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時候,小編在朋友圈裡刷到了正在準備雅思的學妹小劉(化名)發的一條吐槽:
「都 9102 年了,為什麼還會有人覺得出國留學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不是每個留學生都是出國混日子的富二代好嗎?這些人是真的不懂申請國外的好大學有多難!」
小編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小劉的一個親戚對她出國留學這件事並不理解,意思大概是:「一般出國留學的成績都不怎麼樣,還要花一大筆冤枉錢跑到國外去。」
小劉無力解釋,但也很困惑:「現在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為什麼好像大家對留學生的誤解也越來越多了呢?」
誤解 01 :「出國留學的都是有錢人」在上個世紀,能出國留學的一般有兩類人:一類是國家公派出去的留學生,另一類是富家子弟。所以通常一聽到誰誰誰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大家都紛紛說:「真厲害啊!不是公派的?那家裡可真有錢啊!」
近年來,留學海外變得越來越平民化了,許多工薪家庭的孩子都能夠通過自費出國留學,留學不再是少數富人才擁有的特權。教育局在 2018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8 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總數為 66.21萬 ,相比 2017 年增長了 8.00% ,佔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總人數的 11.30% 。
隨著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留學本身已經不再是稀奇事,但因為留學的成本和在國內求學的成本比起來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導致「出國留學的都是有錢人」這個觀念從上個世紀遺留到了今天。
(圖源網絡)
留學生小譚(化名)在聖誕假期回國時參加了高中同學聚會,一開始大家都很高興,聊著高中時發生的趣事。後來一個和小譚不太熟的同學突然話鋒一轉,對小譚說:「以前怎麼沒發現你家這麼有錢?都有錢到能讓你出國了,深藏不露啊你。」
話音剛落,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小譚身上。一時之間小譚竟紅了臉,不知道該作何反應。知道小譚家只是普通工薪家庭的好朋友開口幫她說話:「什麼有錢沒有錢哦,同學聚會不說這些。」
大家都看出了小譚的不自在,也紛紛跟著打圓場,試圖把話題引到別的地方去。但誰知道挑起話端的同學絲毫不覺,依舊面不改色地說:「本來就是呀,出國那麼貴,要不是家裡很有錢怎麼出得去?」
恢復常態的小譚握了握好友的手,示意她不用著急,對那位同學說:「誰爸媽的錢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家不是什麼富貴人家,我出國留學的錢都是爸媽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出國不便宜,但這也不意味著每個供孩子出國的都是有錢人家庭,比如我就不是。我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每次交學費、交房租的時候我看著都很心疼,但我爸媽卻說為了我都值。所以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選擇不一樣而已。」
小譚說完之後,高中的班長接著小譚的話說:「對呀,大家只是選擇不一樣而已。大家都是在追求自己理想的東西而已嘛!」其他人紛紛應和,有的同學詢問起小譚在國外留學的生活,氣氛又變得融洽了起來。
雖然現在留學變得比從前方便了,但其實許多留學生都來自工薪家庭,留學成本對於他們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就像小譚所說的那樣,父母的辛苦和自己的努力不應該被輕描淡寫地歸結為「有錢人」,作為留學生的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算不上有錢人,只是她的父母為了讓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願意付出更大的成本而已。
誤解 02 :「國外的學校隨便混混就能拿到文憑」在英國留學的小唐(化名)有一次和在國內讀大學的朋友抱怨期末作業太多,沒時間複習考試的時候,朋友一臉不信地說:「你在國外讀書能有多忙?期末不是隨隨便便交個論文就能過了嗎?」小唐一時語塞,不明白為什麼朋友會有這種想法,但還是耐心地解釋:聖誕節之前是學習最忙的一段時間,不光要複習考試還得寫論文。而論文也不是隨隨便便粘貼複製之後就能往上交的,得靠自己整理筆記、找資料,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如果寫得不好還有可能會掛科。《南方都市報》曾經有報導稱,中國留學生美國名校退學率達 25% 。從總體上看,美國大學有 20% 的退學率屬於正常,甚至有些大學的畢業率只有 60% 。
《南方都市報》這個報導說明,想要在美國高校順利畢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許多留學生的大學生活並不像其他人以為的那樣輕鬆快活,畢竟大家辛辛苦苦地出國求學,可不是為了在國外逍遙幾年之後就兩手空空回來的,大家都希望能順順利利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
