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鹽:文化日曆,為何成為文藝青年的標配?

2020-12-13 文化先鋒

鐘錶和日曆,都是對廣闊無垠卻不可見的時間的可視化人造物。只是鐘錶的循環時間是一天,日曆卻是一年。相比於鐘錶單調的嘀嗒聲,日曆更為詩意翩躚。日曆是時間的肉身,每撕一頁,便宛若撕下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一塊鱗片。撕盡之日,一年的時間便化作塵埃灰飛煙滅。無論是傳統的老黃曆,還是近兩年廣為流行的文化日曆,皆是這樣的時間之鯉。只不過老黃曆上的鱗片,注重的是二十四節氣與吉兇宜忌,而文化日曆上則多是一些閃爍著微光的知識碎片。

1.皇曆,時空政治經濟學的產物

黃曆,原本應該稱為皇曆。一個皇字,道出了它的起源——最初,皇曆的印刷,歸於皇權下設的政府部門,民間私印皇曆,會被處以刑法。這是一種帝國時代的時空政治經濟學。不但空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壟斷在掌權者手中,時間亦無法倖免。只有皇權,才有定製、規劃、統一時間的權力。時間以及與時間有關的一切印刷品,亦皆為皇權的壟斷物。皇曆後來之所以被稱為黃曆,是因認同終極文化祖宗的緣故。傳說軒轅黃帝是中國曆法最早的定製者,再加上黃、皇同音,於是被稱為黃曆。

中國各朝代可以印製黃曆的部門,大多叫司天台或叫司天監。在農耕文明時期,廣袤的中華大地,信息不發達,頗多偏遠鄉村,官制黃曆根本無法到達。於是很多天高皇帝遠的鄉村,一直在偷偷印刷。直到清乾隆年間,官方見私印屢禁不絕,於是允許民間翻印官制黃曆。老黃曆上所有的曆法,皆是中國的農曆。直至民國初年,在孫中山的建議下,才將西曆加入進來。黃曆的這一變更,雖然是一個細微之舉,卻是將中國時間融入世界時間的重要舉措:中國的時間,就此與世界的時間,首次開始接軌。這表示,中國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獨自運行的皇權帝國,而是一個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處於同一時間維度的國家。

西方有一種類似於黃曆的書籍,叫日課經。日課經插圖富麗,印刷精美,上面不但有西曆時間,還有每日的祈禱經文。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日課經是神職人員每天向上帝祈禱的經書,黃曆則是中國民眾的行為指南,指導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行為,諸如婚嫁、喪葬、出行等等。如果說西方歷史上印刷最多的書籍是《聖經》,那麼中國歷史上印刷最多的「書籍」則是黃曆。黃曆在中國千年不衰,既與民眾對存在的不確定性心懷疑慮有關,又與神的徹底缺席有關。人類生存的困苦與艱難,總需一個冥冥中統領一切的神靈來指點,而中國文化又恰恰欠缺這樣一位高懸在空、悲憫眾生的神。在神缺席的日子,黃曆成了俗世印刷在紙張上的實用之神,它代替了神的教誨與指導,指引民眾避禍或是擇吉,在福禍不定的人世生存。

2.文化日曆,刻奇仙境的新物種

最近幾年,各種文化日曆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在傳統日曆的基礎之上,附加一些知識的吉光片羽,成為各文化日曆的最大噱頭。譬如故宮日曆,每日展示一張故宮珍寶圖片的同時,還將傳統黃曆的宜忌處,策略性的置換成每日一碑帖。再譬如文青熱愛的單向歷,更是以直擊人心的名人金句,來擊打按摩文青敏感多情的神經。其上的宜與忌,也早已褪掉老黃曆的土味迷信,置換成當下文青熱衷的各種行為。

本質上,文化日曆是一種刻奇之物,是大眾刻奇仙境又添加的一個新物種。老黃曆的實用性指南,在文化日曆裡演變成流動的「知識的盛宴」。但這「知識的盛宴」是碎片知識的盛宴,這些類似於微博、微信般流動的知識碎片,不是以網際網路轉發分享的形式擴散,而是以印刷在日曆上與時間同生共死的方式傳播。在上演刻奇仙境的主戰場,大眾文化不但要徵用大量聲名顯赫的符號(單向歷上的名人警句便是對顯赫符號的最大徵集),還要建造諸多便於擺設的、縮小的、仿真的文化博物館(故宮日曆圖片上的珍寶展覽),便於消費者選擇與收集。

