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表達對屈原的紀念

2021-01-07 稀雲寫體育

小夥伴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屈原的精神一直被後人所學習的,在歷史記載中,他最後因為自己的國家要毀於一旦了,所以就選擇沉江以身殉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天人們都會對他表哀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少有人在端午節紀念他了,只是單純地把這天當作一個普通的節日。

但是卻有一位男子堅持了4年紀念屈原,不過他的紀念方法卻很讓人震驚,是直接模仿屈原投江,是真實的投,他的這一行為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熱議,有讚揚的,也有不贊同的。不過這些都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他一直堅持下來了!

這名男子叫賈治勇,據悉,在剛開始時投江是因為電視臺錄製節目,為了達到節目效果,他還穿上了古裝,投江前還朗誦著屈原生前最後的遺言,最後無所畏懼的跳下去了,而在那年的節目錄製還是很成功的,不過,這也導致他迷上了這種行為。

第二年的端午,沒有錄製節目,他還是堅持穿著漢服模仿屈原投江了,還是從第一次那個位置,第三年也是如此,第四年也就是今年,他也是如此,而這次被圍觀的網友們拍了視頻發在網上了,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他的這一行為被網友們認為是炒作,認為是行為藝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

有人諷刺,說這種事怎麼模仿?屈原最終也沒有上來。還有人表示,他模仿的根本不到位,至少從服裝上就有瑕疵。在網上不少人譴責他,但是賈治勇表示「也知道自己這樣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同時他也呼籲所有人不要隨意模仿。

不知道這位男子明年還會出現嗎?還有後面的節日中會不會有人去效仿賈治勇去模仿古人的行為,來紀念古人呢?

相關焦點

  • 男子連續四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撲通入水,你怎麼看?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
  • 投江紀念屈原是對愛國精神的曲解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
  • 端午節詩話: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寫下頗多詩詞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下遊抱石投江,結束了62歲的生命。人們懷念屈原,每逢端午這一天,開展賽龍舟,食粽子等活動,一直沿襲至今。歷代文人雅士為紀念屈原投江,添節日氣氛,寫下頗多吟誦屈原和「端午「習俗的詩詞,被後人傳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云: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為屈原。
  • 【長城評論】紀念屈原道路千萬條,為啥非要投江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  當我早晨在視頻平臺上刷到了這一幕時,還以為錯點了體育頻道。
  • 男子年年模仿「屈原投江」,戲精的世界你不懂
    沒錯,這位現代版「屈原」大哥又開始表演了,這是他第四年「屈辱投江」。01入戲太深怪我咯?戲精的世界你不懂視頻中,「屈原「大哥站在江邊,面色凝重,仿佛屈原本原,深感國破家亡之世道艱辛,還略帶幾分「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自我戲虐。可謂將屈原形象刻畫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
  • 屈原的投江自盡其實是經過長達十年之久的深思熟慮
    導語:屈原投江自盡其實是他深思熟慮的想法,早在《離騷》《思美人》《悲迴風》中就多次暗示自己想要投江而死!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屈原有了這麼長時間想要自盡的想法呢?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另外我們了解屈原可能也就是通過他寫的主要作品《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呢?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節日,它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500~3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主要項目有賽龍舟,划龍船,吃粽子。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 屈原之死之屈原投江的故事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裡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汙泥裡,去染得一身髒。」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裡自殺了。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說此之前,先說說現在的端午節。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都,看著山河破碎,看著社稷被毀,屈原聲淚俱下,在當年的五月初五,屈原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之後抱著一塊大石頭,就投進了汨羅江,為了紀念屈原,當地人們也舉行了一些活動。 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節日,一個紀念屈原愛國投江的節日。
  • 屈原為何選擇在「鬼節」投江?
    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楚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漢北。楚懷王先後兩次興師伐秦被秦打敗,喪失八萬軍隊,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醜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還被佔去漢中大片土地之後,楚懷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於是復用屈原」讓他又回到郢都,讓他出使齊國,重修楚齊之盟。公元前298年,楚頃襄王即位。
  • 屈原最後為什麼選擇投江?
    屈原最後為什麼選擇投江?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出自著名作品《離騷》中的一句話,大家都知道它是離騷中的一句話,它的作者是楚國詩人屈原。提起屈原這個人,實際上是功不成名卻就的一個歷史人物了。究其原因,還得娓娓道來喲~其實從屈原之前的作品上來看,就能看出他是一個極其愛國的一個詩人。如此愛國的一個詩人卻不被重用,只能說明是統治者的問題。當時屈原的上級也就是當時的帝王是楚懷王。楚懷王一直在後世看來就是一個妥妥的昏君,其實他也就是一個昏君!這個人非常可笑,放著好好的忠臣不用卻偏偏寵信奸臣,真的覺得可能是他的眼光有問題。
  •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二零二零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對於今年這麼特殊的時期而言,很多人選擇在家裡吃粽子陪家人。五月又稱「午月」,初五日又叫做午日,兩五相疊,故稱重午。看到國家的大好河山被蠶食,屈原心裡在滴血,但自己空有救國之策卻被猜忌,走投無路的屈原終於來到了汨羅江邊,說出了那句經典的人生感言:「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後抱石投江。
  • 端午節究竟是為了紀念誰?不僅僅是屈原,還有其他人
    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為立碑焉。」曹娥生於東漢時期,今天的浙江紹興上虞人,她的父親是專門搞祭祀的巫祝。父親不幸溺死在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泣。過了七天,她也投江而死。因為她是孝女的楷模,因而廣泛流傳。
  • 端午節的起源竟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角黍為祭屈原,競渡為招忠魂。  吃粽子和龍舟競渡是端午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習俗活動,英語裡更是將端午節翻譯為「龍舟節」。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這兩個習俗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認為端午起源於「屈原之死」。
  •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那賽龍舟和他有什麼關係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賽龍舟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回答這個之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屈原。屈原的才能。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5年,是屈原大放才華的時間段,這幾年裡,屈原在內政外交上都有所作為,外交上,屈原和韓、趙、魏、燕等四國,組成了五國伐秦的聯盟,雖然並未重創秦國,但也讓秦國看到了合縱的威脅。
  • 影響中國的歷史人物之屈原:面向風雨的歌者為何投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並影響到漢賦的形成。屈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形成和後世的眾多文學家,他的詩歌和體裁是中國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中國民間端午節的由來,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
  • 端午節到底是紀念誰的?屈原,還是伍子胥,抑或另有他人?
    #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來慶祝端午節~端午節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端午節來歷的傳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最早在荊楚地區廣為流傳。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始於南朝的文獻。南朝梁宗懍編撰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 屈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並且向水裡投入米,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相傳在他投江的那天,百姓痛哭流淚向江裡投入米,希望魚蝦不要吃了他的屍體,因此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划龍舟、吃粽子等其他的端午活動都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紀念。作為楚國的愛國人士屈原當時為什麼要選擇投江呢?是他攢夠了失望,對這個國家,對皇帝還是他想用投江來喚醒楚懷王,以死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
  •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詩詞 屈原列傳 okex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 屈原為什麼要選擇投江自殺而不是歸隱山林?
    屈原之投江死,而非歸隱山林,其實不是一道歷史題,而是一道關於抑鬱症患者遭遇重大事故後的危機心理幹預的命題。所以:屈原的結局,是內因(抑鬱症)和外因(危機心理幹預)共同作用的結果。關於這個內因和外因的相關,還得從頭說起——屈原本姓羋名原,因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他便被叫做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