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何去何從 專家呼籲「叫停不利於百姓出行」

2021-01-07 網易

2021-01-01 03:49:38 來源: 萌寵可愛

舉報

  疫情期間,穿梭在昆明大街小巷的共享電單車成了街頭一景。「在昆明開車太堵了,原本想去買一輛電動車,後來發現每天掃碼騎共享電單車更方便上下班,還少了充電的麻煩。關鍵一點還有月租便宜,一年僅用幾百元錢就可搞定交通出行。」12月31日,在日新路工商聯大廈工作的成江雯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但共享電單車這一市民喜歡的騎行方式卻面臨著政策的不確定性,共享電單車政策收緊的傳聞一直存在,這一交通工具何去何從成了各方都在討論的焦點。

  近期,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如何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格局,鼓勵擴大國內投資,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鑑。

  

  共享電單車現身昆明富民縣街頭。供圖

  叫停共享電單車發展不利於經濟恢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認為,中國共享電單車行業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一方面,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外的各座城市中,共享電單車已經成為不少城市公共運輸的重要補充,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交通出行方式。

  另一方面,對共享電單車政策收緊的傳聞也一直讓共享電單車行業從業者坐立難安。政策前景不明朗成為行業發展最大的阻礙。2017年,我國交通部就曾經對共享電單車的發展表態:不鼓勵共享電動自行車發展,對一些城市已經發展了共享電單車,認為應深入研究論證,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加強管理,目前這一政策定位並未改變。

  考慮到2020年我國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穩就業、保就業民生壓力巨大,張成剛表示,限制或直接叫停共享電單車發展並不利於經濟恢復、不利於老百姓交通出行、更不利於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對共享電單車的管理和規制應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考慮長遠,更加精細化。

  共享電單車彌補出口和消費需求下降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電動助力車全行業的總產量基本穩定在每年3000萬輛的規模,但訂單需求結構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一方面,從2018年歐洲開始實施反傾銷調查和2019年提高電動助力車關稅以來,電動助力車的出口市場明顯下滑。同時,國內個體消費者市場趨近飽和,訂單量也在逐步下滑。

  但共享電單車的出現彌補了出口和消費需求下降的影響。哈囉、青桔、美團等平臺相繼加入,以及人民出行、小蜜、小遛等平臺的出現,帶動了電動自行車訂單大幅增長,為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助力。預計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年需求量將達到600-800萬輛,訂單年產值總量將超過250億元。

  到今天為止,世界各國仍然處於新冠疫情籠罩中,我國也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在出口和消費需求下滑嚴重,經濟恢復尚待時日的艱難時期,應珍視市場中的每一點創新,特別是能夠創造社會價值,有一定規模且市場前景較好的市場創新。

  「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行業上下遊企業都有良好的市場預期,老百姓喜聞樂見,特別是疫情後共享電單車的使用量猛增。對於這樣的市場創新,如果因為難以管理、有潛在交通安全風險或影響文明城市、衛生創建等原因被簡單叫停,確實讓普遍民眾難以接受,也與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政策方向不符。」 張成剛說。

  共享電單車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目前電單車產業主要由整車廠帶動整個下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穩定的產業鏈條,涉及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以及部分終端運營商等上千家企業。共享電單車已經成為電動自行車行業訂單的主要來源。部分整車廠和零部件公司共享電單車業務佔比90%以上,如以生產轉剎把為主的常州德普電器,90%以上的訂單是來自共享電單車平臺。

  各家企業開始在人員招募、設備購入、擴產能、模具投入、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一些整車廠引入大型設備,各企業投入在幾百萬至上億元不等。以富士達電動車(江蘇)有限公司為例,2020年截至目前已投入5000多萬元資金。一旦叫停共享電單車的政策出臺,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損失和資源浪費。

  張成剛認為,各類政策的出臺應進行就業影響評估,這也是積極就業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的要義。共享電單車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電單車產業鏈產業工人就業,同時也將帶動平臺大量靈活就業。如果以每100輛車需要一位運營人員的人車比計算,未來各家平臺預計投放6000萬輛共享電單車,將至少創造60萬個運營人員就業崗位,此外也將帶動大量共享電單車維修人員、管理人員就業。

