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日曆穿「新衣」 填補新年禮品空缺 新青年愛上文創「老皇曆」

2020-12-24 人民政協網

在很多老人記憶中,日子是伴著撕掉的一張張日曆度過的。然而,人人手機在握的時代,單薄粗糙的傳統日曆成了堆在牆角落灰的老物件兒。近年來,日曆書、手帳、行事曆紛紛改頭換面,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佳」,甚至加入了AR科技元素,這讓文創日曆逐漸成為都市新青年追逐的時尚潮流。

顏值高、有趣味的文創日曆頗受年輕人歡迎。

「國學」換裝成案頭新寵

隨著12月悄無聲息地到來,桌上的檯曆也翻到了最後一頁。然而,上班族張揚卻犯起了「選擇焦慮症」。

她注意到,在微博和朋友圈裡,越來越多的小夥伴曬出了新年日曆,有傳統國學風的《故宮日曆》,婉約細膩的《紅樓夢日曆》《漢字之美日曆》,極客萌物系的《果殼物種日曆》,還有文藝青年們追捧的《企鵝手帳》《單向歷》《聯邦走馬日曆》……一幅「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熱鬧景象。

這些日曆早已與大家印象中那些幾元一本、風格大同小異、紙張單薄粗糙的老式日曆大相逕庭了。昨日中午,記者來到北京圖書大廈,一到二樓,一大排故宮紅牆色包裝的2017年《故宮日曆》映入眼帘,不少市民在駐足翻閱。

「你看這封面的燙金,復古大氣,擺在家裡還能讓小外孫了解文物常識,值得收藏!」退休市民王女士樂呵呵地說。

書店內,個性化的日曆還真不少。中華書局的《紅樓夢日曆》收錄了《紅樓夢》中出現的兩百餘種花草植物,以植物生長時令為主線,春天花卉,夏天草木,秋天果實,冬天松竹,其中還精選了與《紅樓夢》相關的詩詞、楹聯、書畫,對其文化內涵進行解析。書中的重要日期也被標註其中,比如二月十二日林黛玉生日,二月廿二日寶玉和姐妹們搬進大觀園,八月初三日賈母生日等等,也摘錄了部分原文附於當日,「紅迷」每天讀一頁,趣味盎然。

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美術日記》則將老家底翻新,每日一圖;中華書局的《漢字之美日曆》展示從漢字的起源到書體的演變;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天天有喜》日曆,展示了一位私人藏家收集的瓷器、繡片、銀器等諸多老物件兒上的「囍」字等,十分討喜。

花樣頻出俘獲年輕人

「與重要的人,一起等待妙不可言的未來。」單向空間近年來也推出了自己的日曆「單向歷」,一問世就被稱為「最受歡迎社交禮品」。

昨日,記者在單向街書店的朝陽大悅城店看到,紅黑兩色的「單向歷」被擺放在門店顯眼的位置,引發不少文藝青年「剁手」。乍一看,這款日曆和傳統日曆一樣,格式簡潔,一日一撕,但每一頁上都寫著一句來自村上春樹、伍迪·艾倫等文藝青年偶像的格言。「讓每一天都不再平庸」,這本日曆還賣萌般標註了每日宜忌,比如「宜瘋狂」「忌完美」「宜掙脫」等,成為不少「文青」的心頭好。

「一直在心裡『種草』,終於入手了!」幾名學生嘰嘰喳喳地議論。顯然,花樣翻新的文創日曆虜獲了一批90後、00後「小鮮肉」的心。

2017年的「單向歷」還加入了增強現實的AR技術。記者下載配套的APP後,掃描了2017年二月初六那天的日曆,「作為一個邊緣人,對於進入中心的渴望,他的焦慮,都會塑造他的敏銳性」,知名作家許知遠的一段短視頻出現在眼前。他在視頻中推薦了《印度:受傷的文明》這本書,沉浸感十足。

此外,主打科普風的果殼網推出了《萌·物種日曆》,介紹了365種城市裡、餐桌上常見的物種,配上有趣的圖片和說明,儼然一個小型的百科全書,用手機掃一掃頁面的二維碼就能跳轉資料庫,了解到該物種的特性、分布、食用藥用價值等更詳細的信息。

記者隨機採訪發現,不少市民購買文創日曆用來送人,覺得文雅、有氣質。「百八十元的價位可以接受,送人也不俗,挺好!」白領孫迎梅說,文創日曆填補了新年禮物的空缺。

文創日曆不再只為記錄

時光轉瞬即逝,主張「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的「日曆手帳」,也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通過個性化的書寫、繪圖、粘貼,形成每人獨一無二的日曆。據了解,《日課》自2013年首次問世,便被冠以「國民手帳」稱號。翻開每一頁,左邊是民國老課本的課文、插畫,右邊是一頁空白的紙,在頂端則標明日期、節日。

