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10多天的早產兒 吐出20釐米長食管黏膜

2020-12-23 浙江新聞

  出生才10多天的男嬰出現咳嗽、嘔吐,病情嚴重到竟將20釐米長的食管黏膜都給吐了出來。其中原因,醫生說,可能和患兒對蛋白過敏有關,因為過敏體質會遺傳,一些新生兒天生就會對蛋白過敏。不久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二院)遇到這起罕見的新生兒病例。

  新生兒咳嗽吐奶

  吐出20釐米食管黏膜

  昨天,記者從醫院了解到,目前這名新生兒小木(化名)已經脫離危險。而在一個多月前,他的症狀把醫生都嚇了一跳,他的口裡竟嘔吐出一根長約20釐米的黃色物體。經檢查,小木吐出的是整根食管的黏膜。

  今年1月下旬,小木的母親懷孕36周加6天剖宮產生下了他。出生後,一直是母乳餵養,不久出現了吐奶的症狀。

  小木的母親覺得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問題,並沒有太在意,可後來嘔吐越來越厲害。

  2月6日,出生才十多天的小木被父母送到溫醫大二院新生兒科就診,當天小木就因呼吸道感染和嘔吐被新生兒科收治入院。

  該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楊祖欽介紹,2月7日晚10點左右,小木突然發燒。2月8日凌晨3時左右,小木嘔吐出一根黃色條狀物體。因為患兒病情突然急劇惡化,新生兒科趕緊召集消化內科、呼吸科、兒童外科、感染科等科室進行會診。

  如此疾病很罕見

  原因與蛋白過敏有關

  楊祖欽說,食管是連接咽部和胃的器官,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外膜四層,小木得的是表皮剝脫性食管炎,症狀就是食道黏膜脫落。治療期間,醫生先給小木禁食7天,靠輸入營養液維持供給,並剪去脫離出來的黏膜,再進行藥物等治療,幫助食管黏膜的恢復。同時,因小木伴有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又對症進行了治療。

  經過精心治療,小木的食管和腸胃都已恢復正常,並於2月27日順利出院。

  楊祖欽說,表皮剝脫性食管炎在新生兒中是很罕見的,這也是他們科室30年來遇到的首例。至於具體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能明確,但可能和患兒蛋白過敏有關,因對蛋白過敏,依舊採取母乳餵養,出現吐奶等一系列的過敏反應,導致食管黏膜水腫,加劇了嘔吐時黏膜的損傷和剝離,另外,患兒的免疫球蛋白偏低,說明食管黏膜的抗感染能力本身也偏差,因此會突然加重病情。

  過敏體質會遺傳

  一些人天生對蛋白過敏

  他提醒,過敏體質會遺傳,一些新生兒天生就會對蛋白過敏,無法餵食普通奶粉,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出生後,要多加留心觀察。他說,一般蛋白過敏的孩子大多會出現五種症狀,一是,皮膚過敏等過敏症狀,比如溼疹,過敏性鼻炎等症狀;二是,不明原因的咳嗽;三是,大便有血絲,排除肛裂、吃了有顏色的食物等原因外,孩子時常會便血,就有可能是蛋白過敏導致;四是,腹痛,吃了普通奶粉後,孩子會出現腹痛、哭鬧不止等症狀;五是,慢性腹瀉,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一天大便次數在4次以內,如果大便次數高達7-8次,尤其要觀察大便的性狀,如果是不成形,顏色不是金黃色的,那麼一定要留心。

