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即將入伍,當了二十多年兵的舅舅送了八句實話忠告……

2021-03-04 我的兄弟我的連

不知不覺中,親眼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外甥考上了大學,今年居然又想到要去當兵了,而且是自己哭著喊著要去的那一種。雖然立場中立,但我更尊重年輕人自己的決定,不管如何,一個想當兵的孩子終究比不想當兵的要好很多。姐姐、姐夫來了好多次電話,叫給外甥好生交待交待,讓他提早做好思想準備,能夠迅速融入部隊的生活,至少不要在部隊裡吃虧。思來想去,雖然自己在部隊也呆了很多年了,似乎應該有很多的體會才是。但話到嘴邊卻又拿不準了,事實是自己也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又有哪些當講、哪些不當講。正如同「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有些經驗、或者是教訓恐怕也有一個對不對年齡、合不合時宜的問題。最終,還是決定說幾句掏心窩的真話,能不能聽進去、能領悟多少,就看他的造化了。

 

當兵肯定是要吃苦的,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當兵要吃什麼苦,卻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苦出身,工地搬過磚、田地流過汗,部隊還能苦到哪裡去呢?當兵最難受的苦,是被全方位管控的苦。除了一小部分特殊的兵之外,絕大部分兵一入伍就受到全方位的管控。筆者剛入伍時,中午沒打招呼去上個廁所,回來班長、排長、連長三堂會審,練得我好幾年之後還條件反射。不過這也要理解,既為了管理,也為了養成令行禁止的作風,只是有很多做法超出你正常想像。當兵最難言的苦,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苦。特別是新兵,雖然不像《西點軍校》裡要求的只能回答「是」、「不是」,但也跟這個差不多。新兵蛋子在部隊只有聽話的權利,絕沒有說話的權力,即使說了,跟沒說也差不多。像外甥這樣比較有自己主意的,恐怕要感到很難受。當兵最難熬的苦,是內心孤獨寂寞的苦。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多數時候只能發出同樣的聲音。帶著豐富多彩的夢想,也只能過著統一的、每天重複的生活。孤獨和寂寞並不是周圍沒有人,而是有再多的人也感到無處訴說、無人傾聽。心苦才是真的苦,心累才是真的累。沒有這方面的準備,到部隊是很難呆得下去的。當然,若你能全然吃得這些苦,那相信你今後無論在哪裡都能做個強者。

 

你應該絕對服從領導,但絕不應該因此失去自己的判斷。服從命令聽指揮,是擺在第一位的軍令,也是軍隊之所以成其為軍隊的基礎。記得我剛當新兵的時候,新兵營營長指著雪白的牆壁告訴我們:「什麼叫服從命令聽指揮?就是我說這面牆是黑的,你們都要把它當成黑的!」從那以後,凡是領導說的,我從來都不敢去質疑。當然,現在應該沒有這樣的營長了,太直白了,早淘汰了。第一條,領導總是對的;第二條,如果感到領導有不對的時候,請參見第一條。其實地方也是這樣,大多數人只要無腦去遵守就可保大部分平安。但服從歸服從,軍人不服從命令,再怎麼有理都是沒理的;不過也要防止在一次次的服從命令中失去自己的判斷,甚至於以領導的判斷為判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當兵當傻了!」我們服從上級只是因為他是上級,絕不是因為他是真理。更何況,其實他們往往也並不能代表真理。遺憾的是,我經常看到一些已經轉身回來的人,在用部隊領導那些思維方式看社會、看問題,所謂地命海心罷。這就是同化,原因就是在長期服從中失去了判斷。

 

如果一件事情都在鼓動大家去做,那麼你一定要守到最後看看再做。

不記得是誰說過了,不要在太基層的地方和別人擠,因為人太多;也不要做別人動員你做的事,因為多數不是什麼好事。

到邊疆去、到海島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入伍時領導最喜歡動員、大家最經常聽到的話,當年我就是聽了這種動員後,毅然決然到最邊疆的基層去的。

