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俗文化:鈴鼓聲聲跳薩滿

2020-12-13 百家號

在古代,一旦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求神問佛、趨吉避兇是常有之事,尤其是在清代的時候,滿人入關,薩滿也隨之傳入了中原,求醫的時候,祭祀的時候,節慶的時候,都會隨之有相對應的祭獻活動。我們跟著小編一起聊一聊,鈴鼓聲聲跳薩滿,這一看似迷信,實則透漏著舊時人們原始信仰的鄉土文化風俗,其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寓意呢?

薩滿的由來是什麼?

「薩滿」漢字記音又寫作「薩嗎」「珊蠻」「薩莫」或「薩蠻」等,在滿語中的原意是「興奮狂舞的人」。在漢語文獻中最早出現在歷史書中的是「珊蠻」,12世紀南宋學者徐夢莘在《三朝北盟會編》上對「珊蠻」有最早的記載。在滿文文獻中可以見到許多記錄下來的薩滿神歌,特別是近年來一些民俗學者搶救式地採集記錄的薩滿神歌文獻,為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原始文本。

薩滿「作法」通常使用的法器,就是伴奏的樂器。

其常用的主要有抬鼓、腰鈴、手鼓、銅鏡、轟勿和扎板。有時,可由一位薩滿兼任家薩滿和大薩滿兩種角色,依次演唱兩種身份和內容的神歌。而且演唱的過程中,並非是薩滿獨自在那裡表演,信眾還不時地參與其間,或肅穆觀看,或與薩滿應答唱和。

從清朝乾隆初年開始,朝廷就已經注意收集整理滿文文本的薩滿神歌,並將其譯成漢語文本分別印行,以利流傳,如乾隆十二年(1747年)編成的六卷本的《欽定滿洲條神祭天典禮》這部薩滿神歌集等等。

祭蟒神神歌

祭蟒神神歌的主題是祭祀蟒神,祈求蟒神保佑家族福瑞安康。在祭祀的過程中,大薩滿鼻子上橫著一根燃著的香,面部朝天仰臥在一個七星高桌(即神案)之前,雙手抱在胸前模仿大蟒蛇蠕動的樣子,用扭動兩肩的辦法形象化地向前蠕動,從神壇蠕動到神堂然後再返回來,只是在經過門檻時才由裁力幫助,把頭抬一下以便順利地經過門檻。然後便象徵蟒神附體,演唱假借蟒神的語氣唱神歌了。

為何之故?何人祀神。居於白山,九重峰巔。白雲銀壑,降自嶺前。尼西哈河岸,乘雲而下。八庹蟒神,九庹蛇仙。無日無夜,神入仙洞。抬頭為喜,石姓來求。祭拜北鬥,生肖何屬。密滿族人家祭神的索羅杆嗣後安樂,應和其時。薩滿額真,宴請諸神。

高聲呼問,輕聲回答。 自手鼓陣陣,抬鼓齊鳴。神主附體,薩滿淨身。學成為師,步入家門。正門請神,高桌擺供。族眾是依,八次念誦。學習誦讀,貢獻神祗。大祠請神,家祠恭奉。乞求康泰,福瑞成臻。春夏過去,金秋將至。辭去舊月,迎遷新月。選好吉日,擇定良辰。推碾黃米,恭做神衹。點燃芸香,再燒漢香。祭之以禮,陳述情由。康泰和煦,諸神加估。家中薩滿,今夜誦念。鼓聲傳來,焚香三辯。相送諸神,返回山峰。

密乾隆皇帝騎馬圖相伴而去,各自登程。何屬薩滿,好生為之。家中薩滿,竭力求福。康平安寧,祈禱無時。

跳餑餑神神歌(關姓)

