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舉辦以來,北京國際設計周已成為國家推進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首都具有國際影響力、可持續發展的創意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在日前舉行的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活動上,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董殿毅表示,今年將推動北京國際設計周全球資源落地城市副中心,決定在張家灣設計小鎮啟動區規劃建設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園區。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將落戶張家灣設計小鎮。
按照組委會的設想,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園區建成後,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設計產業化發展,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北京國際設計周積累起來的國內外最優質的設計資源和文化創意將在這裡集聚、孵化,與張家灣設計小鎮周邊的文化旅遊產業協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果還將與其他相關產業形成聯動,為各個產業注入文化創意帶來的澎湃動力。
「永不落幕的設計周」
在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昱東看來,相比較米蘭、倫敦等知名的國際設計周,北京國際設計周有三方面的不同。首先,自設立以來,設計周與首都一起成長,在改變城市面貌上起了很大作用。其次,設計周在跟相關產業的融合上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再次,北京國際設計周已經發展成為創意設計的交流平臺。
「北京國際設計周做了很多胡同裡的工作,通過設計周,建築設計師們進行了都市改造的實踐。很多大設計師原來都是做大項目,因為設計周的推動,他們都到了胡同裡,甚至是居民家裡,做了很多建築的設計,整個提升了城市的品質。」王昱東說,北京國際設計周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跟各個行業都有合作,比如家居、影視、動漫、演藝、非遺、科技、創業創新等方面都有專門的合作板塊。
北京國際設計周也成為國內外文創行業交流的平臺。王昱東表示,設計周把國際上各個城市不同特色的創意設計都引進了國內,並帶領中國設計「走出去」,使其與各國各城市的文化產業人士進行密切的交流,實現相互促進。另一方面,北京設計周這幾年也開始帶動在北京聚集的設計資源外溢。「比如現在在青島、蘇州、珠海每年也有了固定的設計周,結合當地產業的需求,做的比較專和精。在青島結合了影視之都建設,做的是影視設計;在蘇州主要做的是手工藝的創新設計;在珠海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要發展的是跟高科技相結合的工業設計。通過北京設計周聚集了國內外最優質的設計資源,並送到了製造業的一線。」王昱東說。
此前,北京國際設計周的主會場一直都設在中華世紀壇,但是世紀壇的面積較小,產業延展性不足,而且設計周每年舉行一次,在會期之外也需要能夠承載設計周理念和作品的場所,為此設計周主辦方一直考慮為設計周開闢永久會址。經過多方篩選,決定將永久會址設置在張家灣設計小鎮,打造「永不落幕的設計周」。
王昱東表示,在張家灣設計小鎮建設主題園區的目的有三個,第一集聚資源,通過主題園區建設可以形成設計的生態,集中展示北京作為設計之都的實力;第二是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文化產業是副中心的核心產業,讓設計周走進通州,走進城市副中心,可以一方面做好設計產業,另一方面把相關文化產業通過設計串聯起來,為其他產業提供助力,並帶動通州區的建設;第三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設計周每年都在天津、河北的不同城市設立分會場,效果非常好,設置在張家灣從地理位置上也有利於京津冀協同發展。
城市副中心文旅功能的重要支撐
作為首都北京「新兩翼」之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在通州區緊鑼密鼓地開展。文化旅遊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導功能之一。為了在城市副中心發展文化產業,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通州區張家灣鎮啟動規劃建設「設計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聚焦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將以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綜合服務功能為主,有望成為北京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片新高地。
張家灣設計小鎮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小鎮規劃方案日前首次對外發布,方案顯示,小鎮地處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範圍內,規劃面積5.4平方公裡,設計小鎮啟動區約為70公頃。小鎮位置緊鄰城市綠心,比鄰張家灣古城,保留著古鎮的歷史遺存,是名副其實的「鑽石地段」。小鎮是在大片工業遺址基礎上改造的,截至今年8月,園區累計疏解低端產業22家,騰退土地345畝,啟動區70公頃將進行整體轉型、集中連片升級改造,現在已經基本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設計圖。
在日前舉行的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開幕活動上,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設計技術負責人、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詳規中心副主任於潤東介紹,小鎮的整體風貌將是「城野交融、新老相映、清新宜人、多元時尚」。按照規劃設計方案,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啟動區是設計小鎮的核心,將最大化保留存量建築,採用整體保留、局部保留、保留結構、保留片段等模式進行改造利用,規劃打造形成匯集產業服務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市民遊憩空間的立體公共創新活力網絡,推動工業建築結構與現代化辦公、展示空間相融合。
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設計技術負責人、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詳規中心副主任於潤東介紹張家灣設計小鎮情況。
與國內其他的小鎮相比,張家灣設計小鎮有其獨特之處。王昱東表示,國內大部分的小鎮是以旅遊為目的設計的,而張家灣是以為城市提供產業服務為目標。北京現在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和科創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的通過推動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可以給全國的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發展帶來動力。「所以就像今年設計周的主題叫『產業策動』,雖然產業的製造環節不在北京了,但是希望北京對產業有帶動能力,甚至有引領力量。」
張家灣設計小鎮對於城市更新也有借鑑和啟示意義。「現在城市更新是一個大話題,是拆平了重新蓋,還是在既有的城市的基礎上去修補,然後植入新的產業和新的業態?張家灣設計小鎮的發展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王昱東說。
文化設計帶動業態融合發展
目前,設計周主題園區的規劃建設已經開展。設計周主題園區的諸多功能將以何種形式實現?歌華創新中心總監、北京國際設計周項目執行負責人劉威海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主題園區裡將集聚來自全球的設計資源,匯集頂級設設計企業、設計師的工作室,對好的設計作品進行孵化。主題園區還將設置多功能會展中心,為設計作品的發布和展出提供空間」。
劉威海說,未來園區裡還將設置中國首個設計博物館,集中收藏和展示全球創新設計產品,以及每屆設計周的獲獎作品,此外還有關於設計的教育中心和服務中心,形成完備的產業配套,促進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國際高地。
小鎮所在的通州區也送上了政策「大禮包」。在張家灣鎮設計小鎮進行調研時,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指出,要盤活存量資源,聚焦重點產業,完善服務配套設施,著力引進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優質文創企業入駐。
據悉,截至目前,張家灣設計小鎮已經入駐20餘家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未來,通州區將出臺一系列扶持和優惠政策,吸引設計機構入駐小鎮。如,獎勵優質入駐企業,補貼高成長性企業和首次上規模的小微企業;以資金引導設計小鎮內的機構開展高端展會賽事;在通州區的發展過程中,優先應用入區企業設計成果,同時提供用房扶持、融資扶持、人才服務、企業精準服務等一系列政策,增強對設計創意企業的扶持力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