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老是我們南嶺村的親人

2020-12-20 黨史頻道

原標題:習老是我們南嶺村的親人

習老情系南嶺村,曾先後4次來到南嶺村。我作為南嶺村當時的支部書記,自始至終陪在他的身邊。習老對我們噓寒問暖、促膝談心、共度佳節,他的高風亮節、樸素本色、深切關懷,我們都永遠不會忘記。後來,習老住在深圳迎賓館,我還去看望了兩次。

現在辦特區,就是要深圳為全國作出榜樣

1987年,習老第二次來到南嶺村,與1979年5月路過南嶺村不同,這次習老對南嶺村進行了深入的考察。2月14日下午3時左右,當他乘坐的車輛停在村委大樓旁邊的大榕樹下,車門打開,我看見一位身著深灰色中山裝、面容慈祥的老人走下車來,滿面笑容地和大家揮手,這就是習老。那天剛好是星期六,在那裡的村幹部、村民、外來勞務工 1000多人立即圍了上去。只見習老滿臉笑容、和藹可親地和大家握手,問寒問暖。尤其是對外來務工人員他更是關心,和他們親切握手,仔細詢問他們離開家是否適應,工作是否順利。習老特別喜歡和群眾、和年輕人談心,很隨和親切,邊走邊聊。足足用了20多分鐘,他才來到村委三樓會議室。

就座後,首先由我匯報改革開放後南嶺村的變化情況。習老聽後,對我們取得的成績很高興,他還特別說:「小張,你們要放心,大膽去幹,如果你們怕政策變,你就告訴我,而且我每年都會到你們村裡來一趟,看望你們,這樣你就放心了吧。」習老的一席話,贏得在座全體人員一片熱烈掌聲和歡呼聲。

我聽深圳市的陪同人員說,在到南嶺村考察前,習老就要求,你們就別給我指定了,我走到哪家算哪家。我們按照習老的提議,就陪他走訪了一些村民。他一邊用手指著村民的新房和整潔的水泥道路,一邊說:「我在廣東工作時為了堵截偷渡外逃,曾經到過你們這個地方,當時還是一片荒涼,現在已變成一片繁榮的景象了,社會主義就是要共同富裕,現在我們辦特區,就是要你們深圳為全國作出榜樣。小張,你們南嶺村要做出一個榜樣來,我為你們保駕護航,我還要向中央反映深圳特區這幾年的變化,不僅我知道,也要讓大家都知道。辦好深圳特區不但是中央的事,而且是全國人民的事,希望你們更上一層樓。」習老的一席話,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農民要學文化,懂科學種田,也要辦好夜校學管理工廠

1988年12月12日,這天,時隔一年,心裡牽掛著南嶺村的習老再次視察南嶺村。

聽完我們的工作匯報後,習老興致很高,提議說:「還是到村民家裡看一看吧,這次我自己去,你們跟我走就行了。」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來到一戶叫何戊嬌的村民家,當他進門見到何戊嬌 ,開口便問:「您今年幾歲?」何戊嬌說:「我今年70歲。」習老親切地說:「那您比我小,您就叫我大哥,做我的小妹吧。」何戊嬌聽後很激動,連說:「大哥、大哥,感謝您的關心。」習老看到老人家比他小,為了減輕她的不安和侷促,叫一聲妹妹,減輕了大家的緊張感,和群眾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何戊嬌激動地說:「習老去年來了,今年又來,而且還把我當妹妹,現在我們村生活很好,我家有三層小洋房,我們老人每人都有分紅,我每個月還有60塊錢的養老金呢!」習老聽到何戊嬌這麼說,開懷大笑,連說「好!好!好!」接著,習老又提出要到工廠去看一看,離何戊嬌不遠有家華泰玩具廠,我們就去了。習老問我:「這個工廠有多少工人?誰在這裡管理?廠長是誰派的?」我說:「有約5000名工人,廠長是村裡派的,還有七八個管理人員也是村裡派來的。」習老聽後說:「去年我跟你們講的『農民要學文化,懂科學種田,也要辦好夜校學管理工廠』,看來不到一年你們就做到了,真不簡單。」

1990年1月27日,時值大年初一。這天下午2時剛過,習老就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焰、市委常委李海東、寶安縣委書記李容根等同志的陪同下乘坐中巴來到文體中心廣場。這次,他是專程來和大家一起歡度春節的。當習老下車步入廣場,在場人員熱烈鼓掌,歡迎習老的到來。習老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緊緊地握著我的手,對我說:「這麼多群眾來歡迎我,我心裡很高興、很感動。」他還對我說:「真是一年一個樣啊!」看完文藝節目回到村委會,習老向全體幹部、黨員說:「你們在改革開放中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大力抓好兩個文明建設,使全村迅速共同富裕起來,這個經驗很好。」