  產業政策應該順應產業發展規律,不能一禁了之。在已經普遍前期有大規模投入的情況下,無論是平臺企業,還是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都非常擔心政策風向改變。如果一旦出現與前期市場預期不一致的政策出臺,會給平臺和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和資源極大浪費,前期全行業上百億投資將難以收回,大量的產業工人、共享電單車的運營人員都將面臨失業。

  帶來的社會難題可通過集中創新治理方式解決

  張成剛表示,推動國內大循環的格局,需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迫切需要加強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共享電單車作為我國產業數位化的前沿探索,是商業模式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成功嘗試。從全世界疫情後共享電單車使用大幅增長看,共享電單車也代表了未來城市交通出行與城市發展的趨勢。

  對於目前「私家」電動車帶來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環保、治安等方面的難題,可以通過集中創新治理的方式,聚焦監管對象,解決行業頑疾,降低安全管理隱患,減少政府基礎設施投入。

  「接納市場的創新事物並摸索有效治理措施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可能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探索。但局勢不等人,快速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已經成為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格局的必備條件。」張成剛說。

  雲南網記者 趙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共享電單車VS共享單車,兩輪共享出行賽道有了哪些進步
    需求還是那個需求,單車早已不是那個單車  作者|小姿  共享出行,近幾年火遍了大江南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眼裡的共享單車還停留在摩拜、ofo這種人力共享單車時代嗎?  自2016年,共享電單車開始興起,並在眾多一二線城市開始投放運營。
  • 城市出行新選擇!小遛共享電單車來了
    該管理條例實施,意味著電動車使用安全性規範性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將加速電單車脫離家庭資產屬性,回歸交通服務本質。隨之以小遛為代表的共享電單車的普及,在近來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或將改變未來日常出行方式。
  • 蜜步出行、芒果電單車被約談監管部門呼籲市民遠離共享電動車
    因違規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且存在未按要求進行電動車登記、未能準確披露服務信息等多項問題,北京市相關部門約談考拉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小象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 共享電單車再現「彩虹大戰」|青創排行
    今年以來,共享電單車在多個城市「遍地開花」, 它的擴張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遭遇政策壁壘,卻意外地在三、四線城市和下沉市場走紅。而這場圍繞共享電單車的戰事,無論是對資本、玩家實力還是技術基礎的要求,都比幾年前的共享單車「彩虹之戰」高級了不少。
  • 呼和浩特的共享電動車有哪些?共享電單車種類
    呼和浩特的共享電動車有哪些?共享電單車種類!長久以來,呼和浩特市公共運輸主要以公交車和計程車為主,公交線網、結構、和運力嚴重不足,公交出行吸引力較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長,呼市市民對於最後「三公裡」的短途出行需求愈來愈強烈。
  • 蜜蜂出行再被約談 共享電單車進入淘汰賽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監管層第一次對共享電單車行業進行約談整改了。半年點名三次以共享電單車賽道的代表平臺蜜蜂出行為例,今年以來其已經被工信部三次點名要求整改、下架,屢陷監管漩渦。今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五批)》中列出了131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12月15日,蜜步出行、筋鬥雲出行、小遛共享、芒果電單車等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被有關部門約談,要求限期整改。此前,北京市交通委已針對多家企業的違規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業內人士認為,北京此前明文規定「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相關監管會越來越嚴格。此前,已有多家共享電單車企業退出北京市場。
  • 共享電單車重蹈覆轍:新車投放半年就進「墳場」
    11月23日,長沙市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門集中約談小遛共享、喵走、哈囉出行、青桔、美團、喜寶達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要求上述企業清理回收無牌照電動自行車。目前,清退工作已經完成,長沙約有40萬輛無牌共享電單車被堆放在43個暫存場地,面積達19萬餘平方米。
  •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共享電單車正在形成新的戰場。中國有2700多個縣,加上260個左右的地級市,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居住著數億有共享電單車出行需求的居民。電單車續航能力強,成本低,所謂「一度電穿行一座城」,便捷實用,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選。
