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周圍富二代不多,來自單親家庭的倒是不少

2021-02-14 北美留學生日報

本文授權轉載自:留學的真相

ID: liuxuedezhenxiang

歡迎來到留學的真相。我是王鐿溈。

我到澳洲大學報到的第一天,負責留學生的一位女老師,把我們聚集在一個房間裡,很嚴肅的站在講臺上說:「女同學們 聽好了不!要!懷!孕!」

當時那位老師嚴肅的口氣,到現在都讓我難忘,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雖然我知道各國留學生意外懷孕比例佔很大,但是我到那才知道,在澳洲很多地方是不允許墮胎的。

我一直覺得墮胎這種事離我很遠,可是沒想到居然這麼近。

我的留學徵程,開始的非常倉促和突然。

我出國那年十七歲,我對我將要去學習生活的另一塊大陸,一無所知。

當時我對於留學生的印象,還停留在「富二代」出國鍍金這個層面上。

所以我這個來自於普通家庭的普通學生,對想像中的這種留學生圈層有一種未知的恐懼。

可是沒想到的是,出國之後發現,留學生群體裡,富二代固然不少,然而那些「背水一戰」出國留學的人,更多。

 

我所說的背水一戰,不僅是指這些學生,還有他們背後的原生家庭

出國後一段時間,結交了很多朋友,也漸漸開始有了自己的圈子。

平常坐在一起聊天時,我慢慢發現,普通家庭出來的普通留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單親家庭。在一次聚會中,我們好奇做了個統計,在一起聊天的十個同學裡,就有六位來自於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留學生們背後的故事,遠比我想像的複雜。

如果大家對這樣一個群體沒有概念的話,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近幾年紅透半邊天的薛之謙,四歲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由爸爸帶大,屬於典型的單親家庭的孩子。薛之謙高中畢業的時候,爸爸為了薛之謙能夠受到好的教育,四處籌錢甚至把房子都賣了,毅然送薛之謙前往瑞士留學。當年,去瑞士留學是很貴的地方,一年學費20萬,在瑞士當地生活成本也相當高。家裡的房子賣了30幾萬,爸爸給了他20幾萬,可以說是破釜沉舟。

第一年的學費付了,但是第二年的學費又成了問題,讓薛之謙壓力很大。

第一次離家,就面臨這麼大的挑戰,讓薛之謙壓力很大。重壓之下,薛之謙開始了他在瑞士露宿街頭,瘋狂打工的歲月。    

在國外,很多留學生和薛之謙一樣,成長在單親家庭裡。他們的爸爸或者媽媽,面對失敗的婚姻,或者破碎的家庭,自己苦苦撐起一個家。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和夢想,都寄托在他們的孩子身上盼望著孩子學有所成,能給他們在無望的生活中燃起希望。為此,他們不惜傾其所有,供孩子出國留學,希望能讓孩子接觸到更好的教育,學到更多的東西,走到更高的位置。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可其實背後的問題很多。

 

不聊所有單親留學生的大群體,我只想說說我身邊的單親朋友,在留學之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我身邊的單親留學生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和薛之謙一樣,他們特別特別的努力,努力工作努力學習,覺得不能愧對父母恩情,不能讓瞧得起自己的人失望,要對得起自己和父親或母親吃得苦。

當周圍很多留學生購物泡吧傻吃傻睡的時候,他們在圖書館通宵,在連軸轉的打工。我認識一位朋友,是個山東小夥子,從來到澳大利亞的第一周就開始打工。在我印象裡,好像從來沒能在課餘見到他,要把捎帶的東西給他都只能送到他打工的餐館去。

就是這樣他還總問我有沒有什麼兼職的崗位可以介紹給他。

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看到他的樣子我當時真的是不理解,就跟他聊,勸他不要太拼命了。

他沉默了好久,告訴我,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出軌離開了這個家庭,靠媽媽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爸爸消失了很多年後,在他高考前忽然出現了,背著幾十上百萬的賭債,把債主引導他和媽媽居住的小房子,告訴債主要向他們討債。從此之後,他和媽媽每天都不得安生。

