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可久之業----一篇舊文:王財貴和兒童讀經

2021-03-02 老實大量讀經宣導團

文章主題: [轉貼]一篇舊文:王財貴和兒童讀經

懷仁:
按:轉你千遍也不厭倦。每轉一遍都有一遍的功德……
這篇舊文,讀來感慨萬千。「他四十五歲,不小了……」

讀經古風現代版——四書老莊入學堂,唐詩楚辭映童顏
聯合報八十二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十版 教育專刊 記者 陳碧華

●講解無用心得在己
●反教育?
●不求甚解大聲讀誦

王財貴對現代教育有自己的主張,他說語文教育是文化董陶,不一定要懂了才教。

是周三下午,小學生的小周末。臺北縣中和市內一處書院雛型——華山講堂。二十來個小朋友正襟危坐(當然並非總是如此,小孩子嘛,總也有歪頭斜腦、眉開眼笑的時候),課桌上,手邊放著「四書」和「老子」,手上則是一本唐詩。幾個陪著小孩的媽媽,點綴著課室氣氛。

黑木講壇上,王財貴拿著書,一句一句念給孩子聽;孩子一句一句跟著讀。是文言文,很多字小孩子不識;但是,和一般學校上課不同,這個老師並不講解文章字句的意義,只那自成節奏的文句,有似音符的波動流瀉,便吸引了孩子。他不停的念著、念著,孩子也跟著不停的讀誦,聲音清朗。好個讀書天!
沒錯!目前仍在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王財貴,正在教小朋友讀古書、背古書。他這樣做已一年多,儘管自認效果不錯,卻只有報紙報導,知名度一直不高,實在是很不懂「宣傳」或「企業經營」。他倒也承認這點,沒有不安。
說起教小孩子背經,王財貴活潑起來——這可是專長了。他表示二十年前從師專畢業到小學任教時,就有教小朋友讀經的想法,直到四、五年前才開始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因為效果不錯,一年半前才開始教別人的小孩。他估計,臺北地區因受到影響而開始讀經的小朋友,現在(八十二年六月)約有一兩百人。不多,但是好的開始。(按:至八十三年底,已有五千人以上接受讀經教育。現正急速擴展中)。
對現代教育理論略有接觸的人,可能很不能接受王財貴教孩子「背」經書的做法。國內教育最受抨擊的,不正是因「填鴨式」的教育,養出一堆缺乏思考創造能力的國民?王財貴偏還要「塞」給孩子一堆「古物」,豈不違反教育理論嗎?
不!王財貴有理由。他指出讓小孩子背誦,完全合乎人性及身心發展,因為心理學說,人的記憶力的發展是從零歲到十三歲,此後才是理解力的長足進步。他的「孩童背經書」雖因推行時間短,還沒有科學化的統計數字證明其功,但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的試驗,倒是看到好的效果。
舉例:目前讀高二的大女兒在國小四、五年級時讀經讀了半年多,後來雖因「別人都沒讀」她也不讀,但從上國中到現在,她的國文一直不需太多的準備;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讀經到國一,目前為了準備跳級考試才中斷。他從小作文就很好,學習能力也強,才上國中,老師就覺得這個孩子和別人不一樣。
道出這些讀經「實效」,只是為了說服別人;事實上,王財貴推動兒童讀經,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中國人都不讀中國書,如何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王財貴對現代的教育理念另有看法。他認為,教育過程重視理解是對的,但國內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教材卻超過孩子的理解力,造成學生的數理恐懼症。而用科學方法進行語文教育,非要孩子懂了才教,更不見得適當,因為語文教育是廣義的文化教育與薰陶。他反問:「怎樣才算懂?是考試會寫?或者可以是一種深埋心中幽幽然的、說不出的感受?這個感受或許說不出、寫不出,卻不是不懂。」
也因此,他讓孩子讀經、背書,而不要求孩子懂,也沒打算教懂孩子。將來有一天,當這些讀過經書的孩子,和經中所談的人、事、物「相遇」,他自然就懂了。王財貴對「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賦予新解:「必須是自己準備十年了,才可能聽到人家的話,一點就通,也才可能勝讀十年書。」而幼時所記誦的經書,正是這套準備工夫。
在推動兒童讀經這條路,王財貴並沒有太大的野心,因為文科的人在這社會上本來就是「弱勢團體」;加上這種「背」功不見得被接受,王財貴寧可等到有相當的成績,再來尋求外援。
不過,他也欣慰的說,凡來聽他演講或參加研習會的,都可以通過聽講而對讀經持肯定的態度,這些人後來多半會讓孩子讀經、或本身也加入開班教孩子讀經的行列。他很有信心的預測,用這套方法,孩子讀一年的經,國文就有高中的程度;讀個兩年,就有大學的程度。