一本小小的日曆如此費心思,價格自然也不菲。記者了解到,這些新派日曆的售價一般在60元至100元,還有的標價達188元。然而,這並沒能阻擋消費者「買買買」的步伐。

「文創日曆花樣迭出,不管是文藝範兒,還是科技範兒,日曆在內容上差別不大,不外乎學習、記錄、便箋等基本功能。但不同的風格對應不同的受眾群體,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長期研究文創日曆市場的專欄作家、雨楓書店活動總監須叔告訴記者。

文創日曆能走多遠?須叔認為,日曆的功能早已被手機取代,紙質日曆會像紙質書的命運一樣,製作精美但主要用於收藏。

一些消費者則坦言,日常工作節奏太快,再精美的日曆也沒有閒暇揣摩欣賞,有些辜負了設計者的初衷,如果是自用,建議購買前謹慎考慮。

相關焦點

  • 新年日曆熱銷中……有顏值、有內涵的文創日曆成年輕人新寵
    」生活要有儀式感,每年一本精美的日曆是我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2021年的日曆開始暢銷,對於許多人而言,一本嶄新的日曆意味著新年伊始。新年日曆熱銷文創日曆成新潮12月24日,記者來到南屏街新華書店,映入眼帘的掛曆、年畫、對聯都烘託出新年的氣氛。貨架上各種新年日曆琳琅滿目,多為我們日常所見的檯曆款式,價格在18~28元之間。
  • 文創日曆層出不窮 「老黃曆」比新日曆價更高
    「這幾年總會選擇買本文創日曆送給孩子當新年禮物,最初孩子挺高興的,每天會主動跟我分享當日日曆的內容。可是,今年孩子早早地就開始囑咐我不要再送了。」郭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他說,「連小學生都看膩了,確實意思不大。我身邊買文創日曆的人也正在變少。」
  • 文創日曆成「爆款」!2019年來了,你的新年曆買了嗎?
    說起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日常用品,但是自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電子日曆逐步取代了傳統掛曆、檯曆。西西弗相關負責人介紹,西西弗做日曆已經兩年,2018日曆共售出6萬冊,2019日曆共印15萬冊,在去年12月底就已經銷售一空。從市場情況看,這些有著文化內容屬性的檯曆,被業界稱為新檯曆。這類檯曆,在設計、創意、內容等方面各有側重,但核心表達方式沒有變,比如西西弗的特性便是圖書。
  • 新年將至日曆銷售火力全開 青年為啥「種草」時間管理類文創產品
    2020新年未至,但2020年日曆產品銷售早已火力全開。「最近一個月每天銷售不低於10本。每個月還總會有幾名顧客批量購買三四十本。」石家莊萬象城西西弗書店陳姓店員告訴記者:「去年因為缺貨,一本日曆竟被『炒』到200多元。」
  • 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天津1月1日電 題:舊貌換新顏 文創日曆將創意寫進日子裡新華社記者慄雅婷、宋瑞這是天津一家書店擺放的新年日曆(2019年12月29日攝)。「很多人不買日曆了,但現在的日曆顏值高、內容有趣,和過去的日曆不太一樣了。」杜欣說。曾幾何時,每到新年,許多家庭都會買一本日曆,有紙張泛黃、用紅色或綠色油墨寫著每日宜忌的「老黃曆」,還有印著山水花鳥的掛曆,而如今紙質日曆已不再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11月7日,在成都太古裡某書店,故宮日曆及其他文創日曆產品吸引市民瀏覽。陳羽嘯攝   記者曾潔 編輯:覃貽花   隨著國家法定假日全面告罄,2016年已餘額不足,你開始制定新年計劃了嗎?文創日曆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 天學點小知識。難怪最近圖書市場日曆走俏,《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 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 馬小鹽:文化日曆,為何成為文藝青年的標配?
    無論是傳統的老黃曆,還是近兩年廣為流行的文化日曆,皆是這樣的時間之鯉。只不過老黃曆上的鱗片,注重的是二十四節氣與吉兇宜忌,而文化日曆上則多是一些閃爍著微光的知識碎片。1.皇曆,時空政治經濟學的產物黃曆,原本應該稱為皇曆。
  • 文創日曆熱銷,為何一年比一年更火爆?
    2020-12-2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即將迎來嶄新的2021年,許多人在年末之際還是會選擇購買一份新年日曆
  • 600名貧困孩子新年將穿上新衣[圖]
