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財貴:為什麼兒童讀經的順序,應該從論語開始

2020-12-27 騰訊網

問:「從整體效果看,讀《論語》或其它書,應先將整體熟讀,還是先分章熟讀,特別是學前的小朋友要怎樣讀?」

這是常見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問題。有人說叫小朋友讀《論語》從頭至尾讀一 百遍,讀得很熟,或者幾乎會背;有人說要一章一章的背,背完一章再背下一章,這樣會有一點枯燥,我們可以一篇一篇地背,每篇讀到會背。

其實一章一章背,一篇一篇背,一本一本背,到最後效果都差不多。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有效果就好,而且到最後,誰的效果大誰也不知道,你也不必知道。

但是你作為老師,看你的喜好,或是以孩子他的不同的反應來稍微做個考察,你認為一章一章教比較好,還是二章二章教好,還是一篇一篇教,還是整本教,這由你自己自由決定。

不過,依照我推廣十幾年來的經驗,我們有一個標準即「三百讀經法」,一天一百個字,讓他讀一百遍,給他一百分。這是一個可參考的標準,一百個字不是一篇一篇,也不是一章一章,乃是多少字。這也是分段來讀,一段一段的把它背熟,然後再連起來複習,這是很多人採用的方法,而且都行之有效,還是一個很綜合的中庸的方法,可以提供給各位參考。

那麼我們大人讀經呢?叫你一章一章地讀,一章一章地背,這是更困難。所以我們大人只好囫圇吞棗,只好整本整本地讀,也比較方便。如果一個有志氣的人,你就可以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了解,但是有志氣的人很少,你不要跟這個整個統計數字挑戰,如果你是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去了解,我看你大概讀到第16章就不讀了,不過你很有志氣,我不敢這樣說。因此我勸大家都把《論語》隨便讀它整本,讀它一百遍,像這樣成功的人比較多,我知道大人沒救了。

問:「《論語》被尊為中國文化經典最有價值之書,為何要求兒童一開始就讀《論語》?《三字經》講到了讀經的次第問題,你如何看待文化價值性和兒童讀經次序之間的關係?」

我們推廣《論語》,說兒童要讀《論語》。古人說讀書的次序,是說「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然後才來讀四書,然後再讀六經,再讀朱子。但是,你要想一想「一而十,十而千,千而萬。」現在我們不需要這樣講求了,所以我們從四書五經讀起,正合《三字經》的次序。有人認為既然古人教書就是這樣教的,我們何不依止?不是的,三字經說不好意思讀《三字經》啊,所以先識字,而《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大體都是為了識字,當然也有其它的用途,但是最主要的是認字,現在我們的教育觀念就是要認字。只要有字就可以認字,所以《三字經》可以認字,《論語》也可以認字。

因此,我們一概遵從意義的高效來選擇讀書的順序,尤其兒童與我們大人不同,兒童對於好懂不好懂,理解不理解是不關心的。所以,從《三字經》、唐詩教起,老師說他們都肯教,家長也說教《三字經》,我接受,你教《論語》、《易經》,我不接受。假如有這種老師和家長,統統都是不合人性,統統是以自己的心情來限制孩子的成長,這叫做自以為是,這自以為是往往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只要你完全明白讀經的理論,你就不會說從《三字經》開始教,你會說老師你為什麼教《三字經》?我們要知道,兒童不以理解為標準,只有大人才以理解為標準,不要用你大人的眼光來限制兒童。

那他們就說教《三字經》比較有趣啊!為什麼有趣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文句讀得不長,節奏感很強啊。

我們就應該跟他說,所謂的節奏,真正的節奏,天地間的節奏,它是變化萬千的,讓它三個字或五個字不變化地用,那是人為的,那是虛假的,那是不自然的。所以你如果讓兒童一開始就讀《三字經》,當然也有進步,但是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他頭腦就笨了。所以一定要唇齒錯落,越高明的音樂,它的節奏越多變化;越低俗的音樂,越少變化。所以為什麼不要聽流行歌,先不要說它的旋律,就是它的節奏也是太缺乏變化了,非常死板,兒歌呢?節奏是非常的簡陋、死板的,凡是這種節奏聽多了,都會讓一個人比較膚淺。