每一個擁有單向歷的文青,即若生活裡並不喜歡閱讀,但也擁有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句子博物館——即若沒有讀過其上任何一位作家的任何一本書,在撕扯日曆之間,讀到印刷在上面的精緻格言,便宛若讀過這些作家的所有作品一般。而喜愛故宮日曆的消費者,即若沒有踏進故宮博物館一步,在精緻的印刷圖片裡,也感知到自身在這些價值連城的珍寶之間流連忘返,好似擁有小小的日曆,便佔有了這些珍寶,佔有了故宮博物館的一角。這是一種幻覺,一種大眾消費文化造成的幻覺。刻奇是一種模擬美學,在這模擬裡,碎片代替全部,符號代替實存,幻覺代替真實。但這幻覺有什麼不好呢?在一個粗鄙不堪的時代裡,大眾文化領域裡,刻奇比不刻奇好多了,至少這是對文化教養的嚮往與渴求,而非對粗鄙之風的禮讚和高歌。

3.時間焦慮與知識焦慮的合體

科技的日新月異與信息大爆炸,將人類拋進了焦慮的漩渦。人工智慧呈冪級增長的智商,更加深了人類的生存恐懼。未來,我們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會寫詩的微軟小冰、會畫畫的機器人、擊敗世界圍棋第一人的「阿爾法零」,都讓頗多人對未來深存恐懼。蜂擁而來的網際網路信息,又讓很多人陷入了巨大的認知迷津。一個知識存儲量不夠的人,在網際網路上,往往連信息的真假都無法辨別。人們就此困厄於時間與知識的雙重焦慮之中,卻舉步維艱。

誰也不想被這個加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於是人人都在學習,於是由知識小販們扮演的「知識巫師」出現了,他們利用人們的焦慮心理,將自身的淺薄之見,包裝成各種可以售賣的知識快餐,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四處兜售。這些四處兜售的知識,是真正的知識嗎?我們渴求知識的根本目的,為的是最終學會獨立思考,而非成為一個會行走的兩腳書櫃。智慧機器人真正令人恐懼之處,不在於人類輸入了它什麼知識,而在於它自我強化的創新算法。而知識小販們兜售的大多數知識,不僅無法教會知識焦慮患者們獨立思考,常常連他們自己的知識存儲,都是由一堆知識碎片拼積起來的庸常之見罷了。

文化日曆,是時代焦慮症的表徵之一。它在刻奇的討好消費者的同時,亦誘惑了一部分潛意識裡對時間、對知識深感焦慮的人群。無論是故宮日曆、單向歷,還是果殼物種日曆,皆在每一張每一頁之上,負載著各種各樣的細小知識。這些知識,有的可能被人們偶然記住,有的可能從來就不曾引起人們的注意。擁有這些文化日曆的人,每一天,每撕下一頁,不但將一段再也不可重複的時間湮滅,亦是將一片知識頭皮屑,悄然地灑進慢慢消逝的歲月。

我們身處一個世界性困境的時代,威權復興,民主疲勞,民粹四起,科技看上去也不打算給予人們曾經允諾的天堂,反而倒影出地獄的獰猙之面。時間,是所有人共有的時間,而人類歷史已經進入一個奇怪的歷史節點。未來,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文化日曆,因今天的我們,不但都身處在這部未來之書的前沿,還正在勾勒、描繪出它最終的容顏。

