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看扶貧】景區帶村、能人帶戶 輝縣變「綠水青山」為...

2020-12-20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輝縣市文化旅遊資源得天獨厚。8月11日,「出彩河南·看扶貧」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輝縣,「邂逅」八百裡太行的「精華」之美,感受旅遊發展給輝縣帶來的蓬勃活力。

據介紹,近年來,輝縣圍繞「水墨太行、共城輝縣」的發展定位,打造「旅遊天堂、太行水鄉、文化聖地、活力新城」的目標,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承接鄭新融合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把旅遊產業打造成輝縣轉型升級、提質發展的首位主導產業。

山清水秀,鬱鬱蔥蔥,流泉飛瀑……位於輝縣西部的寶泉景區遊人如織。

「這兒附近有圪針莊、周莊、西溝、東寨等村落,在景區開發之前,山路難行、信息閉塞,村民脫貧能力低、致富門路少,生存生活環境差、教育衛生也極其落後,是河南『三山一灘』中太行山的精準扶貧重點。」寶泉旅遊度假區副總經理宋福麗說。

自2012年,通過開發太行山自然景觀+文化旅遊實現精準扶貧,寶泉景區成為年接待量突破200萬遊客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原來我們一家溫飽都解決不了,現在在景區的帶動下,房子車子有了、農家樂開起來了,一年收入能達到二三十多萬,非常滿足。每天睡覺我躺到那兒就睡著了,啥心也不操。」輝縣薄壁鎮圪針莊村民周玉平說。

隨著遊客量的逐年增長,景區周邊的西沈莊、東沈莊、周莊等300多個家庭開展旅遊服務,在家門口經營超市、飯莊、農家賓館、各類小吃攤位和生態果園,帶動村民直接就業千餘人,間接就業農民過千人。僅圪針莊村百分之九十的農戶從事旅遊服務業,經營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與前兩年的沉寂貧困相比,如今在景區的帶動下,這片土地宛如鬧市。

同時,景區的發展吸引了周邊村莊的大學生、外出打工青年返鄉就業,安置大巴、觀光車司機及保安、片區管理人員等各類崗位農村青年100餘人,使他們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人,破解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問題。

「通過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疏通了增收渠道,我們山腳下的貧困村民,直接開辦起農家樂、民宿等,包括旅遊產品、餐飲、農產品加工等。寶泉旅遊如今正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移,日益完善的旅遊產業鏈正一步步將太行山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寶泉旅遊度假區負責人張海明說。


