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幼兒喜歡的科學小實驗

2021-12-12 母嬰育兒寶典

母嬰育兒寶典 (lovebaby_baodian),每天5分鐘,讓您更加了解如何從心智、EQ上培養寶寶


在幼兒園進行科學小實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適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並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大全」

1、會變色的花

材料準備:兩枝淺色帶莖的花,相同的透明瓶兩個,藍色墨水。

實驗操作:

(1)將兩個透明瓶內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個滴入幾滴藍色墨水

(2)將兩支花分別放入透明瓶內,幾天後觀察花朵顏色的變化。

指導建議:

●提供給幼兒的花朵顏色儘量是淺色的。

●注意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莖及花朵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拓展與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觀察的植物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並記錄。

附:科學小知識

莖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具有支撐植物、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莖能從下至上地將根吸收的水分和養料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花瓶中的花朵會變色正是因為莖輸導藍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氣球

材料準備:氣球兩個、乾燥的絨布(或絨毛衣)、細線。

製作方法:把兩隻氣球吹滿氣,綁好以防止漏氣,並用細線連在一起。

實驗操作:

(1)讓幼兒手提細線的中間,會發現兩隻氣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讓幼兒用乾燥的絨布(絨毛衣)分別在兩隻氣球上充分摩擦,然後再提起線,會看到兩隻氣球分開了。

指導建議:提醒幼兒摩擦時用力要適度,不要把氣球弄破。

拓展與替代:把塑料繩紮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斷地捋,就會看到塑料繩像花朵一樣展開。

附:科學小知識

科學實驗表明,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正電就是負電。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負電。相同的電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電荷會互相吸引。由於兩個氣球被絨布摩擦後帶上了同種電荷,所以會互相排斥,自然就分開了。

3、電池家族

材料準備:各種型號不一的電池、電動玩具一個 電池家族圖。

實驗操作:

(1)讓幼兒觀察電池的外形特徵,按照型號、功能給電池分類或排隊。

(2)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電池,按照正確的方法裝入電動玩具內,使電動玩具動起來。

指導建議:

●指導小班幼兒在玩電動玩具的過程中了解電池的作用。

●在認識電池的基礎上,指導中、大班幼兒給玩具安裝電池,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的「,、「一」兩極,進行正確安裝。

●提醒幼兒將廢舊電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與替代:

◆指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尋找家裡需要使用電池的物品,如手機、手電筒、鐘錶等,並嘗試拆裝電池。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充電電池,讓幼兒了解充電電池和普通電池的區別。

附:科學小知識

電池是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我們通常使用的化學電池可以分成原電池與蓄電池兩種。原電池製成後即可以產生電流,但在放電完畢即被廢棄。蓄電池又被稱為二次電池,充電後可放電使用,放電完畢後還可以充電再用。

目前,我們通用的一次性電池主要有碳性電池和鹼性電池,一般每節1.5V,呈圓柱形,型號常見的有1號、5號和7號,數字越大,型號越小。當我們把電池正確安裝到電動玩具裡後,打開開關,電池就能給電路提供電流了,同時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玩具就能動起來了。

4、磁力線

材料準備:一個小盤子,一個塑膠袋;一張手工紙,一些鐵屑;一根條形磁鐵。

實驗操作:

1.將磁鐵放入塑膠袋中,接著在沙堆裡攪拌,然後拿出塑膠袋放到小盤子裡,取出磁鐵,鐵屑就會掉下來,多次以後就能取得很多鐵屑。

2.將磁鐵放到手工紙上,在周圍均勻地撒上收集到的鐵屑,輕輕敲打手工紙,由於磁場的作用,紙上就會出現磁力線的圖案了。

指導要點:教育幼兒不要將磁鐵接近手機和手錶、電視機等電子產品,以免損壞這些電子產品。

5、美麗的彩虹

材料準備: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號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扎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將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扎孔,重複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幼兒在用縫衣針扎孔時要指導幼兒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