本文圖片皆來自網際網路

上傳與管理:傑夫

相關焦點

  • 文藝青年,英文怎麼說?
    更多精彩,微信公眾號搜索「華爾街英語」 凡是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 都可稱作文藝青年 比如一些歷史上的大文豪 後來文藝青年的用法發生變化 指拒絕隨大流 標誌自己與眾不同的志向與品味的青年 所以 外國人眼中的 文青 是這個樣子的 ∨
  • 網紅日曆大測評:豆瓣電影日曆文藝,故宮日曆傳統喜慶
    朋友圈多數傷感、文藝、熱血的電影臺詞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出處。它不僅是個日曆,同時也是豆瓣高分片單。不管是情人節,生日,還是某個百無聊賴的午後,想要看場電影打發時間的你,隨時都可以打開它,給你365個文藝下去的理由。 推薦人群:文藝愛好者、電影發燒友
  • 傳統日曆穿「新衣」 填補新年禮品空缺 新青年愛上文創「老皇曆」
    在很多老人記憶中,日子是伴著撕掉的一張張日曆度過的。然而,人人手機在握的時代,單薄粗糙的傳統日曆成了堆在牆角落灰的老物件兒。近年來,日曆書、手帳、行事曆紛紛改頭換面,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佳」,甚至加入了AR科技元素,這讓文創日曆逐漸成為都市新青年追逐的時尚潮流。
  • 從京味元素到傳統生肖文化 「文藝範」日曆書成新寵
    在三聯書店日前公布的全店圖書銷售排行榜上,銷量前30名中,日曆類圖書就佔據了5個名額。從2010年《故宮日曆》重新出版以來,各類日曆層出不窮,掀起了一股「日曆熱」,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了。2017年《故宮日曆》細看這5種日曆,記者發現,它們的主題涵蓋不同的門類。
  • 新潮日曆文藝範:憑創意和「雞湯」重新崛起
    原標題:新潮日曆文藝範槓槓滴   現在日曆充滿文藝範。 等到智慧型手機時代,大家更習慣於在手機上看日期和輸入提醒事項,紙質日曆的功能基本可以被手機的記事本取代。近兩年,設計感強烈、品質精美以及語句動人的日曆書逐漸出現,很多年輕人又回到了翻看日曆的日子。據了解,當下較受年輕人喜愛的日曆書例如《單向歷》《聯邦走馬》日曆、果殼的《物種日曆》《故宮日曆》、豆瓣的《電影日曆》等,另外,以詩詞甚至童謠為主角的精美日曆,也相當受文藝青年們和文藝辣媽的追捧。
  • 文藝青年的福音:2020年電影日曆、讀書周曆,每一頁都有它的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好物也是我本人已經入手了的東西,非常適合愛讀書愛電影的文藝青年們。它們就是某瓣出品的電影日曆2020和讀書周曆2020。 某瓣,一個千人千面的平臺。有人在上面討論明星八卦,有人在上面寫意人生。而它之於我的意義,便是在上面標記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記錄下一年的積累。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父母喜歡養生,有專門講健康小知識的日曆;家裡有娃的,有孩子專用日曆;文藝青年,那可選擇的不要太多;甚至壓力山大的高三學子,都有一本「高考日曆」等著他們……《勵志高考日曆》 產品圖這幾年,日曆書的火爆已經超出業界人士的想像。各大出版社競相推出自家的日曆書,甚至各個行業也都希望有一本能夠代表自己的日曆書。
  • 文藝青年這種病,得好好治
    沒事兒就擺出一副思考狀的樣子,不是吾故意為之,而是由內而發……於是別人就叫你——文藝青年,於是就沾沾自喜了。畢業後忙成狗,不過「文藝青年」的標籤還在,空了看看文學書,拍照不忘凹造型,畫畫為了發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外表夠酷看著夠文藝。我和大多數文藝青年一樣,成了裝逼扯範兒的代名詞。
  • 尋找最美蘇杭文藝青年的創酷雅韻之旅
    那麼什麼樣的蘇杭才能稱得上是最美,不同的人眼中的「最美」也不盡相同,文藝青年眼中的最美蘇杭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平日裡也並非文藝青年,只是關於蘇杭,江南美景、水鄉情懷、古色古香是以前的各類遊記中出現最多的字眼,原本我們也想從這個角度出發,畢竟蘇杭的特色就是這些,不過當我們拿到雪佛蘭全新創酷這款車後,我們決定改變主意了。不走尋常路,這是年輕人的專屬標籤,也是創酷這款車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 讓青年文藝更具活力(網絡文化關鍵詞)
