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給考生的五個建議

2021-01-07 騰訊網

2020年高考在今天(7月7日)拉開帷幕,全國1071萬名高考生正式奔赴考場。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全國高考較往年推遲了一個月,但日期改變本質不變,高考仍然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役。

高考前,心能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

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在高考生高考前後,如何更好地自我調節心理狀態?

彭凱平教授給高考生提出五點建議

01.學習調節情緒

充分的休息,是積極情緒的一個重要調節技巧。「到了這個時候你再去臨陣磨槍,已經沒什麼用了,大腦是需要休息的,心情的調節非常重要。」彭凱平說,此時考生要讓自己保持愉悅心情,聽聽音樂,看看大自然。

02.保持運動與健康

別藏在家裡躺在床上,要保持一定適度、健康的運動,多出來走走、看看,飲食上保證身體的營養。

03.保持積極心態

對考試、成績,以及未來的計劃保持積極心態。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總想著:「我沒準備好,我怎麼辦?」「我沒準備好,我一輩子就完了,我工作也完了!」

04.保持積極的人際關係

這段時間,考生和父母、同學、老師都要保持良好的社會關係,進行積極的關係建設。「當周圍都是支持你、關懷你、愛你的人,這會讓你感覺很溫馨、很溫暖,也會讓你變得更加聰慧」。

05.找到「福流」

找到一個簡單易行,能讓自己產生「福流」感的事情,即「做這件事情能夠一下子讓你靜下來,沉浸其中,酣暢淋漓,物我兩忘」。「比如笑,做情緒調節就是要學會笑,可以自己對著鏡子傻笑,或者聽相聲、聽音樂,做你喜歡的事情」。

一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其實決定了每個人心理傾向,比如去洗澡,穿一身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意氣風發,這就能給考生帶來自信感。

這些短期內的心理調整,會有積極的暗示作用,但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是長期培養塑造的結果。彭凱平教授強調,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愛、關懷和支持,多理解、多欣賞。從小培養孩子的積極人格至關重要。

2017年「人文清華」講壇期間,彭凱平教授在搜狐教育的專訪中,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了培養一個內心充盈的、幸福的孩子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有10個關鍵詞:行動、交流、做喜歡的事、內驅力、自信心;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裡中的「五施」,即言施、眼施、顏施、心施和身施。

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行動——

幸福的孩子一定是快樂、積極、愉悅的,這類孩子行動多,喜歡行動,喜歡跟同齡人在一起打打鬧鬧,而不是獨自沉悶、發呆,這類孩子具有積極、正面,與人交際多的特點。

交流——

幸福的孩子是願意與人交往、溝通的,他們的人際關係也比較好。

做喜歡的事——

幸福的孩子總是充滿理想和想像,沉浸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都是孩子們身上能夠看得見的一些具體的行為指標。總結下來,幸福的孩子是內心充盈、行動積極、表達能力強、想像力比較豐富的。

內驅力——

缺乏內驅力的孩子往往控制力比較差,遇到困難退縮,做事沒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內驅力的激發一定是道法自然,順應天性的,孩子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擅長做的事時動機非常強烈。包容失敗,允許嘗試。從小事開始,需要循序漸進,而不是定一個宏大的目標,這是內驅力培養的一個基本原則。

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孩子的自卑心理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父母過分的挑剔、批評、責備,讓孩子逐漸產生自卑心理。

對於孩子來說如何求解幸福?

彭凱平教授認為,孩子應該提升五方面的能力。

第一個是言施

學習積極心理學並不是學習抽象的概念、符號,它是一種身心的體驗,聊起來就很開心,你多多地說、學、體驗積極心理學,產生的作用都是很正面的。

第二個是身施

人可以通過做一些事情來產生幸福感。跑步15分鐘到30分鐘,大腦分泌出各種積極化學激素,你很開心、很積極,所以運動會上癮。聞香聞一會兒就會很開心,也是身體的感受。

第三個是眼施

一定要有慧眼,關注生活中間變化的事情。上班別老只著急趕路,看一看周圍的美景,看一看周圍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家裡有沒有失落的事情。

生活其實不單調的,你老想著自己的任務,你就看不到生活的變化和美感。季節的變化、家裡你的愛人換了一件新衣服、小孩的羨慕和對你的愛戴都注意到了沒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注意到,因為太忙了。

