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之間的貿易關係頻頻登上國際新聞的頭條,繼上次澳洲大麥被徵收反傾銷關稅之後,澳洲又有產品被拒之門外,這次是葡萄酒。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澳洲堅決否認我方給出的調查結果,不承認自己在銷售葡萄酒的過程中存在傾銷行為。但他們沒有直接表示不滿,澳大利亞官方換了個「招數」,他們表態稱,我們感覺很遺憾。似乎覺得不進口澳洲葡萄酒是我國的損失。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失去我國市場之後,該國不少葡萄酒恐怕就要滯銷了。
澳大利亞換了個「招數」
澳洲出口自我國的產品被頻頻查出存在問題,問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銷售行為存在傾銷嫌疑,比如被處罰的澳洲大麥。一類是產品質量存在問題,比如澳洲來的原木、牛肉等產品。這次的葡萄酒屬於第一類,在我國商務部門進行詳細的調查之後,確認該國的葡萄酒產品存在傾銷,並處以超過200%的關稅。關稅一加,幾乎阻斷了該國葡萄酒在我國銷售的可能,因為太貴了,自然買的人就少了。
澳洲政府自然對此極為不滿,該國第一反應是不承認,質疑我國調查的真實性,認為自家葡萄酒的銷售行為是合法合規的。可是現實不會說謊,我國的葡萄酒行業因為澳洲來的享受政府補貼的低價葡萄酒受到了傷害,我國對其進行懲罰理所應當。對於澳洲的抗議,我國並沒有放在心上,結果已出,該怎麼執行就怎麼執行。隨即澳大利亞政府又換了個「招數」,他們稱,我們感覺很遺憾和很失望,似乎不買澳洲葡萄酒是我國消費者的損失。
當前我國是該國葡萄酒最大的銷售地,該國每年都有接近10億美金的產品流入我國,可以說,該國葡萄酒產業的繁榮大半依靠我國市場來支撐。現在該國商人的麻煩來了,我國不願意買了,市場的反應最為直接,該國和該產業有關的股票一路狂跌。富邑集團是澳洲實力最雄厚的葡萄酒商之一,我國政策一出,該公司的股票一天跌去了12%。不怪投資者對未來如此悲觀,該公司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利潤依靠我國市場,失去我國就是失去金錢。
富邑集團為了穩住股價,對外稱自己會將經營重心轉向歐美市場,盡力減少對本公司營業規模的影響。可是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歐美市場的潛力有限,很難為該公司提供足夠的利潤支撐。更何況,當下全球經濟下行,很多人遭遇了財政危機,對於葡萄酒這種消費品的興趣大大減弱。雖然該國的葡萄酒公司嘴上不願意承認,但他們心中恐怕清楚,他們的未來很困難。
莫裡森需要為此負責
我國頻頻對澳產品出手的原因和澳洲政府有關,莫裡森需要為此負責。莫裡森政府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一切涉華問題,甚至縱容手下的官員無端攻擊抹黑我國,這種行徑令人憤怒。在過去,該國還利用政治權力,無理由地對我國企業進行調查,幹擾正常的合作項目,讓我國不少企業遭受了損失。
我國自然不會縱容澳洲政府為所欲為,一出手就直指澳洲經濟的要害。被打疼了的澳洲企業紛紛跑去給該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對他們的損失負責。莫裡森不會看不到澳洲經濟暗淡的未來和民間沸騰的不滿,但是他似乎沒有回頭的意願。總而言之,希望澳洲政府看清現實,及時走上正確的道路,否則該國會在經濟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