相關焦點

  • ...食管多發黏膜下腫瘤」內鏡手術步步驚心 病人卻感覺「睡了一覺」
    這次手術大大小小切除了20餘枚食管黏膜下腫瘤,最終還擺成了一根「蜜蠟項鍊」。這臺手術的患者,是一位外地轉來的青年女性,因為「進食哽噎」,通過胃鏡檢查發現「食管多發黏膜下腫瘤」。在前期確定的手術方案中,徐美東準備採用對於食管黏膜下腫瘤的內鏡下微創切除。
  • 喝多還想保持"戰鬥力" 摳喉嚨催吐他食管撕裂
    喝多了摳喉嚨他食管撕裂  喝多難受怎麼辦?貴陽一男子使用此法一夜吐了10多次,而且吐得很用力。次日一早去醫院檢查時,發現食管賁門撕裂,並引發了出血。  1.一晚上劇烈嘔吐10多次  男子快50歲,3天前到貴醫附院就診。據他介紹,自己頭天晚上喝酒,次日凌晨3點過開始吐血。
  • 男子誤吞7釐米長針 針尖刺穿食管離心臟僅1釐米
    晨報訊 (記者 陳淑君 通訊員 高樹灼)近日,一中年男子就因口含別針誤吞進去,結果別針針尖刺穿食管,直指心臟,離心臟不到1釐米遠。幸運的是,緊急關頭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多學科的協作下,最終用內窺鏡將別針完好取出。
  • 適當飲用蘇打水可治療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讓患者痛苦不堪,但對一些人來說,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如嗎丁啉、質子 泵抑制劑等都太貴了。就連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權威汪忠鎬院士也認可這種說法。那麼怎樣才能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療效呢?其實只要做到少吃晚飯、多喝蘇打水這兩點,就能大大減輕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胃、哮喘等症狀。胃食管反流與晚飯吃得太飽有關。
  • 冬季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早產兒弱點有哪些
    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早產的寶寶身體比起正常的寶寶問題較多,需要特別的護理才可以和正常的寶寶一樣。那麼早產兒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早產兒如何正確護理?首先要了解早產兒的弱點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嬰兒是靠吸吮和吞咽來攝取奶液的,但是,早產兒吸吮和吞咽的協調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僅會妨礙經口攝入的充足餵養,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 胃食管反流這樣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1、反酸每於餐後、軀幹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常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狀多在胸骨下燒灼感或燒心發生前出現。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快速修復食管和胃黏膜,從而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飲食應注意營養攝入均衡,吃飯一定要定時定量,不能過飢過飽,生冷一定要細嚼慢咽。胃食管反流病食譜要注意什麼第一,減少進食量,飽食易導致食管下部括約肌鬆弛。進食應細嚼慢咽,少量多餐。晚餐尤其不宜飽食;睡前4小時不宜進食。滿、吐酸水。
  • 中國人的食管是怎麼「報廢」的?
    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5.9例/10萬人,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5.5例/10萬人。食管癌導致了978萬的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因疾病造成過早死亡或殘疾而損失的健康壽命年),年齡標準化DALYs為120/10萬人。
  • 歷經122天超早產兒出院!出生僅500克 身長30釐米
    歷經122天如履薄冰般的救護終於迎來好消息寶寶達到康復出院的標準這刷新了南昌市第三醫院救治存活最小出生體重早產兒的紀錄一名超低出生體重兒緊急送往南昌救治與時間賽跑醫護人員勇闖四難關由於孕周小,體重低,超早產兒各系統器官功能發育都不成熟,病情危急,併發症多,許多問題接踵而至,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 喝水割破食管:男子連喝兩瓶水 食管竟裂開5釐米長口子
    原標題:驚呆 喝水居然割破食管 據安徽商報消息前一天晚上酒喝多了,第二天一早口渴難耐,家住肥西縣的王強(化名)連喝了兩瓶礦泉水,不料食管竟然裂開了5釐米的長口子。醫生表示,這是因為他劇烈嘔吐後造成食管壁脆弱,再次喝水後又引起嗆咳造成的。
  • 女子長出10多釐米長"尾巴" 滬成功診治一例成人腸套疊
    東方網3月27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年輕女性肛門中拽出一條10多釐米長的「尾巴」,原來是腸道內巨大息肉及其癌變引起的急性腸套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姚禮慶教授等專家果斷為其診斷病因並實施急救手術。3月25日,病人經過一周的積極治療,順利康復出院。
  • 軍醫科普:「吐」出來的毛病 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