所以從兒童一開始接觸節奏,我們就讓他多變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說:「若是三字、四字一句的還行,『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六字一句,像這樣,二歲三歲的孩子讀不來呀。」其實沒關係,你把一句分開讀,有朋二個字,自遠方三個字,來一個字,所以短的節奏可以和成長的節奏,長的節奏可以分成短的節奏。等到他能把六個字,七個字串起來的時候,他的聰明才華就增進,等他再來讀三字經,他就更有興趣,所以高的可以涵蓋低的,難的可以提升簡單的。於是你就要考量考量了,你教什麼。這是教育的智慧,千萬不要短視近利。

——文章摘選自讀《論語》的態度兼談所謂「糟粕」

愛讀經

做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上)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下)
    以上的文字選自王財貴先生的《『數理讀經』的構想》一文。將「數理」與「讀經」兩個詞彙放在一起,是很奇特的,不過,相信等一下,你就能明白它的意味。小學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天,她就發給每個學生一本《論語》,然後跟同學們說,這就是我們這學期的語文課本。
  • 王財貴: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儘管諸多學者曾撰文呼籲「中小學讀經一科不宜盡廢」「東方文化有諸多優點」,但終究沒能扭轉「廢經」的事實。80多年後,王財貴以一己之力在臺灣發起讀經運動,推廣大量誦讀傳統經典的教育理念,一時吸引了數百萬臺灣兒童的參與。經過20多年的耕耘,王財貴的讀經理念若星火之燎於原,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踐行。
  • 可大可久之業----一篇舊文:王財貴和兒童讀經
    他這樣做已一年多,儘管自認效果不錯,卻只有報紙報導,知名度一直不高,實在是很不懂「宣傳」或「企業經營」。他倒也承認這點,沒有不安。 說起教小孩子背經,王財貴活潑起來——這可是專長了。他表示二十年前從師專畢業到小學任教時,就有教小朋友讀經的想法,直到四、五年前才開始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因為效果不錯,一年半前才開始教別人的小孩。
  • 王財貴:如果每一個大學生都讀100遍《論語》
    作為兒童讀經教育的全球首倡者,王財貴先生自1994年開始致力於推廣事業。十餘年來,在港臺地區及東南亞、美國、歐洲、澳洲及中國大陸地區公益演講千餘場,推動了全球華人地區兒童讀經活動,在國學普及方面具有重要影響。   十年來,我在臺中教育大學,不管開何種課程,上第一堂課,即與學生相約:「有誰在這一學期之內,把任何一本經書讀完一百遍,他的學期成績便從九十分打起。」
  • 【教育】王財貴先生與中國「兒童讀經」教育,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完整版)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 讀經為什麼要從《論語》開始
    首先在孔子之前,中華民族留下來的智慧結晶,經孔子整理成《五經》,因此除了這五部書之外,我們不可能在別的地方再找到中華民族的智慧,所以可以這樣說:孔子之前,整個民族的智慧集中在孔子,孔子之後,中國的智慧從孔子開出來。我們要了解中華民族的原始智慧,必須透過這些經典,所謂的《五經》。
  • 王財貴教授《論語》釋題
    王財貴教授所以我建議中國人,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開始想要讀書了,開始想要了解中國人的智慧了,開始想要體驗聖人的境界了,開始想要對自己的修身養性,能夠有一番的長進了,那你應該從經典開始,而經典就應該從《論語》開始。
  • 邁向「全民讀經」的時代——王財貴
    讀過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心得:「愈讀愈高興,人生恍然有了方向………。」 吾人所推廣的讀經教育,固然是以「兒童讀經」為主,但經典的教育功能,其實是不分年齡的。我在十年前撰寫的「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中,就特別用兩節講「成人讀經」──包括了「成人讀經的基本理論」和「成人讀經的具體方法」,可以說把成人讀經的觀念全部說清楚了。
  • 王財貴教授:孩子的第一本課外書應該讀什麼?
    免費早教輔導:15715002600(微信)日前,在海外讀經交流群,海外讀經家長琳伊老師分享自己近期讀書感受及給兒子課外閱讀之安排,引發了一波關於「閱讀」的討論。王財貴先生在群中給予建議和回復。分享如下。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的產業鏈條
    他們選擇了一條獨立於應試教育的「成才之路」——讀經。  近二十年來,臺灣教授王財貴在大陸建立起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以培養聖賢為目的,以全日制讀經為手段。  這套理論被全國近百家讀經學堂執行,招收大量生源,未來能流利背完30萬字中外經典的學生,有機會進入位於浙江溫州的「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
