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第28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於2019年11月15日-17日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出席並演講。
彭凱平稱,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家普遍出現了五個特別重要的心理情緒體驗。一個是急,經濟不好大家很著急,急就煩,煩就燥,燥就愁,愁就苦。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他認為有四個特別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市場原因,外界市場不好,再怎麼智慧,再怎麼努力,再怎麼強調心理力量的強大都是無濟於事的。
第二是技術的原因。技術革命讓很多傳統企業不能保持常青。
第三個是心理原因。很多人沒激情了,幹著沒有興趣、動力、追求、目標、希望。
第四個是時代的原因。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要活出幸福愉悅的感受,美好生活的追求跟時代發展密切相關,所以人們產生了重大心理變化。「現在生活各方麵條件都在進步,但是中國得抑鬱症的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5400萬,非常明確的數據,還有很多有邊緣狀態的,煩、燥、愁、苦屬於抑鬱症的邊緣狀態」。
此外,人們之所以覺得活的很累,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意義不明確。「中國人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的比例在工業化國家是最低的」,彭凱平引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很多人,生活是為了工作,而很多國家的人工作是為了生活,「這是不一樣的追求,不一樣的境界」。
他認為,「致良知,知行合一」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人們感受到積極的力量。「良知是人類幾千萬年進化歷史選擇出來的競爭優勢」。
具體到「知行合一」,他認為有五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第一要笑,笑臉是人的天性,小孩生下來四個星期就會自發笑。
第二要動,動是人的天性。
第三要說,人是愛說話、想說話、會說話的,說話讓人們產生美好的感受。
第四要悟。
第五要觀。「我們要觀世界,觀世界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