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帝胸無大志性格軟弱,對朱棣心慈手軟最終敗下陣來

2020-12-16 小默聊歷史

明惠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寶座,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明太祖的太子病逝,而太祖有特別喜歡他的四兒子朱棣,有意向將皇位傳給他,但是因為當時太子的兒子惠帝朱允炆也已經長大了,出於禮法,只能立惠帝為新太子,但是這個惠帝也是挺不爭氣的,毫無理想抱負,讓太宗多次萌生出想要廢掉惠帝立朱棣為太子,這一回還是禮法救了惠帝朱允炆,最終成功繼承了皇位。

自皇太子病逝後,朝廷在新立太子的問題上有很大爭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聰明睿智,深得明太祖的喜愛。他說皇子像自己,想讓其繼承皇位。但此時皇孫朱允蚊已經長大,如果舍長孫立庶子,又恐大臣們不同意。於是,朱元璋召集群臣會議說太子早亡,我有意立燕王繼承皇位,不知大家意見如何?學士劉三吾首先反對,他說皇孫已經長大而且是嫡子孫承嫡統,是古今通禮;你若立燕王,那麼他的哥哥秦王、晉王將置於何地呢?弟不可先足,依臣愚見不如立皇孫。經過反覆考慮,太祖最後只好決定立允炆為皇太孫。因為禮法,太祖的想法被否定了。

朱允炆儒弱寡斷太祖憂慮他不能擔負國家重任。有一太祖有意考考太孫的智力,讓其作詩對句。太祖說風吹馬尾條線」,允炆對道「雨打羊毛一片羶」,允炆這種毫無生氣,沒有抱負的對答,把太祖氣得臉色都變了恰在這時,燕王朱在一帝侍立,見此情形,隨即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從此,朱元章愈加喜愛朱棣,並有廢孫立子之意。但是,由於不合禮法,又為大臣所阻止,朱元璋也只好做罷;他又一想,允炆雖然胸無大志,由於性格軟弱,倒還能循規蹈矩,只要能把自己創立的這一套治國政堅持下去,也問題不大。建文帝朱允炆就這樣繼承了皇位。惠帝這也算是撿來的皇帝,如果沒有禮法限制估計早就被廢了。

朱允炆即位後,他的一些叔父,特別是幾位年紀較大的藩王屢建奇功,手裡握有重兵,自然沒有把這個年輕的皇帝看在眼裡;尤其是燕王朱棣兵力雄厚,對中央政權是個嚴重的威脅。因此,建文帝就想削其實力。於是,他便和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密謀策劃。兩位大臣認為,燕王蓄謀已久,實力最強,倉猝難圖,不如先削周、齊等王,剪除燕王的手足,然後再向燕王開刀,建文帝表示同意。

從公元1398年6月開始,惠帝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剝奪了周、湘、齊、代、岷5個藩王的實權,將其廢為庶人當削藩輪到燕王朱棣的頭上時,一場大規模的皇室內部頭便開始了。明太祖生前雖然把杖上的棘刺都去掉了,可他萬萬不會想到,自己剛剛去世,就禍起蕭牆,兒子和孫子動起了刀槍。雖然惠帝軟弱胸無大志,但是上位者都有個共通的特點就是維持自己的高位,這是本能反應。

前面已經說過,建文帝在剝奪了周、湘、齊、代、岷5個藩王的實權之後,便準備向燕王開刀。當建文帝下令北平府守臣張信逮捕燕王朱棣時,這守臣竟暗中向燕王投誠。這是因為,張信過去曾受到燕王的信任,兩人關係不錯;而且張信看到,萬一動起手來,朝廷根本不是燕王的對手,權衡利弊,便決定投靠燕王此時,燕王為了給建文造成錯覺,正在裝瘋賣傻,胡言亂言,到處逛蕩。