相關焦點

  • 走老區看老鄉③|喜看寶泉變「寶」泉
    這裡的寶泉、平甸等村,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後方根據地。現留存有陳賡將軍作戰指揮部、中共新鄉市城市工作委員會舊址、八路軍129師後方醫院、陳賡將軍抗日秘密小道等7個紅色文化遺址。  薄壁鎮是河南「三山一灘」中太行山的精準扶貧重點區域。近年來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扶貧搬遷,老區人民從「山民」變「居民」。
  • 河南輝縣:所有景區,你走過嗎?真漂亮!
    眾人皆知輝縣南太行景美如畫,可大家是否知道咱輝縣還有一條專門的旅遊環線呢?這條線路將輝縣南太行所有景區涵蓋在內,沿這條線路可以盡覽輝縣太行美景,那麼這條旅遊環線是怎樣的一條線路呢?一起來看:參考河南電視臺視頻截圖,旅遊環線的走向應該是這樣:輝縣市區南環路西行——306省道——薄壁鎮轉向東北——上八裡鎮繼續東北方向——黃水轉向正北——龍王廟——韓口——后庄——沙爻轉向正東——南寨鎮迴轉南下——輝縣市市區。
  • 旅遊助推鄉村精準扶貧 河南新鄉「寶泉模式」引熱議
    2012年,全國人大代表、裴寨社區村委會主任、春江集團黨委書記裴春亮,為了實現人生的二次創業,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能夠在輝縣的最東邊把太行丘陵地區的裴寨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同樣能夠帶領輝縣最西邊太行深山區的農民脫貧致富」,這成了寶泉景區命運的轉折點,從此,寶泉駛入了快車道。
  • 能人回鄉先行者、龍潭寺村支書姚峰:返鄉創業帶民致富 村建扶貧兩手抓
    劉雪榮書記強調,產業扶貧是提高扶貧質量的根本之策,全市上下要像招商引資一樣,招引一批能人回鄉投資興業,在脫貧攻堅中產生「頭雁效應」,達到「孵化」一批企業、帶富一方群眾的效果。而姚峰,就是能人回鄉的先行者。
  • 「出彩河南人」2020鄉村振興人物候選人產生
    流轉土地幫扶帶動21戶貧困戶44人;吸納貧困戶就業幫扶帶動11戶貧困戶35人;金融扶貧幫扶帶動390戶貧困戶783人;到戶增收幫扶帶動708戶貧困戶1630人;大田託管幫扶帶動244戶貧困戶441人。2015年10月,馮亞珂離開城市,回到老家嵩縣創業,他所創辦的三合伏牛山寫生基地解決了三合村65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並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三合村「瓶頸」變「槓桿」,發展成集寫生、休閒、度假、親子、漂流、拓展訓練、養生等旅遊項目於一體的豫西最大的旅遊寫生基地,打造成中原最佳鄉愁文化體驗地、3A級景區「手繪小鎮」,實現了華麗蝶變。
  • 「出彩河南人」2020 鄉村振興人物 候選人名單公布
    流轉土地幫扶帶動21戶貧困戶44人;吸納貧困戶就業幫扶帶動11戶貧困戶35人;金融扶貧幫扶帶動390戶貧困戶783人;到戶增收幫扶帶動708戶貧困戶1630人;大田託管幫扶帶動244戶貧困戶441人。三合村「瓶頸」變「槓桿」,發展成集寫生、休閒、度假、親子、漂流、拓展訓練、養生等旅遊項目於一體的豫西最大的旅遊寫生基地,打造成中原最佳鄉愁文化體驗地、3A級景區「手繪小鎮」,實現了華麗蝶變。
  • 視頻 | 綠水青山帶笑顏
    引進江西好雨公司投資10億元,將湯裡景區打造成為集生態旅遊、溫泉康養、避暑休閒、運動拓展等為一體的文化康養綜合體,帶富一方百姓。安福,2019年解決影響河湖生態問題200多個,生態流域補償、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等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 「出彩河南人」2020鄉村振興人物 候選人事跡簡介(按姓氏筆畫排序)
    流轉土地幫扶帶動21戶貧困戶44人;吸納貧困戶就業幫扶帶動11戶貧困戶35人;金融扶貧幫扶帶動390戶貧困戶783人;到戶增收幫扶帶動708戶貧困戶1630人;大田託管幫扶帶動244戶貧困戶441人。三合村「瓶頸」變「槓桿」,發展成集寫生、休閒、度假、親子、漂流、拓展訓練、養生等旅遊項目於一體的豫西最大的旅遊寫生基地,打造成中原最佳鄉愁文化體驗地、3A級景區「手繪小鎮」,實現了華麗蝶變。
  • 《綠水青山帶笑顏》:以琉璃為背景的鄉村劇,卻被秀美風景所搶鏡
    目前,取景於山東淄博博山的暖春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正在湖南衛視黃金檔熱播。從三月中旬開播以來,這部鄉村勵志劇就備受關注。劇中以博山琉璃為背景,結合返鄉創業因素,以扶貧攻艱,振興鄉村為主線,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講述了由楊爍和潘之琳飾演的城市青年許晗、杜笑語返鄉創業,帶領當地鄉親走上綠色致富道路的故事。楊爍飾演的許晗被家鄉秀美風景所吸引,放棄北京藝校工作,回到家鄉開辦民宿,開始了一段艱苦創業的歷程。
  • 【紀實】輝縣的天是這樣變藍的…