走司法程序周期太久,媽媽不想兒子以後每天被流氓騷擾,狠了狠心送兒子出了國,盼望他在國外能立足,將來媽媽老了接到國外去住,也有個依靠。

媽媽賣了車賣了房子給他湊了學費,生活費全靠自己賺,偶爾還會收到爸爸的消息,打著「父債子還」的名義,他還要幫忙還賭債,後來過分到就連他爸爸重組家庭生的孩子,都要他幫忙付上學補習的費用。於是就這樣,他的生活就過成了這個樣子。

單親母親的期盼,經濟上的緊張,帶給他的是重壓, 是責任感。我身邊好多這樣家庭經歷像電視劇情節一樣的單親留學生,他們之中很多人,都很拼命,很努力,很敏感,有著近乎恐怖的自尊心。時不常被別人嘲笑活得好像是個假留學生。

 

沒辦法,這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另一類單親留學生,在這樣的重壓之下,抗壓能力差的人,把出國留學當成逃離原生家庭的唯一途徑,以為從此可以不用再面對那些期盼。在國外學習不努力,跟不上,壓力太大扛不住,於是徹底放縱。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

我認識的是個南方的姑娘,又文靜又好看,剛出國的時候也是三分鐘熱血,積極的學習,後來遇到了學習障礙,想了想,挺累的,不願意努力了,就徹底「放飛自我」了。一個學期三個月,她只在第一周出現過,後來看不到人影了,我們幾個朋友擔心她是不是出了什麼安全問題,給她打電話發微信統統不接不回,急的我們衝到她租住的小房間,才發現她一直都沒有出門,在床上抱著電腦打遊戲,滿屋子外賣盒子,角落丟了好多髒衣服,一進去感覺空氣好像都是綠色的。

不光學習,工作,生活上,在重壓之下的單親留學生面對很多問題,在情感上同樣存在問題。

我遇到的大概分為這幾類,有因為父母婚姻破裂而不相信異性的,有因為父母出軌問題嚴重而玩弄異性的,有從小缺少父母之中某一方的關愛而急於尋找溫暖的,當然也有忙於學習的,沉迷玩樂的,和現階段不考慮感情的。

我呢,主要聊一下前三種。

前不久認識了一個北京妹子,爸爸有嚴重的家庭暴力,從她記事兒開始,爸爸每次喝酒都會變得理智全無,瘋狂的暴打媽媽。在她小的時候,媽媽怕她因為父母離婚在學校被同學嘲笑,欺負,一直隱忍著沒離婚,這一忍就是二十年。

直到被打斷兩根肋骨,媽媽終於離婚,帶著她離開了魔窟一般的家。

很長時間她都是一個人待在空房間裡,沒心情學習,媽媽怕她考不上國內的好大學,就送她出了國。她還是喜歡自己待著,有的時候很冷漠,你和她在同一個房間聊天的時候,她會說你別跟我說話了出去一下行嗎,我想自己待一會兒。

她沒有男性朋友,甚至從來不跟異性說一句話,在學校的時候拒絕和男同學合作完成任務,在私下活動時拒絕和男生一桌吃飯一同出遊,就算是朋友的男朋友也不行。

當大家一起八卦聊天,問打算什麼時候戀愛什麼時候結婚的時候,她總是很毀氣氛的說她打算孤獨終老,她堅決不結婚,因為她看到每一個對她笑的男人,都會想,他們喝了酒之後一定也會變成發瘋的樣子,喪失理智的打老婆打孩子。

當然了她是屬於不相信異性當中比較極端的。

沒有這麼極端的,但是仔細想一想,我們因為原生家庭而恐懼婚姻,仇視異性的人,外表笑的再開心,內心都會有很強防備感的人,並不在少數。

 

