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芭比聊育兒
朋友麗麗最近給女兒在網上報了學習繪畫和播音的課程,剛開始女兒上課也很積極,在往後幾天,女兒見課程枯燥不願學習了,覺得學習沒有什麼意思,她不明白人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平時用不上的東西。
生活中,有很多像麗麗女兒這樣的孩子,覺得學習那些生活用不到的知識沒有用處,也就覺得沒有意義。可見,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有多重要!
一直以來,我們讓孩子學的學科,多是有用的學科。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使得我們去關注工作,沒有去欣賞生活,一開始工作是為了生活,到後來生活就為了工作,
那麼,如何在原有的生活基礎上建立有意義的快樂?
心理學家彭凱平解釋快樂和幸福的定義:
比如一個胖子吃著美味佳餚很快樂,但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200多斤了,他就不會覺得幸福了。
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意義是什麼?或者有些孩子在大學畢業後不知道要去做什麼?甚至我們大人很多時候只是為工作而工作。
1.溝通的時間
很多時候,孩子的思考層面沒有我們大人來的深刻,他們的社會經驗也沒我們的多,如果只是憑藉他們自己的知識、智慧和經歷是想不出來的,需要父母去指點,一些教導。
彭凱平老師建議:每天跟孩子至少有30分鐘的閒聊時間,在討論功課、學習和吃什麼等這些事情應該交流之外,還需要聊一些沒有答案、一些抽象、超乎自身利益的問題的問題,想一想別人、國家、社會對我們的意義發現是很有幫助的。
2.多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
包括肢體接觸,打打鬧鬧,體育運動,唱歌跳舞等,通過這些事情去改善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心境,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彭凱平老師建議:每天擁抱自己的親人4分鐘,一定會全身溫暖,或者雙目凝視對方4分鐘,心理就會有一些反應,心理學的這些建議是切實可行的。
3.與孩子多笑、多溝通
笑是一種天生自帶的本領,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要多笑一笑,不把工作中的不滿、怨恨帶回家。我們要笑,讓孩子多受到父母積極情緒的感染,對孩子的積極的生活、思想有很大的幫助。
彭凱平老師建議:多說一些積極的、向善的話,可以念一些心靈雞湯,覺得心靈雞湯沒有用那是因為你不相信,只有相信了心靈雞湯才有溫暖、溫馨、健身的作用。
4.用心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
比如家裡有沒有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孩子跟以前比有沒有一些變化,孩子今天有沒有收穫等。用心去觀察,有時候看了又沒看,是因為我們沒走心,大腦沒記住,光用眼睛看是不夠的,要用心去感受。
多體會自己開心的,愉悅的心理感受,不開心的時候想想自己開心的事情。
其實,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在閒暇之餘我們與孩子多溝通,多陪伴,多接觸,跟孩子一起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覺得幸福且有意義。
今日話題:你覺得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生活的意義嗎?
我是叮噹媽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知識,與您一起走過育兒路上,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