材料準備:一根長吸管,一把剪刀;一隻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實驗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長吸管大約三分之一處剪個口子,使它幾乎斷開,但還要連著一點;

3、使吸管在切開處彎曲,將吸管較長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處於水面上,使勁向吸管吹氣就會聽見聲音,調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聲音又會發生變化。

附: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向吸管中吹氣的時候就會產生一股噴出的氣流。這股橫向的氣流通過較長段吸管口部的時候,引起吸管中氣柱的振動,於是產生了一個微弱但穩定的聲音。當較長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時,振動的空氣柱縮短了,從而產生了一個較高調的聲音,吸管上升,空氣柱加長,便產生了一個低調的聲音。

7、自製陀螺

材料準備:廢舊光碟、水彩筆、各種顏色的即時貼。

製作方法:用各種即時貼裝飾光碟,然後將粗細適中的水彩筆從光碟中小孔穿入,並固定住。

實驗操作:讓幼兒用力擰轉陀螺,然後放手,讓陀螺旋轉,看誰的陀螺旋轉時間最長。

指導建議:

●指導幼兒分別用水彩筆的兩頭做支點,觀察旋轉速度和時間的不同。

●觀察陀螺旋轉速度不同時,光碟上即時貼顏色的變化。

●調整支點距離地面的距離,觀察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變化。

●指導幼兒用不同的力度旋轉陀螺,觀察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

拓展與替代:

◆可使用卡紙、火柴棒或其他材料製作陀螺。

◆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中任意兩種顏色裝飾陀螺,進行三原色實驗。

◆讓幼兒在生活中玩各種各樣的陀螺。

附:科學小知識

陀螺是中國古老的兒童玩具,是在地上轉的迴轉體。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它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做錐形運動。要讓陀螺立起來,必須不斷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幫助,陀螺很快就會倒下來,因為陀螺的支,佔、太小,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陀螺轉動的時間長短與支點距離地面的遠近、旋轉時的用力大小、支點與地面接觸面積和摩擦力有關。

8、自製沙漏

材料準備:兩兩相同的礦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製作方法:

(1)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為一組,在其中一個礦泉水瓶中裝入適量的沙子。每組瓶子中裝入的沙子數量不變。

(2)分別將每組礦泉水瓶的瓶口相對並用透明膠帶紮緊,可以在瓶身做簡單的裝飾,沙漏即製作完成。

實驗操作:

(1)請幼兒倒轉一組沙漏,觀察沙子的流動,記錄沙子流完的時間。

(2)請幼兒同時倒轉多個瓶口大小不等的沙漏,比較它們流完的不同時間。

或者:

(1)教師在製作沙漏時,用剪刀在瓶蓋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兩個或三個洞。(見「自製沙漏圖1」)

(2)在同時倒轉沙漏的過程中,請幼兒觀察、比較瓶蓋眼大小與沙子流速的關係。

教師指導建議:

定期檢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可以請幼兒自選沙漏進行比賽,看誰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兒要同時倒轉沙漏,確保實驗效果的準確性。

注意引導幼兒觀察沙子的流速,並能記錄觀察到的結果。

搜集資料向幼兒介紹沙漏的歷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

拓展與替代:

在沙漏中放入小米、綠豆或黃豆等穀粒製作成米漏。

請幼兒同時倒轉米漏,觀察不同瓶口穀粒流動的速度。

附:科學小知識

給沙子一個外力,沙子就能流動起來,不斷地翻轉沙漏就等於給了沙子一個外力,所以沙子能夠流動起來。沙子的流速與沙漏瓶口的大小和瓶蓋眼的數量、直徑大小有關:瓶口越大、瓶蓋眼越多且直徑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蓋眼越少且直徑越小,流速越慢。

