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科普:「吐」出來的毛病 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

2020-12-24 中國軍網

 

夜半時分,急促的電話聲讓醫生從睡夢中驚醒,腦子瞬間清醒:急診!匆匆奔向急診搶救室……這樣的狀態在值班時時有發生。

這次是一位中年男性,剛剛因嘔血3小時被緊急送來,在急診室門口就暈倒過去了。原來患者酒後多次嘔吐,吐出胃內容物之後,反覆嘔血不止。第一印象: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

急診胃鏡檢查——腦子裡馬上閃現出救治方法。這也是消化科醫生明確診斷、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方法。驗血、做心電圖、電話通知內鏡室值班護士,一陣忙碌,病人被推到第306醫院軍休-消化內科內鏡中心。

護士一邊準備胃鏡、胃鏡膠、登錄病人信息,一邊準備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用血凝酶、施夾鉗等,以應對胃鏡檢查時的可能需要。一切就緒,安撫病人,告知檢查的風險和必要性,填寫檢查同意書。

胃鏡操作非常順利,迅速通過咽喉部,發現食道有鮮紅色血液,衝洗,胃鏡到達賁門部:在患者賁門齒狀線下5mm、3點位的位置,有一條明顯的撕裂創面,不斷的有鮮紅色血液湧出。毫不猶豫,護士配合,準備施夾,一枚、二枚、三枚,出血立時停止,再次用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用血凝酶衝洗出血的位置,確定無活動性出血。鏡下巡視一遍,退鏡。治療成功!

那麼,什麼是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

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cardiac mucosal laceration syndrome)是以大量嘔血,用力不協調的嘔吐和食管胃連接部縱形撕裂為特徵的症候群,系由Mallory與Weiss於1929年首次報導,因而又稱為Mallory-Weiss症候群。過去認為本病甚為少見,但由於纖維食管鏡的廣泛應用,使本病的診斷更為容易,大組病例的報導也日益增多,文獻報導本病發生率佔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15%。

一、發病原因

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常在劇烈嘔吐後發生,酗酒是常見的原因,許多其他疾病,如潰瘍病,消化道惡性腫瘤引起的腸梗阻,尿毒症,萎縮性胃炎,妊娠劇烈嘔吐,分娩,劇烈運動,偏頭痛,用力排便等的亦與Mallory-Weiss症候群有關,特別是合併食道裂孔疝甚為常見。

二、臨床表現

(1)嘔吐或噁心:據大量文獻報導,幾乎所有的Mallory-Weiss症候群病人發病時都有嘔吐或噁心,有的病人嘔吐並不劇烈,但同樣可以發生Mallory-Weiss症候群,可見嘔吐的劇烈程度與該症候群的發生並非呈因果關係或者平行關係,但約9%的病人則是噁心、嘔吐以外的病因所致,比如因其他疾病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在麻醉過程中出現呃逆時,亦能發生Mallory-Weiss症候群。

(2)嘔血或黑便:嘔血或黑便是Mallory-Weiss症候群病人的第2個重要臨床症狀,病人自嘔吐至發生嘔血的間隔時間長短不一,有的病人在嘔吐後隨即便有嘔血,而有的病人卻在發生劇烈嘔吐症狀的幾天後才出現嘔血或者黑便。嚴重者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3)上腹部疼痛:Mallory-Weiss症候群病人有時伴有上腹部疼痛,但大多數病例則無腹痛症狀,上腹部疼痛可在嘔血後很快出現,亦可在嘔血之前出現,有的病人在噁心,嘔吐前自覺上腹部有撕裂樣疼痛。

