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即便被全社會否定,也告訴自己:我能

2020-09-07 jason媽咪有辦法

當今社會,不工作的媽媽似乎成了伸手派,連氣場都不足了,如果孩子調皮一些,更是會被質疑,整天待在家,連孩子都教育不好:那麼,不工作的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

毋庸置疑,當然能!

不工作的媽媽有6項優勢可以教育好孩子:

1.不工作的媽媽可以全身心陪伴,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公安大學李玫謹教授曾經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孩子在3歲前,特別是1歲半之前,一定要媽媽親自撫養,否則就失去對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

孩子在第一年的撫養很重要:早年孩子的快樂與照顧他的聲音和相貌是結合在一起的,以後無論孩子如何頑劣,在心裡都會給照料者也就是母親留有一個空間。

不工作的媽媽可以全身心陪伴孩子,見證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有位教育專家說,如果你連自己孩子的大便都沒有抓過,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2.不工作的媽媽可以學習育兒書籍

全職媽媽在家裡時間可以自由分配,可以自己找些教育書籍來看,一邊看一邊在自身和孩子身上實踐,看看哪些自己做錯了,該如何改進,逐漸讓自己慢慢變成孩子喜歡的類型。

而職場媽媽可能存在精力不夠的現象:「搬磚的時候就無法抱孩子,抱孩子的時候又無法搬磚」。

很多女強人的孩子往往疏於管理,孩子最後變得只知道伸手要錢。

3.不工作的媽媽可以有時間打理家庭

全職媽媽可以給家裡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可以花心思給家人搭配營養均衡的飲食,保障老公和孩子的健康,還可以做很多好吃好看的烘焙,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驚喜和快樂。

全職媽媽在孩子上學期間就可以把家務都做完,孩子回家後就可以全身心陪伴孩子,同時,因為在家裡時間多,情緒會更平和,不會出現煩躁等負面情緒,也不會把負面情緒轉嫁給老公或者孩子,對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非常有益

4.不工作的媽媽不意味著就放棄了自我

之所以有對全職媽媽有偏見,很多時候是因為全職媽媽自己固步自封,每天都只圍著孩子的屎尿屁,前幾天有位群友就說,自己全職媽媽幾年,感覺和社會脫節了,別人說什麼新詞自己都聽不明白了。

的確有類似情況,但是,不工作的媽媽並不意味著放棄自我,反倒可以好好規劃自己,給自己訂立一個循序漸進的小目標,小計劃,比如看多少本書,可以是育兒書,可以是自我成長書,甚至可以是小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哈利波特的作者,就是一位單親媽媽,因為貧困,開始自己寫小說,最後一炮打紅。

另一位日本媽媽吉田穗波,生了5個娃,在生娃養娃帶娃期間,自己還考上了哈佛大學,讓人不得不佩服,一個人相當於過了幾個人的一生。

媽媽們要記住,自己不工作的時間並非是可浪費的,也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是要自己去把它變得有價值,變成可累積的資本。

5.不工作的媽媽可以有自己的寶媽圈

之前去國外旅遊時,經常在大草坪上看見一群媽媽,都帶著幾個月的孩子,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有的睡覺,有的也相互之間說著「嬰語」,不工作的媽媽會少了很多工作時的夥伴,因為彼此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一樣了,但是可以結交同類型的寶媽圈,交流新生兒的經驗,暢談養育過程中的困惑或者糾結,看看其他寶媽們的帶娃方式有沒有可以借鑑的。

長期不交流會使人越來越膽怯,甚至開始拒絕見人,這一點不工作的媽媽們要注意。

6.不工作的媽媽可以利用本身優勢「搞事情」

不工作的媽媽並非就是沒有工作能力了,只是因為家庭需要,但是不工作的媽媽千萬別把自己活成怨婦,整天告訴孩子,我是因為你才變成這樣。

雖然不去公司工作,全職媽媽照樣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

  • 擅長英語的,不妨找些翻譯或者線上教學的工作;
  • 文筆不錯的,可以做自媒體,把自己的育娃心得分享給新手媽媽,解決新手媽媽的焦慮;
  • 整理家務有心得的,可以幫助其他人做斷舍離的整理工作,也可以做線上課程分享自己的心得;
  • 哪怕只是會一些手工,也可以在線上教孩子做手工;

而在尋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給孩子做出了卓越的榜樣媽媽一直在努力前進

不工作的媽媽要記住很重要的兩件事:

1.要學會給自己留點愛

全職媽媽因為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自己,通常在家甚至連臉都不洗,每天穿著老公不要的寬大的長衫,已經開始不顧忌自己的形象。

記住,不工作的媽媽不要把自己當家庭婦女一般,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愛自己,這樣才不會出現孩子長大,對別人說:我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一個朋友在孩子還小時每天陪伴孩子,長時間後心情變得鬱結,後來她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可能會抑鬱,於是,她和老公商量好,每周要有一個日子是她的「放假日」,這一天她會打扮得很清爽的樣子,約朋友一同出去做做頭髮,逛逛商場,聊聊天喝個下午茶之類,通過這一天的全身心放鬆,這位媽媽在新的一周到來後,就會精神飽滿,同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越來越好。

學會愛自己,才有更大的能力去愛別人。

2.要學會對孩子放手

不工作的媽媽很大的一個特點是,全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容易變成控制型媽媽,事無巨細都要管理孩子,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不工作的媽媽要學會將重心放回到夫妻關係上,放回到愛自己上,對孩子不能360度無死角關心照顧。

學會適度放手,只在大的學習習慣和作息習慣上狠抓,鼓勵孩子自主完成作業,增強孩子自信心。

結語:

一個媽媽能不能教育好孩子,與是否有工作無關,與對自身的要求有關!

