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可能注意到,從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會開始說一些小小的謊,在4-6歲的時候,會多一些。如果這個時候不去關注,可能孩子會繼續說謊下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很多家長可能認為孩子說謊是想得到T們想要的,或是推脫不想要的,更有可能是因為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些也都是很正常的原因,還有一些不易覺察的原因。
比如在試探一種T們剛學習到的行為。說出的故事和實際發生的不同,改變所發生事情的情節。就像孩子們學習了一個新技巧一樣,需要實際操作運用,才能知道效果。可是說成是一種experiment。這個時候父母的反應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舉例說明一下,我第一次發現老三「說謊」的時候是在她三歲左右。有一天她拿了兩塊橡皮泥,一塊紅色,一塊祡色。然後她告訴我,那塊紅色是黃色的,她平時是認識這些顏色的。我當時沒有明白她的意思,就告訴她,那是紅色,不是黃色。她說是黃色,因為她想把它變成黃色,因為她可以改變顏色,可以把黃色說成紅色,還可以把紫色改成綠色。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她是在測試我。
再就是說事件的時候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希望事情真的像T所想像的那樣,而不是真實發生的那樣,可以用這個詞代替:Imaginationcreativity. 比如有一天我三歲半的孩子告訴我,她的朋友把一個玩具送給她了。我知道那個玩具是她朋友最心愛的玩具,送給她的機率很小。我就問,她送給你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她愣了一下,說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一會,等她把她的書拿來後,就還給她。這樣就露陷了。估計是她的朋友說在自己去拿書時候,她可以玩這個玩具,而她自己卻希望她可以擁有那個玩具,所以就說出了她的想法,而不是事實。
增加自信也是一個原因,在敘述事情的時候,稍加改動真相,可以讓自己在故事中顯得更加突出,關鍵或是相反,把自己說成英雄或是隱身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自尊。老大大概8歲左右的時候,曾經給我講一個故事,是關於她們的曲棍球比賽。那次比賽她確實是個人進了三個球,那場比賽中個人進球最多的,但是她描述的是當別人進球的時候,她是如何準確的進行傳球的。最後說,如果不是她傳的好別人也進不了球。我當時先誇獎了她,然後談到團隊合作的話題,同樣,她進的球也是因為別人傳的球好,而且她進了三個,說明別人傳的也不錯。這樣一說,她也覺得沒有什麼可以誇張的了。
增加趣味性從而得到更多的關注,為了讓表述已發生的事情的更有趣,更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力,增加,減少或是改編事實。孩子都喜歡講故事,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講故事,可能不能吸引聽眾,不能引來更多的驚嘆,所以說的時候就添油加醋,讓故事聽起來更加精彩,生動,活靈活現,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事實上可能就是白開水一樣的事情。
還有一種我們叫做善意的謊言,說謊是為了讓別人不受傷,不難過,不尷尬。
以上幾種謊言,剛開始說的時候,並沒有壞處,如果家長不能及時處理好,或是不能用正確的態度來應對的,以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