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統天下時,強大的齊國為何按兵不動,四十多年不起戰事?

2021-01-08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實力都十分的均衡,地處邊陲的秦國並不強盛,甚至一度被晉國攻擊,直到三家分晉秦國趁機佔領了崤函要地,才讓秦國有了安穩發育的時間,而這時候山東六國卻開始了內鬥,在吞併小的諸侯國的同時,各國也在不斷爭鬥中消耗了兵力。

等到嬴政繼位的時候,山東六國已經疲弱不堪,跟秦國相鄰的趙國和魏國以及韓國都因為多年內耗不是秦軍對手,只能被秦國慢慢消耗,於是他們打算繼續用蘇秦的辦法合縱,可是齊國卻不願意再加入合縱大軍。

齊國在春秋時期一直都是大國,不僅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而且還有一飛沖天的齊威王,更是擁有當時第一學府之稱的稷下學宮,實力強橫的齊國是合縱的主力軍之一,是什麼原因讓他選擇按兵不動,坐視秦國一統天下呢?

首先就是範雎定下的「遠交近攻」策略了,在秦昭王的時候範雎作為秦國的丞相,為秦王定下了這個策略,而這個策略跟張儀後來的連橫不謀而合,就是將遠方強大的齊國聯合起來,然後再削弱臨近秦國的三晉。

之所以選擇齊國就是因為燕昭王時期樂毅曾帶領著五國大軍想要滅絕齊國,齊國跟這幾個國家都有著不小的仇恨,而且齊國地理位置上離秦國最遠,就算秦國佔領了三晉還有楚國作為緩衝地帶,不會引起齊國的驚懼。

其次就是齊王目光短淺,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一代的齊王起用了他的舅舅作為丞相,而秦國不惜重金買通了這位丞相大人,所以目光短淺的齊王就像趙國的郭開一樣,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不少貢獻。

他覺得只要跟秦國通商,不出兵幫助其他幾個國家,秦國就會跟他劃江而治,結果沒想到秦國滅六國的腳步根本沒有停止,一舉攻克了臨淄滅亡了齊國。

最後就是合縱對齊國沒有利益,「天下紛紛皆為利來」,第一次合縱攻秦的時候齊國確實參與了行動,但是最終獲利的還是與秦相鄰的三晉,齊國耗費錢糧無數卻一點利益都沒能得到,齊王還懷著讓三晉與秦相互消耗的心思,想要坐山觀虎鬥。

