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咖啡產量佔全國99%:1公斤咖啡豆難換1杯咖啡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一公斤咖啡豆換不來一杯咖啡

  在大都市裡,幾十元一杯的咖啡稀鬆常見。但是,在我國咖啡主產區雲南省,咖啡豆的收購報價是15元一公斤左右。雲南省咖啡協會公布的數字是,2015~2016年採收季,企業從咖農手中收購的一公斤咖啡豆均價在13元~14元之間,市場貿易價維持在16元左右。

  雲南咖啡產量佔全國的99%,可是咖農一公斤咖啡豆的收入卻換不來一杯咖啡。雲南咖啡是全省第二大創匯農產品,但高產優質種植基地還不多,相當數量基礎設施薄弱,受此制約,處於低產低效的境地。而加工、營銷過程更是「短板」,使得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

  中國咖啡的世界地位取決於雲南

  中國咖啡工程研究中心博士陳振佳表示,截至2016年初,中國咖啡種植面積超過180萬畝,總產量14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1.5%。全球有70多個國家生產咖啡,產量超過10萬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有21個,中國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咖啡種植集中在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等地。上世紀60年代,我國咖啡種植是以海南為主,當時海南咖啡種植面積多達20多萬畝,5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咖啡種植以雲南為主,而海南的種植面積降至不足一萬畝。

  「雲南有著適宜咖啡生長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主要有德宏、保山、普洱、臨滄四大產區,咖啡總種植面積高達177萬畝,總產量13.9萬噸,佔全國的99%以上。」陳振佳說。

  目前,雲南咖啡近六成的產量來自普洱,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5.57萬畝,產量5.79萬噸,咖啡出口到美洲、歐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中國咖啡產業發展的縮影,「雲咖」的發展程度決定了中國咖啡在世界的地位,但長期以來,雲南以單純出售咖啡豆為主,與下遊加工配套不足,利潤空間不大,加之咖啡種植面積發展過快,質量難以控制,漸成發展隱憂。

  種植「靠天吃飯」 加工標準缺乏

  存在於咖啡行業的每一個鏈條裡的不利因素,讓雲南咖啡長期處於低端狀態。

  「雲咖」面臨的窘境,要從咖啡園裡說起。「目前雲南的咖啡豆只有在樹上的時候品質是好的,摘下來就不一定了。」 臨滄凌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志奇,對於雲南咖啡的粗放型種植十分痛心,「農戶沿著咖啡林不加挑選地統一採收,品質不一的咖啡果混作一堆,又沒有初加工設施,只有依靠自然晾曬,一下雨就發酵。基本靠天吃飯的方式,讓質量損失極為嚴重。」

  種植方式粗放,折射的是行業標準的缺乏和混亂。農戶種植自創一套標準、企業種植一套標準、加工生產又是一套標準……在許多專業人士看來,這樣的混亂局面導致了雲南咖啡普遍質量不穩定,不少咖啡企業難以連續兩年拿出同樣質量的咖啡豆,這也是雲南咖啡價格始終略低於國際價格的根本原因。

  「一是鮮果採摘質量差,未成熟果過多;二是缺乏青果分離技術設備,鮮果質量良莠不齊;三是缺乏機械脫膠技術設備,導致質量參差不齊;四是缺乏機械乾燥技術設備。」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胡路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精深加工的短板,使得雲南咖啡以原料出口為主。記者了解到,甚至有國外企業指明只要雲南的原料,即便本土企業具備一定的精深加工能力,也得不到對方太多的信任。

  原材料收購價格低,也讓種植者的積極性備受打擊。當收購價過低時,咖農會選擇棄管,或是砍掉咖啡樹,種植其他作物。

  補齊短板需要發力深加工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想爭奪咖啡市場的國際話語權,必須走深加工的道路,才能影響國際咖啡期貨收購價。雲南當地的咖啡行業從業者一直在這方面謀求突破,需要一兩家龍頭企業站出來,起帶頭作用。