王財貴和兒童讀經

●中國人不讀經書還有什麼書好讀?
●不問學歷人人可教經
●背書原則:章節不漏


其人其事——王財貴:

他四十五歲,不小了,曾當過小學老師,目前還在臺大、師大、東吳等幾所大學的學生社團裡當指導老師,現在卻還在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當學生;他是著名學術刊物「鵝湖月刊」的前任社長,也是國學大師牟宗三的入室弟子。
王財貴這樣的學經歷其實不吸引人;但是,談起目前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可又大有意義——他正在推動兒童讀經。他自喻這項工作是:如果能順利推展,將是五四以來最大的文化運動。好大的口氣!
說起中國古典經書,除了受過文言文教育的老一輩長者和中文系學生,一般人莫不敬而遠之。艱深難懂是一道又高又厚的城牆,把人捫擋在門外;「食古不化」之譏,也教人承受不起。不如全盤接收新知識,簡易便捷。
王財貴可不這麼想;相反的,他確信這些古典經典之作能夠流傳千古,絕非因為古人說它們是經典就經典,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們好、有價值,才能受到這般的尊重。中國人不讀這樣的書,還有什麼書好讀的?
中國人不但該讀,而且可以從很小就讀。王財貴相信在孩子記憶力最強、而又還沒有升學壓力時,把經書「塞」進孩子腦海裡,長大後,孩子隨時都可從這個「儲存室」裡拿東西出來用。
或許是學文的人較不善於宣傳,王財貴一直都是「默默的埋頭苦幹」來推動這項工作。他抽空受邀演講,或辦師資訓練班,結束後,總有幾個人也想跟著做。他相信,如果十個學生中有一個人讀經,其中又有一半跟得上程度,那麼,十年後,這個社會可以改觀。
改什麼觀?「年輕人對中國古老的東西會有親切感,看法會不同。」王財貴說。
這個看法不算太過樂觀。的確有一個家長在聽過王財貴演講後,認為小朋友一星期才上一次讀經班不夠,希望天天都有課;真的能夠天天讀經、背書,那更不得了了。
除了讓孩子上才藝班,你是否是也有興趣引導孩子一探中國古典經學的奧秘?
照推動兒童讀經的王財貴的說法,兒童在十三歲以前是記憶鼎盛期,上幼兒園就可開始背經書了;至於「老師」呢?不須讀大學中文系,也不須當過老師,甚至只要高中、國中或小學程度就可以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老師只教小孩念書和背書,不必講解,甚至不必編故事(怕失去經典原義);而古文經書幾乎都有注音版本。比較重要的反倒是,這個老師必須是喜歡小孩子的,還要懂得掌握教室氣氛、知道如何讓小朋友喜歡讀經背書。這時,教學時的音調、抑揚頓挫很自然就帶上了,而只憑這樣,便能吸引孩子進入一個優雅的智慧世界。
看到這裡,讀者一定會想:那每個父母都可以自己當老師了?
沒錯,人人都可以教孩子讀經;但是「易子而教」的效果會比較好。王財貴當年拿自己的小孩當實驗品時,就發現自己沒法又是爸爸、又是老師,因此請師大的學生來家裡當「私塾」老師,後來得到一個基金會的支持,正式開班授徒,王財貴的小孩也是和其它小朋友一起上課。王財貴為此還免費開「師資訓練班」,讓有心的家長和老師知道如何教孩子讀經。
至於要讀什麼經,王財貴提供了一份書單: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當然必讀;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尤是七言古詩);古文觀止,能全讀最好,否則挑重要(不是挑簡短的)的背;楚辭、昭明文選等也一樣。再有時間,宋詞、元曲也都是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值得背。
王財貴解釋說,花一樣時間去背書,且同樣都不懂,應該選些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可能不會讀到的東西。如「春眠不覺曉」國文讀本一定有,可不教;七言古詩就絕少人會主動去研讀,因此必須趁現在就教他背下來。背文章也是一樣,選千古有名的長篇。一旦長篇大論都會背,將來看到短文,讀起來簡直就易如反掌。
教孩子背書,得記住一個原則:不要跳章、不要跳節。儘管一路讀下去,不要刻意去選容易或難的;也不要管文章合不合現代(王財貴說,都好幾千年的文章,說合也不合,說不合卻又合,因為時代不同但人性相同)。挑三撿四的,孩子起了分別心,討價還價,就難教了。
王財貴推動兒童讀經,感動了一些文化團體,提供經費讓王財貴開了三個「兒童讀經班」,免費為小朋友上課。(按:至八十四年五月全省各地響應開班者已超過四、五百班)

季謙:

