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專欄】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四十五)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切,當海浪湧來,我聽到了海水的呼嘯聲,聽到了有人大聲呼喊、哭叫快跑、快跑。」
其實,這也屬於PTSD 即創傷後應激綜合症的一種表現。
PTSD 即創傷後應激綜合症,指遭遇超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的應激事件,或反覆觀看災難性的情景後引起的精神障礙,並同時延遲出現或長期存在。
其特點是時過境遷後,痛苦體驗仍然驅之不去。
1.反覆體驗創傷性事件:這是PTSD的中心症狀,它以各種形式反覆重新體驗創傷性事件,反覆出現有關創傷事件的痛苦回憶,沒有任何預告,就像「從天而降」。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看到類似情況時,大腦像放電影一樣播放之前體驗過的情景,有的在夢中反覆出現。當事人很容易觸景生情,同時伴發強烈的恐懼、焦慮、痛苦或抑鬱的心理反應,或者心悸、出汗、發抖、呼吸困難等生理反應。
2.迴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或情感麻木:迴避談及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想法、感受、話題等,似乎已經忘了這個經歷。有時可表現出「麻木」感(即情緒遲鈍),整體上給人木然、淡漠的感覺。當事人感覺難以對任何事情感興趣,過去熱衷的活動也可能索然無味,感到與周圍疏遠、隔離。有的甚至不能回憶創傷的經歷。儘管迴避創傷性情景有助於減緩痛苦體驗,但會強化迴避性行為,從而影響與周圍的聯繫。
3.警覺性增高:經歷創傷的人會變的警覺,即便是比較安全的地方,個體好像也一直保持隨時準備「戰鬥」的狀態。
過度警覺會擾亂正常生活,使人容易疲勞,也會出現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或易醒等問題,還伴有易發脾氣、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情況。
內疚、自責等情緒反應也常常出現,如感覺自己沒有盡責,使得家人感染新冠肺炎而有負罪感。
兒童的PTSD與成人會有所不同,兒童常常出現害怕、擔心、身體不適、敵意、做帶有鬼怪形象的噩夢;行為變化也較常見,如原先活潑現在變得很安靜,原來安靜的現在變得很吵鬧、多攻擊性等,有些兒童出現感覺自己活不了多久的念頭,還有些出現行為退化,如大小便失控。
譬如這次新冠肺炎,對我們來說都是突發的、威脅到人類健康的應激事件。尤其是一線醫務人員、患病者及其家屬、罹難者家屬以及被隔離者人群,可能都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影響。
而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果現在你情緒焦慮、恐懼、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請即刻尋求心理學幫助,及時提高自我調節能力,解除痛苦,回歸正常生活。
或者當疫情過去2-3個月以後,如果出現PTSD症狀,應及時去正規的精神心理機構進行判斷與治療。
【作者:傅素芬,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導】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不同人群中出現恐慌、焦慮、害怕等心理問題持續增多,急需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