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性愛滋」真相待破 患者拒絕恐艾症說法

2020-12-22 騰訊網

恐艾心理讓不少人生活在陰影之中 侯恕望 攝(資料圖片)

陰滋病

頭暈、淋巴腫大、全身乏力……這些奇怪的症狀在身體集中爆發,是恐艾心理在作祟,還是真有神秘病毒?

羊城晚報記者 張小磊 實習生 林丹瑩

一次高危後現神秘病症

網名為「廣東楊誠」的26歲小夥告訴羊城晚報記者,2010年7月9日,一次高危性行為後,第三天感到身體不適,開始只是感冒、厭食,後來慢慢表現出全身乏力、舌苔白、嗜睡、頭暈、腹瀉、關節響、關節痛等症狀。

滿腹疑慮的「廣東楊誠」上網搜索資料,核對自己的症狀,擔心自己因不潔性行為而感染了HIV病毒。等過了6周的窗口期,他去正規大醫院做了HIV檢測,但結果顯示陰性。「廣東楊誠」還不放心,隨後又做了兩次檢測,結果仍是陰性。

確認自己不是愛滋病的「廣東楊誠」心情並不輕鬆,自從患上這種說不清的「怪病」,他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爬兩層樓就上氣不接下氣,腹瀉嚴重的時候一天七八次,腦袋陣痛欲裂,根本無法正常工作。」除此之外,更讓「廣東楊誠」害怕的是,跟自己走得近的幾個同事中,有兩個同事出現了嚴重的關節響,不明原因乾咳,另外一位同事嗜睡、在上班途中暈倒。

無獨有偶,2010年3月,同樣是在一次高危性行為後,39歲的吉林男子孫力(網名)也出現了盜汗、頭暈、舌頭白、淋巴腫大、皮疹頻繁發作等奇怪症狀。起初孫力並不在意,但一個月後,家人也「中招」了。孫力這才急忙帶著家人遍訪京城知名醫院,醫生建議做HIV檢測,但一年內4次檢測結果都是陰性,「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其他病毒」。

「我這個『怪病』到底是啥病,會不會傳染?」短時間發生的這一切,「廣東楊誠」和孫力都無從解釋,他們通過網絡發現,網上原來有不少「同病相憐」之人,大家通過交流,呼籲社會和政府重視這種「怪病」。

患者拒戴「恐艾症」大帽

患者網友「廣東楊誠」之前曾上網海量搜索資料,他查到了一種名為「布魯氏菌病」的症狀與自己極為相似,但2010年9月,經過兩周細菌培養,患「布魯氏菌病」的可能被排除了。

雖然如此,但「廣東楊誠」拒絕被扣上「陰滋病」或是「恐艾症」的帽子。他堅信自己是不明病原體感染者,「陰滋病是香港媒體的說法,之前我們國內的病友都稱這種病為『陰性感染病』,是感染了未知病毒導致的。在我聯繫過的病友中,絕大多數非常理性,HIV檢測後,知道自己患的不是愛滋病,哪兒來的恐艾症?我們是不明病原體感染者。」

而對於心理因素引發身體症狀的說法,孫力表示無法接受:「我是先有身體的病症,才開始求醫問藥的,說我是精神因素導致的症狀我不認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而有些患者的家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確實出現相同症狀,這該怎麼解釋呢?」

此外,有不少患者也質疑專家提出的「心理原因」:「為什麼單純的一種心理恐懼,會在生理上出現相應的愛滋病症狀?」有不少網友笑稱:「難道意念這玩意兒真的顯靈?」

希望專業部門更「給力」

患者與衛生部、專家們之間的「交鋒」此起彼伏。4月6日,衛生部發布消息稱「沒有證據證明該人群患有某種傳染性疾病」,當天19時54分,「廣東楊誠」在其個人微博「不明傳染病患者楊誠」中寫道:「社會各界,各級官員,為了徹底讓老百姓相信這個病不傳染,我們廣大病友熱烈邀請衛生部、各級疾控官員和廣大病患共餐。如果衛生部和疾控官員敢於接受此邀請赴約,將是歷史上衛生部最成功的一次公關活動,徹底贏得民心!」

「廣東楊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並非有意出來當「刺頭」,只是衛生部的結果讓他無法接受,因為身邊的確有不少「病友」是二次感染才得了這種「怪病」,「如果只是通過高危性行為感染的,還能說是自作自受,可是那些老人、小孩是無辜的」。

「廣東楊誠」稱,他認識一個只有15歲大的女「病友」,小女孩患病後出現了關節響的症狀,醫院檢測結果為關節進行性蛻變,「這讓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小孩發育還不完全,怎麼就開始蛻變了?」