很久前就認識一個女生,比我大幾歲。她的爸爸是我生活的這座小城市裡有名的花花公子。茶餘飯後的大媽大叔都會開玩笑說,這男人外邊的小三小四,能從天安門排隊站到山海關。

她的媽媽一直為了家庭忍讓著,直到有一天她爸爸帶著小三堂而皇之的住進了家裡的客房,媽媽爆發了,離婚,自己帶著西瓜小姐生活。

從我認識這個女生起,她每天都打扮的花枝招展,早早就練就了一手化妝絕技。後來爸爸為了補償她送她出了國,從此每天朋友圈就都是秀優越。

她來澳洲度假,說缺個導遊,找到了我。

沒多久就飛來到我所在的城市,才又見到她,看到她還是如從前般那麼漂亮,要模樣有模樣要身材有身材。

每天燈紅酒綠的混跡於夜店酒吧,在各種男人之中周旋。

用她的話說,就是能套路的套路,能利用的利用。

我委婉的說,這樣是不是不太好,在國外,獨在異鄉為異客,做事還是悠著點,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她完全不在意的說,妹子你還小,我從小就知道,男人啊靠不住,到國外我發現富二代好多,能給我買我想要的衣服,給我買昂貴的包,帶我到處旅遊。我從小生長的那叫個什麼環境?現在該到我享受的時候了。

我聽了這話不知道說什麼好,但實際上真的擔心,像她這樣利用異性又始亂終棄,會不會碰到一個被這種利用激怒的人,要報復或者傷害她呢。

 

還有一種,是單親留學生中最容易受傷害的。

他們因為在原生家庭中缺少父母親一方的愛,而且一個人留學的日子很寂寞,所以迫切的想找一個人依靠,想尋找一份溫暖。有一些人碰到對自己稍微好一點的人就以為遇到了真愛,被人用一塊「蛋糕」就騙走了。

在國外上學,離家人很遠,鞭長莫及。父母通過電波傳來的的三令五申,到孩子那邊實際上也只能起到建議作用。

留學生情侶本來同居率就很高,很容易屈從於所謂「溫暖」的有些留學生就更甚。剛談戀愛就瞞著家人同居了,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我就有陪同朋友墮胎的經歷,她不到一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分居了,後來離了婚。

從小沒有得到過一點父愛,所以很期盼能找到一個好男友來保護自己。

在國內媽媽看的緊不讓談戀愛,到國外覺得自己終於自由了,很快和對她獻殷勤的學長談起了戀愛,不到一周她就主動提出了同居,然後就意外又不意外的懷孕了。

她以為平常甜言蜜語的男朋友能保護她,可是一遇到事,只會花言巧語的男生就原形畢露了。

男友火速提分手,消失了。她沒有辦法哭著找我幫忙,我所在的州,不允許女性墮胎,只能到一家黑診所(此處省略五百字)

 

不是為了出國鍍金的留學生群體,普遍壓力很大。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會給留學生提供免費的心理狀況測試,看看有沒有抑鬱症情況。

其實65%的留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其中責任感強的單親留學生背負的壓力可能比我們其他人更大,因而出現的問題可能也更多。

 

這麼龐大的群體,這麼嚴重的社會問題,面對這些我也只能講述現象,沒有辦法提供一個解決辦法。

只是,我想說,原生家庭無法選擇,這不是你的錯,再糟糕都不必成為你自卑的汙點。

單親家庭沒理由被任何人歧視。

我從那些境遇很糟,成長環境很差的單親,但正能量的留學生朋友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遭遇人生低谷,只要願意去努力,靠自己的雙手,還是能讓自己好好生活下去的。人生最可怕的不是運氣差,而是,你不懂得去付出去拼搏去奮鬥,碌碌無為白白任時光流逝。