沙漏也叫做沙鍾,是一種測量時間的裝置。沙漏由上下兩個相同的瓶子組成,中間用狹窄的連接管道連在一起,上部瓶子所蠱的細沙通過中間細管慢慢流入底部瓶子中,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被用來對時間進行測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流到底部瓶子裡,該沙漏就可以被顛倒以測量時間了。這種沙漏的優點是可以兩面使用,翻過來,底部就可以成為上部繼續使用。

9、自製噴泉

材料準備:兩個大一些的空飲料瓶(如雪碧瓶)、大頭釘、水

製作方法:

(1)在一個雪碧瓶的瓶身一側豎排用大頭釘扎若干個直徑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個雪碧瓶的瓶蓋上扎數個直徑大小不同的小孔。

實驗操作

(1)讓幼兒在第一個瓶子中裝滿水,水會從瓶身的小孔中噴出來,且水噴射的距離不同。

(2)讓幼兒在第二個瓶子中也裝滿水,並擰緊瓶蓋,然後用力擠壓瓶身,水會象噴泉一樣從上面噴出來。

指導建議:

●操作第一個瓶子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哪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遠,哪一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近,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操作第二個瓶子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用力大小對形成噴泉大小的影響。

拓展與替代: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帶領幼兒觀察戶外噴泉。

附:科學小知識

水的壓力由水的深度決定,水越深,水壓就越大;水越淺,水壓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徑相同的情l)下』從瓶子底部噴出的水噴射得最遠,頂部噴出的水射出的距離最近。此外,當用力擠壓瓶身時,瓶子中的水同時受到壓力的影響,從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噴射出來。擠壓越用力,水壓越大,噴泉越大。

10、自製泡泡水

材料準備:洗衣粉、餐洗淨、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實驗操作:請幼兒任意選擇一種材料放入水杯裡攪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導建議:

●提示幼兒用各種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種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種材料容易吹出泡泡來,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結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帶幼兒到戶外吹泡泡,引導幼兒觀察泡泡表面的色彩變化。

●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裡。

拓展與替代:

◆在幼兒自製泡泡水時,可以提供鹽、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導幼兒對比實驗。

◆讓幼兒在洗手、洗臉、刷牙時注意觀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學小知識

泡泡是由於水的表面張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間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與空氣之間的吸引力強,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樣,但如果水分子之間過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這種表面張力,它把表面張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狀況下的1/3,而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張力。

泡泡水的調配比例會影響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調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種吸溼液體,它與水結合會形成一種較弱的化學黏合劑,減緩水的蒸發速度。因此,為了使泡泡不那麼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裡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況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為:2份餐洗淨、6份水和1—4份甘油。透過泡泡我們能夠看到七彩光,這是因為光線穿過肥皂泡的薄膜時發生折射的緣故。

11、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準備:塑料桌球、橡皮泥、彩紙、水彩筆、沙子、綠豆。

製作方法:

(1)將塑料桌球剪開一個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內底部中間的位置上,作為不倒翁的身體。

(2)用彩紙做一個圓錐體,畫上五官,作為不倒翁的頭。

(3)用黏合劑將圓錐體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手推動不倒翁,觀察其搖擺狀態,看是否會倒下。

(2)給幼兒分發桌球,讓幼兒改變橡皮泥的重量和在桌球內的位置,觀察不倒翁是否會倒下,讓他們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穩定,越平衡。

(3)讓幼兒在桌球內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種材料,再推動不倒翁,觀察其變化,讓他們明白只有物體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動不倒翁,觀察其擺動的情況。

●引導幼兒觀察不倒翁的形狀和內部構造,了解不倒翁上輕下重、底部圓形的特點。

●鼓勵幼兒想辦法使桌球內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桌球底部。

拓展與替代:

◆可用雞蛋殼等球狀物體代替桌球製作不倒翁。

◆也可把圓形卡紙對摺成半圓製作不倒翁。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與不倒翁製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搖椅、搖擺木馬等。