就像小唐說的那樣:「我身邊也有那種拿著家裡的錢出國混日子的富二代,但更多的是來自普通家庭、想要努力學到知識的留學生。我們都知道出國不便宜,所以根本不敢懈怠,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父母,畢竟花了大價錢留學大家都希望能物超所值,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父母。」
誤解 03 :留學就是不愛國有的人對留學生有著這樣一套思維模式:「我們中國現在越來越強大了,是名副其實的大國。你們這些留學生不在國內為祖國發展添柴加薪,反而擠破腦袋想往外跑,這麼努力逃離自己的祖國是覺得我們中國比不上國外?你們是不是不愛國?」
抱有這些想法的人只看到了留學生走出國門的行為,卻沒有看到留學背後的原因,「留學=不愛國」只是目光短淺之士的無稽之談。
留學生出國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為了成長:為了看到更多可能性和觸及到更寬廣的平臺;為了拓寬自己的眼界和胸襟;還為了鍛鍊自己獨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錯過了工業革命和電氣革命的中國,還有許多要向外國學習的地方。我們不光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學習更先進的技術和知識,為祖國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添磚加瓦。
留學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世界萬物都有兩面性,有拿著錢在國外開瑪莎拉蒂、揮霍青春的富二代,也有勤工儉學、努力奮鬥的普通留學生。
01. 出國不易 請一定珍惜
小編一個正在港大讀建築的學長平時會在網上教大家用專業設計軟體,問他這麼做會不會佔用到學習時間,他說:「這是和我自己專業相關的東西,教別人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掌握的程度。況且我都是利用課餘的時間做這個,不會佔用到學習的時間。再說了,這個做好了還能掙錢呢,留學本來就貴,能減輕一點父母的壓力是一點。」
(圖源網絡)幾年前,小編有一次和在澳大利亞讀本科的朋友聊天聊到一半時,他突然說:「不和你說了,我得去上班。」問他上什麼班,他說他在圖書館當管理員。當時也以為留學生都很有錢的小編開玩笑說:「你都有錢到能出國了,還在乎勤工儉學那點小錢?」
朋友無奈地說:「你也知道出國很貴,而我家只是一般的工薪家庭。這個工作都是利用課餘時間在做,能學習還有錢掙,幹嘛不去?」
他臨走之前對小編說:「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的,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讀大學,想要把這幾年過好都要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例子在留學圈裡比比皆是,只是因為一直以來國內對留學生的刻板印象,以及近幾年一些對留學生的負面報導,導致許多人對留學生都抱有偏見。但不論外界怎麼看,我們心裡都應該明白我們出國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也為了讓父母的付出物有所值。
02. 出國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中國國門向世界越開越大的今天,國內的發展比以往更需要受過國際教育的綜合型人才。正在申請英國藝術留學的小編好友小吳(化名)在談到留學生遭受誤解時,說:「我們輔導老師說中建局天天找他要學生去參加一帶一路的建設,因為語言不通的話沒法做項目,翻譯不是建築專業的也無法準確傳達意思。」
「這就是留學生的意義呀,現在我們中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各行各業都在和國際接軌。各行各業的留學生不是語言類學生能比的,因為我們現在追求的,是專業性加外語溝通的能力。」
在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變革的過程中,留學生不是「無用」,而是「很有用」。把留學生面臨的誤解和社會發展趨勢綜合起來看,就會發現我們不是不需要留學生,而是迫切需要真正有能力的優質留學人才。
(圖源網絡)這給每一位計劃出國的同學或者正在國外求學的留學生們提了一個醒: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因為今天出國留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同時我們也處在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今天的淘汰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面對這個現狀,我們必須要明確自己出國的目標,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更好的做出規劃和取捨,著重發展自己。其次也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出國機會,知道自己是能夠走出國門的少數人,在國外求學的過程中要更加刻苦努力。
事實勝於雄辯,只有當留學生真正地發揮出自己的實力,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切強加在留學生身上的誤解都會不攻自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