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養生五大秘訣:古今高僧長壽的秘密

2020-12-23 山水筆墨縱橫

長壽是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佛教追求解脫,不追求長壽,可是偏偏向佛的僧侶、居士多高壽。

據《歷代名人生卒年表》(清未民初梁庭燦著):自公元232年(三國)到1884年(清朝)的1652年間,生活在全國各地的571個高僧大德平均壽命達76.4歲,比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高36.1歲。

僧人多高壽,有許多人以為他們有什麼「法力」和「神通」。其實,僧人也是人,他們的長壽也遵循著科學的養生之道。

他們是如何達到延年益壽的,從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去分析,可以給人很多有益的啟示。

素食文化

佛教教義有「不殺生」的戒律,同時漢傳大乘佛教嚴禁吃葷腥。

其中葷是指蒜、蔥、韭菜等氣味強烈辛臭的蔬菜;腥指一切動物的肉。

從粱武帝期(公元483-492)開始,中國大乘佛教的僧人吃食就以素食為主,幾乎與葷菜斷絕。

他們的主食以粗製穀物、米麵、豆類及薯類為主,副食多吃蔬菜、瓜果、菌菇、筍類等。

這些食物,是蘊含大量豐富的維生素,植物蛋白、澱粉、纖維素的素食,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和其他老年常見的冠心病等病症。

通過科學檢測的統計數據也證明,以素菜為主,攝取低熱量食物,合理搭配飲食,對於人的養生益壽,是極有好處的。

「五戒」約束

中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條戒律,直接或間接地對人起到了一定積極意義的約束作用,有助於養生益壽。

對於飲酒,《飲膳正要》有言:「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飲過度,喪生之源。」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飲酒若少量地飲飲,或許可以暢通氣血,放鬆心情;但若是過度飲酒,就會導致人的肝臟不堪重負,疲於排毒,窮於應付,必然使人誘發潰瘍病、肝硬化等病症。

甚至還會使人記憶力衰退,進一步地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劣勢,導致事業不成功,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可謂因小失大。

佛教強調的「不邪淫」,對於控制人的性慾,絕不縱慾無度,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戒除縱慾無度,有助於保持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心境心緒和良好的狀態。有效地做到控制性慾和各種欲望的膨脹,並不是易事。

古今不知有多少的帝王將相,因為縱慾無度,慾壑難填而身患重病,乃至做了短命鬼。凡事都有底線,越界則反受其害,養生的底線貴在性慾、吃食等方面的欲望不得隨波逐流,一味貪歡。

禪定養靜

佛門禪定,講究「戒、定、慧」,不復起貪、嗔、痴,即大持戒。

其中有種佛門功夫,就是禪定靜坐,俗稱「和尚打坐」。

古人認為,一切生命功能的源泉,都從「靜中生長」,那是自然的功用。

相傳,禪宗初祖達摩,曾在嵩山少林寺中面壁靜坐九年,同時為防久坐傷筋骨,他又創編了羅漢十八手,活動筋骨,達到動靜結合,最終活到了150歲。

人在靜坐的過程中,心理的雜念由於意守丹田,「以一念代萬念」而變少,頭腦中的思慮亦比較減少,所以血液流行也比較緩慢,心臟也因此減輕負擔。

如果靜定工夫到達一定的境界,人就會由於身心寂靜的效果,而氣定神閒,達到「煉精華氣」的境界。

渾身氣機在毫無受的狀態中普遍地充滿,即孟子所謂的「粉面盎背而暢於四肢」,老子所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情形,好像天地人我都入空明空靜空靈一片的狀態。

此外,我們可以妨取其「制心一處」的精神,根據個人愛好,分別採取打拳、書法、畫畫、養花、散步,樂而為之,給精神找到寄託,對於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心無掛礙

佛教認為「四大皆空」即:「地、水、火、風」都是虛幻的,因此「心無掛礙」成為歷代僧侶的不懈追求。

北宋無門慧開禪師詩偈「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風,秋有月,若無閒串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就表現了佛家「一切法都是相上有,性上空,空有不二,當體即空,了無所得」的思想。

因為「心無掛礙」,所以古代高僧大德之人,他們一般都性格溫和,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看淡名利,以德養身。

修養高深的高僧們,普遍心胸開闊,寬容大度,他們在遇事時不慌不忙,心平氣和,情緒上沒有劇烈的波動。

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人的情緒與壽命長短有密切的關係。越是急躁、易怒、易激動,缺乏耐心的性格,越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規律生活

僧人的生活很有規律,總結起來就是「晨鐘暮鼓」。早上五點起床 (晨鐘),晚上九點暮鼓後,熄燈休息。此外,每日的吃飯、誦經、晚課也都在固定的時間。

有規律的生活是長壽的根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起居有常,作息規律,不暴飲暴食,堅持適當鍛鍊,身體就會處於有活力的狀態。