那年,我媽送我去朝鮮留學

講真,中國留學生們已經快交不起美國大學瘋漲的學費了

留學生在美國能持槍嗎? 這篇你一定要看

相關焦點

  • 美國留學 丨 不是「富二代」就只能賣房出國?你真的不懂留學
    小劉無力解釋,但也很困惑:「現在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為什麼好像大家對留學生的誤解也越來越多了呢?」隨著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留學本身已經不再是稀奇事,但因為留學的成本和在國內求學的成本比起來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導致「出國留學的都是有錢人」這個觀念從上個世紀遺留到了今天。
  • 你以為出國留學的都是「富二代」?那你是真的不懂留學!
    最近看我的文章的朋友們,好多人都在評論:誰錢多,誰愛去留學就去唄!話裡話外都在闡述一個事實:留學的都是有錢人,留學的都是學習不好的,留學並沒有那麼多收穫!留學的都是混日子!看完真的不禁覺得很難過!這都2020年了,怎麼還這麼狹隘?還這麼仇富?
  • 超級有錢出國留學什麼體驗?中產階級留學生表示:不過如此……
    「能出國留學,你家裡肯定有礦吧?」北京力眾華援只要提到留學生,就會自動聯想到「富二代」、「炫富」、「網紅」、「豪車」這類字眼,相信不少留學生都被貼過這樣類似的標籤。家庭狀況很差,家庭月收入不超過1w,但為了夢想出國留學,大概佔總留學生人數的10%。如果在以前,這樣的家庭條件想要出國基本不可能,除非成績非常優秀被公派留學。但是現在家境不好出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要麼借貸或者借錢出國,要麼拼命學習拿獎學金,打著幾份工賺生活費,靠自己圓夢。
  • 加拿大的出國留學費用說明
    如今出國留學越來越受歡迎,去加拿大的考生越來越多。在很多人的概念裡,留學生就是富二代的代名詞。無論是聽到還是看到或者是隨意一想,留學生都和錢扯不開關係。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出國留學費用說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出國留學」指南——第一集
    對於「出國留學」的這件事情,大家是怎麼看的呢?在以前,出國留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多數人一聽到「出國留學」「留學歸來」……這些詞,大機率的就會套上「有錢人」「家庭的經濟環境很好」「富二代」……那現在來說,還是不是這樣呢?
  • 為什麼中國家長喜歡送孩子出國留學?
    海外有很多留學黨都不是典型的富二代,他們大多數來自中產家庭,還有甚至家裡條件並不好,要靠獎學金維持生活。出國留學變得越來越容易,不同的階層都能出國,只不過出國的選擇和方式不同而已。這部分就是大家公認的「典型」留學黨,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土豪家的孩子,刷朋友圈你會看到他們買了一輛幾萬的自行車,她們秀了幾個Chanel的包。在國外過得非常滋潤,很多人都在海外買了自己的豪宅《小別離》中張小宇家就是典型的這種家庭,劇中爸爸讓他去留學的決定也是一瞬間的。
  • 出國留學,應該選擇住宿舍還是寄宿家庭?
    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那麼,出國留學,應該選擇住宿舍還是寄宿家庭呢?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盤點一下他們都有哪些優缺點吧。 由於住在一起,可以隨時幫忙解決新生遇到的問題,甚至帶新生熟悉周圍環境。
  • 家境一般如何留學?這裡有一份2020工薪家庭留學指南
    同時,一些媒體為了博眼球,只要涉及到留學生的新聞,標題用的都是某某富二代在國外如何如何……這些內容給我們傳遞的印象就是: 留學生 = 富二代 = 跑車 遊艇 和 party ;將留學生這一群體都打上了「去
  • 孩子出國留學,普通工薪家庭付得起嗎?
    最近關於出國留學的問題很火爆,到處都是想回國、已經回國的留學生。綜合來看,去韓國留學每年至少10萬人民幣,低於歐美國家4倍左右。02 年紀不同、花費不同當然,除了留學地不同花費不同以外,年紀不同花費也大不一樣。本科以上的花費要低一些,各個大學都會設立不等的獎學金鼓勵留學。
  • 從「富二代」到「創二代」,富二代「海龜」團打造國際教育新時代
    提到富二代,總能引起許多話題,關於富二代的群體也一直飽受爭議。但也有人說,中國的富二代是資本市場的第三股力量。他(她)們結合了「後浪」的思維和「前浪」的資本,擁有很強的創造力。可見富二代群體,已經對中國市場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東莞的90後羅雪就是這樣的一個「富二代」,她年少時就留學英國,學成歸國,不等不靠不啃老。
  • 「富二代」不是留學生的唯一標籤「勤奮努力」才是多數人的日常!
    曾經,留學生給人的印象還像徐志摩林徽因那樣家家有公子,人人閨秀,100年過去了,留學生人數由幾萬人增至近百萬人,而出國留學,這兩個原本是中性的詞,不知從何時起,已不再是勤勞勇敢敢闖的代名詞,而是所謂的「土豪、富二代」。
