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未至,《故宮日曆》《單向歷》等2020年文創日曆已經頻頻亮相。同時,2020年少兒版、精裝版、功能版日曆也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然而,記者觀察發現,雖然文創日曆市場不斷推陳出新,但市場到底有多大?是否出現飽和?至今沒人說得清。文物部門、文投部門等均表示,未曾做過相關統計。
打文創牌的不少,有新意的不多
自從11年前,一本《故宮日曆》紅遍大江南北,文創日曆帶火了幾乎退出人們生活的日曆市場。一時間,各式各樣的文創日曆湧現,發售時間也年年往前趕。
不過,細看市場上的文創日曆會發現,百分之八九十的日曆種類來來回回只有幾款。每天一圖類,或是各地旅遊大片,或是不同萌物,或是動物,或是植物。每天一句類,或是金句,或是格言,或是「雞湯」。每天一圖一文類,或是一件文物配幾句說明,或是一張劇照配一句經典電影臺詞等。還有一類走的是古風類,二十四節氣、古詩、宋詞統統集齊。
市民張女士一度是文創日曆的忠實消費者,但是今年的購買熱度明顯下降。她對記者說:「前些年,今年買一本唐詩日曆,明年一本宋詞日曆,後年一本介紹動物的日曆,感覺都不太一樣,擺在桌子上有點新意。但是,買了一輪下來,就發現沒什麼可買的了。」
不僅內容雷同,形式也是大同小異。大部分日曆都可歸納為「日拋型」和「月拋型」,總之定時讓人們聽到「刺啦」一聲,感受一下時光的流逝。
「這幾年總會選擇買本文創日曆送給孩子當新年禮物,最初孩子挺高興的,每天會主動跟我分享當日日曆的內容。可是,今年孩子早早地就開始囑咐我不要再送了。」郭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他說,「連小學生都看膩了,確實意思不大。我身邊買文創日曆的人也正在變少。」
蹭熱度的不少,本家勤奮的不多
《故宮日曆》火了,宮廷風就一窩蜂地刮起來了,《朕的一天》《本宮的一生》等紛紛出爐。市民劉女士去年曾經湊熱鬧地買過一本類似「宮廷日曆」,如今2019年還未過完已經被束之高閣。「看著名字挺有意思,就想嘗個鮮兒,但是整本日曆就是反反覆覆印了幾句俏皮話,比如『如朕親臨』『朕獨寵你一人』『朕已閱』等,翻一遍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
當然,也有些蹭熱度的文創日曆走了心。去年,一本雖然不是天壇公園出品的日曆,卻打出了「可以撕出天壇」的噱頭而走紅。這本日曆是典型的「日拋型」,與眾不同的是每天撕下的日曆不再是方方正正的統一規格。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撕縫處會逐漸顯露出一座高約5釐米、直徑4釐米的袖珍「祈年殿」。
遺憾的是,一些手握大把珍貴文創資源的單位卻有些「偷懶」,或者只是簡單地推出一些「圖配文」的日曆。其中,博物館尤為如此。一般情況下,博物館推出的日曆都是「博物館名字+日曆」的模式。
出文創日曆的不少,做成「老字號」的不多
文創日曆年年發售的不在少數,然而真正讓人記住的「老字號」卻沒幾個。記者隨機詢問了50位市民,年齡從15歲至50歲不等,《故宮日曆》是惟一一本幾乎人人叫得出的文創日曆。
「每年,我們都會創新。」前幾天,2020年《故宮日曆》發布現場,《故宮日曆》主編陳麗華介紹,除了第一個月延續往年生肖風格,依然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每日展示外,此後各月將筆墨留給了宏大威嚴的紫禁城。
於是,如何將佔地112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裝」入寬約10.8釐米、長約17.7釐米、厚約3.8釐米的2020年《故宮日曆》,成了新噱頭。故宮出版社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揭秘」帖閱讀量突破10萬+。
