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味元素到傳統生肖文化 「文藝範」日曆書成新寵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明年是農曆「雞」年,日曆選取的就是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禽鳥類文物,如元旦這一天選的是宋代趙佶的《錦雞芙蓉圖軸》,春節這一天則介紹了齊白石的《雛雞出籠圖軸》。

在三聯書店日前公布的全店圖書銷售排行榜上,銷量前30名中,日曆類圖書就佔據了5個名額。從2010年《故宮日曆》重新出版以來,各類日曆層出不窮,掀起了一股「日曆熱」,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了。

2017年《故宮日曆》

細看這5種日曆,記者發現,它們的主題涵蓋不同的門類。經典的《故宮日曆》自不必說,仍延續了以生肖屬相選取宮藏文物,以「國寶日讀」的形式展現日曆的方式。明年是農曆「雞」年,日曆選取的就是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禽鳥類文物,如元旦這一天選的是宋代趙佶的《錦雞芙蓉圖軸》,春節這一天則介紹了齊白石的《雛雞出籠圖軸》。

排在銷售榜第9位的是《古都之美日曆》,這是一本被譽為「京味兒北京百科書」的日曆。幾年前,曾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流傳一時的北京城水彩畫,相信許多讀者都印象深刻,它的作者是水彩畫的代表畫家黃有維。而這本《古都之美》正是通過黃有維的畫作,以細節展現北京的堂皇華麗和閒適自在。上周末,黃有維應邀到三聯書店為日曆籤售,現場一個正在讀大一的姑娘捧著畫家籤名的新書告訴記者,「我是一個剛剛來到北京的南方人,希望能通過這本美好的日曆,了解這座城市的胡同、四合院、美食、風俗和老規矩。」

2017年《古都之美日曆》

科普知識類的月曆也是熱門之選,如排在三聯銷量榜第19位、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天文臺編輯的《2017-2026十年袖珍月曆》,其主要特色是彙編了太陽出沒時間、世界各地時差對照和10年間日月食等重要天象的時間等。與之類似的,還有在當當網、京東網熱銷的果殼網《物種日曆》。其營銷文案頗有感染力:「365天,每天一篇自然科普短文。53周,每周一幅生物手繪寫真。每天一個物種,帶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此外,單向街書店《單向歷》也在三聯書店的銷量榜上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本特別的日曆,起初是書店公眾號的一個線上欄目。每天一頁單向歷,緊密結合時下熱點,佐上一句名言佳句,用傳統老皇曆的吉兇宜忌的形式給讀者送去問候。別致的創意,加上時而幽默時而雋永的風格,讓其成了文藝青年們熱捧的對象。

記者了解到,每年的10月至12月都是日曆書銷售的高峰。日曆書銷售時間短,過了元旦銷售高峰就過去了。因此,近年各類日曆出版上市的時間普遍有所提前。由於種類日益豐富的日曆書「扎堆兒」上市,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文/孫樂琪)