附:科學小知識

塑料桌球內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穩定。不倒翁處於平衡時,重心和接觸點的距離最短,即重心最低,這時最穩定。推動不倒翁時,外力導致不倒翁與桌面的接觸點與重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外力撤銷後,重力會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無論怎麼搖擺都不會倒。

12、影子的形成

材料準備:手電筒、小玩偶(不透明物體)、玻璃杯(透明物體)、塑料杯(半透明物體)、記錄紙、筆。

實驗操作:

(1)把三種物體放在地板上,讓幼兒用手電筒分別照射,觀察並記錄其影子。

(2)變換手電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體),觀察、記錄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電筒不動,變化小玩偶離手電筒的距離,觀察其影子大小的變化。

指導建議:

●為了得到滿意的活動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不透明窗簾遮擋住。

●引導幼兒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對影子的影響。

拓展與替代: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提供投影儀、應急燈、聚光燈等供幼兒做遊戲。

◆觀察夜晚中物體的影子,並尋找光源。

◆在戶外選擇一樣物體,讓幼兒畫下該物體在一天中影子的變化,並進行測量與記錄。

附:科學小知識

光在直線傳播時如果被不透明物體擋住,就會在物體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過透明物體,所以完全透明的物體不能形成影子;光穿過半透明的物體時會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個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狀、大小就會不同。物體離光源的距離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相關焦點