    原來患者酒後多次嘔吐,吐出胃內容物之後,反覆嘔血不止。第一印象: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急診胃鏡檢查——腦子裡馬上閃現出救治方法。這也是消化科醫生明確診斷、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方法。驗血、做心電圖、電話通知內鏡室值班護士,一陣忙碌,病人被推到第306醫院軍休-消化內科內鏡中心。
  • 曝德陽快餐店飯菜吃出10多釐米長蚯蚓(圖)
    蚯蚓十多釐米長,顏色灰白,超級噁心」(圖據」@綿花糖」)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5日訊(實習記者 李秀江)25日下午,網友「綿花糖」在四川新聞網麻辣社區爆料稱,自己在德陽一家快餐店裡吃飯時,飯菜裡吃出一條10多釐米長蚯蚓,超級噁心。
  • 當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方案,離「黏膜癒合」有多遠?
    與RE患者症狀控制情況和黏膜癒合情況顯著相關:一項雙盲、多中心、4周研究,共169例內鏡證實的LA C級或D級RE患者隨機接受口服艾司奧美拉唑10或40 mg治療,每日1次,持續4周。研究主要目標是評估胃內pH值控制與中重度RE癒合率之間的關係:第5天進行24小時pH監測、第4周內鏡評估RE的癒合情況。結果[10]顯示(Fig.2):RE癒合患者胃內pH>4 HTR顯著長於未癒合患者;且第5天的胃內pH>4 HTR與GERD症狀控制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性分析,顯示pH>4 HTR越大,患者症狀嚴重程度評分越低。
  • 長年嘔吐原來是食管裂孔疝惹的禍
    □吳換波 高英超    周女士今年28歲,自記事起就有進餐後嘔吐的毛病,吐前無任何徵兆,張口就能吐出來,而且幾乎每餐都有嘔吐,有時候能把剛吃的食物全部吐出來。吃饅頭一類的乾食物時會相對好一些,喝粥一類的流食更易嘔吐,所以周女士總是吐後再吃,飯量極大,拿她自己的話說可頂五六個小夥子的飯量。
  • 食管反流 胃酸燒心怎麼辦?別再為暴食後悔採取措施了!
    如果賁門關不嚴,胃裡的食物進入食管,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症狀以反酸、燒心為主);如果幽門關不嚴,十二指腸裡的食物伴隨膽汁返回胃裡,就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症狀以口苦為主);如果是猛烈的急剎車,也有十二指腸內容物直接甩出口腔的情況,比如醉酒後口吐黃綠色膽汁。吃飯不規律、速度快,運動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改變生活方式是防止胃酸反流的重要方法。
  • 寶寶怎麼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醫生一查竟發現...
    來自台州的女嬰小琪,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醫生不能從她的口腔和鼻腔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她的食管竟是「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   女嬰小琪先天性食管閉鎖示意圖  溫州網訊 來自台州的女嬰小琪(化名),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醫生不能從她的口腔和鼻腔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她的食管竟是「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與飲食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於)胃液而引起的臨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 。胃食管反流及其併發症的發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機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和食管體部運動異常等;也有食管外諸多機械因素的功能紊亂。
  • 早產兒吐奶、漾奶、噴奶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我們現在所說的漾奶,基本上就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孩子從嘴裡吐出一口奶來,這口奶有的是剛吃完奶然後順著嘴角流出一些奶來。有的是吃完奶半小時到一小時孩子玩著玩著就吐出一口奶來。還有得是媽媽抱著孩子拍背,拍嗝會讓孩子吐出一口奶來。這些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漾奶。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產生漾奶呢?
  • 大伯嘴裡居然吐出的「大舌頭」,居然是脂肪瘤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壽小波日前,諸暨市人民醫院門診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嘴裡居然能吐出第二條「舌頭」,而且是又粗又長的「大舌頭」。原來,「大舌頭」竟是食管巨大脂肪瘤。目前國內這樣長的食管脂肪瘤很少見有報導。65歲的諸暨市民宣大伯,半年內有兩次在胃不舒服噁心後,嘔吐出舌樣腫物,吐出口外的腫物可以咽回去,他還以為是喉嚨裡的「小舌頭」變大了。因為平時無吞咽困難、進食哽噎等症狀,就一直沒有去看醫生。後來在家人的催促下,他才到諸暨市人民醫院就診。
  • 反覆咳嗽,可能與胃食管反流有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    食物從胃裡返回到食管的現象,叫胃食管反流。正常情況下,食管下段和賁門的連接區有一段下食管括約肌,這道「閘門」使吃進去的飯菜即使在倒立姿勢下也不會從嘴裡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