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博士招生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
1977年5月7日,經黨中央批准,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黨中央對該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我們查閱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官網,在2019年招生計劃中,「《周易》與預測學」作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國哲學下面,從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傳迷信騙術。就是因為認知度不夠,這方面沒有得到普及,才讓很多人鑽了空子。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周易》的文化地位必須得到確認。
事實上,此次中國社科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博士招生計劃也並非偶然。我們發現,自2017年開始,《易經》知識已經進入高考試卷。
2017年高考太極圖進了全國卷,讓全國人民為之一驚,很多人大呼新鮮。
當時的文科作文就有讓談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看法。這句出自《易經》的句子還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而文科數學試卷直接考試了太極圖的知識,在理科數學中也出了一道從《易經》演化出來的《算法統籌》的內容。
2018年高考中出現了《老子》有與無的相關考題。
2019年,也就是今年,《易經》六十四卦又進了高考數學全國卷,相信這會帶給教育界更大的波瀾。
不只是在高考中出現了《易經》知識的考試,直屬機構2019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的筆試中,常識判斷題中的第十二道題也是與《易經》有關的知識。
其實,央視百家講壇著名學者曾仕強老先生早就公開說過:《易經》有五十年大運,早學早受益。
孟子曾說:「天生斯民,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因此,現在的整個教育界也在不遺餘力的強調《易經》的重要性。
「《易經》是自然科學的產物,伏羲氏當年就是領悟了自然的規律而一畫開天的。只不過《易經》的學問沒有停留在自然科學上……很長時期以來《易經》一直在被誤解,被小用,這次中華民族再次大興盛,應該把《易經》大用的價值開發出來!」
國內外很多專家都曾預言,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
《易經》是一部探索宇宙人生規律的典籍。它以別具哲學思維的方式,揭示萬物的變化規律,中國乃至世界各中學科都可以在他當中找到源頭。《易經》納入國家層面的各種考試,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還是在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感的實際行動!更要讓經典的智慧指導生活工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其實,預測只是它最小的用途,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
神秘的《易經》,也稱《周易》,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容易的書,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周易》之學能垂千載之久,為歷代智者、著名文人、軍事家、政治家包括普通百姓家都奉若神明,必當屬有用之學。孔夫子深知預測順逆可以趨吉避兇減少過失,故披覽《周易》以致「韋編三絕」,以此即可印證《周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