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睡覺、飯後,尤其是吃甜食後,會覺得胃在反酸水,或者能感覺到心窩的地方似有一團火在燃燒,我們把這種症狀叫燒心反酸。經常燒心反酸的人往往通過吃各種胃藥、抗酸藥來緩解症狀。但雖然抗酸藥很管用,卻存在一個問題:吃了就好,停了就犯。
很多人認為燒心反酸不算兒事,不過是飯沒吃好罷了。但其實燒心反酸不可小視,嚴重起來甚至會演變成食管癌。燒心反酸主要是因為胃裡分泌的胃酸跑到了食管裡,而食管是鹼性的,當它遇到了酸性的物質就會被腐蝕,於是產生燒心反酸的感覺。在消化道裡,食管的位置在上,胃的位置在下,胃酸流向食管,用醫學術語稱為「反流」。胃酸本來是個好東西,它可以殺死食物裡的細菌,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還可以幫助消化。但是胃酸只能與胃壁和平共處,一旦離開了胃反流到食管,它強烈的酸性就會刺激食管壁,腐蝕食管黏膜,從而產生炎症,這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人體的消化道就像一列火車,第一節車廂是食管,第二節車廂是胃,第三節車廂是十二指腸,然後是小腸、大腸。食管和胃之間的閥門叫賁門,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閥門叫幽門。一般第一節車廂食管裡是沒有乘客(食物)的,它更像是一個通道,目的是讓乘客順利通過賁門進入胃。當乘客進入第二節車廂胃裡時,會在這裡坐一段路,然後再經過幽門進入下一節車廂。
正常在這列火車上的乘客是不能走回頭路的,只要通過了賁門和幽門,這兩個閥門就會自動關閉不再開啟。乘客(食物)到達第三節車廂十二指腸後,有一部分油脂會同新乘客膽汁一起繼續向下一節車廂走下去。然而消化道這趟列車,只有經常保養才會正常運行。如果車廂間的閥門常年不修就會造成鬆弛,在急剎車的時候,後面一節車廂裡的乘客就會被甩進前一節車廂。如果賁門關不嚴,胃裡的食物進入食管,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症狀以反酸、燒心為主);如果幽門關不嚴,十二指腸裡的食物伴隨膽汁返回胃裡,就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症狀以口苦為主);如果是猛烈的急剎車,也有十二指腸內容物直接甩出口腔的情況,比如醉酒後口吐黃綠色膽汁。
吃飯不規律、速度快,運動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改變生活方式是防止胃酸反流的重要方法。如果你有反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建議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能自己盲目治療。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1.不要吃太飽,不要吃太晚
吃太飽容易誘發食物反流,七八分飽為最佳。吃太晚胃裡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一旦平躺很容易導致食物反流,建議晚餐距睡覺時間應至少3小時。
2.不要飽食後立即平躺,避免腹壓過高
枕頭高一些,讓頭高於胸,形成食管高而胃低的高度差,利用重力防止胃酸反流。腹壓增高也會誘發反流,因此要少穿緊身衣,繫緊腰帶。
3.燒心反酸千萬不能喝粥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過多所致,喝粥雖然可以開胃,但會刺激胃分泌出更多的胃酸,而且流質的食物更容易反流回來。可以選擇鹼性食物來中和胃酸,比如饅頭,麵條等。
4.少喝咖啡、茶,戒菸戒酒
茶、咖啡、酸辣刺激性食物會導致食管下端肌肉張力下降,應避免食用;菸草、酒精也會增加反流的頻率,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反覆發作。
5.補充益生菌,促進胃腸動力
除了吃藥還可以通過食用益生菌來整體調節胃部不適,促進胃排空,抑制胃酸反流,保護受損的食管黏膜。
6.保持心情舒暢
勞累、精神緊張、生氣與胃食管反流病也密切相關,因此舒緩心情,不著急不生氣也很重要。建議多聽一些輕音樂幫助舒緩心情。
經常進行適度的身體活動會給消化道帶來一些好處,比如:經常鍛鍊可增加腸排空,從而降低肝臟疾病、膽結石、結腸癌和便秘的發生。相反,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人主訴出現胃腸道症狀,例如:胃食管反流病、腸易激症候群和病毒性腸胃炎。胃食管反流病伴隨肥胖是食管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要引起對此疾病的重視,併合理地控制體重,不斷的增強胃腸道功能。
