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打擊教育」否定你的孩子

2020-08-26 貓博士英語


我們常見到有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驕傲,就不斷地否定孩子、跟孩子談條件,忽視孩子的成就,而去與別人家孩子互相比較,這就是典型的中國「打擊式教育」。

「即使出類拔萃,但我從未被肯定。」這樣的打擊教育,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上海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因為「不聽話」「考試成績不好」是這部分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久而久之成為了孩子們甩不去的標籤。可見打擊式教育在我們周圍是非常普遍的。

有一位同學,在學習上成績很優秀,但性格卻很內向,從不與人溝通。老師問她:為什麼不喜歡和小夥伴玩耍呢?她卻說到了自己和媽媽的關係。她有一次考了100分,興衝衝地告訴媽媽,媽媽轉頭就把獎狀扔下,說:"你的書桌還沒有收拾呢。」她只能低頭去收拾……在溝通中,孩子說:我不知道我要怎麼樣媽媽才會開心。

不被父母認可的姜文,即使功成名就心裡依然有一個無法填補的黑洞,這個黑洞是深遠的,更是無解的。我們周圍從小被打壓、被否定、被嘲諷的孩子,更是從來不在少數,只是他們都選擇把傷痛埋下不提。但是我們靜下心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在父母眼中都不是驕傲,孩子又如何「驕傲」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責難。

打擊否定孩子,並不是許多父母口頭上「讓你成長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孩子跨越困難,而不是人為地設置挖苦嘲笑。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指出,一個人面對困難挫折時會有兩種心態:

一種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一切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對自己的測驗」,如果通不過這個測試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問題,稱為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