(4)休克:病人大量嘔血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威脅其生命安全。

相關焦點

  • 男子酒後摳吐又繼續喝 導致賁門撕裂口吐鮮血
    近日,張先生來貴州省腫瘤醫院就診就是因為喝酒的問題,明明不勝酒力,卻強行用手刺激喉部引發嘔吐,待吐乾淨後繼續喝酒,可喝著喝著卻開始口吐鮮血!  據貴州省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醫生介紹,張先生的這種症狀一般屬於賁門撕裂引發的大出血。隨著嘔吐的進行,人的食管黏膜會受到嚴重刺激,如果黏膜撕裂,就會導致吐血,這也被稱為食管賁門撕裂症候群,是強行催吐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 喝多還想保持"戰鬥力" 摳喉嚨催吐他食管撕裂
    那些為保持「戰鬥力」出此下策的人們可得小心了  喝多了摳喉嚨他食管撕裂貴陽一男子使用此法一夜吐了10多次,而且吐得很用力。次日一早去醫院檢查時,發現食管賁門撕裂,並引發了出血。  1.一晚上劇烈嘔吐10多次  男子快50歲,3天前到貴醫附院就診。據他介紹,自己頭天晚上喝酒,次日凌晨3點過開始吐血。
  • 喝多了吐掉就沒事?酒後催吐的嚴重後果你可知道?
    最近劉先生聽同事說了一個辦法:就是喝酒上衛生間時摳喉嚨催吐,喝下去的酒都吐出來,不被胃腸道吸收,不容易醉,可以繼續應酬。 果然,最近幾次應酬劉先生都使用這招,屢試不爽,還被誇酒量大有長進,劉先生心裡美滋滋的。
  • 才10多天的早產兒 吐出20釐米長食管黏膜
    出生才10多天的男嬰出現咳嗽、嘔吐,病情嚴重到竟將20釐米長的食管黏膜都給吐了出來。其中原因,醫生說,可能和患兒對蛋白過敏有關,因為過敏體質會遺傳,一些新生兒天生就會對蛋白過敏。不久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二院)遇到這起罕見的新生兒病例。
  • 軍醫科普:藍趾症候群是什麼病?
    「垃圾腳」是藍趾症候群的俗稱,是動脈硬化斑塊破裂、膽固醇結晶和微血栓脫落所致的肢體終末動脈栓塞的症候群。1976年Karmondy首次報導並命名為膽固醇栓塞症候群(cholesterol emboli syndrome, CES)。
  • 可能是賁門失弛緩惹的禍
    齊魯網聊城5月12日訊(通訊員 王迪)日前,聊城市人民醫院為一名16歲的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成功實施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進食的困難導致正值長身體的小李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家長逐漸擔心起來,來到聊城市人民醫院對小李進行了上消化道鋇餐和消化內鏡檢查,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對這種疾病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內鏡下擴張術、內鏡下支架植入術,內鏡下肉毒鹼注射術等治療方式。但外科手術創傷大,須手術開胸,體表留存疤痕,而內鏡下擴張術、內鏡下支架植入術及內鏡下肉毒鹼注射術存在復發的可能。
  • 孩子總是吐舌頭一定是唐氏症候群嗎?
    孩子吐舌頭並不好玩,你不會想他是調皮的愛因斯坦吧?大多數家長都憂心忡忡,因為他們知道唐氏症候群的孩子總是吐舌頭。
  • 脖子抽、睜眼困難、噘嘴、磨牙、吐舌頭,病根竟是梅傑症候群
    之前梁紅怎麼也想不到,脖子抽動、睜眼困難、噘嘴、磨牙、吐舌頭,這些問題的病根竟是梅傑症候群。1996年,單位裡的骨幹梁紅生病了。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她的脖子總愛抽動。雖然不影響正常生活,但畢竟不太雅觀,甚至有人誤會她自我感覺良好、瞧不起人。起先梁紅並不在意,認為是累了才會出現問題。
  • 賁門查出問題去胸外科手術更合適
    賁門出現問題,去胸外科治療更合理  說起「賁門」不少市民覺得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穆玉恕解釋道,賁門是胃與食管相連的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食管中的食物通過賁門進入胃裡。賁門周圍的肌肉結構,可以防止進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  而賁門癌則是胃癌的特殊類型,穆玉恕說,賁門癌的發病因素目前還不能確定,一般認為生活環境、飲食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 9歲男孩吃啥吐啥體重僅40斤 折磨他的竟是這種病
    孩子吃不進去東西可以說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了,家住鹹陽淳化的9歲男孩軒軒就是如此,從今年2月份以來,孩子吃什麼吐什麼,連喝水都吐了,原來孩子患上了一種罕見疾病——賁門失弛緩症。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記者見到了9歲的軒軒(化名)。
  • 吞咽困難、進食不暢,胸痛、胸悶,可能是「賁門失弛緩症」在作怪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食管神經肌肉疾病,其特點是食管下括約肌(LES)不能在吞咽時放鬆,導致痙攣導致LES壓力增加。此外,還有減少蠕動(移動食物的能力下食管)。 賁門失遲緩症又稱為賁門痙攣,是由於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導致的食管功能障礙,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遲緩不全。
  • 女人生孩子,要麼側切,要麼撕裂,背後的真相驚了
    「側切」和「撕裂」有何區別?如何避免呢?今天就給大家來科普一下。倘若在分娩時,產婦的產道彈性不好,胎頭很大,或者分娩的速度很快,產道還來不及充分擴張時胎兒就出來了,往往就會導致陰道、會陰和肛門括約肌的撕裂。
  • ...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的POEM...
    患者中年女性,28年前因進食阻擋感診斷賁門失馳緩症,於外院胸外科行Heller手術。3年前患者再次出現進食阻擋感,1年來症狀加重,伴胸骨後疼痛,進食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發病後就診於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食管炎,食管擴張,賁門失弛緩術後表現;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符合賁門失馳緩症表現。
  • POEM——賁門失弛緩患者的福音——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
    魯網8月20日訊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高難度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為進食困難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種內鏡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不用開刀動手術,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最佳微創治療手段。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相對少見的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由於食管胃結合部的肌肉緊縮、不鬆弛,吃下去的食物不能進入胃內而堆積在食管中下段,因此患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而致咳嗽、肺部感染等。
  • 剛吃進去的奶就吐了出來,媽媽學會辨別吐奶原因,呵護寶寶成長
    剛吃進去的奶,就吐了出來,還糊一臉,寶媽即心疼,又頭痛。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其實吐奶確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幾乎每個新生的寶寶都會吐奶,寶寶吐奶主要是原因如下:1)胃賁門收縮力不夠大人通過胃賁門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但是小寶寶的胃幽門狹窄,發育不是很完全胃與食管的結合部要比大人鬆弛很多
  • ...吐奶、肺部感染……他們成功為9個月患兒施行賁門失弛緩症POEM...
    手術現場(央廣網發 院方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1日消息(記者鄭澍)近期,中山一院消化內科憑藉內鏡技術,成功為一名9個月大的賁門失弛緩症嬰兒實施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患兒術後恢復良好。中山一院消化內科邢象斌教授是豐富的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相關經驗的專家,且曾為一名20個月大的外科術後復發的賁門失弛緩症患兒成功實施POEM手術。患兒父母在得知此事後,前來就診。接診後,結合外院和本院的檢查結果,該患兒符合「賁門失弛緩症」的診斷。
  • 一吃東西就想吐 女子患上罕見「賁門失弛緩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但8月14日,記者從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悉,家住淮安漣水的李女士不久前得了一種怪病,每次吃飯都感覺難以下咽,非常痛苦,嚴重時連喝水都吐。來到醫院後,醫生發現病因竟是食管和胃之間的「閥門」出現了問題。患者李女士今年28歲,幾個月前她出現了進食吞咽困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