當食管和胃的括約肌不自主鬆弛時,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引起胃灼熱。與胃不同,食管無黏膜保護層,因此反流的酸可損傷食管進而引起疼痛。對許多人來講,慢性胃灼熱代表了一類被稱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比較嚴重的紊亂。引起胃食管反流現象的機制有:胃蠕動減緩、食管下端括約肌鬆弛、胃食管間的壓力梯度增加、胃擴張、胃排空延遲(尤其在脫水情況下)、腹內壓增大等。表現的症狀有:胸骨下胸腔壓迫、疼痛或灼燒感、心絞痛樣疼痛、反酸、噯氣、噁心和嘔吐。
正常情況下,食管內的壓力是大於胃內壓的,而且在食管與胃的交界處有一塊叫做括約肌的肌肉,緊緊扎住了胃這個口袋,使得胃裡的內容物很少反流至食管。一旦這塊肌肉鬆了,或者胃內壓力過大,胃裡的東西就會逆流而上。如果食管黏膜經常受到胃酸或膽汁的刺激,食管黏膜就會糜爛,形成潰瘍,甚至發展至食管癌。
其實大多數人都經歷過胃食管反流的症狀。有的人會覺得「吃過飯後,一股熱流會從胃裡升起來,心口像火燒一樣的難過」,甚至有時「胃裡的酸水、食物直接湧進了口腔」,如果這種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狀——「燒心、反酸、反食」經常發生,那你就可能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但是由於胃食管反流病狡猾善變,有些人還是會看錯科。經常會有病人感覺「胸骨後方明顯的疼痛」,而在做了心臟造影、胸部CT、心電圖等檢查,吃了一堆藥後,最終才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而如果是由於胃酸反流到氣管、咽喉、口腔,引起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咽炎、口腔燒灼感、口臭,甚至是蛀牙時,那就更難準確就醫了。由此提示,如果您出現難以治癒的胸痛及其呼吸道、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應該警惕病根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嚴重的胃食管反流病常伴隨有嘔吐胃內咖啡樣或血性物,同時由於吞咽疼痛、吞咽時梗阻感,畏懼進食,長期如此,可引起慢性貧血。同時由於長期胃酸反流,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反應,造成食管黏膜疤痕組織形成,導致食管狹窄,嚴重者甚至出現食管穿孔,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如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1.一般治療:改變生活方式,如抬高床頭15-20cm,戒菸戒酒,忌食脂肪、巧克力及茶,避免睡前3小時飽食等。
2.藥物治療:常規應用質子泵抑制(每日1次,必要時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療程應達到8周或以上;同時可以聯合其他藥物如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H2受體拮抗劑等。
3.手術治療:胃底摺疊術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三種抗反流手術。
4.內鏡下治療:是近三四年開展的新技術,主要有內鏡下縫合治療、內鏡下射頻治療、內鏡下注射治療。
由於胃食管反流病是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部分患者需長期治療才有可能預防併發症的出現和復發,也就是維持治療。維持治療可以分為連續治療和按需治療。按需治療組指常規用藥8-12周,停藥後症狀緩解,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並能持續一周以上,症狀復發時可2-3天應用抑酸劑1次,反流症狀能緩解;而連續治療組指用藥時症狀緩解,但停藥1周以內症狀復發,需連續用藥維持。臨床實踐證明60%的患者適合按需治療,對於反流症狀嚴重、食管動力功能低下、年齡較大(大於55歲)且伴解剖結構異常(如食管裂孔疝)以及夜間酸反流較嚴重的患者應採用連續藥物維持治療。
日常預防
1、過度肥胖者會增大腹壓而促成反流,所以應避免攝入促進反流的高脂肪食物,減輕體重。
2、少吃多餐,睡前4小時內不宜進食,以使夜間胃內容物和胃壓減到最低程度,必要時將床頭抬高10釐米。這對夜間平臥時的反流甚為重要,利用重力來清除食管內的有害物。
3、避免在生活中長久增加腹壓的各種動作和姿勢,包括穿緊身衣及束緊腰帶,有助於防止反流。
4、戒菸、戒酒,少食巧克力和咖啡等。
吃些清淡的,因為很多的東西,再怎麼吃也沒味道的。多喝點溫水,對身體好,少吃點過油東西,記住,別貪吃哦!壞了肚子就不好,你怕瀉嗎?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和上火有大大關係。喝點涼茶吧!照顧好自己,身體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