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才10多天的男嬰出現咳嗽、嘔吐,病情嚴重到竟將20釐米長的食管黏膜都給吐了出來。其中原因,醫生說,可能和患兒對蛋白過敏有關,因為過敏體質會遺傳,一些新生兒天生就會對蛋白過敏。不久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溫醫大二院)遇到這起罕見的新生兒病例。
新生兒咳嗽吐奶
吐出20釐米食管黏膜
昨天,記者從醫院了解到,目前這名新生兒小木(化名)已經脫離危險。而在一個多月前,他的症狀把醫生都嚇了一跳,他的口裡竟嘔吐出一根長約20釐米的黃色物體。經檢查,小木吐出的是整根食管的黏膜。
今年1月下旬,小木的母親懷孕36周加6天剖宮產生下了他。出生後,一直是母乳餵養,不久出現了吐奶的症狀。
小木的母親覺得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問題,並沒有太在意,可後來嘔吐越來越厲害。
2月6日,出生才十多天的小木被父母送到溫醫大二院新生兒科就診,當天小木就因呼吸道感染和嘔吐被新生兒科收治入院。
該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楊祖欽介紹,2月7日晚10點左右,小木突然發燒。2月8日凌晨3時左右,小木嘔吐出一根黃色條狀物體。因為患兒病情突然急劇惡化,新生兒科趕緊召集消化內科、呼吸科、兒童外科、感染科等科室進行會診。
如此疾病很罕見
原因與蛋白過敏有關
楊祖欽說,食管是連接咽部和胃的器官,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外膜四層,小木得的是表皮剝脫性食管炎,症狀就是食道黏膜脫落。治療期間,醫生先給小木禁食7天,靠輸入營養液維持供給,並剪去脫離出來的黏膜,再進行藥物等治療,幫助食管黏膜的恢復。同時,因小木伴有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又對症進行了治療。
經過精心治療,小木的食管和腸胃都已恢復正常,並於2月27日順利出院。
楊祖欽說,表皮剝脫性食管炎在新生兒中是很罕見的,這也是他們科室30年來遇到的首例。至於具體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能明確,但可能和患兒蛋白過敏有關,因對蛋白過敏,依舊採取母乳餵養,出現吐奶等一系列的過敏反應,導致食管黏膜水腫,加劇了嘔吐時黏膜的損傷和剝離,另外,患兒的免疫球蛋白偏低,說明食管黏膜的抗感染能力本身也偏差,因此會突然加重病情。
過敏體質會遺傳
一些人天生對蛋白過敏
他提醒,過敏體質會遺傳,一些新生兒天生就會對蛋白過敏,無法餵食普通奶粉,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出生後,要多加留心觀察。他說,一般蛋白過敏的孩子大多會出現五種症狀,一是,皮膚過敏等過敏症狀,比如溼疹,過敏性鼻炎等症狀;二是,不明原因的咳嗽;三是,大便有血絲,排除肛裂、吃了有顏色的食物等原因外,孩子時常會便血,就有可能是蛋白過敏導致;四是,腹痛,吃了普通奶粉後,孩子會出現腹痛、哭鬧不止等症狀;五是,慢性腹瀉,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一天大便次數在4次以內,如果大便次數高達7-8次,尤其要觀察大便的性狀,如果是不成形,顏色不是金黃色的,那麼一定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