  德宏後谷咖啡作為雲南咖啡行業的龍頭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的速溶粉生產線,在應對國際咖啡價格下跌等影響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雲南本土咖啡豆,以保護價收購咖農咖啡,不致影響咖農種植積極性和利益。「目前,各個咖啡交易中心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市場的推動調節是最合乎市場規律的。」 雲南後谷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相人說。

  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咖啡種植企業的凌豐咖啡,將土地返包給農戶種植、管護,各類費用和前4年所需農資化肥全部由公司投入,為每個村至少配備了一名技術員,確保每一個海拔、每一片土地的咖啡質量是一致的、可追溯的。同時,還密集布局咖啡初加工廠,解決靠天吃飯、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公司董事長楊志奇介紹,他們已引進哥倫比亞的咖啡加工技術和設備,確保咖啡生產質量。今年,凌豐咖啡建成加工點9個,啟動3座初加工工廠建設。

  楊志奇告訴記者,目前凌豐已實現產品與產地的對接追溯,建立從種子到杯子、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知道他消費的咖啡是什麼品種,在什麼樣的地塊生長。「其實,很多咖企都缺融資途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傳播及渠道上。」

  目前在臨滄、普洱、德宏等雲南咖啡種植區,已有不少初步具備精深加工能力的企業出現,「希望政府制定更加統一、可持續的產業政策,在扶持企業、管好市場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雲南咖啡地域品牌的打造中來。」一位雲南咖啡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未來,大多數人依舊充滿信心。(黃榆)