所謂的「餑餑神」實際就是供品神。「跳餑餑神歌」又稱「震米神歡」,是告知神靈人們正在蒸製又甜又香的打糕供其享用。據了解跳餑餑神神歌的大體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在屋外的院子中央放一張供桌, 桌上放一個盛滿高梁、蒙著紅紙的鬥前設置香爐一隻。 在家神案前另放一張鋪有紅布的供桌供著香爐、燭臺各一對,米酒三杯,黃米打糕三碟。一面抬鼓系在屋梁上。南炕的家神、祖爺匣子,北側佛多瑪瑪前以及外屋的奧杜瑪瑪前、外屋東南牆角上的舊柳枝前都各設置一個木刻的祈年香香妒。

神案上的果碟擺上供果,酒杯斟上了酒,「上香童子」把每一個香爐逐個都一邊叩頭邊點上香。其中家神案前的兩個香爐一個點「漢香」、一個燒「芸香」。然後家薩滿向家神案行過叩頭大禮就開始跳餑餑神了。邊歌邊舞所表現的基本內容主要是淘米、淨米、蒸熟、打制打糕以及往神案上擺放供奉打糕的過程。這種供品為農產品,因而反映的是滿族先民從遊牧狩獵經濟向農業生產經濟轉化過程的宗教習俗。其薩滿神歌所歌頌祭祀的神衹,主要是農業神或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神,意在祈求這些神靈庇佑農事順利、五穀豐收。

跳餑餑神神歌的歌詞

家滿族剪紙《闢邪》,哈蘇裡哈拉本家姓關奴才闔家許願。辭去舊月換新月擇定吉日祭神祗。做大饈備黃酒點上芸香敬神靈。謹請堂子託力神恭請朱色貝子神祈望神靈施思惠。奴輩闔家來叩頭長者年邁少者繼承祈望神靈長庇估。大薩滿年老小薩滿就神的教誨記心頭期望神仙多庇佑。奴輩長命活到老百年無災禍六十年無疾病。我們燒高香設宴擺滿席祈望神仙永庇佑。家中安富裕紅火六高興旺糧滿倉祈望神靈久庇護。大夫接受玉皇尚饗奴輩恭請眾神靈。故上芸香祈望神祗都庇佑。

知識小拓展

雖然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這似乎像是一種迷信做法,其實,這是一種浸潤著濃濃鄉土文化的原始信仰,是人們祛除邪魔,祈禱吉祥的心聲展示,更是以前的人們出於生存本能展現出的最真誠、最真切的祝願。