一定要聽黨的話,堅信改革開放,堅信走社會主義道路

時光流逝,幾年過去了,南嶺村繼續邁步進入富裕小康,我們對習老非常想念,盼望他能再來南嶺村看看。不料我接到市接待辦陳新蘭同志打來的電話, 告訴我習老身體不適,不能前往南嶺村看望鄉親們,要我到迎賓館蘭園去見見面。我聞訊急忙趕到蘭園。習老當時躺在床上,面帶笑容,見到我就說:「小張,南嶺村現在怎麼樣了?我幾年沒去了,現在身體有點不舒服,希望你轉告父老鄉親,一定要聽黨的話,堅信改革開放,堅信走社會主義道路。待我身體好點,我會再去看望鄉親們。」看到習老身體孱弱,心裡卻仍然牽掛著南嶺村,我說:「習老,您好好養病,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您老人家的期望,盡最大的努力把南嶺村建設好。」聽到我這麼說,習老欣慰地笑了。這次見面後,過了一段時間,陳新蘭同志再次打電話給我說:「習老想見你,希望你有空到蘭園來一趟。」接到電話,我隨即趕到蘭園,這時習老的身體更加孱弱,但他仍然惦記著南嶺村,惦記著南嶺村的父老鄉親,仍然勉勵我要把工作做好,說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會改變,讓我回去轉告鄉親們,讓大家放心。

(口述摘錄自中共黨史出版社《習仲勳主政廣東憶述錄》一書)