家與職場是一個道理,將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孩子學業蒸蒸日上,親子關係和諧溫暖,靠的是母親的才智,並不比職場付出的少,如果母親在家裡再從事一項自己的事業,比如做自媒體,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新手媽媽們,那些世俗的偏見就會少很多。

不工作的媽媽,日子同樣可以過得活色生香,即便被全社會否定,你也要堅定地告訴自己:我能!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

相關焦點

  • 不工作的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這個鍋,全職媽媽不背
    「不工作的媽媽能教育好孩子嗎?」看到這個話題,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孩子的教育與媽媽是否工作沒有因果關係。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獨特的育兒觀念,無論媽媽有沒有工作,父母雙方的教育方式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主要因素。很多時候,因為生娃後對孩子的不舍,這個退居二線的人選就是媽媽。在此期間,媽媽們會想著等過了哺乳期就可以去工作,等孩子讀了幼兒園就可以去工作,等孩子上了小學就可以去工作……然而,卻發現孩子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家中老人年邁根本幫不上忙,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終自己還是全職媽媽。
  • 「你能不要一直否定我嗎?是不是無論我做什麼都不對……」
    在齊明月自己眼裡,也不認可接受自己。她在媽媽的否定中長大,考試考了第二名,卻被媽媽嫌棄地說萬年老二,逼著考第一名;就連買衣服、點菜,也要被媽媽否定。不論齊明月做什麼,在她媽媽眼裡都是錯的,長期的被否定,讓她變成了一個自卑,不自信,沒有主見的孩子。長大後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但是被拒絕後,覺得不被別人喜歡,是自己的錯。
  • 你能不要一直否定我嗎?是不是無論我做什麼都不對......
    近期接連發生青少年自殺的事件,讓人開始重視起「挫折教育」。你認為挫折教育是什麼?是持續的否定、打壓孩子,認為經常表揚孩子,會讓孩子過度自信,不上進?,在媽媽眼裡,她卻不夠好。,長期的被否定,讓她變成了一個自卑,不自信,沒有主見的孩子。
  • 獲獎廣告《菠蘿棒冰》:父母否定局限孩子成長,學會智慧的不否定
    在年幼的時候腦子裡總會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這一階段的孩子會有一個很顯著的行為表現,經常問「為什麼」。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會生出不耐強行打斷孩子「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為什麼這麼多為什麼?」家長們多不理解孩子奇怪認知和邏輯下的為什麼,同樣的也容易對不理解的孩子的行為作出否定的決策,這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 非贏不可的教育,不斷否定孩子,包辦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大於得到
    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一個愛包辦,愛嘮叨,並且不聽勸,非常強勢的媽媽。每次都是舉著為月亮好的牌子打壓、否定月亮所做的決定。懂得靈活變通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贏家。否定孩子在月亮媽媽眼裡,月亮做什麼都不夠妥當,想法簡單,思想幼稚,不懂得顧全大局...讓月亮一度懷疑自己真的很不好,很不堪。自卑的以為所有身邊發生的不好事情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造成的。瞧!孩子開始自卑、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於是月亮和媽媽在一起時,開始沉默不語。
  • 2019年:即便失業,我也能自己養活自己了!因為這10件事
    距離2020年還剩下不到十天的時間,回想這一年,從迷茫到堅定,再到一步步打碎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以前所不敢想像的自己,一路走來頗有感觸。今年的2月份,我還在為進入35歲而恐慌,除了工作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到現在,我已經能夠憑藉著自媒體平臺,用文字獲得工作以外的收入,即便是失業了,也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 如果我買不起學區房,未來我的孩子能買得起嗎?| 天方妙談(九)
    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那麼,到了妙樂這一代,我還要讓她身陷即便是考上清華也買不起學區房的魔咒裡嗎?當然,學區房只是一個替代概念,換種說法可能更準確:到了她這一代,還要延續對財富觀念的空白繼承嗎?
  • 「爸爸的愛在哪裡」,父親「強行求愛」,媽媽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
    」看到這個視頻後,相信很多網友忍不住笑出聲來,但也有一些理性的網友認為,爸爸在一旁生氣,而母親卻在一旁笑著拍攝,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怎麼能告訴孩子,爸爸對這個家庭沒有付出呢?父母在孩子面前否定「對方的付出」是種啥體驗?
  • 「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我被打了能還手嗎」,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作為文明大國,老師在教育孩子時總說要「以理服人」,可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壞學生欺負了,回家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家長該如何回答呢?當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換手嗎」,媽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僅容易讓孩子陷入更嚴重的霸凌,還會造成孩子膽小懦弱、自卑怕事。長大以後,這樣的孩子工作中也是唯唯諾諾、心理敏感,無法勝任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註定一生碌碌無為。