「很多醫學上的問題,我們想不通也弄不懂,但是至少要讓我們看到專業部門有用心在解決問題。而且這關乎公共衛生安全,政府有義務和職責去做好它。」「廣東楊誠」仍充滿希望地說,「雖然對調查結果很失望,但我還是相信總有一天能得到真相,也會盡力去配合調查工作。」

兩次調查結果都呈陰性

這些人到底得了什麼病,這個病之前有沒有被人類發現,目前到底是什麼狀況?4月6日,國家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作出通報,公布了對自疑「陰性愛滋病」人員的兩次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自2009年6月以來,陸續有群眾向衛生部反映,聲稱自己出現了類似愛滋病急性期症狀,並認為自身感染了愛滋病病毒或未知病毒。同年7月,中國疾控中心啟動了相關調查工作,但因群眾基本上通過「匿名」反映的原因,人群基本情況不甚清楚。

2010年1月,中國疾控中心招募了59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感染」的自願者,進行了第一次調查。資料顯示,59人中有54名男性,分別來自22個省(市),平均年齡為34歲。調查結果表明,自願者們的愛滋病抗體檢測均為陰性,並未檢測到相關致病病原體,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體感染的證據。緊接著,中國疾控中心又將採集的血液標本,送到美國相關實驗室進行病原學檢測。美方反饋的結果與中國疾控中心一致。

今年2、3月份,衛生部又在京、滬、蘇、浙、湘、粵這6省(市)開展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分布於不同的市、縣,沒有呈現聚集性,也沒有發現調查對象之間存在共同的體徵和互相傳染的情況;調查對象和密切接觸者沒有共同的特異性感染症狀和體徵,未發現傳染病傳播的因果關係。」而在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也表明,調查對象無感染性疾病的特徵性變化、CD4細胞基本正常、無器質性病變。

【觀點】PK

衛生部檢測有局限性?衛生部 患者網友

綜合兩次調查結果,衛生部專家認為,目前可排除該人群感染愛滋病病毒,沒有證據表明該人群所述疾病具有傳染性和聚集性,沒有臨床、實驗室和流行病學證據支持該人群患有某種傳染性疾病。

對此結果,網友「廣東楊誠」提出質疑:「衛生部只按照自己的檢測指標來給我們檢測,患者反映的頭部出現陣痛、關節響等他們為何不檢測?」孫力也認為衛生部「先入為主」,只為他們檢測是否感染了愛滋病。

「怪病」元兇是心理原因?

北京專家 杭州專家 廣州專家

北京專家:

李太生是北京協和醫院愛滋病診療中心主任兼衛生部愛滋病臨床專家組組長,他接觸了100多名「自述病人」,並對約40位進行了調查。

「心理暗示對身體的影響很大,就拿普通人來說,有時候心裡覺得不舒服,身體就會感到特別累。一些人長期擔心自己得了愛滋病,心情抑鬱,覺也睡不著,飯也不吃了,身體怎麼可能好?」李太生認為,這些人並非感染了未知病毒,他們主要還是心理原因導致的症狀。

杭州專家:

「這些所謂的類似愛滋病的症狀,並不是由恐艾者的心理負擔所引發的生理變化,而是這些人將注意力無限集中在自己身上,仔細尋找出愛滋病的各種症狀後,然後將自己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身上的任何一點症狀,都是愛滋病的表現。最後陷入一個越找越害怕的惡性循環當中。」杭州市七醫院心理專家夏泳說。

廣州專家:

廣州市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唐小平認為,不排除兩種可能:這些人在高風險性行為後患上愛滋病恐懼症、或感染其他病毒。

■恐艾症

愛滋病恐懼症(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症)俗稱恐艾症,是一種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不少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就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反覆撥打熱線電話諮詢,或者反覆去做愛滋病抗體檢測,對陰性結果又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者現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等。