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也都有體會:如果生活雜亂無章,晨昏顛倒,吃飯時間不固定。時不時玩個通宵,就會感到疲憊和勞累,並且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凡是長壽者都有一條共同的秘訣,那就是生活的高度規律化。

另外,漢傳佛教曾經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僧徒除了念經打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諸如耕種糧食蔬菜、掃地、擔水、砍柴、做飯之類,做到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內幹過雜活。

「農禪並舉」,一靜一動,不僅使佛法、世法相融合,還能活動筋骨,鍛鍊體質,祛病延年,正是長壽之方。

相關焦點

  • 佛門養生十大秘訣 說說高僧大德長壽那些事
    「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對長壽有特殊的功效。(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長壽是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和追求的目標。秦始皇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續,派術士徐福率到東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古代的方士為了延年益壽,隱居山林煉食仙丹;世間的芸芸眾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著長壽的秘訣。長命百歲一直是世人所希求的,表現了人類對生命永恆的嚮往。
  • 走進中國十大「長壽之鄉」 揭秘長壽養生秘訣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派術士徐福遠渡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古代的方士為了延年益壽,隱居山林煉食仙丹……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對於長壽秘訣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止。那麼時至今日,長壽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近日,我們特別走進中國十大「長壽之鄉」,以鮮活事例為大家揭秘長壽養生秘訣。
  • 高僧故事:六十老翁學佛苦行 百歲來華翻譯佛經
    編者按:佛教典籍浩如煙海,這些漢譯佛典是古代無數高僧的心血結晶。參與佛典翻譯的高僧中,有些來自印度,有些來自西域,他們或者獨立翻譯,或與中土高僧攜手,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很多傳奇動人的故事。
  • 牢記這些養生常識,等於掌握了長壽秘訣~
    節食好處多,健康又長壽,胃口不下垂,癌症少發生,血管都暢通,苗條顯身形。6、 一天十顆棗,健康活到老。棗具抗氧化,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保護肝臟,抗過敏等功效。大棗與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為粥,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 112名長壽老人研究發現:他們的養生秘訣,不是飲食,而是靠三點
    長壽,一直人類的終極夢想。只有活得時間越長,才能看更多的風景,享受更大的人生樂趣。但世事是難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的生命往往在一瞬間因為疾病等消失殆盡。為了減少疾病的出現,人們開始養生。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長壽,有人短命,為了找出原因,我們對112名長壽老人做了研究。最後發現,他們的養生秘訣,不是飲食,而是靠三點。第一點、保持樂觀,不鑽牛角尖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多人面對挫折困難,常常感到消沉悲觀,想問題鑽進死胡同,最後問題不僅沒解決,心裡還增加了負擔。
  • 殺人犯潛逃16年,被抓的時候已經是佛門高僧,拍照從來不露正臉
    前言印象中的高僧都是慈眉善目的模樣,吃齋念佛,誦經祝禱,整日與青燈古佛相伴,殺生對於他們來說更是極大的罪孽,有的僧人更是連螞蟻都不捨得。可是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誰能想到,受到人們尊敬的佛門高僧竟然是一名殺人犯呢?
  • 道家養生 成都平原的長壽之鄉
    長壽之鄉話彭祖據2010年10月的統計數據,33萬人口的彭山縣,目前擁有45位百歲老人,百歲長壽老人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倍。彭山人長壽,世界聞名。無論是在乾淨整潔的城市,還是稻穀飄香的鄉村,探問起一方人長壽的秘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因為這裡是壽星彭祖的故裡啊。」彭祖養身之道即便在今天的彭山也廣為流傳。
  • 104歲長壽老人喝酒抽菸不運動,長壽秘訣很簡單,從來不碰一件事
    104歲長壽老人喝酒抽菸不運動,長壽秘訣很簡單,從來不碰一件事!當你發現有一些人天天揣著保溫杯喝著枸杞茶,千萬不要懷疑,這是他們已經進入了養生的步伐。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之下,一些人紛紛轉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追求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但是104歲長壽老人喝酒抽菸不運動,長壽秘訣很簡單,從來不碰一件事!
  • 宋美齡晝夜顛倒從不養生,為何能活到106歲?僕人道出長壽秘訣