古之文人或者說:往事如煙,不堪回首;或者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今重看十九年前(臺北讀經推廣中心成立之前)的報導,雖覺當年不自量力,氣吞萬裡如虎,而一路走來,無怨無悔,泉源混混,始終如一,此真可大可久之業也。
2011/04/01 08:38pm

相關焦點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上)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下)
    讀經本來是從語文教育開始的,其主意是「在兒童期之內(時機),反覆誦讀(方法)經典之作(教材),以達成語文文化教育功能(人材)。」此外,與語文相類似,著重反覆「灌輸」的教育,在藝術的涵養與鑑賞方面亦有「音樂讀經」和「美術讀經」,因為它們都是屬於「浸潤型」(或謂「滲透型」)的學問。(乃至於「德性教育」,亦屬於「浸潤型」,它是實踐方面的浸潤。)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的產業鏈條
    從信奉「老實大量讀經」理論的眾多擁躉,到近百家讀經學堂的興辦,再到「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一條以王財貴為主導的讀經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國學熱與「讀經教主」  王財貴倡導的讀經教育,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當時,這位臺中教育大學教授開始在臺灣推行讀經典運動,最初的理念是課餘對孩子進行讀經輔導。
  • 王財貴65文集(全六輯共30冊)限量印刷版:每套1600元(含超值贈品)【讀經學堂必備】【讀經家長必讀】
    尊敬的各界同仁: 2014,甲午早春,憶往追昔,百二十載,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一樣,經歷如此巨變的百年滄桑;今又甲午,世道輪迴,砥礪奮進,全球華人憑藉影響世界的力量,已經走進了國際舞臺的中央。而這個年份對我們讀經界而言,又具有別樣的意義,我們不僅迎來了「兒童讀經教育」全球推廣的第二十年頭,同時又恭逢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王財貴(季謙)先生六十五華誕。 一張嘴,公益演講逾千場;兩條腿,行跡遍及海內外。所過之處,繁花盛開,生機處處。回首來路,我們不忘初心;眺望前方,我們同心同德。
  • 王財貴: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儘管諸多學者曾撰文呼籲「中小學讀經一科不宜盡廢」「東方文化有諸多優點」,但終究沒能扭轉「廢經」的事實。80多年後,王財貴以一己之力在臺灣發起讀經運動,推廣大量誦讀傳統經典的教育理念,一時吸引了數百萬臺灣兒童的參與。經過20多年的耕耘,王財貴的讀經理念若星火之燎於原,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踐行。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產業:學堂年入4百萬
    從信奉「老實大量讀經」理論的眾多擁躉,到近百家讀經學堂的興辦,再到「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一條以王財貴為主導的讀經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國學熱與「讀經教主」   王財貴倡導的讀經教育,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 讀經教育二十年:爭議聲中,王財貴欲斥資12億建萬人書院
    20年前,文禮書院院長、讀經運動的發起人王財貴開始宣導一種「通向聖賢」的教育——兒童讀經教育。他認為兒童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應當趁13歲前儘量多地閱讀四書五經等經典。只要打下了經典的基礎,孩子的理解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加強,其他知識一學就會,數理化根本不用教 。
  • 【教育】王財貴先生與中國「兒童讀經」教育,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完整版)
    今日,無論官方還是學術界,乃至國學研究團體必須正視和明白一點。沒有基礎的讀經教育推廣,便沒有國學之真實傳承!便沒有民族文化之真實復興!便沒有和諧社會之真實實現!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許許多多的人們擁護王財貴教授,絕非一時盲從,皆為教授所示大仁風範,高潔德行,至深至簡教育之道所感召引領也!民心所歸,所向披靡,天地加被,不可不重,不可不敬矣!
  • 王財貴:為什麼兒童讀經的順序,應該從論語開始
    有人說叫小朋友讀《論語》從頭至尾讀一 百遍,讀得很熟,或者幾乎會背;有人說要一章一章的背,背完一章再背下一章,這樣會有一點枯燥,我們可以一篇一篇地背,每篇讀到會背。 其實一章一章背,一篇一篇背,一本一本背,到最後效果都差不多。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有效果就好,而且到最後,誰的效果大誰也不知道,你也不必知道。
  • 王財貴教授影音視頻連結集