  • 出國留學的都是富二代?看看在海外打拼的人們有多難!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還沒有出國熱,留學熱等話題。一般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也都是家境相對富裕的。而在當時,「留學垃圾」的現象也逐步顯現出來。03年《中國青年報》公開提出了這個概念。也使留學生這個群體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留學生「富二代」超有錢的生活體驗是怎樣的?害,原來也不過如此
    在出國留學的群體中,確實有很多富二代,但真的只是少數。多數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學生族而已。 住著正常物價的房子,開著一般水平的車子,讀得起公立,讀不起私立,買得起普通牌子,買不起奢侈品,生活費是夠用和剛剛夠用。 雖然不至於窮到買不起機票回國,但也得精打細算一番好買到便宜一點的經濟艙。
  • 幹部子女出國留學:出國沒問題,信息應公開
    兩會期間,針對幹部子女出國留學問題,宗立成委員接受採訪時表示,幹部送子女出國是公民權利,應該得到更多社會關愛和尊重,葛劍雄委員則認為,出國沒問題,信息應公開。(3月7日新京報)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近年來,我國外出留學人員每年大約以20%的速度在遞增,2011年出國留學總人數超過了30萬人,其中赴美留學人數就達到15.7萬。出國留學對中國很多家庭來說已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留洋潮的風起雲湧一方面說明了中國人越來越富裕,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送子女到國外學習,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大家對國內教育認可度並不高。
  • 留學失敗回爐充電 武漢「富二代」回國上技校(圖)
    漫畫/彭翠琳  武漢晨報訊在國外大學留學(微博)一年,最終選擇棄學,回國上技校。16日,記者在武漢第一技校找到這位「富二代」學生於海(化名)。  「我現在什麼都不想談,我走自己的路很好。」剛剛下課的於海,表示不希望現在的生活被打擾。  於海提供給校方的資料顯示:來自武穴的他,幾年前考上武漢一所三本院校,棄學後赴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西班牙語,最終留學阿根廷洛馬斯德薩莫拉國立大學企業管理專業。一年後肄業回國上武漢第一技校。  記者從於海班主任李軍那了解到於海放棄留學的一些情況。於海選擇留學,是在國內沒考上滿意的大學。而選擇阿根廷,完全是因為對足球的愛好。
  • 什麼樣的家庭條件,孩子才適合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時尚。孩子出國留學不單單只看孩子的素質和學習能力等,還需要衡量家庭是否能夠支持留學。孩子出國留學不僅需要家庭提供經濟上支持,還要提供思維和視野的支持。如果普通家庭具備這些條件,一樣也可以出國留學,享受國家化的教育。
  • 什麼樣的家庭條件才適合留學?留學党家境大調查
    一方面國外的學費和生活費容易給人造成巨貴的印象;另一方面媒體喜歡報導富二代在國外如何揮霍的新聞,容易給人造成出國的都是土豪的印象。「富二代」、「官二代」只代表了極少部分人群,但通過網絡力量的誇大,這極少部分人群就被當成了全部。
  • 不同家境的他們都是怎麼出國留學的?
    老生常談的留學問題,很多人會認為那些出去上學的人家裡,一定是財力十分雄厚、非富即貴......久而久之,留學,變成了權貴人家的象徵。而如今,留學越來越趨於平民化,現在的留學開銷已經越來越適合中產家庭和工薪階層家庭,一年差不多一二十萬的留學費用,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和我國經濟的發展,留學變得不再「難」。
  • 「單親家庭」給家庭帶來了什麼
    7.單親家庭的孩子都缺乏教養。    8.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相處。    9.造成越來越多的夫妻分居或離婚的原因是女性只顧事業,只為自己、不顧孩子。   ★單親家庭父母的迷思:  1.這是前世造的孽,都是我命不好。    2.一切都是我的錯。    3.一切都是他­她的錯。
  • 出國留學巧理財 家庭存款證明各國要求不同
    孩子出國留學,家庭存款證明有什麼樣的要求?該如何準備?出國後學生如何理財?7月31日,武漢晨報與中信銀行出國金融中心聯手,舉辦第二屆留學與教育諮詢會,除現場為家長提供國外院校相關信息外,還為家長提供出國留學方面的金融服務與理財指導。日前,記者採訪了中信銀行出國金融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提前為讀者打探留學理財和金融業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