十年之後,當我辛辛苦苦又回到新兵營所在的城市時,那些沒有響應號召的人都成了我的領導。就這樣輸在起跑線上了。

馬爾斯維利的《君主論》很明確地說:對自己有好處的事要悄悄地做,對別人沒好處的事要大張旗鼓地宣傳,不管如何,先把它們忽悠過去再說。

哪個位置好、哪個位置不好,不要看廣告,要看療效。你就看最有關係、最有來頭、最聰明的戰友選哪裡,你跟著選哪裡就對了。

這樣說多少有點非主流、負能量,但因為這是我親外甥,當然要告訴他最掏心窩的話。這不是教他懷疑一切,而是提醒他多看看再說。當然,我也會說現在總體進步很大,要滿懷信心、相信領導、聽從召喚的。

 

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就好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是一對永遠都存在的矛盾,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話術「羅生門」。

有條件的話,當然要愛一行幹一行,千萬千萬不要以什麼「鍛鍊自己、磨鍊自己、培養自己」之類的傻口號,把自己扔到不愛幹的那一行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熱愛就是最好的導師。你父母條件不算特別好,但也不算很差,你要感謝他們給你提供了可以選擇熱愛的行當,而非僅是為了飯碗的機會。即使僅僅是作為一種了解,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兩年之後再重新選擇一次,希望你還是牢記這條原則,不要為它設立過多附加條件。愛一行才幹一行雖未必一定讓你成功,但可以減少後悔和抱怨。

沒條件選擇時,自然就只能幹一行愛一行了。當兵的是很難有選擇的,你愛或不愛,你幹或不幹,一旦入行你都只能在這一行了。好在當兵是有服役期的,哪怕發現自己愛錯了,也要堅持「愛」這麼一段時間。成年人最大的進步是既懂得愛,也知道責任。

若是日久生情,看著看著就習慣了,愛著愛著就真愛了,豈不更好。

 

當兵只是多提供一個解決困難的途徑,並不會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

當兵之前你是張三、李四、王鐵錘,當兵之後你也不會變成湯姆、吉瑞、勞倫斯。當兵之前你家欠我家二十萬塊錢,當兵之後還得還。當兵並不會改變這些東西。

當兵,只是給了你一個解決困難的途徑,有時還不能說是機會。比如,當兵能拿到一部分的安置費、獎勵金,可以緩解一點家庭的困難,但這是以你不能在家參加勞動為代價的。

還比如,當兵能得到一些上學、招工、做別的事的優惠,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當保安、當輔警、當消防員等等,但能不能當上,終究還得靠你本事和機遇。當上之後能不能有更大發展,更要靠自己努力,畢竟保安輔警也是吃青春飯。

當兵之後,你還是你,你家還是你家,除了你不再能隨便回家,其它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不應奢望有太大的變化。

那些指望靠著身份的變化、指望靠著集體的光環、指望靠著照顧性政策,一舉改變自己乃至整個家庭命運的人,最後大體都失望了,成了網絡角落裡口水最多的人。

當兵只是提供你一個機會,一切的變化都來源於你自己。如果能在部隊中學會靠自己、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凡事努力,或許才真的能改變家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你在部隊裡遇到的壞人,可能不會比在社會上遇到的少。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部隊的人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我的回答是:部隊本身並不生人,部隊的人來自社會,最終絕大部分要回到社會,社會上有的問題,部隊一樣會有,有的甚至更為嚴重。

有人說部隊不是一所大學校嗎?可他忘記了再好的學校也有教不出來的學生,何況具體的學校與學校也不一樣,更別提那些憑著關係硬把學都上不下去的問題學生硬塞進來的。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同樣不是所有的老兵都是七班長,更不可能所有的連隊都是鋼七連。戰友和你在社會上遇到的朋友一樣,同樣會有好的、會有壞的,會有十分講義氣的,也會有十分無恥的,這很正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會遇上什麼樣的人,往往取決於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找一群好戰友,很重要的是你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好軍人。而這,才是能操之於已的東西。

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上同樣不會掉好戰友、好團體,所以即使看到一些不願看的現象也別抱怨,你怎麼樣,你的戰友就會怎麼樣,你所在的團體就會怎麼樣。

永遠要以一顆紅心對人、對事,但永遠也要擦亮眼睛對人、對事。 

 

別和領導戰友耍花樣,你耍的東西他們早就耍過無數遍。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啊?」陽光之下無新事,部隊裡面更無什麼新事。你的想法、你的心眼、你的把戲,絕大部分都被你的前輩們玩過了,像軍旅電視劇演的那種「一鳴驚人」,靠的不是演技和構想,而是主角光環,是導演的安排。