品牌效應還顯現在網友留言中。「每年都買,強烈建議推出一個擺架」「還想要故宮貓的日曆」「毫不猶豫地買了!毫無抵抗力」市民孫女士已經收到了2020年版《故宮日曆》,她說:「每年都會買,雖然形式沒有太大變化,但是11年了每一天都不重樣。翻看明年的日曆,就跟廣告裡說的一樣,『一年365天,每天都是一段紙上故宮之旅』。」
陳麗華介紹,2020年版在設計過程中也頗費心思。以東西六宮為例,建築看上去大同小異,但每座宮殿裡發生過的故事都不同。所以,最終日曆將焦點放在建築裡的人和事,每一頁選取的圖片、內容,不是簡單地介紹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兼顧歷史、知識和趣味。
「如此用心的,絕對是少數。」一位文創領域的從業人員直言,這些年很多博物館、美術館都推出了自己的日曆,還有一些拍賣公司也會推出日曆,有些是公開銷售,有些則是作為禮品互贈。「做日曆的真不少,但真正當成品牌經營的卻不多,有些其實就是湊熱鬧的心態,別人有我也得有,但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沒有花費太多心思。」
「老黃曆」比新日曆價更高
其實,文創日曆不僅具有日曆的功能性,而且還因為其獨特的文化附加值而具有收藏性。一些文創日曆甚至越老越值錢。
以《故宮日曆》為例。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銷售的2020年版目前打折後售價為59元包郵,首發還贈送故宮特色手帳本。而2019年版的售價是96元,無贈品不打折。幾乎用不上的老款比新款貴,買家評論還多是「日曆很精緻,值得收藏」「收藏品,很好」等。
一位《故宮日曆》收藏者介紹,2010年版的曾經被炒到了2000元左右,身價翻了30倍。「這一年是《故宮日曆》復活年,被復刻後的首版印量不到2萬冊,所以奇貨可居,價格就被推高了。」故宮也透露,計劃明年推出12本一套的回顧裝,滿足收藏者的需求。
功能性文創日曆市場熱度高
與普通文創日曆相比,帶有功能性的文創日曆明顯熱度更高。
倒計時日曆算是其中一類。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考這一年》是一本倒計時日曆,這本日曆每天會預留出計劃表區域和總結區域,每個月結束還有月總結和下月學習計劃的專區。同時,每日金句也都是專為學生們加油的勵志語。還有一款高考日曆,每日金句改為了「作文素材+作文真題」,同時一些節日還會刊登作文範文。
減肥打卡日曆也頗受歡迎。一家淘寶店賣家表示,每個月大約能銷售一兩百張。他家銷售的減肥日曆每日會列出三餐、喝水、體重、步數等空格待填。在留言區,有買家直言,「一張紙,13元。有點小貴,但希望能起到監督作用。」
文創日曆補「注」
文創日曆帶火了一度頹敗的日曆市場。然而,無序發展的問題日益凸顯。一位文創從業人員說,目前文創日曆的生產者很多,但「監管」者卻幾乎沒有,有關部門沒有對整個市場進行過測算,更沒有進行幹預。這就難免造成一些文創資源被過度包裝,有些資源被塵封箱底。如果想長久保持市場活力,也需要主管部門統籌調動起資源單位的能動性,讓更多京味兒文創被發掘,巧妙地運用在日曆中。
一些文創日曆的「老資格」則建議,應當對李鬼重拳打擊。此前,「單向圖書館」負責人塔麗那介紹,每年3月就會啟動新一年度「單向歷」研發,要到8月底9月初才能發布新品。「而抄襲者下個單,就能拿給工廠做仿製品了。」一些精明的「李鬼」還會打「擦邊球」,在原本的設計上稍作改動,在原創界定上鑽「空子」。智慧財產權業內人士介紹,一般前往專利局申請產品外觀的專利原創保護,需要半年或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