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們這裡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的那一年。具體的年頭不記得了,大約是在2000年前後吧。新課程計劃要求,小學從三年級起,全部開設英語課。
那一年的暑假,教育局為了做好英語課師資上的準備,讓一部分語文數學老師,參加暑期專門開辦的英語教師培訓,性質相對於突擊培訓的性質。
當時在文件裡,明確這些轉到英語崗位上的教師,將來在評職稱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可以雙報,就是說,評職稱時,可以申報語文,也可以申報英語。教育局還按鄉鎮給了指標。做了好多工作,培訓人數才達標。
即使是這樣,培訓回來的教師全部轉崗到英語科目上,英語教師還是有很大的缺口,中心小學倒是問題不大,村小學存在問題就大了。當時我們採取了這樣幾個辦法,解決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問題。
一是中心小學的英語教師,兼職村小學的英語教師,每周到村小學上課兩個半天,既給學生上課,也給村小學的英語教師上課,起到幫扶作用。對於這些老師,中心小學給予一定的補助。
二是規定,村小學的英語老師,由村小學的語文或者數學老師兼任,跟中心小學派去扶持的老師一道,共同做好英語教學工作。
三是每周至少兩個半天,對村小學的兼職英語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培訓時,直接乾貨,教朗讀單詞朗讀課文,劃重點,回去教學時,照葫蘆畫瓢。說真的,這樣的培訓,比現在那些高大上的培訓實用性強了不知多少倍。
那時候,問題中說的這種情況,真的多了去了,短期培訓突擊後,對於課本上的單詞,課文,老師能讀了,能教給學生了,可是,課堂上老師說話,相當於「串詞」,老師根本就說不上,所以,講課用漢語,讀課文讀單詞用英語,幾乎是普遍現象。當堂查字典的,應不鮮見,鬧出了好多笑話。
雖然如此,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還是很大的,就是在那樣缺乏師資的情況下,英語課正常開設了,都有人上課,而且效果還不錯。我要說的是,事在人為,只要老師肯用心勤學習,這種情況是可以改變的。
說這個話題,我還是感慨良多的,這都到什麼時代了,英語教師應該都是科班出身的,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了,現在還存在這樣的情況,有點不解,這種情況,我以為早就絕跡了呢。
對於英語教師用純漢語上課,當堂翻字典查單詞這種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文末聲明:1、小編發文均為原創,歡迎關注、評論、轉發,轉載請註明版權;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