相關焦點

  • 新潮日曆文藝範:憑創意和「雞湯」重新崛起
    原標題:新潮日曆文藝範槓槓滴   現在日曆充滿文藝範。 等到智慧型手機時代,大家更習慣於在手機上看日期和輸入提醒事項,紙質日曆的功能基本可以被手機的記事本取代。近兩年,設計感強烈、品質精美以及語句動人的日曆書逐漸出現,很多年輕人又回到了翻看日曆的日子。據了解,當下較受年輕人喜愛的日曆書例如《單向歷》《聯邦走馬》日曆、果殼的《物種日曆》《故宮日曆》、豆瓣的《電影日曆》等,另外,以詩詞甚至童謠為主角的精美日曆,也相當受文藝青年們和文藝辣媽的追捧。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又到了年根底下,大家在調侃自己「這一年啥都沒做」的同時,也不得不進入新的篇章了。說到新年必備的物品,有一樣東西已經多年不見,現在卻突然重新爆紅,它就是——日曆!《故宮日曆》適合人群:日曆書小白、傳統文化愛好者、長輩定價:76元《故宮日曆》絕對算得上日曆界的「超級網紅」,如果你是個日曆書小白,想買一本來凸顯文藝氣息,那這本日曆書則是一個穩妥的選擇。
  • 網紅日曆大測評:豆瓣電影日曆文藝,故宮日曆傳統喜慶
    ¥69 / 本 壞蛋不可怕,就怕壞蛋有文化。試問哪個少男少女沒有為幾個又文藝又壞壞惹人愛的混蛋傷過心呢? 聯邦走馬算是國內最早做文藝日曆的藝術機構,相比單向歷,聯邦走馬2019年的迷你日曆就像文藝界的撒旦,濃縮的精華,殘酷而溫柔。日曆一到,就被老闆一眼相中了。
  • 2017,日曆也瘋狂
    作為一名90後,小楊認為,文藝檯曆非常符合90後購物這三大考慮。這些日曆設計感十足,且主題鮮明,裝幀和紙張也很好,價格多在60元到90元之間。「這個價格即便學生也消費得起,雖然比書略貴,但可以用上一年,這樣算起來性價比就比較合適了,而且網上購買往往會更便宜。」小楊說。自己喜歡,價格不高,而且還能作為伴手禮,當做小夥伴之間「志趣相投」的證明。
  • 「京味文化」之旅臺中拉開序幕 傳遞兩岸濃濃中華情
    第十屆京味文化之旅活動新聞交流會及首場兩岸書畫家筆會7日在臺中市政廳舉行,現場氣氛熱鬧活躍,不少來自臺中的「粉絲」們早早趕到,為的就是一睹名家們的風採。  這場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臺辦、北京市新聞辦主辦的「第十四屆京味文化之旅」交流活動於4月6日至17日在臺灣展開。而7日上午的首場活動無疑標誌著這趟傳遞著兩岸濃濃中華情的文化交流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 京味十足,通州馬駒橋鎮這個社區的京味文化體驗館正式開放了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強的精神文明需求,構建供給豐富、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傳承展示、知識服務、創意輔導等綜合功能提升,馬駒橋鎮積極探索深挖京味文化價值,開展具有京味特色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 傳統日曆穿「新衣」 填補新年禮品空缺 新青年愛上文創「老皇曆」
    在很多老人記憶中,日子是伴著撕掉的一張張日曆度過的。然而,人人手機在握的時代,單薄粗糙的傳統日曆成了堆在牆角落灰的老物件兒。近年來,日曆書、手帳、行事曆紛紛改頭換面,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佳」,甚至加入了AR科技元素,這讓文創日曆逐漸成為都市新青年追逐的時尚潮流。
  • 2019年日曆書大戰:「新」成市場關鍵詞
    在這一階段,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收官階段的各種盛典和理性總結,欣賞到讓人神往的書香家庭閱讀故事,更能接觸到令人目不暇接的金牌閱讀推廣人……  臨近歲末之時,百花齊放的日曆書成為各大電商平臺和朋友圈刷屏的主角。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的統計,截至發稿前,市場上已經出現40餘種2019年日曆書,從數量上來看,較之2017年(51種)和2018年(56種)呈現下滑趨勢。
  • 從《于謙動物園》的京味文化,看于謙的另類北京風情
    《于謙動物園》是一本基於民俗文化的動物科普書。于謙雖然祖籍在西安,但是生於北京長於北京,所以他著的《于謙動物園》這本書中透著濃濃的京味文化。于謙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他愛動物的嗜好在書中用「京片子」表現出來,讓人感覺是在聽一段京味相聲,愜意舒適。
  • 馬小鹽:文化日曆,為何成為文藝青年的標配?
    無論是傳統的老黃曆,還是近兩年廣為流行的文化日曆,皆是這樣的時間之鯉。只不過老黃曆上的鱗片,注重的是二十四節氣與吉兇宜忌,而文化日曆上則多是一些閃爍著微光的知識碎片。1.皇曆,時空政治經濟學的產物黃曆,原本應該稱為皇曆。
  • 實用貼|看到就想買,12款值得入手的2019年日曆!