    17、臺灣王財貴教授中西文化經典導讀與啟蒙教育報告會http://www.hkkzxt.org/lnzl/yysp/2010/0831/798.html18、四海書院讀經教育懇談會 與王財貴博士面對面http://www.hkkzxt.org/lnzl/yysp/2010/0830/797.html19、兒童讀經教育百問千答--王財貴教授主講(1)
  •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視覺中國 資料圖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民間讀經也逐漸興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臺灣學者王財貴及其推行的「老實大量讀經」方法(編者註:基本上指讓兒童從小大量地誦讀經典、不作過多講解)。
  • 季謙先生┃《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全本文字版(下)
    要讀十三經,則當從四書起,四書又以論語為先,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脈所在!當然一本讀完,可以再讀一本,乃至以上之書全部讀完。 近幾年,我們所實驗的讀經班,一開始所選用的教材是論語、老子和唐詩,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認的文學之寶,三本都是很重要而基本的,可供採擇給初學者。
  • 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王財貴
    王財貴教授(圖片來源:資料圖)緣起:十年來,我在臺中師範學院,不管開的是何種課程,上第一堂課,即與學生相約:「有誰在這一學期之內,把任何一本經書讀完一百遍,他的學期成績便從九十分打起。」讀過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心得:「愈讀愈高興,人生恍然有了方向………。」 吾人所推廣的讀經教育,固然是以「兒童讀經」為主,但經典的教育功能,其實是不分年齡的。我在十年前撰寫的「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中,就特別用兩節講「成人讀經」──包括了「成人讀經的基本理論」和「成人讀經的具體方法」,可以說把成人讀經的觀念全部說清楚了。
  • 王財貴教授:孩子你該讀資治通鑑了!
    而沈剛伯(當代歷史學家)自敘說:「四歲時先祖父便教我識字,六歲正式背書寫字,先祖父安排的順序是:第一朱子小學集解、第二孝經、第三論語、第四孟子、第五大學、第六中庸、第七詩經、第八書經、第九易經,這九本書在兩年內背完,而且詩經、書經和四書是連註解都要背的。以後兩年(八歲到十歲)便讀完了左傳、國語、國策、周禮、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資治通鑑和續資治通鑑。」這樣大氣魄的讀書法是很平常的。
  • 王財貴教授親臨!六地讀經私塾聯誼會(京冀遼吉黑蒙)成立大會公告
    1996年起,師從王財貴教授,系統學習中國義理之學及兒童讀經教育理論,同時在先生指點下開始研讀新儒家思想專著,正式修習儒釋道三家學統。 歷任中學、大學講師及讀經教師。臺灣大謙讀經學園校長、臺灣讀經教育學會理事長、臺灣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臺灣大謙讀經學校籌備處校長,文禮師範學校校長。
  • 王財貴教授:讀經是大功大利,終身之利
    王財貴教授: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市場經濟衝擊下大家都急功近利!你要告訴他經典教育的功利最大。所以誰真的求功利,就趕快教他的孩子讀經,其它的都是小功小利,一時之功一時之利,讀經是大功大利,永久之功永久之利;所以讀經是最大的功利,你要什麼有什麼,你要他功課好,讀經功課好,你要他聰明,讀經聰明,你要他品德好孝順,讀經品德好孝順,所以你要什麼就有什麼,所謂的求男子得男子求富貴得富貴,有求必應(笑),這是最大的功利。
  • 王財貴教授:孩子的第一本課外書應該讀什麼?
    免費早教輔導:15715002600(微信)日前,在海外讀經交流群,海外讀經家長琳伊老師分享自己近期讀書感受及給兒子課外閱讀之安排,引發了一波關於「閱讀」的討論。王財貴先生在群中給予建議和回復。分享如下。
  • 北京讀經教育「六小篇」研習會暨王財貴教授講學網絡直播公告
    研習內容:(1)誦讀王陽明《尊經閣記》;(2)以《求學「六小篇」》為重點的讀經教育理論研習;(3)讀經教育的心法與實務;(4)讀經教師的自我成長;(5)讀經家長的心態與配合;(6)如何開展讀經教育的宣導,如何開辦成人讀書會;(7)文禮書院與全球讀經的推動;(8)崔娜娜老師「讀經教育實務
  • 返本開新 以文化人——文禮書院 《王財貴65文集》網絡學習平臺 (試行版)
    經各界踴躍提供資料,《王財貴65文集》總結為五百萬字的中文書稿,內容共分六輯,其主題分別為季謙先生文稿、讀經教育推廣、文化關懷演講、經典系列講座、網絡回復集成、講學與問答;《王財貴65文集》的出世,象徵著教授二十餘年的讀經推廣階段性的成果總結,是讀經教育之集大成之作。
  • 現代讀經班,史上最荒唐
    現在,這些讀了十年經的孩子困惑、厭學、悔恨,英語和科學都得從頭學起,甚至連作文都寫不好。文章一出,就引發了新一輪關於讀經的討論。讀經,為什麼能撕裂中國社會,引發萬人追捧、萬人唾罵?推廣讀經20年的臺灣人王財貴到底是迂闊的聖人,還是故意的騙子?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這一輪讀經運動,始於上世紀90年代,臺灣人王財貴是主要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