開始,他這一招,還確實瞞住了建文帝的耳目,但後來,燕王府的長史葛誠,卻向建文帝派出監視燕王的兩位大臣告了密,使建文帝了解到真象後,才派張信去逮捕燕王,當張信向燕王歸降時,燕王怕是詐降,自然裝瘋。張信跪著說道燕王,你不要再向我裝瘋了,我是誠心誠意,冒著滅門之罪才來幫助你的。這時,燕王才一掃病態,周密策劃,決定以齊泰和黃子澄要背叛朝廷,他做為親王,有責任為朝廷「靖難」為藉口,起兵南下,所謂「靖難」,就是平定叛亂史稱這次事變為「靖難之變」,或叫「靖難之役」,即為平定叛亂而進行戰爭的意思。

公元1399年七月五日,燕王起兵南下,第二天就攻下了通州接著又攻下北面的懷來等地。建文帝聞變後,立即派耿炳文率軍30萬前往討伐。在古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這天夜間,燕王乘耿炳文不備,襲破雄縣,南軍先鋒部隊全軍覆滅接著,又在滹沱河北岸大敗耿炳文的主力部隊。耿炳文敗後,建文帝又派大將軍李景隆帶領50萬軍隊揮師北上,圍攻北平,又被燕王擊敗。公元1400年5月,朱棣率軍向山東進發,被朱允炆軍隊盛庸、鐵鉉部阻攔在濟南一帶。這年12月,盛庸聯合山東布政使鐵鉉等各部兵馬,在東昌與燕王軍大戰。朱允炆軍使用火器勁弩殺傷許多燕軍,驍勇善戰的大將張玉也被射死。燕王敗回北平。

經此一戰,使朱棣大受挫折,十分喪氣。後經和尚道衍勸說,朱棣便繼續整頓兵馬,準備再戰公元1401年2月26日,燕王再次興師南下。3月22日,燕王在夾河與大將軍盛庸的軍隊對陣大戰。頭天交戰,雙方各有傷亡。這天晚上,朱棣帶10幾名騎兵在盛庸軍營附近露營。到了天明發現四周已圍滿了盛庸軍,部下都極力勸朱棣趕快突圍,朱棣卻談笑自若,待到日高一丈多,才召集騎兵,從容而去盛庸軍驚愕相視,連一箭也不敢發,任他走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朱允炆有言在先:不準殺死燕王,使自己負有殺叔父之名。致使朱棣得以跑掉。這樣看來惠帝還是有些心慈手軟了。

第二天再戰,盛庸大敗,退守德州。此後,朱棣又數次戰敗朱允炆軍隊,把勢力推進到淮河流域。公元1402年4月,燕王攻下靈壁,接著乘勝攻盱取揚州,陳兵江北。朝廷連連敗績,建文帝朱允炆派朱棣的姐姐慶成郡主前往割議和,但燕王根本不予理採。六月,燕王渡過長江,直逼南京城當時燕王的弟弟谷王朱惠與李景隆負責守金川門,燕兵一到,開門迎降南京破後,宮中起火,朱棣到處尋找建文帝而不得,待宮人,說建文帝已投火自焚。

燕王根據宮人提供的線索,從灰扒出一屍全身焦爛,四肢殘缺,已難辨認。朱棣見了屍體還流幾滴眼淚,並說道:「痴兒痴兒,為何弄到這個地步!」那屍體究竟是不是建文帝呢?這在明史上還是一個大懸案。一說是皇帝的體,一說是皇后的屍體。還有一說:是太祖朱元璋臨死前,看到皇孫軟弱,便留下一密詔,讓惠帝萬不得已時再看。當朱棣進城後,建文帝忽地記起,打開詔書一看,才知宮中有一秘密地道,他便按詔書上寫的,乘機化裝從密道中逃走,當了和尚,雲遊四方去了。

與燕王朱棣相比,明惠帝朱允炆,還是太過軟弱了點,這可能是當時明太祖朱元璋不想立朱允炆為帝的原因吧,惠帝自知不是燕王朱棣的對手,而且太過看中世俗之禮,給了朱棣可乘之機,如果真的不顧世俗眼光,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相關焦點