相關焦點

  • 中國至少五六十萬恐艾患者因擔心感染飽受折磨
    原標題:恐艾患者:心被「艾」與「非艾」撕碎   何力(化名)害怕自己有病,但又「相信」自己有病,不是普通的病,是目前仍無法治癒的愛滋病。   醫院以及疾控中心開具的一張張結果為陰性的化驗單沒能讓何力走出「自己感染了愛滋病」的疑慮。三年來,何力像是在求證問題的答案一樣,試圖確定或否定自己感染了愛滋病。
  • 恐艾症狀不是愛滋徵兆 森田療法對愛滋病恐懼症快速脫恐的意義
    在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幹預過程中,森田療法常常被使用,很多脫恐成功的恐艾症恐友對這個方法也是十分推薦。從成功脫恐案例的統計上來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相當的幹預過程之中,都會涉及到以森田療法為主的整合式心理方法,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歡迎眾多對森田療法感興趣的志願者、恐友和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自助脫恐過程中都能有一些自己對森田療法的領域,助人助己。
  • 恐艾症 AIDS phobia
    針對有媒體報導稱部分人員自述疑似感染「陰性愛滋病」一事,衛生部近日稱,目前可排除該人群感染愛滋病病毒,且沒有證據表明,該人群患有某種傳染病。他們很可能是「恐艾症」患者,更需要進行心理疏導。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郝陽說:「我們沒有檢測到新病毒,他們很可能患上了一種名為恐艾症的心理疾病。」文中的AIDS phobia就是指「恐艾症」,也就是愛滋病恐懼症,屬於一種mental disorder(心理障礙),也可稱為neurosis(神經症)。
  • 愛滋「陰性感染者」苦尋未來
    1月29日,據「未來」所在的QQ群消息顯示,「目前第一批去檢測的HIV結果已經出來,全部為陰性。第二批HIV結果下周會出來,請大家耐心等待。」《科學新聞》向曾光的助手裴迎新求證此事,被告知「暫時還沒有消息可以提供」。由於HIV檢測一直是陰性,在一些媒體報導中,將「陰性感染者」定性為「恐艾症」或者「愛滋病恐懼症」。
  •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恐艾症不是身病是心病
    隨著關於愛滋病防治的宣傳日益增多,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在悄然出現:恐懼愛滋病,總是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每天提心弔膽,日子過得並不比真正的愛滋病患者輕鬆——這就是「恐艾症」患者。  專家指出,對待愛滋病,既要有預防意識和警惕觀念,但也無需杯弓蛇影、過度恐懼,「恐艾症」患者「心病還需心藥醫」。
  • 無法停止的愛滋病恐懼,恐艾症患者的掙扎
    「我把痘痘破了,有個人給了我一張紙巾,我用了,他會不會惡意傳染愛滋給我?」 「外賣盒上有血色液體,是不是外賣員……」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中國160萬~180萬名恐艾患者,人數遠多於感染HIV病毒的患者數95.8萬。
  • 想靠一招判斷愛滋病 不如好好了解恐艾症形成的原因
    但是在「恐艾症」的患者心裡,一切都沒有定數,甚至覺得自己周身的空氣裡都是愛滋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或者覺得自己在外面吃個飯,用一個公共廁所,都有可能使自己染上愛滋病毒。特別是在網上聽了不明身份的話語,更是把自己嚇得不輕。
  • 鍾南山;8成疑似陰性愛滋病患者感染已知病毒
    同時鐘南山強調,他不同意有媒體提出的所謂「陰性愛滋病的說法」,因為這個說法不科學。發現已知致病病原體「但是,儘管這些人可以排除愛滋病,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健康完全沒有問題。」鍾南山介紹,經過檢測獲得的初步結果為:第一,60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愛滋病抗體初篩試驗及白細胞HIV核酸螢光PCR檢測均為陰性;第二,在已檢測的60人中,檢出病原體陽性患者數為48人,佔80%。
  • 如何走出恐艾症?自信心不足是影響愛滋病恐懼症的重要因素
    不要對脫離恐艾症喪失信心以上所有的表現,是恐艾幹預中心所面對的愛滋病恐懼症患者中常見的一類人,他們廣泛的分布在網絡上,他們很少去和他人進行交流,甚至主動留言,但是他們卻是愛滋病恐懼症患者中一個極大的人群。
  • 恐艾強迫症如何自愈 遠離網絡不關注症狀 認識愛滋病側重心理疏導
    愛滋病恐懼症,特別是恐艾強迫症狀態,在很多不了解愛滋病恐懼症的人眼裡看來,覺得和愛滋病本身來比,這又算什麼,不就是一種恐慌嗎,但是在本身做愛滋病防治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來看,這是一個比愛滋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人更難以關懷到位的一個群體。
  • 恐艾心理嚴重如何自救 掌握愛滋病傳播途徑和窗口期等知識有必要
    從事一門交叉學科的相關工作,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每一位醫生老師既要在愛滋病防治一線工作,學習大量的愛滋病防治知識和技能,也需要參與臨床心理的學習培訓和督導,這樣一方面在愛滋病和恐艾知識上將公共衛生圈最新最客觀最中肯的觀點傳遞給志願者和恐艾人群,另外一方面在心理層面也加速恐艾症人群對症狀和心理應激反應的認識,促使合理利用對應有效的心理幹預方法減緩減少痛苦,並最終脫恐。
  • 港媒稱六省市發現神秘病毒 專家否認愛滋變種