  • 拉薩市城關區城管局整治共享電單車 助力文明出行
    近期,在拉薩市區出現的共享電單車成為了不少人的出行新風尚,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共享電單車在給市民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少社會問題,隨意停放等一系列亂象,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攔路虎」。為全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確保城市公共空間整潔有序,近日,拉薩市城關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負責人約談了拉薩市兩家共享電單車企業相關負責人。據悉,兩家共享電單車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營調度人員不足、日常管理混亂等問題,造成對城市公共資源無序佔用,已影響拉薩城市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對拉薩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工作造成了影響。
  • 9毛錢騎一周,共享電單車行業再現「彩虹大戰」
    摩拜和ofo率先推出共享電單車,但因為盲目入場,不合標又被連夜清場。這之後,當年的「玩家」大多黯然收場。電動車出行服務提供商「蜜步科技」聯合創始人呂元桃回憶,彼時,他在與巨頭和知名投資機構交流時,大家不僅普遍不理解共享電單車,甚至看不上這個生意。他表示,「他們認為共享電單車是在跟風共享經濟,是共享單車的山寨產物。」
  • 巢湖共享電單車推薦
    巢湖共享電單車推薦縣級共享電動車招商加盟!縣城代理費用!喵走出行共享電單車城市合伙人招募!共享電單車代理/共享電動車加盟/共享電動自行車招商!喵走出行目前在長沙、九江、呼和浩特、濟寧、南寧等多個城市進行投放運營,未來將拓展更多城市!與幾年前的行業亂戰相比,當下以美團、滴滴和哈囉的競爭格局更加激烈,也讓這場新電單車大戰有了不一樣的看點。
  • 共享電單車有哪些品牌?
    共享電單車又被稱為共享電動助力車、共享助力自行車、共享電動腳踏車、共享電動單車等,是在單車的基礎上,加入電池助力,使人們騎行時更省力更舒適。共享電單車被稱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 單從滿足民眾的出行代步的需求來看,共享電單車的諸多優點也值得放大。
  • 一度沉寂的共享電單車 為什麼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都仿佛預示著,共享經濟裡面,依然有令一些企業垂涎三尺的肥肉。以共享電單車為例,雖然其消費場景與共享單車幾乎一致,都是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後一公裡。但是,因為城市管理政策、電單車的造價成本、維護成本以及行駛安全性等無法與共享單車相提並論,因此在其推進的過程中,並未像共享單車那樣來勢兇猛,而是一波三折。
  • 長沙清退40萬輛共享電動車,全國共享電動單車遭遇約談整改
    今年5月份,北京市交通委對「小遛」公司在京違規投放1400餘輛電單車行為,約談相關負責人,責令限期收回車輛並停止在京投放; 7月23日,小蜜電單車漏電導致北京市一市民右手被深二度電弧燒傷; 7月29日,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被處以5萬元罰款頂格處罰並責令限期收回全部共享電動單車。
  • 寧德豪華共享電單車廠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底,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慢行交通分會成立會議暨共享電單車系列標準發布會召開,會上發布了共享電動助力車系列四項標準,覆蓋行業中車、運、電、場四個核心維度。豪華款共享電單車。試想一下:在某個工作日的早上,趕著上班的你看到小區門口還剩下一輛共享電動車了,剛感到一絲慶幸,結果沒等你走過去騎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把它從你面前騎走,你的內心別提有多麼失落和憤懣。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
  • 3.5億臺電單車,一天10億次出行需求,滴滴闖入共享電單車新戰場?
    近日,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單車宣布獲得10億美元投資。這次融資幾乎比肩共享出行上半場鏖戰時,兩家明星單車品牌(ofo和摩拜)的單筆融資金額,這還只是青桔單車的首輪融資。共享出行的上半場戰事,早在2019年暫告一段落。
  • 「青桔」街頭違規投放 天元城管出手叫停,株洲迎來共享電單車...
    兩輛「青桔電單車」擺上馬路。 (沈全華 攝)成排的「青桔電單車」佔用盲道。(沈全華 攝)「小區圍牆外就有共享電單車停放,我們可以騎不?」9月21日上午,在天元區王家坪路九八締景城小區等多個小區業主微信群中,幾張共享電單車的照片引發大家的熱議,一時之間意見紛呈,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共享單車熱潮已過,共享電單車時代是否來臨?連日來,就讀者關心的行政許可、運營模式、擺放地點等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共享電動車品牌排行榜!品牌共享電單車加盟
    在19年新國標政策的實施後,共享電動車行業更是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蘊含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作為兩輪電動車出行工具的重要的補充,市場價值得到進一步釋放。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的聚集,城市公共運輸問題日益突出,在共享單車市場培育下,針對3至10公裡中短途兩輪出行需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