  • 男子挑戰穿100內褲 第60條敗下陣來痛苦呻吟要爆了(圖)
    男子挑戰穿100內褲 第60條敗下陣來痛苦呻吟要爆了(圖)時間:2016-08-01 12:53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挑戰穿100內褲 第60條敗下陣來痛苦呻吟要爆了(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7日報導,由Cosmopolitan.com網站組織的臉譜網視頻直播節目中
  • 痛,好痛,咬緊牙關幾次向痛而行,還是敗下陣來!哦,服了!
    錢,不能白花,以我的性格,這個必須挑戰一下,然後就又一次踏上去,然後就又一次跳了下來,痛的同時竟然想到個歇後語,豬八戒踏火焰山——紅燒豬蹄。哦,豬蹄雖好吃,八戒可是吃了不少苦啊!好在死豬不怕開水燙,所以也就沒有多痛,神經功能正常且敏感至極的人就不行了,真是一種考驗。
  • 嫦娥五號獲得巨大突破,印度再次敗下陣來,印媒又開始酸了
    【撰文丨為你寫詩/編輯丨小懶】 自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以來,中國探月工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包括首次無人採樣和儲存、首次從月球上取下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然而,當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時,也有人提出質疑。
  • 網紅兒童繪畫讀物難住眾人 家長紛紛敗下陣來感覺智商被玩壞
    ,以部分猜整體,結果一眾大人紛紛敗下陣來,表示智商已被弄壞。到底有多難,你看了才知道!先來點簡單的,難度:一星。再來一題....yes!yes!yes!還有誰!別急著高興,難度升級你再猜!難度:兩星。啊,這也行?驚掉你眼鏡的還在後面呢!難度:三星!啊,我眼已瞎!接著往下看!
  • 《明朝那些事兒》之朱棣:「永樂永樂,永不快樂的永樂大帝」
    朱棣做了皇帝,老百姓快不快樂我們不知道。但是朱棣肯定也不開心,之前朱允炆在位的時候,實行了削藩的政策。等到朱棣登位,一樣把這個削藩的政策繼續實行下去,手足之情在皇權面前算什麼呢?因為朱棣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天朱棣把朱允炆推下去了,那麼明天不會保證出現第二個「朱棣」呢。
  • 五種「窮人」相,胸無大志,眼高手低,最終一事無成!
    如果一個人的眉毛長得粗濃且與眼睛之間的距離較窄的話,看上去就像眉毛壓著眼睛一樣,這樣整個人的眼神就會被眉毛遮擋,這種人大多個性非常的消極,沒有什麼上進心,整天想的非常多,但是卻不去行動,屬於典型的眼高手低,整天想著做大事,發大財,但是遇到點困難就想著放棄,最終卻一事無成。
  • 如何改變老實軟弱的性格?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老實軟弱的人,被人隨意的使喚。稍有不慎,還會費力不討好。那要如何改變這種性格呢?首先,要學會改變軟弱。不過要明確的是,老實和軟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老實是指不善交際,一層不變,安安分分,循規蹈矩的生活著。軟弱是指沒有自己的主見,遇事慌張害怕,不夠堅強。
  • 性格軟弱的人,一定要讀下盧梭的語錄,不然很容易犯錯,被人恥笑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一定要讀下盧梭的語錄,不然很容易犯錯,被人恥笑!文字如下:性格軟弱,至多只能做到不犯罪惡,如果還要侈談高尚的美德,那就是狂妄和大膽了。——盧梭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盧梭語錄#讀完盧梭這段語錄,我是非常贊同他這樣說話的,對於性格軟弱的人,他卻大談高尚和美德,真的是狂妄和大膽,會被人恥笑,甚至會遭到別人的打擊,那麼軟弱的他,又會被人欺負,不敢去反駁,不敢還手。
  • 他屢立戰功,還多次救皇帝,後來學朱棣對侄子造反,卻被活活烤死
    經過了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將自己的兒孫派發到各地當藩王,久而久之,各地藩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人想要謀反爭得皇位,明成祖朱棣前去鎮壓反賊,消除建文帝朱允炆,朱棣稱帝,史稱靖難之役,在此次戰役中,朱高熾多次救助朱棣,為朱棣多次獻策,最後贏得戰役的勝利。
