,督促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2016年,市環保局聯合嘉興經開環保局對市區北部一家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開出了500萬元的大罰單,強力震懾違法行為,倒逼該企業在今年準備投入4000多萬元用於環保治理。
環保部門對該企業第一次檢查時,監測發現企業超標排放廢氣,環保部門對此開出了100萬元罰單;第二次檢查時,監測發現企業仍沒有整改,仍然超標排放廢氣。「對違法行為絕不手軟!」至此,環保部門依據新《環保法》中「按日計罰」條款對企業進行處罰,又開出400萬元罰單,總共罰款500萬元。
整個案件辦理過程中,環保部門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條款和程序辦案,把案件辦成了鐵案,既高壓執法,又公正執法,同時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治理力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城市道路上,沒有了排放黑煙的汽車;建築工地上,建築車輛進出場地時不再塵土飛揚;大型學校、企事業單位的廚房裡,餐飲油煙被吸入神奇的油煙淨化器;田間小路邊,不再有焚燒秸稈的縷縷黑煙,一捆捆廢棄的秸稈被運送到各地進行二次利用;城鄉接合部的一根根小煙囪倒下,淨化了城鄉空氣……
隨著全市「五氣共治」步伐加快,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藍天白雲,以及廣大群眾的良好生態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