    2003年宋美齡在美國病逝,享年106歲,是整個宋氏家族最長壽的人,但是宋美齡體質從小就不好,大病小病不斷,中年還曾得過癌症,做過兩次大手術,所以宋美齡能夠如此長壽既沒有家族基因,也不是因為身體素質好,在宋美齡去世後,她的貼身僕人曾道出宋美齡長壽的秘訣,其實讓人非常佩服,也值得我們借鑑。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發人深省,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如果你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第一句:李炳南的「一心不亂」怎麼理解這句話?從廣義上講,就是讓人們一心幹一事,別幹這個想那個。
  • 汲取古人大智慧,五大技巧教你科學養生
    中醫認為養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黃帝內經》總結了五大養生原則神奇的是它們放在今天也沒有過時04 起居有常——生活要有規律很多長壽老人生活都特別有規律。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是相對固定的,包括吃飯、看電視的時間都有規律。
  • 134歲吉尼斯長壽記錄保持者,127歲湖南長壽老人,長壽秘訣是什麼
    從定期的身體檢查,到合理的飲食搭配,再或者是養生藥品的服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34歲的長壽老人 新疆疏勒縣原本只是一個普通不出名的小鎮,但是在一位134歲老人的誕生之後,一炮而紅,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都想要詢問這位百歲長壽老人的長壽秘訣。 阿麗米罕·色依提出生於1886年,換句話來說,就是光緒12年。
  • 92歲老人,甘油三酯1.7,分享養生秘訣:簡單3件事,血管健康人長壽
    每年老奶奶的女兒都會回來帶她去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擔心老人自己在家沒人照顧,再出了問題,上次體檢就在上個月,檢查報告顯示老奶奶的血管特別健康,這個年紀甘油三酯水平居然在1.7,真的是很罕見,血管健康人長壽
  • 一罪犯潛逃16年,被抓時卻已成為佛門高僧,拍照從不用正臉示人
    前言有一種人他們善於偽裝,他們城府頗深,看從外表上看不出他們的任何內心想法,因此這些人非常的厲害,很多善於偽裝的人與他的經歷有關,一些甚至會用數十年的時間去塑造出一個新的形象,讓別人看到一個新的形象,以至於當他以真面目示人的時候,人們始終無法相信這是他們認知裡的那個人,曾經就有一個殺人犯,在逃亡的16年間,用偽裝的身份遁入佛門成為高僧
  • 探索南田長壽村 尋找長壽之秘訣
    通常在我們印象中,要想長命百歲就得要良好的環境和富裕的生活。可是在劉伯溫故裡文成南田鎮,有個出了名的長壽村叫九都村。雖然村裡經濟貧困,環境偏僻,但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卻很長壽,活到80歲是件很平常的事。一個在外人看來是個窮鄉僻壤的村子為何成了遠近聞名的長壽村?這裡的老人又有哪些養生秘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 鍾南山很現實的語錄,他通過做實驗,卻道出了一個長壽的秘訣!
    長壽,一直是人類比較關注的事,也是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研究的,更是一些養生人在追求的。不論是哪個職業,相信人人都想要長壽的,除非他現在活著很痛苦,活著等於在受折磨,對未來沒有任何追求,才不會想要長壽。長壽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壽秘訣。冰心她的長壽秘訣是「熱愛生活,喜愛活動。」根據了解,冰心小時候也不是非常健康的,但就是因為她生性愛動,才活出了98歲高齡。
  • 象山有個「長壽村」,不老秘訣原來是這樣!
    象山縣高塘島鄉花岙島村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而高塘島鄉百歲老人佔比曾達到每萬人5.6名,當前全市女性最長壽的108歲老人就在此安居,花岙島村是名副其實的「長壽島」、「不老島」。
  • 為何高僧圓寂後,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
    在電視劇和電影當中,提及佛門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舍利子」這種產物,這也讓人感到好奇,為何高僧圓寂後, 火化出來的都是「舍利子」?它是怎樣形成的?實際上,「舍利」這個詞,來源於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古代印度人對於死後身體總稱,而在佛教當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根據佛教徒的解釋,舍利子的出現,是因為經過菩薩的修行,或者是「戒定慧」的功德所燻修,近代的著名高僧印光大師也說,舍利子是修行人由於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
  • 只有僕人知曉長壽秘訣
    只有僕人知曉長壽秘訣 宋美齡是整個宋氏家族中活得最久的人,但是她從小的體質並不好,中年的時候還曾得過癌症,動過兩次大手術,而且她從年輕的時候就不喜歡養生,生活中煙不離手,晝夜顛倒,但是最終她卻活到了106歲,在那個年代是難得的長壽之人,那麼宋美齡究竟有什麼長壽秘訣呢?這件事只有她的貼身僕人知曉。
  • 99歲老中醫「泳」渡日月潭,活過百歲談長壽秘訣:每天必喝一種粥
    #長壽的秘密#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很多人的身體年齡都大於實際年齡,所以養生的人群也都普遍「年輕化」。說到養生健康長壽,我們不得不提劉君謙醫生。他已經一百來歲,不僅沒有「三高」,而且身體強健,甚至在99歲高齡時仍能橫渡臺灣日月潭,而且口齒伶俐、聽力也很正常。當我們問及劉醫生的長壽秘訣時,他說藥補不如食補,除了每天按時吃飯外,每天還會堅持喝一碗養生的「五味粥」。「五味粥」主要由各種豆類組成,可以說是健脾胃、祛溼氣、養眼明目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