等到各方的實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齊國再發兵獲得一些好處,結果齊王沒有料到秦國的實力已經強大到沒有人能夠抗衡的地步,等到三晉滅亡和楚國危急的時候,齊國想發兵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當王賁大軍奇襲臨淄的時候,已經四十多年沒有打過仗的齊國選擇了不戰而降,秦始皇也完成了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其實早在韓國滅亡的時候,齊國就應該有所警覺了,畢竟當時秦軍是直接滅掉國祚的。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口碑撲街,變宮鬥劇,42集不親政的嬴政忘了一統天下嗎
    嬴政跪在華陽太后面前痛哭流涕:「難道寡人就不是您的孫兒嗎?我是您現在唯一的親人啊!」華陽太后沒有理會,轉身對弟弟說:「讓嬴異人做王,是我羋姓為秦國、為天下做出最大之功勞!因為這樣才有今王。」《大秦賦》演到33集,可嬴政還沒親政,嫪毐和帝太后的孩子也沒被發現,嫪毐成為第二大政治勢力也看不出端倪!
  •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大秦賦為何只拍到齊亡,嬴政問鼎帝尊?因為天下凝一之後,秦帝國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創作秦帝國歷史劇的導演所不願呈現的。無論是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巨作的作者,還是歷史劇的導演,其目的都是在為始皇帝正名,亦或是為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始皇帝。
  • 養士三千的孟嘗君,為何不能讓齊國強大?
    可問題來了,既然孟嘗君田文如此本事了得,那他為何卻不能使齊國強大起來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孟嘗君的身世說起。一、棄嬰變太子,孟嘗君華麗蛻變孟嘗君雖然後來聲名顯赫,但他的命運其實也挺悲慘的。首先,他的母親是父親田嬰的「賤妾」,在子以母貴的時代,庶出的孟嘗君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 大秦賦:嬴政派人告訴太后,說自己是男人了,其實有兩層意思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在劇中,華陽太后安排了一場偶遇,嬴政因此對楚女羋華一見鍾情,一心想娶她,可惜被他母親趙姬知道,百般阻止,趙姬真是夠蠢的,擺出一副監國太后的架子不讓兒子娶自己心愛的女子,還把別的女子硬塞給兒子。
  • 齊國曾強盛一時,為何戰國後期卻逐漸淡出了視野?原因有三
    熱播劇《大秦賦》已經播放到了50多集,除了戲份最多的秦國之外,其餘各國也很熱鬧,不是合縱攻秦就是想扶正成蟜取代嬴政或交好於秦國,國君也都一一登場,唯獨齊國除了公主離秋嫁給秦王嬴政露了次面,整個齊國只是偶爾有使者出使他國,幾乎不見齊國君臣的身影,那麼齊國曾強盛一時,為何戰國後期卻逐漸淡出了視野?
  • 《大秦賦》嬴政為何說自己是男人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而嬴政派人來給趙姬說了一句話,說自己已經是男人了,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1、嬴政派人告訴趙姬自己已經是男人待嬴政興致勃勃回到章臺宮,趙姬早在正殿等候多時,呂不韋和嬴傒分別端坐兩旁,神色肅穆,令人深感窒息。
  • 《大秦賦》第62集:繼「車同軌」後,嬴政開始「書同文」
    嬴政一統天下後,廢分封,行郡縣。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但這並非只靠一道政令就可實現。戰國七雄,文字、軌距、貨幣、服飾等各不相同。六國合縱的關鍵在齊國,嬴政要齊國商人必須使用秦篆,欲藉此來破解六國的合縱。
  • 成語大全:按兵不動的故事
    按兵不動成語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呂氏春秋·恃君覽》  【釋義】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時機不成熟的時候貿然行動是要付出代價的。
  • 《大秦賦》:明知羋華是華陽太后安排的,嬴政為何還要娶她呢?
    讓羋華回楚國的是嬴政,現在將她留下的也是嬴政,他知道這是華陽太后的陰謀,而羋華就是這場陰謀的棋子,他也思量過掙扎過,他已經嘗試放棄,可是他還是無法忘記羋華。與此同時,趙姬太后也是不甘示弱,讓嬴政娶來自齊國的離秋。在兩難之下,李斯建議兩個都娶。最終,羋華和離秋都嫁給了秦王嬴政。
  • 《大秦賦》嬴政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細思極恐
    #電視劇大秦賦#文/羅小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鄔君梅、李乃文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講述了傳奇歷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張魯一飾演的是秦王嬴政,他高瞻遠矚,霸氣沉穩,志向遠大,一路經歷了成長和蛻變,終於縱橫馳騁橫掃六國。雖然嬴政看起來不近人情,實則內心擁有不一樣的溫情,尤其是面對皇長子扶蘇的時候,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滿滿的父愛。那麼嬴政如此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呢?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們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叛亂雖然被平息了,但秦王嬴政為了根除禍患,依然還是將還在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了。趙王遷:流放之後被活活餓死趙國是第二個被滅亡的國家,自趙武靈王時期開展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大增,成為了關中六國中國力最盛的國家,也是和秦國爭奪霸業的勁敵。
