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有效銜接,優化小學課程建設,使課程更適合學生發展,上海市在小學低年級探索實施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讓小學生「玩中學」「做中學」,以此來深化「零起點」「等第制」在小學的實施。
學生要有「兩條腿」走路的本領
兒童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徵和精神生活,可以適應家長的要求去提前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但這不是他們真實的需要,遊戲、畫畫、唱歌、跳舞、交流、探究、接觸大自然等各種活動才是他們真實的需要。家長如若一意孤行地餵給孩子「知識大餐」,讓他們在枯燥的機械記憶中度過童年,其代價是犧牲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乃至生命力。
兒童在符合內在需要和天性的活動中獲取經驗、認識世界、逐步成長,經驗是兒童學習學科知識的起點。兒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在各種各樣的遊戲中不斷獲取經驗,當他們進入小學,一方面需要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上開始學習語、數、外等學科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繼續在「玩玩做做」,比如觀察、測量、畫畫、唱歌、實驗、記錄、表達等過程中擴展經驗,促進觀察、想像、審美等各種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課程組織與實施方式要適當向幼兒園靠攏,用學生熟悉的主題式的、綜合的、活動的課程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玩中學」「做中學」。由此,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應運而生。
「零起點」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要持續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任務意識、同伴合作、表達表現、反思改進等意識和能力,這些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將會起到長遠影響。在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中,學生將在實踐、體驗、探究等活動中獲得更多的任務管理、社會交往、多元表達等機會,獲得更多興趣培育和習慣養成的機會。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相輔相成、相互支撐,讓學生具備知識性學習和社會性成長「兩條腿」走路的本領。
學生立場的課程價值追求
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遵循兒童學習的心理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選取主題,圍繞主題設計活動和學習任務,通過各類活動提供學習經歷,引導兒童「玩中學」「做中學」,感受、體驗與探索真實世界,形成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認識,為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中,滲透和落實「遵循兒童立場、關注終身發展」「面向生活世界、強化整體感知」「突出實踐經歷、關注個體差異」等課程理念。
參照國內外相關成果經驗,從我與自己、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三個領域確立目標,強化經歷性的、體驗性的目標。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強調保護和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做做玩玩中培育愛國愛黨、勤於動腦、勇於嘗試、敢於表達等適應未來發展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面向真實的生活世界選取主題和設計活動
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面向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選取主題,從學生的家庭、社區、校園和自然環境等真實生活中尋找主題,活動內容體現生活情境和真實任務,以一體化的內容建立課程與生活世界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親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因循課程目標要求,從小學低年級學生共同的生活世界出發,確立了「運動真快樂」「我行我可以」「保護我自己」「男孩與女孩」「歡樂社區」「我愛我家」「傳統節日」「偉大的祖國」「有趣的發現」「我們的地球」等課程主題。
在綜合活動中經歷有趣的學習
遊戲、參觀、情景模擬、現場體驗、小實驗、小製作、對話表演等是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的主要活動方式,它們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和支持學生充分地參與、體驗和感悟,為學生提供真實、鮮活、第一手的經驗。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以及同伴合作、分享、表達表現能力,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在上海市黃浦區蓬萊路第二小學,每個星期五下午,學校就變成一座歡樂的小鎮,所有的學生變身成為小鎮鎮民。學校以45個小鎮活動場所為主題,開發了星星郵電局、每日鮮菜場、超能維修站等45個綜合活動課程,每個課程都圍繞一個主題設計活動和學習任務。「小園藝師」在觀察鮮花觸摸泥土的過程中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體會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小警察」在體能訓練和尋找錢包的過程中學習遵守社會基本規則,學習推理分析合作,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郵遞員」一字一字讀懂收件人和地址,然後開始探究送信路線,學習與人交往……
尊重差異,將評價融於活動過程中
每一個學生都是無法複製的孤本,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在該課程實施時,教師應創設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與任務情境,鼓勵和尊重兒童自主選擇遊戲、對話、寫作、表演、演講、繪畫、製作、實驗等符合個性、彰顯特長的表達表現方式。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點滴變化和進步,引導兒童用各種方式記錄活動過程,鼓勵兒童積極參與問題討論、成果分享,對自己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適當的反思。
上海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將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建設與創新教育相結合,呵護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鼓勵學生以富有創意的成果來呈現各自獨特的學習經歷與體驗。
在試點實踐中不斷優化課程
2017年底,遴選組建了首批16所市級試點校,立足校本開展實踐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學校特色的實踐案例。黃浦區作為整體試點區,依託五個協作塊,建立七所試點「種子校」,引領各校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建設,集群式推進項目落地。
2019年,為進一步應用、驗證和完善項目前期研究成果,在參與意願強、課程基礎實、研究力量大、學校聲譽好的學校中,遴選產生了崇明區實驗小學等20所第二批試點校,並將閔行區納入第二批整體試點區。閔行區通過「1+14+N」的方式滾動推進,將建設校本化、特色化的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群,打造區域共享的主題式綜合活動資源庫,形成表現性評價融於主題式綜合活動的特色。
孩子往前「奔跑」,不是因為後面有老虎在追,而是因為前面有蝴蝶在飛……期待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能成為吸引孩子往前「奔跑」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