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鴉片戰爭的起因說成是「英國以幫助當時的中國禁菸為由出兵」,這種明目張胆給鴉片戰爭洗白、連英國人都不敢做出來的事情,居然在香港發生了,而且還是教師給小學生講課時這麼說的。又是那個老問題,香港的「毒師」「毒教材」還要為害多久?
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4月29日報導,市民陳女士(化名)爆料,她28日與孩子一起觀看小學二年級常識的網課,教師講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這一課時,公然歪曲歷史,這樣描述鴉片戰爭的起因:「英國想以禁菸為理由派兵攻打中國。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呢?就是由於英國發現中國當時很多人吸菸,吸食菸草,這個問題相當嚴重,所以他們為了消滅這些叫做『鴉片』的物品,就發動了這場戰爭。」
無比震驚的陳女士趕緊仔細翻看孩子的教材,發現課程配套教材《朗文常識童看歷史2C》一書中,在介紹內地民生百態時,只選用了北京霧霾和雲南地溝油的新聞,缺乏正面案例。陳女士說,「相關教師在介紹國旗和國徽時照本宣科,難以讓學生有深刻印象,而關於內地的負面新聞,則讓學生進行深度分析。」例如,教師讓學生搜集內地旅客與香港市民發生衝突的新聞報導,並向全班分析匯報,有刻意放大兩地矛盾之嫌。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難以作答,陳女士質疑相關偏頗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否旨在引導學生產生「仇中」思想。
教師公然給鴉片戰爭洗白事件已經引起家長震驚。涉事學校嗇色園主辦可立小學稱,校方正處理事件,稍後才能回復。而香港教育局則暫未有回應。
現時政治滲透校園,教師公然誤導學生,在香港已是大問題。去年夏天開始的「修例風波」更是將香港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部分老師將錯誤理念教給學生,部分教材把關不嚴,出現錯誤引導的內容。尤其是通識科,由於與社會事件緊密聯繫,落實時卻存在漏洞,容易讓別有用心者傳播及滲透偏頗信息,令部分學生受到「毒害」。
香港的教材分為兩種,一種是教育局審定的由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另一種是「校本教材」,這種教材主要是學校老師整理的一些學習資料等。而屢次出現問題的教材,就是後者。在某種程度上,校本教材的重要性超過了出版社出版的課本,因為在香港實際教學狀況之下,排第一位的實際上是校本教材,而非出版社教材。而校本教材之所以屢次出現問題,根源在於教育局對校本教材的把關和監管幾乎完全缺位,導致對校本教材的規範存在巨大漏洞。
「毒師」「毒教材」的惡果在「修例風波」中盡顯,至今已有涉及300多間中小學的超過2000名學生因涉嫌暴動、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等原因被捕,其中最小的只有11、12歲,這讓香港整個社會震驚。隨著止暴制亂的推進,隨著社會反思的深入,呼籲通識教育檢視問題的聲音越來越強。
今年1月3日,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通過立法會議員容海恩的建議,決定成立小組委員會研究香港幼兒園、中小學教材的編制和監管,審視校本政策對教科書編制和監管的影響。
針對反對派的阻撓,容海恩有力辯駁說,通識教材不送審本身就有很大隱憂,學生在不完全具備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教師及教材灌輸的政治思想影響。因此,對於教師編寫的教材必須提前審核,若發現偏頗之處應及時處理,而不是在教材已灌輸給學生後才作出投訴。
容海恩的建議通過後,一方面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通過設立小組,監管香港中學、小學、幼兒園的教材編制;另一方面香港教育局也將會要求學校進行專業監察,發現相關問題後,香港教育局再跟進處理。
毫無疑問,這次教師給鴉片戰爭洗白,以及家長在教材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都等待著教育局方面的回應和處理。痛定思痛,革除痼疾,香港教育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文丨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