如果你不是導演,或者你不認識導演,那按照部隊的說法:是龍你給我盤著,是虎你給我臥著。等到你從新兵蛋子變成老兵油子的時候,才能輪到你說話。

千萬不要和老兵耍心眼,他們全身都是心眼。不跟你耍,要麼是你段位太低人家沒興趣,要麼是人家心情太好不計較。老實,是你不吃虧的唯一選擇。

我也當過一級領導,也選過兵。標準很簡單:太傻的不要,太傻的沒法幹活;太精的也不要,太精的就去幹活兒以外的活了。特別是那些出身貧寒、自己又格外努力的,那些老實本分、又懂一點人之常情的,一旦有機會就特別願意提攜他們。

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雖未必能發達,但足保平安。

 

部隊領導也許有時看上去很關心你,但最關愛你的永遠是你的家人。

部隊是個大家庭,在做思想工作和保障工作上向來是有一套的。這一套一套的,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把你感動得眼淚汪汪的。

記得新兵營分配的時候,班長陪著我在操場上轉了二十多圈,聽我講從幼兒園開始到當兵前的所有故事,比我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要耐心,然後我同意被分配到離團部最遠的最基層的連隊,然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這個班長了。

提幹時原本有機會去機關的,某領導擺事實講道理,從最長遠的發展替我考慮,讓我繼續在基層墩苗,並保證兩年後一定把我調回機關。一年後,當我因為別的機遇終於調到機關時,該領導已經轉業半年了!

不能說所有的領導和老兵與你親近,都是套路,但總有一部分領導、一部分老兵是的,而且往往組織得越好、表演得越感人的越是如此。有時候,那些喜歡罵人的,往往比那些喜歡誇人的、甚至愛掉眼淚的人更安全、更靠譜。

不管什麼時候,永遠要記住:別人只會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快不快、會不會擋到他們的路,只有父母會想到你飛得苦不苦、累不累、有沒有地方停下休息!

你選擇的前路就是如此,寬敞但也未必坦途,有陽光亦夾雜風雨。你要始於熱愛,忠於良心,盡己所能,坦然承受。一旦累覺不愛,或者只是倦了,回來就好,不管是哪個家,總有真正愛你的人在家等你。

本圖文僅提供交流,不代表本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改正或刪除。

長按下圖即可關注

 喜歡請點「在看」哦!