  • 35個兒童喜歡的科學小實驗(之一)
  • 讓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搭起科學素養的階梯,點亮科學實驗課堂
    那麼;孩子那麼小,學得懂科學嗎?如何讓孩子在體驗和實踐科學家的生活過程中產生對科學的興趣打下堅實的科學基礎呢?科學實驗課是幼兒進入科學殿堂的關鍵。科學實驗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實驗能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建構主義理論提到: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教師向幼兒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
  • 【魔法科學】七個家裡可以做成幼兒科學小實驗
    幼兒愛探索是件好事,以下幼兒科學小實驗來源於幼兒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科學現象,很好玩哦▶ 思考:
  • 幼兒科學實驗內容的開發途徑
    一放方面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偏重藝術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相應的理科課程設置略顯缺乏,幼兒教師積累的科學知識普遍比較薄弱,科學素養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由於一部分幼兒園以及一部分家長對幼兒科學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足,幼兒教師設計科學實驗的相關內容積累不夠,使得幼兒教師在傳授幼兒可接受的科學知識中容易遇到困難和障礙。因此,多種幼兒科學實驗內容途徑的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走進四川廣安實驗學校—帶領幼兒走進科學世界
    >我們的幼兒們都做好開學的準備了嗎你們想不想來小精靈科探室一起探索科學呢為什麼要學習科學呢?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遊戲中幼兒的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都在積極活動著,動手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智育情商提升智育是幼兒早期教育的核心,對幼兒進行智育培養,除了傳授知識後,還包括智力的開發,情商的培養。
  • 10個有趣的幼兒園科學小實驗
  • 12個材料超簡單的科學小實驗,保證孩子們從此愛上科學!
    今天我就來為你介紹9個超好玩的小實驗,看完試著帶孩子們玩起來吧!推薦 丨1b+老師微信號:youshikoudai005發布者:steam學習者、沫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知道,科學是簡單的,也是好玩的。」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幼兒科學教育離不開豐富的科學材料
    在科學活動的教學中我們發現經常使用一種科學材料會使幼兒產生偏愛和單方面的發展,同時,會使幼兒對科學漸漸失去興趣和挑戰。幼兒是天生的科學家,科學活動是一種輕鬆有趣的探索性遊戲活動。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為幼兒設置多種不同科學類小實驗,啟發幼兒大腦,打開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己在動手實驗中去追尋科學的蹤跡,了解科學的道理,給幼兒童年最「震撼」的記憶!對幼兒來說,教師的引領能幫助幼兒獲得啟發,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對動手操作以及科學現象很感興趣,怎樣拓展思路,豐富幼兒科學內容呢?
  • 提高幼兒科學實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在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首先要糾正教師對科學實驗活動的重視程度,加強教師對科學領域的專業素養認知;其次就是強化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的了解,促進教師在日常科學實驗活動中,對組織幼兒實驗活動的目的性認識,明確實驗的針對性,達到激發幼兒參與實驗探究的興趣,有效組織幼兒的實驗過程,精心設計科學活動實驗教案,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選擇操作性強又有效的材料。
  • 科學課程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科學實驗活動真正凸顯了操作價值
    幼兒總是對這個大世界充滿著好奇在他們的腦海中一切都是新的什麼東西都很有趣因此他們經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甚至做出一些讓大人不解的舉動那麼如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如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如何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需求那麼今天讓小精靈來告訴小朋友們
  •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大全
    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適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並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大全」:
  • 科學小實驗,樂趣巨無限!
    科學小實驗,樂趣巨無限! 科學實驗活動不僅能調動幼兒探索科學的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的大腦得到開發。
  • 幼兒園15種科學小實驗
    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適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並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大全」: 1、會變色的花 材料準備:兩枝淺色帶莖的花,相同的透明瓶兩個,藍色墨水。
  • 幼兒趣味科學實驗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永遠不會嫌太早! 儘管學齡前兒童尚無法理解雪鐵龍的科學概念,但父母仍應將STEM(數理科學)和STEAM實驗(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跨學科教學方法)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大全(上)
    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適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並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中任意兩種顏色裝飾陀螺,進行三原色實驗。◆讓幼兒在生活中玩各種各樣的陀螺。附:科學小知識陀螺是中國古老的兒童玩具,是在地上轉的迴轉體。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它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做錐形運動。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視覺暫留現象》小鳥入籠科學小實驗活動【幼兒教案】
    2、 引導幼兒發現「視覺暫留」 在生活中的實踐運用, 並樂於嘗試做科學小實驗。3、 培養幼兒學會觀察、 學會先思考再表達的學習習慣。活動準備:1、 實驗用圖像2、 風車、 陀螺等可以快速運動的玩具、 物品3、 動畫課件4、 旋轉板鳥籠實驗教具、 學具5、 風車、 水滴和陀螺運動的視頻活動過程:一、  導入活動:通過實驗, 引導幼兒發現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
  •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教案《紙杯旋轉燈》環保材料科學小製作【幼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教案《紙杯旋轉燈》環保材料科學小製作玩法說明:將蠟燭放入剪制好的紙杯中
  • 超有趣的8個科學小實驗,仿佛聽到孩子的尖叫聲~
    近年來,科學小實驗越來越受到園所的重視。在教學中,老師們也常常為實驗素材而煩惱,在此小豆苗為老師整理了8個簡單、有趣、易操作的科學小實驗,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科學原理:由於彩虹糖的色素和水相融,糖周圍水的密度增大,溶液向周圍密度小的地方擴散,相鄰兩顆糖色素溶於水後密度相似,它們會向盤子中央密度更小的區域擴散,於是形成彩虹漩渦。
  • 親子小實驗 科學大世界——長興虹星橋幼兒園開展第十二屆科技節親子科學小實驗評比活動
    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讓孩子們親近科學、喜歡科學、走進快樂的科技世界,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和愉快,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開展「親子小實驗 科學大世界」為主題的親子小實驗活動。 活動前期,老師們向家長發出了親子科學小實驗活動的倡議,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做實驗。活動中,每個家庭都進行了有趣的實驗並記錄,例如「倒流的水」、「火山爆發」、「蠟燭漩渦」和「大象牙膏」等。家長們紛紛表示孩子們看得非常驚訝!
  • 小精靈科學課堂—水主題科學小實驗探索中……
    ,主要是指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對科學領域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觀察和探索。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內容,包括幼兒身邊的動植物、自然現象等科學內容,並通過合適的教育策略來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科學領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