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兒語言治療認證課程介紹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常需借著各種方式來互相傳遞訊息,稱為「溝通」,溝通方式可分為語言和非語言,語言的溝通最快速有效,但語言是一種抽象的符號,而且必須生理、心理、社交互動發展成熟,才能產出正確的溝通功能。人類出生後的頭幾年,學習說話是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嬰幼兒發展領域中最困難的一個領域,所以語言溝通障礙的孩子佔有的比率最高。語言溝通障礙對學習、人際關係、情緒行為以及社會適應都有莫大的影響。
本次認證課程,我們規劃了ABCD四階段模式,階段A規劃為2天,共12小時的課程。第一天介紹語言的要素、幼兒各階段的語言溝通發展、各障別特殊兒童的語言障礙特質,第二天針對不同程度的語言溝通障礙幼兒擬定治療目標和策略,並介紹適用的治療教材。階段B規劃為3天,共18小時的進階課程。B階段課程設計前兩天以評估為主,第一天涵括語言溝通評估理論、嬰幼兒不同階段的評估方式與目標、標準化測驗與非正式評量的實施方法,最後介紹如何分析個案的語言溝通問題及評估報告撰寫內容。第二天以實操為主,運用兩類不同需求的個案,自閉症和腦癱,實際評估示範、討論分析個案的語言溝通各層面問題以及治療目標和策略,並當場撰寫評估報告。第三天主題為嬰幼兒餵食與吞咽的評估和訓練,語言的清晰度和口臉部的動作息息相關,如何在餵食當中讓孩子吃得安全,並規劃嚴謹的餵食計劃,讓孩子在進食中結合口臉部的動作訓練,提升說話技巧。
透過A階段課程,學員得以一窺兒童語言治療的核心概念與各障別的特質樣貌,並了解如何掌握不同障礙程度兒童的治療方向。進而聯結B階段進階課程的理論與實務評估,學會評估與分析兒童的語障問題,擬定正確的介入計劃,撰寫優質的評估報告。冀學員能更深入了解兒童語言治療專業,並在實務運用上能夠實際幫助更多特殊需求兒童。另在階段C和D中我們計劃安排輸出更加深入及實用的實務經驗,並籌辦赴臺交流實習活動。
師資方面,課程主要由三位資深的特殊兒童語言治療專家擔任授課導師。錡寶香教授目前任職於臺灣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曾任臺灣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第二屆和第三屆理事長、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理事、臺灣特殊教育學會理事,也是臺灣考試院專技高考語言治療組典試委員與召集人,無論在著作、研究以及教學上經驗豐富。李淑娥老師是從業有41年的資深語言治療專家,是臺灣第一批語言治療的專家團隊成員之一,曾任臺北榮總語言治療師、臺灣聽力語言學會第四屆理事長、中山醫學院復健系聽語組講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和高雄教育大學溝通障礙學分班講師,現在是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常務理事,臺灣重聽福利協會聽語督導、臺北市教育局學前階段鑑輔委員、衛福部和臺北市及新北市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醫院督考委員,資歷十分深厚。梁英男語言治療師,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聽力語言治療學系,是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現任彰化縣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監事及臺灣三和聽語所負責人,從業經驗豐富。精彩課程令人期待。
學員完成本研習課程階段學時數,將依照所完成之階段獲由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頒發的《小兒語言治療專業人員培訓結業證書》。
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2016年6月,臺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更名)是臺灣最早由早期幹預跨專業人員所組成的組織,於1996年6月成立,由郭煌宗醫師、梁忠詔醫師和數十位療育專業人員率先於花蓮成立。臺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歷屆理事長皆為兒童早期幹預之醫師或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會員為從事發展遲緩兒童相關的醫療、教育和社福等領域的從業人員。每年十月舉辦跨領域之早療論文大會,至今已十七屆,堪稱臺灣早療的菁英匯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