  • 性格軟弱的人怎麼做領導?
    其實,性格軟弱的人就怎麼不能當領導了。性格軟弱的人當了領導又怎麼了?關鍵是,人家當了領導了呀。這是最關鍵的!當領導跟性格有關係嗎?跟背景、實力、人脈、資源、價值等等有關係好不好!《道德經》有雲,「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善為士者,不武;善用人者,為之下」,你看,都是相反的,弱的不一定就比不上強的,看起來強的就不一定真強到哪裡去,看問題還是一分為二的好。請看這樣的一個人是否性格軟弱?
  • 性格軟弱的人,還有希望當領導嗎?
    所謂「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性格軟弱的人,一般耳根子軟,不敢拒絕,不敢得罪人,具有討好型人格,做事情畏畏縮縮沒有主見。有這些性格特徵的人,如果做了領導,又沒有其他「殺手鐧」的話,一般難以控制住下屬,很難樹立威信。那麼,性格軟弱的人怎麼做領導?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另外的幾個也「不遑多讓」,不是什麼政治上的好苗子,因此朱元璋也頗為頭疼,最終,在朱元璋的權衡之下,只剩下老四燕王朱棣以及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了。二選一,為何更為合適的朱棣卻「落選」了對於朱允炆,朱元璋是抱著一種複雜的感情的,朱允炆的性格是深得一眾大臣們的認可的。
  • 幫助孩子解訣性格軟弱的方法
    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畏首畏尾、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等是性格軟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在性格形成時期,孩子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並及時進行幫助、引導。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三、尊重孩子,不當眾揭孩子的短。
  • 他被朱元璋視為親子,深受朱棣重用,最終卻被灌醉後埋雪地凍死
    在父母的教導下,解縉12歲便讀完了四書五經,知曉它們的義理。他16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1388年,解縉與哥哥、妹夫一同中進士。一家能同時出3位進士,是非常罕見的,一時間解家出名了。不久,解縉升任翰林學士。雖然朱元璋沒什麼文化,但是很喜歡有才學的人,所以非常器重他,經常把他帶在身邊。當時,解縉和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
  • 南方起兵最終稱帝第一人,永樂大帝朱棣
    朱棣畫像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其實,在明朝剛開始的時間裡,朱棣一直是安安穩穩的做一個軍功王爺的。他一直在朱元璋老人家的指示下,率領軍隊出徵漠北,打的蒙古人倉皇逃竄數百裡地。而後來,等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之後,朱棣更是不敢動。
  • 性格軟弱的人,還有希望當領導嗎?【原創】
    性格軟弱的人,一般耳根子軟,不敢拒絕,不敢得罪人,具有討好型人格,做事情畏畏縮縮沒有主見。有這些性格特徵的人,如果做了領導,又沒有其他「殺手鐧」的話,一般難以控制住下屬,很難樹立威信。那麼,性格軟弱的人怎麼做領導?
  • 孩子性格軟弱,莫非皆是家有嚴父所至?
    殊不知,多少性格強勢而又以自我為中心的父親教育下,子女性格比之其他大多軟弱許多甚至叛逆。原來,小王的父親自幼缺少父愛,獨自闖蕩社會時又全憑自己劈風斬浪,以至於養成了脾氣暴躁而又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暴躁的性格,陰晴不定的情緒是小王幼時對父親最真實的評價。踏入社會,被父親嚴加管教的小王在性格上終於漸露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