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適合企業「員工激勵」制度,留住員工,並讓其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員工「雙贏」,一直是各個企業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很多企業頭疼的問題。
傳聞裡的阿里巴巴,人人都能月入上萬,個個都是拼命三郎,阿里巴巴在外人看來已然是傳說一樣的存在。
阿里巴巴能從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展成國際性大企業,並且每天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前進,絕對不是依靠個人的力量,更多的是依賴他們強大的人才團隊。其特有的薪酬制度也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而對於薪酬計算方面,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系統做到了基於雲端的薪酬計算,進行整個集團數萬人的薪酬計算只需30分鐘,計算效率獲得了很大提升。除了日常的薪酬核算,該系統還支持員工股權歸屬和行權的稅務自動計算等多個業務模式。員工可以通過該系統隨時隨地查看薪酬發放結果、個人所得稅、福利補貼、業務提成、社會保險繳納基數調整等信息。
網傳阿里巴巴的晚上11點,整棟大口依然燈火通明!996隻是基本操作,其敬業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那麼阿里的薪酬激勵機制到底是怎樣的?為何能讓員工如此之拼?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一夜之間,阿里巴巴的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甚至出現了幾百個億萬富翁。阿里巴巴的薪酬體系到底是如何設計的,為什麼有的員工會一夜之間身價大增?
其實,阿里巴巴的期權並不是每個員工都享有的,獎金獎勵在每個員工身上也有所差異。那麼,這些差異的依據是什麼?這就要提及阿里巴巴的崗位序列了。阿里巴巴的崗位分為P(Profession,專業/技術)序列和M(Management,管理)序列。根據個人意願和崗位需要,員工可以在P序列和M序列之間轉換。
一、職級
阿里巴巴有兩套人才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
另一套體系就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把每一個層級的評判能力全部細分,它的能力表現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層級,全部有一個細分的體系。
這樣就實現了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科學化。大部分都歸納在P序列 ,你的「職位+工種」,比如P7產品經理=產品專家。一般到P3為助理,其中P6、P7、P8需求量最大,也是阿里佔比最大的級別。
●P系列專家機制
P4=專員, P5=資深專員, P6=高級專員(也可能是高級資深), P7=專家 ,P8=資深專家(架構師), P9=高級專家(資深架構師), P10=研究員, P11=高級研究員 ,P12=科學家, P13=首席科學家 ,P14=馬雲(阿里專家級別定義)。
●M系列管理層機制
M1=P6 主管, M2=P7 經理,M3=P8 資深經理,M4 =P9 總監 ,M5= P10 資深總監 ,M6 =P11 副總裁, M7=P12 資深副總裁 ,M8=P13 子公司CEO 或集團高層, M9=P14 陸兆禧(前馬雲)。
阿里巴巴的薪酬體系就是基於表所示的崗位序列來設計的。
二、薪資結構
第一部分是基本工資。
阿里巴巴的基本工資水平與百度、騰訊相比較低。阿里巴巴P序列和M序列的每一級基本工資的差異是不同的。簡單來說,P序列員工級別上升,基本工資上漲幅度較大,而M序列的基本工資上漲幅度較小。這是因為技術員工的薪酬構成中,基本工資佔比較大(69.4%),而客戶經理、銷售等崗位的基本工資僅佔總薪酬的30%左右。
第二部分是獎金。
阿里巴巴的激勵政策做得非常到位,為了激勵員工達成目標,公司制定了月度獎勵、年度獎勵、個人獎勵、團隊獎勵等各種獎勵。獎勵方案也不僅僅限於獎金的形式,還包括實物獎勵、旅遊獎勵等形式。阿里巴巴的年終獎會根據績效考核情況發放:10%不符合公司標準的員工,沒有年終獎,甚至會被降薪;70%符合公司標準的員工,給予2個月的月薪作為年終獎;20%做得更好的員工,給予6個月以上的月薪作為年終獎。
第三部分是組織激勵。
組織激勵包括利潤分享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阿里巴巴的M序列相較於P序列而言,能夠分得更多的期權和股票。對於P序列員工而言,一般達到P7級別,即可獲得股票。
阿里巴巴的股票分年限行權,一般年限為4年。獲得配股資格的員工,會在進入公司時獲得期權,但不能馬上兌現,每年兌現1/4。
第四部分是其他福利。
2011年,阿里巴巴向員工推出30億元「ihome」無息置業貸款計劃;2016年,阿里巴巴在其杭州總部附近新建380套員工專享公寓。阿里巴巴的這批公寓的房價相當於市場價的6折,而且與阿里巴巴新園區之間的距離很近,步行只需要5分鐘。阿里巴巴的這些舉措,切實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感。
三、晉升條件
1、晉升資格:上年度KPI達3.75。
2、主管提名:一般KPI不達3.75主管不會提名。
3、晉升委員會面試:晉升委員會組成一般是合作方業務部門大佬、HRG、該業務線大佬等。
4、晉升委員會投票。P5升P6相對容易,再往上會越來越難,一般到P7都是團隊技術leader了,P6到P7非常難,從員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當然有同學說P一般都是專家,M才是管理,actually,專家線/管理線有時並不是分的那麼清楚的。
四、借鑑學習
對於薪資,其實不管老闆發多少工資,員工總是會覺得少。
員工一旦覺得工資少,那麼就會出現幾種情況:員工要求老闆加工資。這時候,如果公司利潤微薄,員工與過去相比沒有創造更多的利潤情況下,加工資就是加成本,所以老闆當然不願意。員工開始「混日子」模式。這是很多員工有的心態,你給我這麼點錢,憑什麼要我幹那麼多活呢?優秀員工離職。
一個員工如果在別的地方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那他沒有理由不跳槽。所以,發工資也是一門大學問。如何把工資發的讓員工滿意,是每個老闆都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在馬雲看來,工資應該這麼發: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3、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4、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我們所說的讓員工滿意,並不是說員工覺得我拿這麼多就夠了,人的貪慾是永遠都無法滿足的。這裡所說的「滿意」更多的是員工對薪酬體系的認可。
要讓員工認可薪酬體系,那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工資的發放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能力強的幹的多的獲得更高的薪資;
員工的薪酬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更高的薪資;
與其他公司相比,我們的薪酬模式是有競爭性的。
現在很多企業的薪酬模式有什麼樣的弊端?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消極怠工。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傳統薪酬績效缺乏活力。員工都是抱著打工者心態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幹多幹少工資都一樣。
一定要注意,固定工資代表的是一種穩定性,企業需要給員工穩定性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感。但是如果這種穩定性太強,則很容易造成員工工作缺乏動力的局面。並且在這種模式下,員工不管為企業創造多少效益,拿的都是一樣的,自然也會促使優秀員工心生不滿而離職。所以,要想能激勵員工,那就要改固定工資為彈性、寬帶薪資。打破固定工資和高底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