    傳統文化故宮日曆故宮的文創一直以把創意、新意思融入傳統見長,把日曆這種最傳統、最能見證時光流逝的東西做得有趣當然不是難事。故宮博物館今年推出了多款不同種類的日曆,最經典、基礎的款式就直接叫「故宮日曆」,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1933年至1937年出了五冊後黯淡了幾十年,2010年重新啟動,復刻1937年的老闆,紅牆色的裝幀、傳統的生肖圖標,滿滿都是復古韻味。
  • 大陸「日曆書」試水臺北國際書展 部分種類已售完
    本屆展覽延續近年安排,設置簡體館,展出大陸近百家出版社精選的約3000種簡體字書。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臺北2月15日電 (記者 陳林 陳小願)年末歲尾流行於大陸的日曆書,日前試水2017臺北書展。儘管已是2月,展商表示依然賣得很好,有的種類已售完。
  • 河之洲丨年貨也可以很文藝
    親手製作的一枚「壓歲錢」,枕頭造型的創意手工年曆,生肖泥咕咕與老瓦片結合成的香插,講述年文化故事的沙畫繪本……近日,大河報記者採訪發現,除了傳統商品外,文藝年貨既融入深厚文化內涵,又時尚創意滿滿,讓人領略到一種新時代的獨特「年味」。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文物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1933年至1937年,當時的故宮博物院曾經連續5年編纂出版了《故宮日曆》,作為賞用兼宜的普及性藝術讀物,廣受歡迎,可惜因戰亂戛然而止。2009年,故宮出版社將《故宮日曆》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
  • 花山街道:讓傳統文化與大眾零距離
    此次圖片展覽的主題是「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主要展示了以鼠為題材的文物、藝術品和珍貴標本,以及其他生肖文物,向廣大公眾奉上精彩的圖文內容。展覽將無形文化資源與有形的民間藝術有機結合起來,讓市民對生肖尤其是生肖鼠文物所代表的寓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居民文物保護觀念。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此外,這本日曆中還有各種禽鳥圖案的藏品,南朝的雞頭壺,唐代的綠釉生肖雞 俑,清代的金鶴式香薰,康熙年間的五彩雉雞牡丹紋瓶,以及徐悲鴻畫的《竹雞軸》,林林總總的圖案帶領讀者走進雞的世界。   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故宮出版日曆的歷史可以追溯至80多年前。1933年至1937年,故宮曾推出過五期《故宮日曆》,每日配一張故宮藏 品圖片。
  • 「京味文化」走進彰化夜市 人氣超「贊」
    千龍網記者 紀敬攝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4月16日,「2016京臺文化交流暨第十六屆京味文化之旅」赴臺交流活動走進了彰化縣田尾鄉的公路花園觀光夜市,彰化的觀眾近距離欣賞到了京味文化,說、演、彈、唱、書畫交流,豐富多彩。  沒去過臺灣夜市,就稱不上到過臺灣。「京味文化」走進夜市也是別出心裁的設計。
  • 給「00後」大學生取名,浙江家長「偏愛文化味、文藝範」
    「老師們第一次上課點名,遇到念不出來的字,或者發現學生名字『特有文藝範』,就很有可能是浙江生源的學生。」指導老師杜加友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研究發現,浙江籍的學生姓名「偏文藝範」,姓名中的生僻字也使用得更多。
  • 2018日曆大盤點:強牌的升級,萌新的逆襲
    紙質日曆這種略顯復古的小物,最近又開始流行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桌面擺放一本日曆,年末將至,不少朋友已經興奮地曬出下一年的日曆。不論它背後是文藝範、儀式感、還是生活與時間,國內日曆市場已經小成氣候。
  • 無需「日曆」的時代,用一本日曆書將時間留駐身邊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人愛上日曆書的原因不止因為「高顏值」,還有它的實用性,具有使人「日進一寸」的輔助功能。01數十種日曆書爭奪「蛋糕」曾幾何時,日曆慢慢地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如今,日曆書熱銷,一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對象。與傳統日曆相比,如今的日曆書更加注重審美價值,兼顧了功能性,強化了以內容性為主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