  •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臺灣王財貴的「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能騙倒中產階層?  視覺中國 資料圖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民間讀經也逐漸興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臺灣學者王財貴及其推行的「老實大量讀經」方法(編者註:基本上指讓兒童從小大量地誦讀經典、不作過多講解)。
  • 季謙先生┃《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全本文字版(下)
    這麼簡單的教學法,如果教本選用注音本,則任何人,只要讀過小學二年級以上,認識注音符號,就可以當指導讀經的老師,因為不必講解,所以不須要科班出身的專家,任何家長只要準備了書本,甚至不須書本,只要影印或抄寫,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開一個類似才藝班的讀經班,教一班兒童。如果原來有教學經驗當然最好,如無教學經驗,只要有熱誠,就可以開始教了。
  •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4):徹上徹下語
    最後珍藏發售:王財貴65文集(全六輯共30冊)【讀經學堂必備】【讀經家長必讀】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1)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2)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3)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先立乎其大(4)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1):立於不敗的學問
  • 讀經教育二十年:爭議聲中,王財貴欲斥資12億建萬人書院
    20年前,文禮書院院長、讀經運動的發起人王財貴開始宣導一種「通向聖賢」的教育——兒童讀經教育。他認為兒童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應當趁13歲前儘量多地閱讀四書五經等經典。只要打下了經典的基礎,孩子的理解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加強,其他知識一學就會,數理化根本不用教 。
  • 王財貴教授:讀經是大功大利,終身之利
    王財貴教授: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市場經濟衝擊下大家都急功近利!你要告訴他經典教育的功利最大。所以誰真的求功利,就趕快教他的孩子讀經,其它的都是小功小利,一時之功一時之利,讀經是大功大利,永久之功永久之利;所以讀經是最大的功利,你要什麼有什麼,你要他功課好,讀經功課好,你要他聰明,讀經聰明,你要他品德好孝順,讀經品德好孝順,所以你要什麼就有什麼,所謂的求男子得男子求富貴得富貴,有求必應(笑),這是最大的功利。
  • 王財貴教授:孩子你該讀資治通鑑了!
    其實他五歲開始讀書,十歲左右就背完了九經(五經加上公羊、穀梁、儀禮、禮記),從此以後優遊經史子集了。居然還自責「志學不早」!不過比起其它人,曾國藩的讀書經歷確實有點「晚」了。且舉一代名人胡適之為例:胡適之四歲就背詩,五、六歲開始背古文,九歲就讀古典小說,十一歲點讀資治通鑑。十三歲就讀完左傳了。
  • 王財貴65文集(全六輯共30冊)限量印刷版:每套1600元(含超值贈品)【讀經學堂必備】【讀經家長必讀】
    尊敬的各界同仁: 2014,甲午早春,憶往追昔,百二十載,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一樣,經歷如此巨變的百年滄桑;今又甲午,世道輪迴,砥礪奮進,全球華人憑藉影響世界的力量,已經走進了國際舞臺的中央。而這個年份對我們讀經界而言,又具有別樣的意義,我們不僅迎來了「兒童讀經教育」全球推廣的第二十年頭,同時又恭逢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王財貴(季謙)先生六十五華誕。 一張嘴,公益演講逾千場;兩條腿,行跡遍及海內外。所過之處,繁花盛開,生機處處。回首來路,我們不忘初心;眺望前方,我們同心同德。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產業:學堂年入4百萬
    從信奉「老實大量讀經」理論的眾多擁躉,到近百家讀經學堂的興辦,再到「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一條以王財貴為主導的讀經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國學熱與「讀經教主」   王財貴倡導的讀經教育,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 啟發心靈直面經典 用讀經開啟中國夢
    每每想起在北京參加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師資一期培訓班那幾個月的深刻感受,我就不只一遍地告誡自己,儘管艱難,但這條路一定要堅持走下去。」說到動情處,田桂良眼睛開始溼潤,聲音變得有些哽咽。「從當初在海運小區設想開讀經班,到與人合作辦國學堂;從郊區的桂林洋學堂,到市內的獨棟別墅,應該說辦公益讀經班的條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