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固定薪酬已被美容院淘汰,這種薪酬體系才是最賺錢的!

2020-12-12 騰訊網

導語:走出薪酬困惑,做好薪酬設計。

歡迎大家走進《愛蓮在線》,這是一個專業落地,屬於美業人提升自我門店知識的賦能平臺。

上一節課我們為大家講解了《人才培育系統》課程中的職業規劃,從原理邏輯上幫助各位美容院店長協助員工做職業規劃,進一步整合門店管理中的發展性問題。

而當門店全體員工的職業規劃都初步成型之後,美容院的管理者或者是人資部門就需要將工作重心投入到下一個階段——制定科學的薪酬設計。

在我們長時間的到店輔導之後,發現:

很多美容門店的薪酬體系其實是與企業發展所脫節的,並且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

我們認為:

一家美容門店的薪酬體系都不能做到公平、合理的話,那這家門店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人才的疏離。

薪酬體系是連結員工與門店之間責任的直接表現,同樣也是企業留住優秀員工的方法,更是門店發展方向中的一個動態指標。

所以,結合往期課程的人才培育系統,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建立科學的薪酬體系

01

五種不科學的薪酬設計

想要在美容院門店設計薪酬體系,首先需要分析門店的不合理薪酬有哪些。

我們總結了一些門店的不合理薪酬體系,幫助大家分析是否自己門店也是一樣:

第一種:薪酬戰略與公司戰略不統一

簡而言之,就是「給得不夠」或者「給得過多」。一些初創美容店,在招聘的時候都會無意識的對新員工壓壓薪資。

就拿美容師來說,市場上基本工資都在4000,但由於新門店底子薄,常常壓薪資到3000。帶來的結果就是:長期招不到合適的員工。

而對於發展期的門店來說呢?薪資結構有可能給得過多,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面對分店、連鎖的發展。

所以這兩大時期,薪資體系的重要性就極度凸顯。

第二種:薪酬本身的不合理

對於美容院的薪酬設計來說,很多店長本身就跳不出「薪酬」這個概念。

總喜歡著眼於「人力成本」這個單一要素做薪酬體系,殊不知是「坐井觀天」的。薪酬體系的科學在於:用多少資源,去創造或維繫多少資源。

優秀員工為什麼應該設計高薪酬,就是因為她們能創造的價值更大、承擔的責任更多。

所以薪酬體系需要設計到:按勞多得、按責多得、多勞多得。這才是科學的薪酬體系設計。

第三種:薪酬設計長期固定

這一點的不科學主要是因為門店發展的動態性。我們建議:薪酬設計是動態的,員工的工資不應該「一眼到底」。

美容院的工作,對於員工來說本來就不是「鐵飯碗」。所以動態的薪酬,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動態薪酬應該適配三個方面去建立:

1、企業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程度。

2、員工自身的業績完成與能力達標。

3、門店業務的淡旺季營收水平。

第四種:薪酬與績效的關聯性不強

績效是什麼?

薪酬的績效在我們門店做好的基礎上,以業績提升為前提,以考核為手段,以激勵為導向,以員工的進步和門店發展為目的,設計的薪酬管理方式。

很多門店都會開設員工績效,來激勵為門店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員工。

績效結構的優越,直接為門店管理員鑑別了:什麼是優秀員工。即:績效工資高的員工。

所以門店員工的薪酬體系,需要與績效工資強相關,突出「門店貢獻」的薪酬匯報,激勵員工更高地去完成門店業績。

第五種:薪酬設計沒有紀律性

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的人和事,只要與經濟掛鈎,就需要「上綱上線」。

薪酬體系的紀律性表現在四個方面:

1、明確工資發放時間

2、明確工資扣款指標

3、明確薪酬提升標準

4、建立內外薪酬體系

前面兩點都很好理解,意思就是:發放薪酬要按時,規範扣款指標。2020年的行情下,員工最關係的其實就是工資能不能按時發放,只要做好這一點,就足夠維穩整個門店成員。

明確薪酬提升標準,我想很多門店都沒有做好。員工肯定是想漲工資的,但門店不設計明確的底薪考核標準,或者設計一個「完全」達不成的標準,其實也就等於不科學的薪酬體系。

最後就是內外薪酬體系。外在薪酬很好理解:員工工資。而內在薪酬指的則是:對於員工的尊重性。

大家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情況:跟員工漲薪之後,員工對於門店的積極性反而降低。

原因其實很簡單:員工的努力沒有被認可,即便漲了工資其實也傷自尊。

所以內在薪資可以設計成:榮譽獎勵、學習獎項、工作嘉獎等軟性指標。

02

合格的薪酬體系

我們認為:

「合理的薪酬體系,首先是為了服務門店、服務員工,幫助店長更好管理門店而建設的。」

所以根據這一邏輯,我們幫助大家整理出了一套美容院合理的薪酬體系架構。

1、基礎底薪

也可以被稱為「無責任底薪」。這一類薪酬的設計不宜過高,需要為後續的薪酬流出人力成本。

從招聘的角度來講:基礎底薪是門店招工的薪酬標準。比如美容院招聘美容師月薪3000,那麼門店的招聘標準就吸引市場上3000元月薪的員工群體。

從成本的角度來講:底薪代表了常規的人力成本。比如一家美容院總共10個人,只看平均底薪3100,那麼門店一個月的人力成本就是31000。這部分人力成本的確定,更能明確門店的發展方向。