相關焦點

  • 薦讀‖外甥即將入伍,老兵舅舅送6句大實話……
    作者:敲竹聽風 不知不覺中,親眼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外甥考上了大學,今年居然又想到要去當兵了,而且是自己哭著喊著要去的那一種。雖然立場中立,但我更尊重年輕人自己的決定,不管如何,一個想當兵的孩子終究比不想當兵的要好很多。
  • 馬虎舅舅將外甥送錯幼兒園 道歉:下次你說什麼都信
    男孩跟民警阿姨告狀說,一開始就告訴舅舅幼兒園搞錯了,可舅舅就是不聽,還覺得是他不想上學!今天,這個馬虎的舅舅終於現身說法了!劉先生介紹,昨天他送自己外甥上幼兒園,可沒曾想送錯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小外甥確實提醒過自己,可他沒相信。「他說的時候我也沒聽清,他說不是不是,我奶奶來接我的時候都是走小路,我說你奶奶走小路,我們走大路不是正好啊。我也沒往這方面想。」雖然送錯了幼兒園,不過談起他和小外甥之間的關係,這位舅舅倒是表現得很自信。
  • 歷史上舅舅殺外甥和外甥殺舅舅的故事
    說兩個歷史事件:舅舅殺外甥、外甥殺舅舅,主人公分別為宋之問和嶽飛。一、因詩殺人。他有個外甥,叫劉希夷,就是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那個,這首詩叫《代悲白頭翁》,也是他的絕命詩,起因是劉希夷借住在宋之問家,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麼一首曠世名篇,宋之問看了是非常欣賞,自愧不如,就想據為己有,其實也就是個署名權的問題,劉希夷不肯,宋之問懷恨在心,趁外甥熟睡的時候拿重物壓在他胸口上,就這樣,原本可以成長成一代大詩人的劉希夷就被宋之問給謀殺了,不過,那篇詩文還是流傳了下來
  • 外甥找舅舅組裝萬元電腦,舅媽看到不樂意,外甥:你家又不差錢!
    (左)外甥找(右)舅舅組裝電腦。後來我才了解到這位到店的小夥是我朋友的外甥,今年考上的大學,舅舅答應過外甥,考上大學就送他一臺電腦,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隨便挑,外甥當時上學的時候說自己上大學不知道用什麼電腦,等到了學校看看需要什麼樣的電腦再跟他舅舅要電腦。
  • 舅舅才是爸 男子"舅代父職"養5外甥外甥女32年
    舅舅才是爸 男子"舅代父職"養5外甥外甥女32年     陳樹林(圖中)「舅代父職」32年,五個外甥、外甥女和他像父子也像朋友。
  • 舅舅與外甥情深似海:在毛主席心裡,八舅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八舅欣喜不已,因此,送給小外甥一個稱呼「小小陪讀郎」。對於這位「小小陪讀郎」,一開始,八舅文正瑩只是抽空教給小外甥讀一些幼兒趣味的古詩。比如,駱賓王的《詠鵝》、李白的《靜夜思》、曹植的《七步詩》。令文正瑩的驚訝的是,小外甥甚至比那些年齡大的孩子背誦得還快。看到外甥接受能力極強,文正瑩就把他在課堂上講過的文章,也教給小外甥。
  • 20年前,舅舅打死外甥潛逃多年,如今落網,死者被指欲「佔」舅母
    在20多年前,黑龍江省舅舅打死外甥這件事情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直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記得這件事情在他剛來的那段時間,家人對他都很好,他為了生活便一直靠賣菜為生,既然家人對他很好,而他也很喜歡當時的生活,可是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外甥下手呢?據了解,在某一天的傍晚,他從集市上賣完菜回到家中,看到外甥和妻子正在吵架,他感到非常的生氣,便和外甥沈洪友爭吵了起來。
  • 外甥想「洗心革面」 舅舅好心卻被騙
    通訊員 葉挺 揭曉芳 本報訊 「我被外甥騙了95萬元,現在都找不到他人了,只好來報案!」今年6月,開化的方某向警方報案。外甥徐某原來是做工程的,2017年資金鍊斷裂,徐某開始借高利貸妄想靠賭博翻本。2019年,徐某想到向舅舅借錢,就編造了自己準備做汽車質押放貸生意的理由,「如果真的是想做生意賺錢,我就借錢給你,好好做把債還了。」舅舅答應幫襯外甥徐某一把。為了讓舅舅相信自己是真的在做生意,徐某到車行租車或是向朋友借車,然後冒充車主的籤名製作一份假的汽車質押借款合同,再把假合同和借來的車給舅舅看。
  • 老人說:「外甥結婚,舅舅最大」,憑啥舅舅地位這麼高?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人說:「外甥結婚,舅舅最大」,憑啥舅舅地位這麼高?而在農村的酒席上,通常有著「外甥結婚,舅公最大」的說法,在酒宴開啟之後,舅舅需要坐在上座才行,如果安排在其他的位置上,那就會遭村裡人的笑話,舅舅也會生氣。當然在農村人的眼裡,他們對長輩十分的尊敬,輩分上的講究比較高,因此尊敬舅舅自然是應該的,那麼為啥其他的親戚地位反而沒有他高呢?其實舅舅就是娘家人的代表,在很早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說法。
  • 外甥「霸佔」舅母,舅舅能不能正當防衛?