相關焦點

  • 東北歷史:跳大神和薩滿啥區別?長春薩滿博物館給了答案
    來到這裡,你可以看到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薩滿文物和相關民俗文物。走出這座博物館,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跳大神和薩滿到底有啥不同? 薩滿 長春這所薩滿博物館位於長春大學綜合樓B區3樓, 是世界上首家專業性的薩滿文化博物館。
  • 她破了傳藝傳男不傳女的規矩,跳薩滿唱伊瑪堪,都是赫哲文化經典
    葛玉霞在傳承赫哲族文化中,既注重實踐,又下功夫,在理論上總結升華,她發表的《薩滿舞的神韻》、《淺談饒河縣赫哲族人口與發展》等論文具有很高的價值;赫哲族薩滿舞2007年入選黑龍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葛玉霞作為主要傳承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作出了《神鼓舞》、《求天賜福》廣受好評。
  • 吉林樺甸「民俗遊」受熱捧:感受薩滿文化 品味東北美食
    上午10時,在金光熠熠的大公雞雕塑下,一場原汁原味的薩滿祈福活動拉開帷幕。被譽為世界薩滿文化活化石的薩滿文化第十二代傳承人石光華,身披傳統薩滿服飾,腰系腰鈴,左手抓鼓,右手執鼓鞭,用滿語唱誦祈福文,向著肇大雞山拜山祈福。人們紛紛將紅、黃布條和小弓箭系在鎖繩上,許下心願。遠處巍峨的肇大雞山,白雪皚皚,峰巒高聳。
  • 探秘塔河情系薩滿山,充滿神秘的古老鄂倫春狩獵文化和薩滿祭祀
    鄂倫春狩獵文化狩獵文化是鄂倫春族的重要特點,他們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風俗文化都體現了狩獵民族的特徵。薩滿教信仰萬物,認為萬物皆有靈。他們會崇敬動植物,並將這些思維轉化成信仰,在這種信仰觀念的驅使下來祭祀祖先。相傳在清朝,紫禁城內每天都有簡單的祭祀活動,統治者會徵召薩滿法師作法,作法時先跳舞,即著名的薩滿「跳大神」,然後再用白水將豬煮熟奉獻給神。鄂倫春族人一律平等,薩滿法師可男可女,靠口頭傳承祭祀之法。
  • 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這些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由此體現的民風民俗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本人試圖通過挖掘和分析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即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生活民俗,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豐富和發展民歌文化研究領域。
  • 獨立音樂遊戲《尼山薩滿》的成功,和滿族傳統文化有關嗎?
    除了創作團隊中六位非專業畢業生的探索精神和優異表現,更令人好奇的是,這款遊戲的成功是否真的和它「傳承滿族文化」的初衷相關?以電子遊戲的形式承載傳統文化的野心多大程度上在《尼山薩滿》中達成了?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走訪了 《尼山薩滿》的主創團隊,並就相關問題請教了長年致力於薩滿信仰研究的學者邱冬梅博士。《尼山薩滿》遊戲畫面。
  • 淺談民俗博物館的文化展示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摘 要:民俗博物館作為展示、研究和傳播優秀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開展民俗文化展覽,發掘民俗文化的內涵,不僅使觀眾欣賞到精美民俗文物,也使觀眾切身體會到民俗文化的魅力通過從民俗展覽策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討民俗博物館的展覽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民俗文化在博物館及其陳列展覽中的作用。
  • 東北民俗的記憶:跳大神中的活犄角(也叫過陰人)!
    書歸正傳,這次碧海真空月如水給大家介紹,東北民俗的記憶:跳大神中的活犄角(也叫過陰人)!不了解東北的人,會把曾經的東北看成荒蠻之地,其實東北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發源地,只是因為無數原因,痕跡被抹去了!戰爭和瘟疫還有說不清的歷史!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一下東北考古的資料,就會發現筆者不是亂說,又跑題了!都知道東北三大怪。都知道東北有跳大神的!
  • 民俗特色小鎮建設項目規劃
    一、總體定位按照土城子鄉「十三五規劃」要求,依託土城子村獨有的霧凇旅遊資源,將土城子滿族朝鮮族民俗小鎮打造成為吉林市北部旅遊圈的重要接待營地,並使之成為吉林市旅遊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同時,將土城子鄉打造成為吉林地區滿族文化和朝鮮族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旅遊中心。
  • 瀋陽老北市文化園 探尋關東特色民俗文化
    老北市文化園 老北市場是瀋陽早期文化的最初聚集地,有著很深的文化傳統。當年的老北市場曾是清朝第一個廟會市場,也是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國傳統十大鬧市區之一,有「 東北第一市」之稱。
  • 淺談:關於民俗文化主題公園主題策劃