相關焦點

  • 數讀中國|種1公斤咖啡豆換不回1杯咖啡?不存在!
    二三線以及以下城市現磨咖啡消費者的增長率達到雙位數的增長。 1公斤咖啡豆難換1杯咖啡? 當你捧著一杯咖啡,無論是雀巢、還是麥斯威爾、亦或是近年火起來的越南咖啡,似乎都是舶來品,那麼國內有自己的咖啡大品牌嗎? 有!它就是雲南咖啡。
  • 中國雲南精品咖啡發展 雲南咖啡豆品種特點&衝煮雲南咖啡風味特點
    雲南咖啡又稱雲南小粒,咖啡豆的顆粒均勻且飽滿、口感醇厚適中。前街喜歡雲南咖啡因為這是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前街有兩款雲南小粒咖啡,一款是卡蒂姆,一款是鐵皮卡咖啡豆。卡蒂姆因為有著羅豆的基因,呈現出來的風味口感相比鐵皮卡咖啡豆的來說略遜一籌。雲南擁有良好的咖啡種植條件,但前街認為目前雲南咖啡的品質還未達到精品咖啡的標準。
  • 雲南咖啡「危險」?令雀巢、星巴克等巨頭垂涎 卻深陷低價魔咒
    北京宋莊,在一間40多平方米的咖啡工作室內,郭園清正用雲南產的咖啡豆製作一杯咖啡。他是一名咖啡豆烘焙商,供給北京50多家咖啡館,所用的豆子基本來自國外。 「如果有好的雲南豆我們都會嘗試,肯定對國內的咖啡豆充滿期待。」他對時間財經說:「但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喝。」
  • 一杯咖啡如何吸取宇宙能量?雀巢雲南方略復盤
    1988年,雀巢在雲南普洱和西雙版納地區建設咖啡種植基地。雲南的氣候環境與哥倫比亞很相似,適合阿拉比卡(小粒種)咖啡種植。確定推廣咖啡種植時,雲南的咖啡種植規模約等於零。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雀巢重要的咖啡豆供應基地。
  • 拼多多切入咖啡原料生意的邏輯:上遊種植環節利益分配只佔1%
    雲南雖佔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這裡絕大部分咖啡豆只能作為速溶咖啡的原料,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不僅未形成高認知度自有品牌,往往還被以最低價收購。一組數據顯示,上遊種植生產環節,咖啡豆的價格是每公斤17.1元;中遊深加工環節,處理過的咖啡豆價格成了每公斤83元;而到了下遊流通環節,精加工的成熟烘焙豆或優質咖啡粉,則能賣到1567元一公斤。咖啡豆的身價在上述過程中層層遞增,且根據JingData的測算顯示,上、中、下遊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遊環節,幾乎淪為免費勞動力。
  • 雲南咖啡豆陷量增價跌危機 咖啡企業欲抱團自救
    現狀    收購價格創5年新低    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預計,今年當地咖啡豆產量將達到空前的8萬噸,在質量方面也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是,11月20日雀巢在雲南當地收購咖啡豆給出的開盤收購價,只有17.9元/公斤,創下了近5年來雀巢在雲南收購咖啡豆價格的新低。
  • 中國雲南精品咖啡豆 雲南鐵皮卡小粒咖啡 雲南卡蒂姆小粒咖啡
    雲南咖啡又稱雲南小粒,咖啡豆的顆粒均勻且飽滿、口感醇厚適中。前街喜歡雲南咖啡因為這是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前街有兩款雲南小粒咖啡,一款是卡蒂姆,一款是鐵皮卡咖啡豆。卡蒂姆因為有著羅豆的基因,呈現出來的風味口感相比鐵皮卡咖啡豆的來說略遜一籌。
  • 中國雲南咖啡產地雲南咖啡基地 雲南日曬和水洗咖啡衝煮風味區別
    在前街咖啡有三款雲南咖啡,一款是前街咖啡種植的雲南鐵皮卡花果山咖啡豆,一款是日曬處理的卡蒂姆小粒咖啡豆,一款是水洗處理的卡蒂姆小粒咖啡豆。前街本文要說說後兩者,通過咖啡豆分辨,烘焙,杯測,衝煮,看看兩種處理法的雲南卡蒂姆風味表現有什麼不同。
  • 瑞幸咖啡退市不「退場」?國內咖啡產業等待龍頭
    據了解,瑞幸咖啡的新品發布情況似乎並未因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變故」而受到影響。進入夏季飲品銷售旺季,瑞幸咖啡的新品發布速度有加快之勢。公司官方微信微博也正常更新並與新媒體「粉絲」密切互動。「瑞幸咖啡全國4000多家門店還在正常運營,近3萬名員工仍將一如既往地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瑞幸咖啡披露的官方聲明顯示。
  • 雲南普洱 中國咖啡之都
    普洱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這裡生態優越、資源富集、物產豐富,普洱市地處北緯22度02分至24度50分、東經99度09分至102度19分之間,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為低緯度、中海拔,是一個南亞熱帶山地溼潤季風氣候為主體的高原氣候區,森林覆蓋率67%,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裡,熱區面積佔51.6%,是世界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
  • 2080年野生咖啡豆或將消失 中國萬億咖啡產業仍霧裡看花
    資料顯示,非洲國家坦尚尼亞自1960年代起,咖啡產量便減少了50%,平均溫度每上升 1 ℃,每公頃農地的咖啡豆產量便減少137公斤。而2012年中美洲便因出現異常高溫及降雨,令當地咖啡豆失收,造成當地35萬人失業。報告預估,若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3度以上,即使即溶咖啡也可能大受打擊。