    對今天的孩子來說,「新年穿新衣」早已不是一件稀罕事,但是對一些命運多舛的貧困孩子來說,「新年穿新衣」卻仍然是一種奢望。因為一條不足百字的微博,萍鄉各地愛心湧動,600名貧困孩子將在今年春節前穿上新衣。因為有愛,這個冬天他們將不再寒冷。
  • 故宮日曆、豆瓣電影日曆、單向歷……「網紅日曆」為啥這麼火?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2020新年未至,但2020年日曆產品銷售早已火力全開。「最近一個月每天銷售不低於10本。每個月還總會有幾名顧客批量購買三四十本。」這裡所提的日曆可不簡單。不同於過去家家都有的掛曆、檯曆等傳統日曆類產品,現在的日曆紛紛變身為與時間管理結合緊密的文創類產品。
  • 寶寶的新年開運穿搭來啦!過年新衣正確打開方式,教你絕對不NG
    家長們不僅忙著備年貨、備禮物、備新衣...一切都是為新年準備著。過年走親串友,家長們少不了要帶著孩子赴宴,而這時候孩子的裝扮也體現了父母的育兒心態。其實讓孩子衣著得體也是一種好的修養,父母穿的光鮮亮麗,孩子卻穿的邋遢,出門前,收拾好自己的同時,也要記得給孩子打扮收拾一下。
  • 臺商文創園區成為上海「元旦遊」新選擇
    新華社上海12月31日電(記者黃揚 許曉青)2019年元旦將至,在這個新年假期裡,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麥可將文創園成了不少家庭「親子遊」的新去處。儘管天空飄起小雪,仍有許多父母帶著孩子來到這裡遊覽拍照、體驗手工,其樂融融。
  • 2018日曆大盤點:強牌的升級,萌新的逆襲
    四、價格方面略有走高,尤其是推出禮盒版的日曆,日曆市場的「消費升級」正在進行。我們看看日曆市場的佼佼者,那些「老司機」如何引領新潮流,哪些「小萌新」打開新局面,還有江湖中的「隱士」們怎樣遺世而獨立,安靜地做一本好日曆。
  • 讓孩子穿上美麗的「新衣「
    而最最高興的,說不定興許能輪到自己穿上母親親手縫製的罩衫或是褲子。即便罩衫或是褲子是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們穿小了的,但巧手的母親會把衣服褲子拆開,再把裡子朝外,比照著樣子,經過一番精心剪裁,熬夜縫製出來的衣服或是褲子跟新扯布做的也沒啥兩樣.穿在身上自然是高興地治不了.。而姊妹五個能同時攤上件新衣服,那可真是美得沒招沒落兒了.可這樣機會在當時的年份可真是太少太少了。
  • 青年為啥「種草」時間管理類文創產品
    2020新年未至,但2020年日曆產品銷售早已火力全開。    「最近一個月每天銷售不低於10本。每個月還總會有幾名顧客批量購買三四十本。」石家莊萬象城西西弗書店陳姓店員告訴記者:「去年因為缺貨,一本日曆竟被『炒』到200多元。」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又到了年根底下,大家在調侃自己「這一年啥都沒做」的同時,也不得不進入新的篇章了。說到新年必備的物品,有一樣東西已經多年不見,現在卻突然重新爆紅,它就是——日曆!父母喜歡養生,有專門講健康小知識的日曆;家裡有娃的,有孩子專用日曆;文藝青年,那可選擇的不要太多;甚至壓力山大的高三學子,都有一本「高考日曆」等著他們……《勵志高考日曆》 產品圖這幾年,日曆書的火爆已經超出業界人士的想像。各大出版社競相推出自家的日曆書,甚至各個行業也都希望有一本能夠代表自己的日曆書。
  • 除夕穿新衣習俗:讓孩子穿得美,更要懂得新衣的意義
    每年的除夕當天,孩子們都要換上爸爸媽媽新買的衣裳,喜慶地吃團年飯。我的女兒也不例外,瞧,今天早早地就洗好澡,穿上紅噔噔的新連衣裙,美美地過節。春節為什麼都要穿新衣呢?其實,這正是給孩子傳達傳統習俗的好時機,讓孩子在穿新衣的快樂中,體會到新年的意義。01避邪降吉祥除夕,代表著除舊迎新。
  • 一澤定製「新年新衣」 塑西服定製新高度感動消費者
    2017年12月30日,一澤定製「新年新衣」活動正式展開,據了解,此次活動一澤不求謀利,用最低的成本價讓更多的用戶穿得起真正高品質的定製西服,不僅如此,一澤還提出終身售後服務與情感售後服務,打破了行業傳統規則的服務理念,深受顧客推崇喜愛。
  • 少女季,這些網紅手帳別錯過,傳家日曆,書籤練字本,有中國味道
    近幾年文創產品市場發展的越來越快,手帳、日曆、書籤 …… 統統都可以設計製作成文創產品,你是不是也被這股文創潮流刷屏了呢?美學品牌有禮有節什麼東西值得買?我這就來告訴你!不同於手機中冷冰冰的日曆,紙質日曆是連接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下的媒介。跟著日曆過日子也是中國人所倡導的循序自然的生活智慧。紙質日曆能夠讓你感受到古老又鮮活,既文藝又溫暖的時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