    ;電影《閃光少女》裡,主人公結合動漫藝術,奏出民樂的力量感和時代感,展示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它們都多多少少與廣受年輕人喜愛的二次元作品有關。另一方面,青少年正處在希望以新形式表達個性的年紀,他們認同文藝作品中的形象,就會參加漫展、收藏動漫周邊、展開衍生創作。這種基於平面符號和想像世界的雙向文化互動孕育出二次元作品。二次元作品特質在於圖像語言的豐富與文字的極簡。故事通常設定在遙遠的想像世界,反映年輕人天馬行空的浪漫氣質。這類作品以細緻入微的圖像取代具體文字描寫,以圖像語言進行「意會」式傳達。
  • 2017,日曆也瘋狂
    消費者、經營者及文化市場的繁榮,正在共同促進著文藝日曆的發展。消費審美化,文藝日曆買者多屬新中產這幾天在網上選購2017年日曆,讓職場新人小楊感覺有點頭大。「從上學的時候開始,就喜歡買掛曆或檯曆,這樣每個月或每天的任務都寫在那,一抬頭就能看到,這種效果還是手機提醒做不到的。但是過去感覺日曆設計樣式都比較陳舊,選不出什麼好看的。
  •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文創日曆的價格通常要高於傳統的掛曆和日曆,文創日曆價格普遍在百元左右,百元以上的禮盒套裝也不在少數。不少消費者表示,如果做工好,100塊錢以內差不多能接受,也有消費者表示願意為原創設計和IP品牌買單。最近幾年,各種被賦予文化創意色彩和DIY的紙質日曆走紅網絡,文創日曆越來越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 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青年
    原標題:文藝青年到底是個什麼青年新文化周刊A06版~A08版我聽說在日本,文藝青年叫「新高等遊民」。他們的定義是:富有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追求的不是物質而是內心,穿著破爛但心似錦繡,永遠保持對知識的好奇,擁有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
  • 如何成為一個愛跑步的文藝青年?
    如何成為一個愛跑步的文藝青年?
  • 你是文藝青年,還是……
    吃貨青年文藝青年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嘴和胃,必須有一個在咀嚼,有一個在消化。吃貨青年文藝青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必吃的美食我早已查好。吃貨青年文藝青年帶上相機拍遍漳浦每個角落。
  • 照片、書籍和音樂 文藝青年的剁手清單
    照片、書籍和音樂 文藝青年的剁手清單  照片、書籍和音樂是文藝青年們的最愛,他們中意的數碼產品也都會圍繞這三個中心思想展開。馬上就要到開學了,新的學年新的面貌,自然也要有全新的數碼裝備。今天筆者就根據上面三個中心思想,給各位文藝青年們推薦一下產品,希望你們可以喜歡。
  • 韓寒新片「賣文藝」 男星讀詩「秒殺」文藝女青年
    「你不知道他們為何離去,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正如同名電影主題曲所唱的這樣,你不知道《後會無期》裡的「他們」為何離去,你也不知道那竟是結局!  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市場細分與定位營銷已經成為一部影片成功的關鍵。有些電影專門拍給沉迷浮華的人,有些特供追求「格調」的人。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比如韓寒的《後會無期》。
  • 時間的實體|日曆,我們用了四千多年啦
    電子日曆,在如今可以說成為了不知今夕何夕群眾的救星。回到電子產品還未普及甚至發明的年代,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確定哪天放假呢?(手動狗頭)古代的曆書起初是皇家的特權,從先秦至清朝,每一代都會設置專門掌管天文、天象、曆法的官員,用以判斷年節、兇吉等,以求國泰民安。他們編纂的曆法,也是撰寫國史的重要依據。
  • 為什麼他們說文藝青年的錢,很難賺?
    注重價值,就可以像豆瓣一樣,讓文藝青年撼動這個世界的文化產業。否則也只是外表吸引人,真正接觸後大失所望。 跨界創新,文藝不止是復古 如果現在讓你在腦海裡勾勒一副文藝青年的畫像,你看到的是什麼?
  • 選擇這6件單品,你也可以成為文藝女青年!
    近幾年來,復古風可謂是火的一塌糊塗,媽媽們年輕時的衣櫃成為時尚寵兒。復古風的搭配我也看過很多。提到復古風,大家基本上能想到的都是法式復古,大方領,泡泡袖,波點等都是極為經典的元素。但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的是中式文藝復古風,它代表著專屬於我們自己90年代的那段歲月,存在於那裡靜謐而美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藝復古風怎麼搭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