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去揚州
火車轉乘要3小時
坐大巴則要4個多小時
現在,
好消息來了!
7月1日
通滬鐵路通車啦!
通滬鐵路
通滬鐵路一期全長137.47公裡,設計時速為200公裡/時,設南通西、張家港、常熟、太倉等9個車站。
建成通車後,
這條鐵路還將接軌
寧啟鐵路
這意味著
鐵路線終於把
上海和揚州連結起來了
7月1日起
從上海⇋揚州
僅需2個多小時
走
去揚州喝早茶!
說起揚州,腦海中的第一反映就是吃早茶。
在揚州有一句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便是喝早茶。揚州的每個清晨,都是被藏在市井生活中的早茶味喚醒的。
「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裡鬧潮潮,茶館裡頭走一遭。」一盞茶上桌,揚州人的早晨就開始了。
與茶水一起上桌的,還有一系列的中式點心。正如這首在揚州口耳相傳的民謠裡唱的一般——「拌乾絲、風味糕、蟹殼黃、千層糕、翡翠燒賣、三丁包;清湯麵,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
蟹黃湯包
一個優秀的湯包,皮薄如紙,湯如泉湧,蟹黃新鮮,一個都不能少。揚州的蟹黃湯包,重點在湯上。走地老母雞熬成的雞湯凝作皮凍,和蟹黃、蟹肉、豬肉餡混合包好,上籠一蒸,出鍋後,就是個個是「會動的白胖子」。
揚州點心雙絕
被稱為「揚州點心雙絕」的翡翠燒賣和千層油糕是很多早茶新手的目標。
翡翠燒賣,長相別致,玲瓏誘人,剁碎的青菜拌上鹽、糖、豬油成餡心,捏成燒賣後在坯口上點綴少許火腿碎,蒸熟即可上桌。
千層油糕呈菱形塊,糕分64層。吃口綿軟甜嫩,以漫長起酵法發酵,使得其麵團層次清晰。糕面以紅綠絲點綴其上,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
燙乾絲
美食紀錄片裡高頻出現的燙乾絲,切得極細,沸水燙軟,放一撮薑絲,倒上麻油和醬油調味,清淡。
想吃得更有味一點,可以點大煮乾絲,可以簡單粗暴地看作是雞汁煮乾絲。配料還有蝦仁、金華火腿、時蔬等。
揚州獅子頭、揚州炒飯和文思豆腐.....
出了揚州,
就很難在其他地方
找到相同的味道。
揚州獅子頭
揚州炒飯
文思豆腐
在中國,沒有一座城市,和揚州一樣,是和運河同生共長起來的。揚州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揚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名字裡便蘊含著水。朱自清更是說:「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
反覆念著「煙花三月下揚州」,殊不知夏天的揚州更有風味。微光初照的清晨,整個瘦西湖開始氤氳著淡淡的荷葉香氣,瘦西湖的荷花,也「早有蜻蜓立上頭」。 清淨優雅,不會因遊人良多而喧雜。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一座園林藝術的精品博物館。這裡,假山、園林、河流.....構造出了江南園林獨特的韻味。
設計者把住宅區和園林區拆開,實現了功能的分區,很好地平衡了園林之美和住宿之便。
每年夏天,何園裡青石幽巷、雅致院門、鳥語花香......於此避暑納涼,享受不一樣的幽靜時光。
揚州市中心在哪裡?揚州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文昌閣。
400多年,見證揚州的繁盛衰落和歷史的風起雲湧。比起揚州其他遊人密集的景點,它似乎更為自然地陪伴著這座城市,每日安靜地看著人流車流來來往往。
現今揚州,在五百多條縱橫交錯的街巷中,東關街最古老也最繁華。
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作為「運河城」的揚州,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在這條運河線上,留下了歷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詩文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這些千古名句,描繪了古代揚州曾經有過的「歌吹沸天」、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而這一切無不與運河一脈相承。
等下個月高鐵開通後,
就奔赴揚州吧,
吃早茶、賞夏荷、嘗美食......
讓閒適的古城
消解內心的焦慮和浮躁。
來源:上海頭條、上觀新聞
編輯:史笑雨
圖片:圖蟲創意
↓可能你還想看↓
▶
▶
▶
▶
▶
▶
▶
▶
▶
原標題:《定了!上海⇋揚州,終於有直達火車!2.5h直達揚州,開啟逛吃模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