    黑龍江「舅舅」被抓獲的時間節點有些「不幸」。「舅舅打死外甥」的時間為2000年6月22日,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舅舅」已經逃跑,根據刑法的規定,舅舅適用追訴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說,「舅舅」於2020年6月23日被抓獲,司法機關追究「舅舅」的刑事責任,必須層報至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 為什麼「舅舅和外甥親」
    祖輩和孫輩、叔叔和侄子、舅舅和外甥之間的親緣關係都是25%,理論上親近程度應該是一樣的。不過,從孩子誕生那一刻起,只有母親能100%確定這是自己的孩子,但父親並不能100%確定。也就是說:外婆100%確認外孫是自己的親外孫,舅舅100%確認外甥是自己的親外甥。叔叔不能夠確認侄子是否和自己有25%的親緣關係,因為親緣關係可能是0。
  • 爸媽臨時有事,讓舅舅送小外甥去幼兒園,結局讓人心疼又無奈
    平常都是寶寶自己的父母自己接送的,但是這天不巧,孩子的爸媽臨時有事,沒有辦法,孩子不可能自己去學校呀,於是,孩子的父母找到了小舅子,麻煩孩子的舅舅幫忙送。讓舅舅送小外甥去幼兒園沒問題,可是這一送,問題就出現了。兩人到了幼兒園,舅舅把孩子安頓好,書包一切的整理好後,便打算走了,興許是舅舅後面還有事,沒聽孩子說什麼,就急急忙忙的把孩子送了進去。
  • 他第二次入伍想當「不一樣的兵」
    即將離開家鄉,陳浩祥的父母希望兒子在部隊裡好好表現,爭取在部隊裡讀軍校,留在部隊。在今天的送兵儀式上,家裡的親戚朋友及陳浩祥的同學也都紛紛來為他送行,祝賀他光榮參軍。  第一次入伍的時候,王華健19歲,當時還比較叛逆,後來響應號召應徵入伍,在部隊的兩年時光,王華健過得很充實,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得到了很大的鍛鍊,他直言,「退伍的時候,感覺比剛入伍的時候,在思想上、待人處事等各方面都成熟了很多。」   當時,由於單位轉改士官名額有限,王華健不得已脫下了心愛的軍裝,但他依然懷念退軍營的生活,還想再次入伍當一回「不一樣的兵」。
  • 外甥和舅舅幼兒園同班,外甥從不喊舅舅,外甥可能不好意思
    那天她回娘家去了,一進門就看到小了自己二十多歲的弟弟,他正在那裡拿著一本小畫冊翻看,這孩子什麼時候這麼認真了。她本來想誇一誇,誰知媽媽走了過來,說了一個讓她說不上驚訝但有些意外的事情,那就是弟弟要去幼兒園了,並且和自己兒子小帆同一個班級,這是什麼緣分呢?外甥和舅舅一起學習,說不定還是同桌?
  • 孩子提醒舅舅送錯幼兒園,舅舅:別想逃學,你給我進去
    究其原因,居然是一個男孩被舅舅送錯了地方。他曾提醒舅舅這不是他的幼兒園,卻遭懟:「你給我進去!」而事件的亮點遠不止這一處……據看看新聞7日消息,當日上午,通河新村派出所民警接到轄區內一幼兒園報警稱,幼兒園裡竟然多出了一個小男孩。老師無法確定這孩子到底是不是他們幼兒園的,就只能向派出所求助。民警趕到幼兒園見到了男孩。
  • 揭秘:都說外甥像舅舅,原來是真的
    「嗯,這孩子,像他舅舅,你瞧這眉毛,多像。」「怪不得老話說外甥像舅,還真有道理呢。」母女兩個正說著,白醫生進病房查房來了,聽到了他們說的話,白醫生說:「其實,很簡單,就是隔代遺傳起的作用。」「可是,這隔代遺傳與外甥像舅有什麼關係嗎?」小葛聽了白醫生的話,更糊塗了。
  • 舅舅告了外甥
    外甥向舅舅借款45萬元用於投資生意。五年間,共歸還37萬元,對這筆款項的性質屬於本金還是利息,雙方說法不一。庭審過程中外甥向法庭提交了一段錄音,舅舅為證明應是先息後本列舉其向其他人放貸的事例,暴露了其系職業放貸人的特性。結合其他證據,一審法院判決雙方當事人的借款合同無效,舅舅不服提起上訴。
  • 宇宙最強舅舅!暑假帶八個外甥,出門數數防走丟
    一個暑假帶8個外甥,近日「宇宙最強」舅舅火了。在重慶南岸區生活的龔玲軍,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
  • 農村常說:「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是什麼意思?
    在這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句農村老話了。剛開始我還一直琢磨不透這其中的原因,聽同事解釋完之後才慢慢明白,覺得這句農村老話說得確實是很有道理。我們都知道,各種親戚之間都是有遠近之分的,「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這句農村老話體現的就是這一點。
  • 舅舅大似天,舅舅:整個正月就我最忙,還得看著外甥不能剪頭髮
    從這些上面看,都沒提到舅舅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民間有句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前一句「舅舅大似天」就說明了舅舅的地位有多高。舅舅,就是出嫁女兒的兄弟,代表的是出嫁女兒的娘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孩子要是有兩三個有出息的兄弟,嫁人後女兒生的孩子有兩三個有出息的舅舅,那心裡就有底氣,腰杆子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