相關焦點

  • 習仲勳曾四到深圳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
    當年5月的一天,習仲勳路過南嶺村,看到南嶺村很多耕地沒人耕種,他哭了,說:這個不怪你們,是我們沒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  張偉基說,那時就覺得習仲勳對搞經濟特區,把百姓生活搞好的決心十分堅決。  當時的南嶺村獲得了省、市、縣文明先進單位稱號,村民的年分配已達到11800元,習老聽說後特別高興,提出他自己隨意去村民家中走走。張偉基一行跟著習老到了村文體中心旁邊一位叫何戊嬌的村民家。習老見到何戊嬌開口便問:「你今年幾歲?」何戊嬌說:「我今年66歲。」習老就說:「那你比我小,你就叫我大哥,做我的小妹吧。」何戊嬌聽後很激動。聊天中,習老不時地開懷大笑。
  • 天下第一村深圳南嶺村
    深圳南嶺村大家都很熟悉,早十幾年前就已聞名全國。改革開放見證南嶺村的成功,是文明樣版社會主義新農村。相信來過深圳的人大多數都到南嶺村。目前升級為南嶺社區,歷年來一直活躍全深圳,在2015年左右有一年該村年稅收近3億元。它的事跡在全市一直都是領頭羊,各社會也借鑑南嶺村的發展模式。
  • 深圳南嶺村兩任書記的「接力賽」
    龍崗求水山腳下的南嶺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嶺村,這片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的土地被稱為深圳改革開放的「微觀景象」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典型範本」。   「雙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以來 ,南嶺村從基層黨建、經濟發展、環境提升、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五方面發力,重塑「南嶺精神」,立志打造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新南嶺」樣板。
  • 見圳|南嶺村:在改革中追求幸福
    歡迎你把更多的改革故事和經歷分享給我們(電話:83521468,郵箱:郵箱:xinwenbu@sznews.com )。 )。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嶺村所在的布吉,不比羅湖福田的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南嶺村(現為南嶺社區)的經濟表現讓人刮目相看,村資產從最初的7000元到現在的35億元,人均年收入從不到100元到現在的15萬元。它的4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 深圳南嶺村:始終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大步向前
    雖然自2010年以來,南嶺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步增長約5%,但張育彪認為,珠三角「有錢、有地、有廠房」的基層社區很多,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深圳的土地資源已越來越稀缺,以廠房和商鋪出租為主的「房東經濟」和「包租公」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給了我們新的指引。」
  • 南嶺村: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建設美麗幸福社區
    12時許,慶祝大會剛結束,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就迫不及待地向記者表達內心的喜悅。「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備受鼓舞,非常振奮。我是土生土長南嶺村人,與特區一起成長,40年彈指一揮間,眼見著她蛻變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能見證這個奇蹟,我感到無比驕傲!」習近平總書記說,深圳是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創造的奇蹟。南嶺村也是靠幹部群眾一手一腳幹出來的。
  • 深圳南嶺村:村民從想方設法逃離到心嚮往之
    已有500年歷史的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社區,總面積3.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7.5萬人,是一個「村改居」社區。令人想不到的是,這裡曾經貧窮落後、破舊不堪,是個人稱「鴨屎圍」的小山村。改革開放前,南嶺村以耕種為主,貧窮落後,全村共有四個生產隊,集體固定資產只有70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吃糧靠反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在溫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許多青壯年冒險逃往香港謀生。
  • 南嶺村:40年砥礪前行,從「鴨屎圍」到富裕村
    南嶺村舊貌 蘇峰 攝據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育彪介紹,南嶺村改革開放以前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當時集體資產只有七千塊錢,人均純收入不到一百,而且有許多村民外逃到香港,因為窮,逃到香港的村民說死以後骨灰也不要吹回到南嶺村,可以想像我們這裡當時有多貧困。
  • 人均收入從100元到15萬 且看深圳南嶺村四十年跨越
    四十年來,因為改革開放,南嶺村年人均收入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00元提高至15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30億元。  社區居民盧國勝難掩激動地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生活在南嶺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村裡請了專業的書法老師給我們免費上課,我們的晚年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如今的南嶺村,已經成為深圳農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巨變的縮影、發展的改革樣本!
  • 【牢記總書記囑託 展現新時代風採】深圳南嶺村原黨支部書記張偉基...
    「總書記的講話給我們巨大的鼓舞。」張偉基說,南嶺村將以改革開放40年為新起點再出發,真抓實幹,建設環境更加優美、產業更加發達、生活更加美好的現代化新型社區。對話「深化改革開放 關鍵在『真抓實幹』」金羊網:南嶺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 特區40年 | 南嶺村40年奮鬥史:勇立時代潮頭的創業之路
    曾經的南嶺村貧窮落後,村民們過著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日子;現在的南嶺村淨資產超35億,生活富足。而這一切改變都因為一個機會。「我們還參與深圳市裡的扶貧項目,也一直在支持國防建設,多年來向國防事業捐資5000多萬元;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向龍崗區慈善會捐贈200萬元。」張育彪站在「致富思源」展覽館「感恩回報」板塊前向記者介紹,「我們在喀什建的文化廣場都成地標了,我打算再去那兒看看。」
  • 深圳南嶺村:依託黨群服務中心 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
    「我們要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一個老百姓最喜歡的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成一個黨委與老百姓聯繫、服務的大平臺。」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介紹,從2009年籌備建設之初,社區就廣泛徵集意見,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設置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比如,整個服務中心85%的面積都用來做服務,只留15%辦公。大家樂舞臺等幾個功能室,也是在居民提議下規劃了較大的空間。」
  • 從「喝口稀飯都難」到人均年收入15萬元,深圳南嶺村怎麼做到的?
    「我最不願意南嶺村戴上這個帽子。」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說,「南嶺村只是深圳600多個社區之一,改革開放讓南嶺村走上發展的正確道路,改革創新精神也成為了這裡持續發展的動力。說白了,南嶺村只能算是深圳改革開放的一個微觀景象,遠談不上『第一』。」人物小檔案
  • 深圳南嶺村社區黨委: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社區
    原標題:對標民生幸福標杆 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社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著社區的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大家以創新基地、服務中心、宜居家園為三大目標,只爭朝夕想把南嶺村早日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幸福社區。」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依然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之情。
  • 深圳的南嶺村和華西村,究竟哪一個更勝一籌,專家作出解釋
    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綜合國力也是大幅度的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也是開始變得富足起來,出門旅行也是變得家常便飯,旅行不僅能增加我們的見識,也能豐富我們的人生,今天小編帶著大家走進中國最富有的兩個村子華西村和深圳的南嶺村這兩個大家都應該知道,目前也是中國最有特色的兩個村子深圳的南嶺村和華西村
  • 「粵興粵盛」「深圳樣本」南嶺村的下一步:不做「包租公」 要發展...
    今年74歲的南嶺村前支書張偉基已退休近二十年,閒暇之餘,還是喜歡到活動中心走一走,看到社區廣場上嬉戲打鬧的孩子們,嘴角會不自覺地泛起笑意,忍不住感嘆:「你看現在的孩子生活得多好,我們那會兒的南嶺村窮啊。」南嶺村舊貌。
  • 種地和種房後深圳南嶺村開始種高科技企業希望帶村民去敲鐘
    昔日「鴨屎圍」,借改革開放春風和村集體努力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南嶺村,又在經歷新一輪轉型。11月16日,由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粵興粵盛勇立潮頭創輝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來到深圳龍崗區南嶺村社區。
  • 深圳南嶺村裡竟然藏著一個求水山景區遊樂場
    水上樂園南嶺村藏著一個求水山景區遊樂場,遊樂場內藏著一個高顏值6000㎡的水上樂園。建有1000㎡的成人池,1100㎡的兒童戲水池,1000㎡的造浪池,還有螺旋滑道、彩虹競賽滑梯,是老少皆宜的消暑聖地,給你想要的清涼與激爽。
  •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幼兒園2014年6月招聘教師信息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幼兒園2014年6月招聘教師信息 http://teacher.eol.cn  來源:  作者:  2014-06-17  字體:大 中 小   南嶺村幼兒園屬市一級的村辦園,現招聘帶班教師一名
  • 老是夢見去世的親人怎麼辦?
    從接觸到的夢中,有過世親人夢裡一起過日常生活的,有在夢裡訓斥或打罵,甚至追殺做夢人的,有在夢裡索取的,或囑託某些事,或指點某些事的。還有些人,就是本文的重點,他們總是夢見過世的親人,揮之不去,一個月,總要夢個幾回,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如果夢多是惡夢,你需要制止這種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