  • 中國雲南普洱精品手衝咖啡豆 小粒咖啡品種 卡蒂姆咖啡品種
    提起雲南普洱,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普洱茶。除了普洱茶,近年雲南的咖啡也逐漸有了新趨勢,慢慢走進了精品咖啡豆行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雲南普洱咖啡。普洱有三寶:普洱茶、咖啡和石斛,作為三寶之一的咖啡,在世界範圍內已頗具名氣,全市種植面積達77萬畝,年產量約5.4萬噸,位居雲南省首位。
  • 連星巴克都在用的雲南咖啡豆,為何不賺錢?
    然而,雖然中國咖啡消費潛力漸增,但目前市場主要被星巴克、雀巢、Costa等國際咖啡品牌主導,且有後來者瑞幸咖啡競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是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之一。2017年,全國咖啡產量達到14.72萬噸,居全球第12位。
  • 洋品牌咖啡豆產地多在國內 現磨咖啡成本僅3毛5
    2010年星巴克大中華區董事長王金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若以星巴克單店咖啡飲品每日消耗10公斤的數字計算,在中國市場一年消耗的咖啡豆生豆量大概需要6000噸。  換言之,如今星巴克在中國消耗的咖啡豆多數產地都是雲南。
  • 雲南咖啡為何賤賣30年?來自雲南咖啡種植者的控訴
    萬畝,2020-2021採收季,雲南咖啡產量預估只有8-9萬噸,和高峰期15萬噸相比,幾乎腰斬! 2021年1月5號,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發布一份申明:明確協會和阿里巴巴在信息溝通上存在誤會,阿里巴巴和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初心一致:都是為了幫助雲南咖啡能夠更好更快發展,早日過上美好幸福生活。除了阿里巴巴表態將更加努力的支持雲南咖啡產業發展,京東、拼多多等平臺,也正在積極為雲南咖啡找出路,幫助雲南咖啡產業發展。
  • 中國咖啡消費量12年增長近500%!但人均消費仍不足5杯/年,咖啡市場...
    據中信期貨報告援引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顯示,2017/18年度中國的生咖啡產量為200萬袋(佔全球產量的1.26%,(60kg/袋),同期中國的生咖啡出口量為162.5萬袋(佔全球的1.24%),而同期的中國國內消費量為382.5萬袋(佔全球的2.39%)。  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依次為巴西、越南和哥倫比亞,目前中國的主要咖啡進口地依次為越南、巴西和哥倫比亞。
  • 中國精品咖啡:雲南精品咖啡和雲南小粒咖啡的風味特點區別
    這樣的氣候一天下來,其實栽不了多少棵咖啡。在幾年前,雲南咖啡一直做不了的精品咖啡的原因很大是因為:卡帝姆太便宜只能當統貨出售,一公斤15-20塊左右,售價難抵摘工和肥料,農民不願意去管護。大概在5-6年前,前街咖啡開始引用在雲南保山產區鐵皮卡,製作成了具有雲南咖啡豆特色代表的【雲南 花果山】精品咖啡豆。
  • 連星巴克都在用的雲南咖啡豆,為何農戶不賺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是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之一。2017年,全國咖啡產量達到14.72萬噸,居全球第12位。  其中,雲南佔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主要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但中國本土品牌市場份額不足20%。
  • 巴布亞紐幾內亞精品咖啡豆 西格裡天堂鳥咖啡豆風味描述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內擁有約1000公頃阿拉比卡咖啡栽種面積,木匠公司在該國茶葉及咖啡豆出口量佔80%,為最大咖啡生產商和出口商,每年約出口高品質水洗阿拉比卡豆160萬公斤。分級制度(1)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咖啡分級:1,目數(Bean size)2,每公斤的缺點數(Totaldefect
  • 中國小廠深耕雲南咖啡豆,不到3毛1杯黑咖啡,雀巢和它比都不香了
    現在說起咖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星巴克。星巴克還要在中國新開 600 家店,進駐 230 個城市。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星巴克一直採購中國雲南的咖啡豆。國際咖啡大牌雀巢,同樣被中國雲南的咖啡豆折服。中國雲南其實非常適合種植咖啡豆,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都是種植咖啡豆得天獨厚的條件,央視多次報導這個產業。雲南出產的小粒咖啡,質感和口感和哥倫比亞咖啡類似,非常香醇。但是由於缺乏深加工和市場推廣,導致雲南咖啡知名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