  • 我鼓勵孩子說「你能做到的」,可孩子就是不去做。我該怎麼辦?
    「越說越起反作用」,「越批評越不聽話」,這樣的孩子大體上都是至關重要的「自我評價」沒有牢固建立起來。對這樣的餓孩子,父母要暫緩對孩子進行教育或是讓他們「學習」,首先是要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和通過遊戲體驗不斷建立「自我肯定感」。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只要意識到這類問題,就要及時重新調整,即便花上些時間,也能幫助孩子在內心形成穩固的「自我評價」。
  • 上了高中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秀嗎?
    01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秀嗎?很多父母嘴上說能接受,行動上卻很誠實。:我只是以一個孩子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們,本身優秀的父母是很難接受你的平庸和差勁的。無論他們怎麼告訴自己,孩子開心就好,平安健康就好,只要一把孩子放到人堆裡,放到他們同事、朋友、鄰居的孩子圈裡一比較,或者跟他們自己當年那個時候橫向比較,他們給自己做的各種心理建設就會崩潰。
  • 孩子不敢表達內心怎麼辦?學會這幾點也能教育出敢於說不的孩子
    「我要吃,我要吃!」西奧大喊著跳下了床。結束了嬰兒時代的孩子--也是離乳的孩子跳出了媽媽的懷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入了孩子的世界。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是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以獨立的人格進入孩子的世界。當西奧試圖告訴媽媽不是自己弄灑的,但看到媽媽緊皺的眉頭時,西奧害怕極了,「他又像平時一樣老老實實不說話了。」
  • 別用「打擊教育」否定你的孩子
    我們常見到有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驕傲,就不斷地否定孩子、跟孩子談條件,忽視孩子的成就,而去與別人家孩子互相比較「即使出類拔萃,但我從未被肯定。」這樣的打擊教育,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上海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因為「不聽話」「考試成績不好」是這部分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久而久之成為了孩子們甩不去的標籤。可見打擊式教育在我們周圍是非常普遍的。有一位同學,在學習上成績很優秀,但性格卻很內向,從不與人溝通。老師問她:為什麼不喜歡和小夥伴玩耍呢?
  • 孩子: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
    生活當中,熊孩子不少,他們不僅到處給家長惹麻煩,而且還會欺負其他的小朋友,被熊孩子欺負後,孩子問「我被打了,能還手嗎」,各位家長不妨學學這位媽媽的做法,突顯高智商!
  • 孩子: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
    生活當中,熊孩子不少,他們不僅到處給家長惹麻煩,而且還會欺負其他的小朋友,被熊孩子欺負後,孩子問「我被打了,能還手嗎」,各位家長不妨學學這位媽媽的做法,突顯高智商!蔓蔓家的孩子已經5歲大了,正在幼兒園上大班,有一天,蔓蔓接女兒放學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女兒的後背推了一把,女兒當即就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 「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置,決定孩子的財商
    其實孩子最初對錢的意識,跟玩具沒什麼區別,但是漸漸地他會開始明白:錢可以用來買他想要的東西,於是就會開口找父母要錢。這個時候,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財商,甚至影響著孩子今後人生的人際關係。「媽媽,能給我十塊錢嗎?」
  • 「我不行!」孩子總愛否定自己,「資格感」的缺失,原因在家長
    鳴鳴是一個乖巧的小姑娘,在外人看來鳴鳴聰明,非常好溝通,平時跟在媽媽的身邊特別的溫順,可媽媽只要一提到鳴鳴就忍不住著急落淚;只有她心裡最清楚孩子的狀態。當孩子有一點不如自己意的時候,她就會崩潰,鳴鳴就是在媽媽這樣的情緒裡成長起來的,每次打罵完孩子後,媽媽的內心又非常的後悔,隨著孩子的長大,家裡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媽媽的脾氣也沒有改進,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對,但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的語言的辱罵,對孩子的否定,看似沒有什麼,其實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自我否定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前幾日,同事聚會,飯後閒聊,寶媽們就開始說起各自家的娃,小麗說她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老是不敢嘗試。說自己有次帶他去海邊玩,他看到小朋友們都在沙灘上堆城堡,她看見孩子流露出渴望的眼神,她就說:「你是不是也想玩啊」?我們也坐下一起玩?本來很嚮往的小眼神,在聽到自己的提議後,立馬搖頭說:「媽媽,我們走吧!」。
  • 「媽媽,如果我不聽話你還會愛我嗎?」你的教育給孩子安全感了嗎
    「這道題怎麼還不會做,昨天不是給你講過了嗎?」「媽媽有沒有告訴過你,公共場所不可以大聲喧譁……」……類似的話,是不是常常出現在教育孩子的場景中。但這又有什麼問題呢?我們小時候似乎也是這麼過來的,自己還不是棒棒噠。可是一直傳承的東西,未必都是對的。
  • 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
    導讀: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