從員工的角度來講:底薪則是保障員工的生活成本,也是員工生活保障的一個基礎薪酬設計。

2、績效薪酬

是門店為了獎勵或留住優秀員工的一種薪酬設計。這一類薪酬的設計只有分成值,因為都是門店員工當月所創造業績做以分成。

比如這樣設計:門店員工的每月業績指標設計為3萬,而超過3萬不達5萬的員工,超出業績部分可以獎勵10%;5萬到10萬業績的員工,超出這一部分的業績可以獎勵15%等...

簡單來說:績效薪酬就是按員工的達成業績,做分成獎勵。

同樣也是篩選優秀員工,今後委以重任的一種薪酬體系。

3、績效獎金

這一類薪酬設計是根據績效薪酬延伸出來的,意思是:員工季度、半年、年度的績效獎金。也可以理解為「年終獎」。

比如一個優秀員工,一年12個月都達成了基礎業績目標,就可以分享年終獎這一績效獎金。

這一獎金一方面是為了獎勵優秀員工一段時間裡對門店的付出,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維穩優秀員工繼續為門店付出。

很多業績良好的員工,年終獎相當於多拿一個月工資,這也就是人力資源裡的「13薪」。

4、其他福利

這一部分的員工獎勵是針對於個別傑出員工,或者是貢獻獨特的員工設計的。

比如:門店建設初期,任勞任怨、長期加班的員工;門店籤約特大銷售訂單的員工;技術培訓中的第一名等。

對此類員工給予相應福利,建設門店的企業文化。福利類型可以是:帶薪休假、旅遊團建、孝心基金等。

以上就是一個合理的門店薪酬體系設計。

最後,我們認為:

美容院的薪酬體系,應該配合門店發展的方向與進程,引導員工的積極奮鬥精神,推進門店企業文化建設,最後做到公平、合理設計。

這樣才能找到服務於門店的薪酬體系,而不是門店苦苦為薪酬服務。

好了,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

下節課內容:《崗位職責、職業規劃、薪酬體系:三位一體提升門店業績》

大家好,我是愛蓮(vx公眾號——愛蓮國際)。

相關焦點

  • 【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設計
    今天我們就詳解如何設計薪酬結構並傳遞導向。薪酬結構策略:如何解決有限資源與無限需求的矛盾首先要釐清目的,薪酬設計的目的既不是少花錢也不是多花錢,而是少花錢多激勵。§要實現少花錢就要關注企業固定支出(與業績無關)、當期支出(現金流),控制成本性投入,對應的是薪酬結構中的固定薪酬。
  • 「華為校招最高年薪35萬」又火了:這才是薪酬體系你那只是發工資
    企業寧願賠償10億元,也要辭退這7000人,其中的原因,任正非解釋說: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想要長遠的發展下去,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這樣公司的氛圍會非常懶散,從而失去危機意識,在發展這麼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但即使是這樣,華為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私營企業這一點還是毋庸置疑的。究其原因就在於華為的高薪。
  • 房企薪酬體系設計,這可能是最全的攻略了!
    甭廢話,高水平的貨幣報酬才是硬道理 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的產業,對於員工的薪酬大多是不虧待的,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一是地產開發無法避免的行業通病,即高端人才稀缺。
  • 薪酬概念及企業薪酬體系建設的七個步驟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實行的都是窄帶薪酬管理模式。在寬帶薪酬體系設計中,員工不是沿著公司中唯一的薪酬等級層次垂直往上走,相反,他們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或者所有時間裡可能都只是處於同一個薪酬寬帶之中,他們在企業中的流動是橫向的,隨著能力的提高,他們將承擔新的責任,只要在原有的崗位上不斷改善自己的績效,就能獲得更高的薪酬,即使是被安排到低層次的崗位上工作,也一樣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報酬。
  • 最新廣東薪酬報告出爐!最賺錢的行業是…
    最賺錢的行業是… 2020-12-19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企業員工薪酬體系改革實施案例
    圖1 所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圖(三)拉開收入差距,提高薪酬激勵作用的需求原有薪酬體系已在國家事業單位體制和研究所內部制度雙重管理下運行多年,相比於顯著提升的整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已開始顯現出不足,主要體現為以下兩方面:1.固定薪酬
  • 常用公司的薪酬結構 | 如何設計你公司的薪酬體系?
    ,薪酬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企業分蛋糕的重要表現形式。>薪酬設計的理念 薪酬設計決不是簡單地確定員工該拿多少錢就完的事,但企業在設計薪酬體系時卻常會一開始就陷入具體的設計細節中,忽略了企業發展戰略以及企業設計薪酬的理念,這才是薪酬設計的根本。
  • 薪酬設計怎麼做?看下阿里的薪酬管理體系,是什麼讓大家都這麼拼
    一、職級阿里巴巴有兩套人才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另一套體系就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把每一個層級的評判能力全部細分,它的能力表現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層級,全部有一個細分的體系。這樣就實現了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科學化。大部分都歸納在P序列 ,你的「職位+工種」,比如P7產品經理=產品專家。
  • 薪酬體系怎麼設計?看看這家把薪酬公開的公司怎麼說
    前段時間的「2016中國準獨角獸公司薪酬調研」解讀會最乾貨的部分,引來不少HR朋友的關注;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解讀會的精彩內容——這次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實戰案例,來自 IDG資本被投企業 LeanCloud。
  • 薪酬設計的6個誤區 | 如何做薪酬設計?
    一般地,企業要結合內部薪酬調查,企業價值導向,薪酬總體水平等來選擇薪酬差距的安排。4、採取什麼樣的薪酬的結構?一般地,薪酬是由固定與浮動兩部分組成,所以薪酬組成是固定部分與浮動部分的比例安排。1.忽略薪酬設計之本---薪酬設計的理念薪酬設計決不是簡單地確定員工該拿多少錢就完的事,但企業在設計薪酬體系時卻常會一開始就陷入具體的設計細節中,忽略了企業發展戰略以及企業設計薪酬的理念,這才是薪酬設計的根本。
  • 揭密華為、阿里、字節、騰訊的職級薪酬體系
    2、崗位職級  阿里巴巴集團採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  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一共分為 14 級,從 P1 到 P14,目前校招最低從 P4 開始;  一套體系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
  • 解密華為、阿里、字節、騰訊的職級薪酬體系
    2、崗位職級阿里巴巴集團採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一共分為 14 級,從 P1 到 P14,目前校招最低從 P4 開始;一套體系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
  • 華為是如何設計薪酬體系的?
    管理層也進行了大量討論,前前後後改了10稿,用了兩年時間,才提煉出基本法思想。當時華為的目的是希望走出混沌,當時思考的是怎麼樣讓華為可以在未來持續發展。華為以前成功了,那麼華為未來成功依靠什麼東西,這是他(任正非)最頭疼的事情,天天想想不通。跟專家溝通後,把整個思維打通了。22年以前華為就已經在思考,基本法談到人力資本的概念。
  • 如何從頭搭建教師薪酬體系?
    教師是培訓機構最核心的生產力。教師的薪酬設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薪酬設計合理了,教師就能迸發出無窮的戰鬥力,化身為「超級教師」,反之……對於教師薪酬體系設定,你覺得應該怎麼定?有什麼好的建議?話題拋出來之後,校長們反饋還是非常熱烈。本文截取了部分校長的意見,希望以下觀點對各位校長有所幫助。
  •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薪酬的本質是服務於公司發展戰略,反映公司價值觀,通過合理的薪酬體系設計,吸引、保留、激勵公司戰略發展所需的核心人才,貫徹付薪的基本理念:提倡什麼,獎勵什麼;越做到什麼,越獎勵什麼。
  • 給2020的一封信 - 醫生薪酬漲了嗎
    沒有休息,收入低;付出與回報不對等;很多時候還要隱忍委屈或許是最嚴重的問題。關於醫生工作與薪酬之間的平衡在全球都是被熱議的話題。醫院 vs 醫企:醫生薪酬「被平均高了」有調研機構稱,2019年上半年中國醫生平均年薪45.29萬元。
  • 為什麼HRD都做不好薪酬?薪酬體系設計你必須知道的四點
    人工成本總額管控的重要性與方法建立薪酬方案首先要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資本視角,也就是人工成本總額管控的重要性和方法。我們得先知道成本的總額是多大,也就是企業的支付能力是怎樣的,才能進行後面的步驟。
  • 構建金融業有效的薪酬激勵體系
    金融機構(銀行、保險、證券)具有外部性強、財務槓桿率高、信息不對稱嚴重的特徵,實現激勵相容約束應成為完善金融業公司治理最重要的工作。近年來在銀保監會的積極推動下,我國金融業的薪酬激勵機制不斷完善,取得了積極進展。
  • 【薪酬】文躍然:有老闆說,讓薪酬制度去死吧,只因沒明白這五點
    你去變革薪酬制度壞處馬上就能顯現出來,好處就是看不見,或者說你就是不能確定,所以很多企業領導人,我這裡舉一個例子,從我們訪談裡面摘錄出來一段話,這個例子是一個企業領導者關於薪酬變革的一個看法,說我嘗試我們公司薪酬變革的體系,到最後沒有人說我好,以後我再也不幹這種事情了,讓薪酬制度去死吧!大概是這麼一個意思,意思是做了很多好事,但是最後沒有人說好。
  • 人力資源管理:薪酬設計的八個步驟
    人力資源管理:薪酬設計的八個步驟HR做事情的方法論是做方案做體系,先思考大局、大綱(作戰地圖),HR總監60%的方向感及戰略感,40%的專業性。薪酬體系一、現狀分析現關分析什麼?組織結構分析,部門分析,工資表分析,面談分析,同行業分析。為什麼要進行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