    民俗文化主題公園作為主題公園的一個分支,目前尚無明確的定義,但從眾多學者對主題公園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民俗文化主題公園是以民俗文化為主題,具有多種吸引物(包括餐飲、購物等服務設施)、開展多種有吸引力的活動而為旅遊者的消遣、娛樂而設計和經營的場所。
  • 奧地利醫學人類學會會長談吉林薩滿文化研究
    吉林日報記者 焦淑滿 攝    第三屆中國(吉林)國際薩滿文化論壇可謂高朋滿座,不僅聚集了30多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還吸引來了一位專程從奧地利趕來的客人——奧地利醫學人類學會會長達格瑪艾格尼女士。第二次來長春的她,在談起吉林省的薩滿文化研究和中國文化時非常興奮,對記者講述了自己關於薩滿文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 融薩滿文化、圖騰文化、馬背文化為一體的饕餮盛宴——滿韻騎風
    在美麗的承德豐寧大灘鎮,有這樣一個小鎮,她依託壩上草原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以馬文化、薩滿文化、圖騰文化、狩獵文化為特色,集主題樂園、演藝群、草原美食街、酒店群等為一體的高端旅遊綜合體,她就是京北聞名的特色小鎮——中國馬鎮。
  • 呼倫貝爾當地體驗丨馬之舞+巴爾虎民俗園介紹
    巴爾虎民族文化展示區七大展包將從祭祀、手工藝、民俗、生產生活等多角度展示巴爾虎蒙古文化,專業民俗講解。▼成吉思汗祭祀▼蒙古燒燙氈畫▼蒙語小課堂▼薩滿文化▼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樂器展示02遊客深入體驗,哈達、奶酒祭祀,為家人祈福的同時感受蒙古民族祭祀文化。
  • 淺談:節日民俗與古代戲曲文化的傳播
    正如日本民俗學者櫻田勝德所指出的,節日是平時生活的軸心,「年復一年的生活文化之網,就是以此為軸心編織出來的。」平時為了節日,節日支配平時。節日的消費,刺激平時的生產,平時的生產又影響節日的消費。我國的節日大多有多重功能,它既是商品貿易的集會,又是文化娛樂的競賽,也是探親訪友的社交。節日「觀戲場」是節日民俗中的重要內容。節日對戲曲藝術的生產和消費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薩滿教咋來的?成吉思汗與努爾哈赤信仰的薩滿教,有啥區別?
    成吉思汗出徵的時候,一定要祭拜長生天,軍中還有薩滿大帳。努爾哈赤也一樣,非常迷信,信仰薩滿教。那麼,薩滿教咋來的?成吉思汗與努爾哈赤信仰的薩滿教,有啥區別?薩滿這個詞是一個外來詞語,詞源來自西伯利亞通古斯族語的saman,經由俄語而成英語之shaman,shaman指從事薩滿技術的薩滿師。在通古斯族語的saman一字中,sa意指知道,saman按文字表面意義來說就是「知者」,意謂薩滿教是一種獲得知識的方式。這個詞如果用一個中文詞代替,那就是巫師。
  • 吉林省民俗文化走進臺灣
    大美吉林」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於2月3日至7日在寶島臺灣臺中巿文化創意園區舉行,數萬名臺灣同胞從各地來到活動現場,近距離感受吉林省傳統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開幕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廟會主辦方省對外友好協會負責人介紹了這次活動的相關情況,本屆廟會由吉林特色美食、吉林民俗文化表演、吉林旅遊攝影圖片展、吉林民俗傳統手工藝演示和吉林名優產品展示5大板塊組成。
  • Next studios工作室高口碑之作,尼山薩滿,傳統文化與遊戲結合
    擊退怪物整個遊戲的風格是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遊戲主創曾透露,做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承並且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希望通過這個遊戲引起大家關注薩滿文化。遊戲的創意來源於。尼山薩滿創意非常好。將薩滿擊鼓驅邪的文化跟音符結合在一起,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遊戲中的原畫用村莊,雪山,神廟等做背景,背景音樂或陰森或激昂,讓人在痛苦中看到希望,充滿民族特色的唱腔輕吟哼唱,為遊戲加分不少。
  • 廣西大新:體驗民俗文化 感受壯美春天
    ,有舂餈粑、跳竹竿舞、打陀螺、跳繩、唱山歌等節目,讓在場群眾體驗民俗文化,感受壯美春天。跳繩、唱山歌等節目,讓在場群眾體驗民俗文化,感受壯美春天。跳繩、唱山歌等節目,讓在場群眾體驗民俗文化,感受壯美春天。
  • 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館,展示東北12個少數民族生活風情
    在長春旅行,自然也不會錯過東北民俗博物館,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隸屬東北師範大學,據說也是目前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展示東北古代及近現代民族民俗最全面的綜合性博物館 。目前這裡只展出一樓和二樓,博物館用實物、圖片、模型、標本、音像這些資料和形式,展示了不同時期主要民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和文化藝術。這裡的民俗類藏品非常多,是公眾學習和了解東北民族民俗的課堂,也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而參觀民俗類博物館,最好聘請一個導遊講解,這樣會讓你的博物館之行收穫更多,對民俗文化的了解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