第四個是顏施

我們要學會讓別人感受到我們正面積極的能量。笑臉是能夠讓人感受出來的,一個領導不笑就是裝腔作勢,還有就是心裡特別苦。

第五個是心施

中國人有一個字叫做「悟」,我們的智慧叫做「悟」。我們的心,一定要有覺悟,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培養做事情的能力,沒有培養感受的能力,21世紀是一個感受的時代,要感受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培養慧眼禪心。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
    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怎樣活出「心花怒放」的感覺?
    演講: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責任編輯:任慧媛 李靖當前中國企業家普遍出現了五個重要的心理情緒體驗:急、煩、燥、愁、苦。大家都容易著急,急就煩,煩就燥,燥就愁,愁就苦。對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在2019年「第28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做了精彩演講。以下是對彭凱平演講的整理,有刪減。1你活出「心花怒放」的感覺了嗎?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想要親密關係 不能宅家裡
    來源:中國青年報清華大學最近有個新的網紅打卡點,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百年老圖書館,而是一個建了沒兩年的實驗室——幸福科技實驗室。研究「幸福」的實驗室太有趣了,所以,遊客都願意來此拍個照,期待找到幸福的秘密。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在行動:「抗擊疫情, 心理援助"緊急公益項目助力...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在行動:「抗擊疫情, 心理援助"緊急公益項目助力抗疫防疫清華新聞網2月2日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引發的疫情,牽動了億萬國人的關注。面對疫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尤其是武漢市一線的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連夜奮戰,身心承受了不容忽視的壓力,普通民眾也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
  • 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過度憂慮
    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 彭凱平:知行合一可幫助人們感受到積極力量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出席並演講。彭凱平稱,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家普遍出現了五個特別重要的心理情緒體驗。一個是急,經濟不好大家很著急,急就煩,煩就燥,燥就愁,愁就苦。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他認為有四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 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求助了,你的病就會好
    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講述了一個心理學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你有這種求助的希望、求助的動機和行動,基本上你的這個病就會好。今天看了樊登與彭凱平老師講書的一個節目,樊登老師說:您講了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你說一個人只要願意拿起求助電話,其實心理的病就已經好了一半了。您是做了一個求助熱線,是嗎當時?
  •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讓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老師建議:每天跟孩子至少有30分鐘的閒聊時間,在討論功課、學習和吃什麼等這些事情應該交流之外,還需要聊一些沒有答案、一些抽象、超乎自身利益的問題的問題,想一想別人、國家、社會對我們的意義發現是很有幫助的。
  •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讓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培養孩子懂得經營幸福的生活,有多重要一直以來,我們讓孩子學的學科,多是有用的學科。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使得我們去關注工作,沒有去欣賞生活,一開始工作是為了生活,到後來生活就為了工作,那麼,如何在原有的生活基礎上建立有意義的快樂?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第二屆新年學術交流會暨第四屆博士生論壇順利舉行
    隨後,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在致辭中感謝了各位老師、同學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在接下來的專家報告中,先由羅勁教授就創造性思維的腦認知原理進行匯報。他們在研究中發現,西方和東方(尤其是中國),對「創造性」有不同理解。
  • 清華大學心理學專家這4句話帶你了解快樂如何激發創新
    清華大學心理學專家這4句話帶你了解快樂如何激發創新 2020-01-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疫情期間,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成立了一個24小時的心理幹預熱線,招募了3000多名志願者,接聽了10500多通電話,勸止了138個想要自殺的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介紹說。
  • 高考結束警惕心理落差
    面對這樣的特殊經歷,每個考生都可能經歷的恐慌、抑鬱、焦急大哭,並不意味著在考後就會全然不見。哪怕高考結束了,考生心理依然容易出現波動。家長和考生該如何應對?哪種心理調適方法更有效果?放鬆與狂歡不是一回事高考結束後,只在家安分待了一天,湖南考生吳天天就公布了自己的出行計劃——和三個同學一塊去長沙,「玩三天三夜」。
  •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蒞臨臨澧一中舉辦積極心理學專題報告會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蒞臨臨澧一中舉辦積極心理學專題報告會    中國教育在線湖南站    2020-07-28 大 中 小
  • 2020年高考,考生多少分能報考清華大學?
    四、清華大學在調檔時,原則上承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給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同一考生符合多項政策性加分條件的,只採用最高一項加分,原則上加分不得超過20分。加分項目及分值不適用於強基計劃和不安排分省招生計劃的自強計劃、藝術類、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等特殊類類型招生項目。
  • 人人遊戲向清華大學捐贈1000萬元
    今日最新消息,人人遊戲宣布,將與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聯合建立行為與大數據實驗室(Behaviorand Big DataLab,簡稱BBDLab)。人人遊戲為此向清華大學捐贈1000萬元。 官方宣布,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和人人遊戲CEO何川共同擔任實驗室名譽主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鄭先雋教授和人人遊戲技術研發部首席數據科學家陳繼東博士擔任實驗室主任。
  • 第三次考研,我以400+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心理學系
    他考上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這是第三次參加研究生考試。小豬說參加早起讀書現學現賣讀《大腦的未來》,竟然發現無意押中了考研的真題。這說明我們的讀書活動質量是非常高的。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腳步,一起閱讀一些高質量的作品。詳見《是的,2018年,我們正在研讀<資本論>了 》。
  • 清華大學恢復建立心理學系
    為進一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完善清華大學學科設置,加強心理學研究與應用,經清華大學校務會議討論,決定恢復建立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隸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英文名稱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chool of Humanities
  • 高考結束警惕心理「太波動」
    家長和考生該如何應對?哪種心理調適方法更有效果?放鬆與狂歡不是一回事高考結束後,只在家安分待了一天,湖南考生吳天天就公布了自己的出行計劃——和三個同學一塊去長沙,「玩三天三夜」。拗不過女兒,雖然有點擔心,吳天天的媽媽還是同意了。「最近幾個月一直複習,都沒放過一天假。孩子確實該放鬆放鬆。」只不過,她一再交代女兒,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