    …3、【隨筆】出書之:博觀厚積人人皆可歷練成書4、【故事】輝縣這個泉大年三十能長出金元寶5、【紀實】輝縣的天是這樣變藍的…6、【記事】輝縣女法官手記——手持正義之劍,心懷萬般柔情關注輝縣播播忠實粉絲,才可查看更多資訊!有權留言!
  • 宜州好山水帶旺鄉村旅遊
    三岔鎮立足獨特的古村落和天然的瀑布風景生態優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引導群眾做好鄉村旅遊文章,通過黨建帶領產業、強村帶動弱村、能人帶動群眾,實現資源變資產、土地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著力打造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
  • 永定下洋「旅遊扶貧」成為扶貧開發生力軍 實現脫貧
    5月24日,記者來到永定區下洋鎮富川村科坪裡,只見山上的果園鬱鬱蔥蔥,果農正在進行疏果作業。山下的土樓和小木屋錯落有致,一群來自廣東梅州的遊客興致勃勃地到這裡觀光。這裡是「全國旅遊扶貧帶頭人「胡軍創辦的旅遊扶貧項目,目前已帶動本村及鄰村的115戶300多人實現脫貧致富。
  • 駐村隊員談體會 | 韓立友:五年扶貧「接力賽」 ,做好脫貧大文章
    原創 洪甜甜 高波 秀美浠水產業支撐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頭活水,綠水青山逐漸回歸。
  • 太行深處有家「羊圈西餐廳」 一座民宿帶富了一個村
    涼水泉村靈泉妙境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  近年來,河南不斷湧現出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建設的典範。這些美麗鄉村不僅讓老家河南更美了,讓村民們富起來了,也為城裡人提供了旅遊出行的「新熱點」……  老牌工業鎮轉型,礦山變青山  「這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小吃橡子涼粉,這是我們從鞏義市區引進的牛肉水煎包。」導遊如數家珍,向遊客介紹。  「這麼大個的牛肉水煎包10塊錢5個,真實惠,我打包帶回去點兒。」一名來自鄭州的遊客說。
  • 太行深處有家「羊圈西餐廳」一座民宿帶富了一個村
    涼水泉村靈泉妙境受訪者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近年來,河南不斷湧現出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建設的典範。這些美麗鄉村不僅讓老家河南更美了,讓村民們富起來了,也為城裡人提供了旅遊出行的「新熱點」……老牌工業鎮轉型,礦山變青山「這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小吃橡子涼粉,這是我們從鞏義市區引進的牛肉水煎包。」導遊如數家珍,向遊客介紹。
  • 荔波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旅遊 文化扶貧」的發展模式,
  • 蒸湘區:扶貧「小農場」搭起致富「大舞臺」
    自該扶貧農場建設啟動伊始,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便優先與左國民籤定勞動合同,聘請其當農場管理員。大半年時間,左國民就拿到了工資7000餘元,年底還有土地流轉分紅400元等收益。「老頭子就在家門口勞動,拿這麼高的工資,不光咱家條件變好了,還能照顧我。這放在過去,我想也不敢想!」左國民妻子說。
  • 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旅遊扶貧賦能鄉村
    這就是華僑城集團旗下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博集團」)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旅遊發展」和「扶貧帶動」緊密相連,探索出的「景帶村」旅遊扶貧模式。
  • 能人回鄉變藥農,點亮家鄉致富夢
    木子店鎮牌樓村貧困戶任金文停下手中的農活,笑呵呵地說道。李老闆就是李道剛,木子店鎮人,在寧夏經商定居。2019年5月,在家鄉情結的感召、「能人回鄉」的號召下,他毅然放棄大城市的繁華生活,回到大山深處投資1000萬元創辦了牌樓村中藥材產業園。
  • 文旅扶貧 | 打造龍頭景區 山區破繭成蝶
    巴山大峽谷入景快速通道,更是天塹變通途。特別是在2019年8月1日、2020年5月7日,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分別以《大巴山裡的「金山銀山」》《戰「疫」戰貧:復甦山村好風景》為主題進行系統報導推介,有力打響宣漢文旅扶貧在全國的品牌。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更是被國際旅遊聯合會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目的地」,並在首批「2019四川省旅遊景區滿意度50強」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