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時候我們對一些風俗、文化表示不認同的時候,父母常常會告誡我們「你可以不信,但不要違背,也不要去嘗試」;而我和我的兄弟一直是村裡比較乖的孩子,很少去搗亂。
而去年當我把父母接到深圳後在一次聊天中,母親告訴我鄰村的一個小孩因為在祖祠的香爐裡搗亂,後來成了啞巴。當時,我是驚訝不已,問了其大致的事情經過;原來這個小孩在祖祠裡面玩的時候看到大人們都是把貢品放到貢臺上,再在香爐裡插上三炷香;供奉祭祖在我們那裡是非常講究的,每年大年三十、初一、十五,還有紅白喜事這是都必須做的。
也不知什麼時候,他和小朋友在祠堂裡面玩耍,而他卻調皮地把香爐從供奉臺上拿下,在裡面大小便,還說「吃吧!吃吧!」,也不知當時其他人是什麼反應,不過事後大人都覺得他只是一個孩子,沒必要計較,所以也就沒有當回事。可是時隔不到一年時間,這孩子突然有一天就不會說話了,只能「呀呀呀」的叫了,這時大人才知道闖禍了,可是卻為時已晚,孩子已經再也不會說話了。
在我的記憶裡,在祠堂無論做什麼都是需要格外小心的,因為這是自己的祖祠,而村民之間不論有多大的仇,只要進入祠堂,都不能在這裡吵鬧和動手;而且,即使兩家有仇,只要一遇到紅白喜事,那都得放下所有恩怨進而相互幫助。還有,如果祠堂出現牆體老化、瓦片掉落、房梁老化等問題時村民們的每家每戶出錢出力進行修繕。而在這裡無論大小的事情,只要是村民的事,都得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