    網友「小靈仙子」說,希望衛生部門能給出一個準確說法,以免「似是而非」,影響民眾生活。  集結Q群高危性行為者交流病情  自稱患有「陰滋病」的「患者」,即使在多次檢測HIV病毒均為陰性結果後,他們卻堅持懷疑自己得病,而且是受到了「未知病毒」的感染。  昨日,記者在展開查證時發現,很多醫院都曾接觸過不少這樣的病例。
  • 分析了1000個恐艾密友,原來有這4種脫恐妙計
    日常接觸恐艾常見言論:在公交車上(或其他公共場所)不小心碰到了乾涸的血液(或其他不明液體),現在出現了發熱、腹瀉、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會不會是感染了愛滋?在某度裡搜索愛滋病窗口期,你會發現,好像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小海建議,不要在眾說紛紜的搜索結果中糾結,直接看國家權威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 293-2019愛滋病和愛滋病病毒感染診斷》中,明確指出,現有診斷技術檢測HIV抗體、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別為感染後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 「恐艾」也是種病及早心理治療
    「恐艾」也是種病及早心理治療 他也做過幾次愛滋病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又懷疑檢測的可信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現有試劑測不出自己的病毒……專家指出,像小王這樣因一次高危行為而患上愛滋病恐懼症(俗稱「恐艾症」)者大有人在,而其中不少人實際並未感染上愛滋病。及早心理治療、普及愛滋病防治知識、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消除「恐艾」的關鍵所在。  「恐艾症患者及早進行綜合心理治療很必要。
  • 恐艾吧13.7萬人背後,是無知?還是自我沉淪?
    對於愛滋病這種談之色變的世紀絕症,似乎更是如此,由此社會上誕生了一個社會群體——恐艾症患者。與愛滋病這種疾病不同的是,恐艾是一種心病,是對愛滋病的強烈恐懼。"衣服跟愛滋患者的衣服一起放洗衣機裡洗,會感染不?""HIV檢測試紙會不會有病毒?會不會被感染?""新買的衣服上面有幹了的血跡,會不會感染?"
  • 為什麼恐艾症患者會產生愛滋病症狀?原來都是負向情緒壓抑所致
    恐艾恐的一身病,這句話詮釋了恐艾症患者無比艱辛沒有辦法被常人理解的心酸恐艾史。在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接待的預約恐友中,絕大部分都會主訴自己在高危以後有一大堆類似於愛滋病初期症狀的軀體化反應。他們總是熱衷於如何一招判斷愛滋,又很在乎哪些行為不用恐艾,也會選擇長胖了能排除愛滋讓自己寬心。但是沒一會兒,心中的另外一個聲音又會告訴他們,十個愛滋病九個低燒,感染了愛滋病就意味著淋巴腫大,舌頭髮白,全身酸痛,頭昏眼花,體重驟降。從此,體溫計不離手,樓下的體重計天天都要去稱一稱。一大早醒來,就是去檢查自己的舌頭是否發白,自己的身上是否有紅色小疹子。
  • 鍾南山:八成疑似陰性愛滋病者感染已知病毒
    喬軍偉攝包括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淋球菌、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昨天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恐艾症」人群的研究結果向媒體作出通報。據鍾南山介紹,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病人首先沒有感染愛滋病病毒,也沒有查出相關標誌物,同時也沒有發現所謂「新病毒」或「未知病毒」。
  • 泰國抗愛滋抗流感混合治癒新冠患者 普適性待驗證
    原標題:泰國抗愛滋加抗流感藥療法治癒新冠肺炎患者,但普適性待驗證未來,泰國或將對更多患者使用該療法。不過,泰國治療指引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f Treatment Guideline)的一位成員告訴澎湃新聞,該療法的普適性還有待驗證。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然而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的恐友們,卻長期被網絡上的錯誤的知識和方法誤導愚弄,產生很多偏執的思維,很多並沒有強迫意識的人就是在恐艾過程中不斷被暗示和誘發,最終成為強迫症患者。另外,錯誤的結論觀點也讓很多小白恐友失去了最佳脫恐幹預階段,最終變成了一名頑固不化的老恐友,反覆在網上研究愛滋病症狀,愛滋病窗口期等等。希望被網絡愚弄了很久的恐友們,能夠堂堂正正的挺起身板,在愚人節做一個聰明的捕「愚」者。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部分恐艾症人群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將愛滋病檢測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癒合的主要方法,作為國內唯一恐艾症幹預研究的實體機構,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根據十多年的經驗進行總結,認為心理刺激產生的障礙主要還是由恐艾心理幹預方法來進行完成,愛滋病檢測相關形成的相對安全信號可以在短時間讓人有放鬆的愉悅感,可作為一定的輔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