另一種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提高加強的,他們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可以帶給自己許多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得到成長。稱為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打擊教育會讓孩子成長為固定心態,擁有不了成長心態,同時還會分裂成為兩個自我:孩子會感覺父母愛的只是那個優秀的自己,而那個不好的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長大後,一旦做不到某些設定的標準,就會開始厭棄自己。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自信、堅強、勇敢,請你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愛孩子,這份愛和這份接納會成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戰盾牌。請努力看到孩子的優點,多給一些鼓勵,你的鼓勵將會是他成長進步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否定打擊式教育,為什麼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否定孩子。因此,我們絕大多的父母經常擔心孩子自滿,不能進步,也就很少誇獎和肯定我們。不僅如此,批評、訓斥、甚至打罵成為家常便飯。等我們這一代人成了父母,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方式仍然在延續。可時代不同,孩子的成長環境變了。這種否定、打擊教育變成了一把傷害孩子的利刃。「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每位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做朋友,有的就是長輩的姿態管教孩子,但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有一種教育方式真的很不可取。女孩哭著說自己的性格不適合被打擊,可儘管如此女孩的媽媽仍堅持己見,她認為孩子在強的時候就應該打擊,不然孩子會驕傲,等孩子弱的時候再去推一把孩子,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 「打擊教育」到底對不對?別讓「罵你是為了你好」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的薰陶,然而教育也分為「陽光教育」和「打擊教育」,「陽光教育」被大多數的家長推崇,「陽光教育」能夠培養孩子自信心、自制力、從而促進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然而一部分家長反其道而行,就喜歡採用「打擊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打擊教育」也有它存在的道理,那麼「打擊教育
  • 不要讓打擊式教育毀掉你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做「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裡的幸運與不幸,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一個人童年有沒有經歷過打擊式教育。一、我的故事我的父母就是不會表達愛的老一輩家長。記憶中他們對我常說的話都會帶上諷刺挖苦。例如:學做飯,生疏的我終於做好了,來一句你做的飯能吃了,不容易啊! 考試考好了,這次試卷出的簡單啊!
  • 「打擊式教育」下,孩子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你可曾注意過?
    小溪媽:「考了95分也別驕傲啊!你這才進步了5分,別人還有98分、99分,人家都要滿分了,你這點分數算什麼!」習慣打擊孩子的父母,學不會肯定孩子,因為他們只會否定孩子。比如當巴圖搭雞窩的時候,宋丹丹就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做不到,並且還直言:「你要能把這雞窩做起來,我覺得你這孩子沒有白養」,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否定。當然,這或許也只是人家母子之間相處的一種常態,但是卻也是非常典型的打擊式教育。
  • 你還在用「打擊式教育」?「成長」的背後是不可磨滅的創傷
    於是許多父母用責罵來警醒他們,用比較來刺激他們,用奚落來歷練他們,用微小的事實來摧毀他們的自信。父母自然地以為在種種打擊下孩子們會立刻轉變自我一往無前用更優秀的自己去狠狠反擊,然而事實是無數孩子漸漸變得或唯唯諾諾敏感自卑,或焦慮不安沉迷遊戲,或叛逆隱忍冷漠疏離,或者真的像父母期待的那樣「長大和懂事」了,卻不知只是把脆弱和傷口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 別讓別人的否定毀掉你的未來
    是的,一定要自己相信自己,不能任由別人否定你。喜歡否定別人是一種控制雨萍的丈夫劉江特別愛否定別人。雨萍想考職稱,還沒報名,劉江就直接打擊她:「我勸你還是別考了,你有本事把娃管好,我就服氣你,中級職稱不是你想考就能考過的。「雨萍想學駕照,剛提出想法,劉江連想都沒想就說:「你還想考駕照,你咋不上天呢?
  • 中國式打擊教育,最後究竟「打」掉了孩子的什麼?
    其實他並非不愛孩子,正如大多數中國的父母一樣,常把這些大道理掛在嘴邊,並為之沾沾自喜。這是他們信奉的「打擊式教育」,他們堅信自己孩子天生驕傲,只要用「激將法」就能激發出無限潛能。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對子女的否定。
  • 孩子看書媽媽卻說「假用功」?「打擊式」教育,對孩子身心沒好處
    大部分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希望他們從小謙虛懂事,做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所以,他們會給孩子灌輸「你要謙虛」、「你要懂事」、「你要……」等等等等與有關性格形成的話。對孩子要求過高家長們本著「謙虛使人進步」的原則,用這種教育方式從小影響著他們的孩子,希望孩子能鞭策自己「我能變得更好」。於是,在孩子們已經能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有些家長對孩子不會說「你真棒」,而是會說「你還得繼續努力」。
  • 打擊孩子沒有用,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積極暗示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張女士發現自己的孩子數學成績並不是很好,而且通過了很多種辦法,都沒有使得孩子的成績得到一個完美的提升。為了讓孩子能夠努力學習,張女士選擇用打擊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於是張女士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笨?如果以後學習成績還是這麼差的話,就別上學了。」
  • 「媽媽,為什麼你總看不到我的努力?」別讓「打擊教育」傷了孩子
    其實很多媽媽和小寶媽媽還有宋丹丹一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打擊教育」。打擊教育:所謂打擊就是積極性受到了影響,或採取強硬措施反擊,因此對打擊教育的解釋就是,在教育方面通過某種方式,積極性受到了影響!好多孩子或是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媽媽總是喜歡拿我和其他人比較?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姜文、鄭爽告訴我們:杜絕打擊式教育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大女兒因為母親的各種嚴苛與"冷式教育"而自殺的事件讓母親一直探究其原因,最後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才是兇手!很多孩子的出生就贏過了一些奮鬥一輩子的人,所以"公平"在每個人身上都只是相對而言。
  • 「我就要讓你不開心」:父母打擊式教育,是餵給孩子最毒的藥
    』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明明比誰都愛孩子,可為什麼總是用打擊和否定的方式,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傷害?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貶低、否定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應該被善待,這才不是打擊式教育。
  • 「打擊忤逆不孝」,別因用詞不妥否定良好初衷
    新京報漫畫/趙斌一家之言旬陽縣這份「打擊忤逆不孝違法行為」的通告,將道德層面的「忤逆不孝」字眼跟「違法」二字並提,確實有些不妥,但其打擊卻於法有據,也是有的放矢。但細看通告可以看出,當地「依法打擊忤逆不孝違法行為」,不是將「忤逆不孝」全都視作違法行為,而只是打擊「忤逆不孝」做法中屬於「違法」的那些行為。這點尤為重要。當地列出的被打擊行為,針對的都是很多突出且典型的不孝還涉嫌違法的行為,這頗具現實針對性。
  • 別信奉打擊式教育能使孩子成長,他需要的是鼓勁,才能有勇氣
    》一書中寫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一點是要牢記的,我們在對待孩子時,一定不要粗暴魯莽,而是應該不斷的給他們鼓勵,幫助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的意義,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縮小他們想像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就同樣是向孩子傳遞出&34;的態度。《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句話就說得非常好:孩子在成長中犯下的很多錯誤,父母都難辭其咎,大多數的錯誤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去花更多的時間訓練,並且鼓勵孩子。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一直喜歡使用各種打擊式的教育,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總是會說出一些打擊的話語,認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踏實的學習,而不至於驕傲。
  • 獲獎廣告《菠蘿棒冰》:父母否定局限孩子成長,學會智慧的不否定
    在年幼的時候腦子裡總會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這一階段的孩子會有一個很顯著的行為表現,經常問「為什麼」。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會生出不耐強行打斷孩子「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為什麼這麼多為什麼?」家長們多不理解孩子奇怪認知和邏輯下的為什麼,同樣的也容易對不理解的孩子的行為作出否定的決策,這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 「打擊式教育」--「成長」的背後是不可磨滅的創傷
    在很多家長看來,要讓孩子成長進步,就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讓孩子早早認識到現實的殘酷,繼而發憤圖強,激流勇進。於是許多父母用責罵來警醒他們,用比較來刺激他們,用奚落來歷練他們,用微小的事實來摧毀他們的自信。
  • 如何讓孩子更聽話?用肯定的建議表達否定的制止
    轉自 肯定是教養本專欄介紹的「肯定式教養」是相對於我們大多數父母採用的「否定式教育」理念來說的。從古至今,我們絕大多數的父母採用的都是「否定式教育」理念,就是通過批評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改正錯誤,進而變得優秀。正是在這種教育理念下,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採用否定的方式。不要磨磨唧唧,趕緊去寫作業。
  • 父母打擊式教育,養出多少苦孩子?以愛之名的挖苦是控制
    但又不得不承認,你最愛的家人,可能給你的打擊和傷害最大。 很多父母會說:打擊你,否定你,是因為愛你,是為了你好。 可既然是愛,為什麼非要用帶刺的語言來扎我們的心呢? 所以,必須否定你,打擊你,站在絕對領導地位,防止自己的價值感崩塌。
  • 33歲女大學生畢業後啃老10年:父母的打擊教育,剪斷了孩子的翅膀
    小範看起來是脾氣暴躁的人,但她自己說到"我的嗓門這麼大,都是從小到大積累出來的,你看他們有好好跟我說話嗎"。這歇斯底裡的話,揪出她內心最深的痛苦。小範的父母對孩子一直都是打擊教育,認為這樣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去變得更好,卻沒想反而帶來了負面影響,直接將孩子打擊得體無完膚、毫無自信,認為自己毫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