  • 大秦帝國中奠定統一基業的嬴駟、嬴稷和嬴政誰更厲害
    言歸正傳,要想回答問題,咱得先把人物關係梳理一下,嬴駟、嬴稷和嬴政到底都是誰呢?咱們按照時間來排序:一、嬴駟嬴駟是秦孝公之子,他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人,他就是秦惠文王。二、嬴稷嬴稷是秦惠文王之子,他就是秦昭襄王,同時他也是秦國乃至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之一,他一共在位56年,他在位期間多戰事,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在位時期是秦國走上統一之路的決勝時代。
  • 齊國滅宋為何招致諸侯強烈反彈,難道齊國滅宋是一個失誤?
    這場大戰之後,齊國遭到了五國聯軍的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姜氏、田氏苦苦經營八百年之久的齊國大業也就此凋零。當我們去追溯這段歷史的時候,便能發現,實際上這場戰火的起源,在於齊國滅宋的舉動。正是齊國這樣一個舉動,使得其招致了列國的強烈反彈。這個時候,我們便會產生疑問了,齊國滅宋為何招致諸侯聯合遏制,難道齊國滅宋是一個失誤?
  • 趙姬和嫪毐愛得如膠似漆,嬴政為何要棒打鴛鴦?嬴政不得不這樣做
    因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在秦王嬴政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建立秦朝後,嬴政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開創「皇帝」稱號並首先使用此稱號,自稱「始皇帝」,嬴政稱帝後,也稱為「秦始皇」。母親趙姬也因此被追尊為「帝太后」,趙姬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太后」。
  • 《大秦賦》嬴政追羋華另有深意?到底是怎麼回事
    嬴政必須這麼做。要不然,一個是有監國之權的太后,一個手裡拿著王璽,兩人串通一氣,他想早日親政真的是難上加難。嬴政氣母親的不爭氣,事事不為自己著想也就罷了,偏偏還和呂不韋一起欺負自己,他只有兵行險招了。羋華是謀劃的一部分狩獵場初見羋華,嬴政是驚豔的。
  •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 講述嬴政的奮鬥故事
    《大秦賦》:影像敘事的歷史觀照——講述秦王政的奮鬥故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時隔兩千多年,秦風猶在耳,令人血氣澎湃,也令人熱淚盈眶。嬴政是距今2300多年前的秦國公子。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兩千多年以來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為何不直接將秦國滅掉?
    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為何不直接將秦國滅掉?在歷史上的戰國初期,魏國是當時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國家。但是他們卻沒有一舉將秦國殲滅,這才有了後來秦國一統六國的局面。說到秦國和魏國之間的關係,還略有些複雜,他們之間的各種糾葛還延續了春秋時期秦晉兩國的關係。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了解到的秦晉之好。
  • 《大秦賦》看到44集才明白 嬴政追羋華另有深意我們都誤會了
    《大秦賦》看到44集才明白 嬴政追羋華另有深意我們都誤會了時間:2020-12-15 23: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看到44集才明白 嬴政追羋華另有深意我們都誤會了 歷史劇《大秦賦》走到第44集,嬴政終現帝王之氣,原來以前所有的軟弱都是權衡利弊後的選擇
  • 讀懂田氏篡齊為何不改國號,便明白:周公不叫姬旦,嬴政不叫趙正
    春秋時周天子失勢,而到戰國時期,則徹底淪為擺設,標誌是三家分晉、田氏篡齊。為何是這兩個事件呢?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以下克上。戰國以前,無論諸侯間怎麼兼併,大國吞併小國,那是諸侯間的戰爭。雖說諸侯有的是公,有的是侯,地位有高有低,但他們的本質都是君主。君主吞併君主,誰也也無話可說。但韓趙魏呢?他們是晉國的六卿,是臣屬。
  • 戰國七雄實力對比,秦國並非最強為何秦始皇能一統天下?此人功不可沒!
    可想而知,在戰國末期,秦國的綜合國力是多麼強大。但是在戰國七雄之中,國土面積楚國最大,人口魏國最多,經濟齊國最強,那為什麼最後會是當初實力較弱的秦國統一中國了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戰國七雄各自的綜合國力,看看各國之間的實力是如何演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