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讓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2020-08-10 芭比聊育兒

文|芭比聊育兒

朋友麗麗最近給女兒在網上報了學習繪畫和播音的課程,剛開始女兒上課也很積極,在往後幾天,女兒見課程枯燥不願學習了,覺得學習沒有什麼意思,她不明白人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平時用不上的東西。

生活中,有很多像麗麗女兒這樣的孩子,覺得學習那些生活用不到的知識沒有用處,也就覺得沒有意義。可見,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培養孩子懂得經營幸福的生活,有多重要

一直以來,我們讓孩子學的學科,多是有用的學科。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使得我們去關注工作,沒有去欣賞生活,一開始工作是為了生活,到後來生活就為了工作,

那麼,如何在原有的生活基礎上建立有意義的快樂?

心理學家彭凱平解釋快樂和幸福的定義:

  • 快樂和幸福是不同的,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它產生的神經的、生理的、行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快感基本上源自於我們神經化學遞質的影響作用,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意義感是我們大腦前額葉的靈性、悟性、感性、德行,它是需要對這種快樂感進行一個評價的。

比如一個胖子吃著美味佳餚很快樂,但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200多斤了,他就不會覺得幸福了。

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意義是什麼?或者有些孩子在大學畢業後不知道要去做什麼?甚至我們大人很多時候只是為工作而工作。

身為父母,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去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1.溝通的時間

很多時候,孩子的思考層面沒有我們大人來的深刻,他們的社會經驗也沒我們的多,如果只是憑藉他們自己的知識、智慧和經歷是想不出來的,需要父母去指點,一些教導。

彭凱平老師建議:每天跟孩子至少有30分鐘的閒聊時間,在討論功課、學習和吃什麼等這些事情應該交流之外,還需要聊一些沒有答案、一些抽象、超乎自身利益的問題的問題,想一想別人、國家、社會對我們的意義發現是很有幫助的。

2.多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

包括肢體接觸,打打鬧鬧,體育運動,唱歌跳舞等,通過這些事情去改善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心境,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彭凱平老師建議:每天擁抱自己的親人4分鐘,一定會全身溫暖,或者雙目凝視對方4分鐘,心理就會有一些反應,心理學的這些建議是切實可行的。

3.與孩子多笑、多溝通

笑是一種天生自帶的本領,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要多笑一笑,不把工作中的不滿、怨恨帶回家。我們要笑,讓孩子多受到父母積極情緒的感染,對孩子的積極的生活、思想有很大的幫助。

彭凱平老師建議:多說一些積極的、向善的話,可以念一些心靈雞湯,覺得心靈雞湯沒有用那是因為你不相信,只有相信了心靈雞湯才有溫暖、溫馨、健身的作用。

4.用心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

比如家裡有沒有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孩子跟以前比有沒有一些變化,孩子今天有沒有收穫等。用心去觀察,有時候看了又沒看,是因為我們沒走心,大腦沒記住,光用眼睛看是不夠的,要用心去感受。

多體會自己開心的,愉悅的心理感受,不開心的時候想想自己開心的事情。

總結

其實,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在閒暇之餘我們與孩子多溝通,多陪伴,多接觸,跟孩子一起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覺得幸福且有意義。

今日話題:你覺得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嗎?

我是叮噹媽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知識,與您一起走過育兒路上,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讓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像麗麗女兒這樣的孩子,覺得學習那些生活用不到的知識沒有用處,也就覺得沒有意義。可見,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彭凱平:培養孩子懂得經營幸福的生活,有多重要一直以來,我們讓孩子學的學科,多是有用的學科。
  • 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彭凱平: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最容易讓你幸福?
    1、這個問題,不是李麗一個人的困惑,每個人在擇偶的時候,都有個優先級排序,有人喜歡帥哥,有人傾倒於才華,有人喜歡財富,但選擇哪一個都會有問題出現,所以才有了那麼多感情的分分合合。不僅普通人,明星也是一樣,離合那麼多,都在不斷地試錯。
  • 高考時分,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給考生的五個建議
    高考前,心能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 彭凱平教授給高考生提出五點建議 01.學習調節情緒 充分的休息,是積極情緒的一個重要調節技巧。「到了這個時候你再去臨陣磨槍,已經沒什麼用了,大腦是需要休息的,心情的調節非常重要。」彭凱平說,此時考生要讓自己保持愉悅心情,聽聽音樂,看看大自然。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為成績和未來...
    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說,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對今年考生造成了特殊的心理壓力。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對成績和未來計劃不要產生「災難性思維」;家長和學校要注意多給孩子關懷和鼓勵,加強對考生心理方面的保障。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千萬不要以為孤獨了,我就完蛋了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怎樣活出「心花怒放」的感覺?
    如果你活出了心花怒放的感覺,做事情就有勁,想問題就全面,追求就有感召力,自己就有魅力。演講: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責任編輯:任慧媛 李靖當前中國企業家普遍出現了五個重要的心理情緒體驗:急、煩、燥、愁、苦。
  • 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求助了,你的病就會好
    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講述了一個心理學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你有這種求助的希望、求助的動機和行動,基本上你的這個病就會好。清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講:在這次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們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和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一起做了一個,叫作心理危機幹預熱線。主要是給那些受心理疾病影響的人,需要求助的話,可以找我們打電話。那麼這個熱線也工作了120天,因為是危機期間。
  •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蒞臨臨澧一中舉辦積極心理學專題報告會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蒞臨臨澧一中舉辦積極心理學專題報告會    中國教育在線湖南站    2020-07-28 大 中 小
  • 清華心理系首次在職研究生進修班開學
    中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 2011年2月26日上午九點半,踏著皚皚白雪,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首次向社會公開招收在職研究生進修班的學員們來到了清華園偉清樓507室,參加史無前例的進修班開學典禮。  這是1926年就創建的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歷史上裡程碑式的事件,雖說1952年因院系調整,清華心理系被整體搬遷到北大,從此直到2008年5月才恢復建立心理系,但是此前兩段歷史加起來的28年中一直沒有公開向社會招收過在職研究生的先例
  • 《給父母的積極心理學》來自清華教授的親子幸福指南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在一次深度採訪中說道:父母實施積極教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還告訴彭凱平,他已經從人格心理學家轉變為積極心理學家,致力於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彭凱平認真拜讀了老師的書,發現積極心理學不僅是一個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更能幫助國民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水平。這實在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 彭凱平:知行合一可幫助人們感受到積極力量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出席並演講。彭凱平稱,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家普遍出現了五個特別重要的心理情緒體驗。一個是急,經濟不好大家很著急,急就煩,煩就燥,燥就愁,愁就苦。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他認為有四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疫情期間,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成立了一個24小時的心理幹預熱線,招募了3000多名志願者,接聽了10500多通電話,勸止了138個想要自殺的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介紹說。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想要親密關係 不能宅家裡
    來源:中國青年報清華大學最近有個新的網紅打卡點,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百年老圖書館,而是一個建了沒兩年的實驗室——幸福科技實驗室。研究「幸福」的實驗室太有趣了,所以,遊客都願意來此拍個照,期待找到幸福的秘密。
  •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講:我為什麼初心不改地提倡積極教育?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曾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什麼時候最開心?」出人意料的是,有學生回答:「刮颱風時最開心,因為就不用上學了。」正因如此,彭凱平教授堅定了從事積極教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推廣的決心。在他的主導下,積極心理學與教育研究基金得以設立;清華大學「幸福園丁」項目培訓了一大批偏遠落後地區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中國積極教育的理論體系也成功建立起來。
  • 積極心理學者彭凱平: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主動精神不夠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彭凱平:我們在中國清華大學舉辦幸福園丁教育公益項目,做了將近五六年,已經有上百上千的邊緣地區的老師、校長參加培訓。我們免費給他們提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希望把他們把這個知識帶到自己的學校去。我們也在很多地方進行了積極教育的試點,有很多學校用積極教育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效果很明顯。
  • 被迫思考死亡的「心理處方」|楊瀾對話清華大學心理學主任彭凱平
    對此,天下女人研習社創始人楊瀾再次連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凱平教授,通過分析疫情背後人們的心理機制,幫助大家進行科學的思維方式與情緒練習。以下為採訪全文,共9000餘字,約需要20分鐘閱讀時間。
  • 《遇見幸福》已可購買
    前段時間寫了篇小文《心理學的三十而已》,我並未轉發,卻一夜之間閱讀過萬,有感情的文字能傳染。幾個月後我的碩士導師南京師範大學郭永玉教授看到,在群裡說我的學術意識流隨筆自成一體,我很感恩郭老師,因為他讀書、寫作,胸懷天下也垂範一時。你能從郭老師的話中讀出他的名士風範和文人風骨,「要想使積極心理學有意義而異於雞湯,最重要的是要有提供意義的信仰。當然信仰不是心理學能給的,而是每個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 陰謀論 · 彭凱平專訪:陰謀論為什麼這麼紅?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會中國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