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我們的道德發展,經歷了6個階段

2020-12-27 倚龍的情感俱樂部

大家好,歡迎來到「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人的道德發展」這個問題。

一、到處都是「兩難的道德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兩難的道德問題。而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就是這些兩難問題的濃縮。

比如,在世界名著《悲慘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讓一開始之所以入獄,是因為他姐姐的孩子快餓死了,而他沒有錢,所以去偷了一塊麵包。

關於「冉阿讓該不該偷麵包」這個問題,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道德評判標準,甚至,每個讀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法也都不會一樣。

二、「道德發展」跟蹤實驗

在心理學的歷史上,也有一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問了被試者一個類似「冉阿讓該不該偷麵包」的問題。

科爾伯格找了58名年齡在10歲到16歲的男孩作為被試者,他給男孩們講了一個兩難的道德故事,來記錄和研究男孩們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這個故事是:妻子患了重病,丈夫沒有錢,就去醫院給妻子偷藥。

之後,科爾伯格用了20年時間,跟蹤研究了這58名男孩對這個故事的持續看法。

根據這58名男孩的持續看法,科爾伯格得出了人的道德發展,經歷了6個階段。

下面就來依次講一下這6個階段:

三、「道德發展」的6個階段

1.服從和懲罰階段

我們會根據結果會不會受到懲罰,來判斷是非對錯。

2.相對功利階段

我們會根據結果有沒有好處,來判斷是非對錯。

以上的第1和第2 階段,可以合稱為「前習俗水平」。

「前習俗水平」一般發生在我們9歲之前,這時候,我們會認為道德行為是固定的、絕對的,是非對錯取決於行為的結果

3.好孩子階段

我們會根據行為能不能幫助他人,使他人開心,來判斷是非對錯。

4.遵從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的階段

我們會根據行為是不是遵從了權威,維護了社會秩序,來判斷是非對錯。

以上的第3和第4階段,可以合稱為「習俗水平」。

「習俗水平」一般發生在我們的青春期到成年初期,這時候,我們會考慮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僅僅憑藉結果。

5.社會契約階段

我們會認為權威確實應該尊重,但是那些不好的權威和規定,也應該被廢除。

此外,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個人的權利、我們的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6.普遍的倫理原則階段

我們會認為我們的「良心」是最終的判斷標準,我們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被尊重的權利

以上的第5和第6階段,可以合稱為「後習俗水平」。

「後習俗水平」基本上只有10%-15%的人才能達到。

四、總結

今天,我們講了「人的道德發展」的問題。

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給58個男孩講了一個「妻子重病,丈夫沒有錢,於是去醫院偷藥」的兩難的道德故事,並記錄了男孩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在之後的20年中,科爾伯格對這58個青少年進行了跟蹤研究,記錄了他們不同年齡階段,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最後得出了結論:我們的道德發展,經歷了6個階段,分別是服從和懲罰階段、相對功利階段、好孩子階段、遵從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階段、社會契約階段、普遍的倫理原則階段。

最後,想再說幾句:

人的一生很漫長,人的一生都在改變

同一本書,同一段話,可能過幾年再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觸了。

不過,也不要覺得以前的那個自己傻,總是在後悔「為什麼以前要做這件事」,「為什麼以前沒有做那件事」。

要知道,這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要是你覺得過去的你太傻,那麼你應該高興,因為你在不斷成長、不斷變好

要坦然面對過去的自己,因為那個自己,也是當時的你,覺得最好的那個自己

好了,今天的「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就到這裡。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並且記得收藏、轉發、評論。

我們下期再見,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之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心理學十一大理論他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道德判斷》),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兒童道德判斷的兩級水平。皮亞傑認為,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發展處於他律水平,即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10歲以後,兒童的道德發展進入自律水平,即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大多依靠自己的內在標準。
  • 孩子品德發展的6個階段
    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徵,是德育科學性的出發點。兒童從出生到成熟,在品德結構上,大約經歷六個重大時期:0~1歲,是適應性時期。這個時期不可能有道德認識,也不可能有意做出什麼道德行動來,嬰兒需要的是有規律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
  • 教育心理學考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模塊常考考點,出題方式多為選擇題。科爾伯格在皮亞傑的理論的基礎上對兒童的道德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統的擴充,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兩難故事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漢斯偷藥」。故事的主要情節為:漢斯的妻子得了重病,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夠救她,而這種藥只有一個藥劑師能夠配置出來,藥價十分昂貴。
  •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的考試中,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經常考察客觀題,需要把階段、年齡以及特徵一一對應,下面給大家去詳細介紹一下這塊的內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研究兒童的道德判斷發展水平。
  •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是我們教師招聘考查的內容裡相對來說比較重要,多以選擇題的方式考查,但這裡的知識點很容易混淆的點,因此首先要與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進行區分,其次自身的三水平六階段也不能混淆。考點一:人物故事對應:皮亞傑——對偶故事法(打碎20個盤子和一個盤子),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故事法(漢斯偷藥)。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科爾伯格的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招聘中主要以單選、多選、判斷、不定項的形式來進行考查。需要我們結合道德兩難故事法來進行理解。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跟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一樣,他認為兒童的道德也是分階段的。
  • 心理學告訴你兒童道德發展的六個階段
    道德是我們今天常常掛在嘴邊的一詞,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善惡有著明確的分界線,這也致使我們對道德這種可以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社會意識形態有著很深的認識。中華民族經常把道德和傳統思想相掛鈎,強調道德的共同性,而西方的一些學者則從個人角度出發,研究個體道德水平的發展情況。
  • 【理論知識】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心理學時,受到讓·皮亞傑著作的啟發,對兒童面對倫理困境所作的反應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寫作的博士論文中,創立了這一理論,概述道德發展的階段。柯爾伯格用道德兩難故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兒童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總共分做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這個水平的特點是:著眼於行為的具體後果與自身利害關係,這個水平有兩個階段。
  •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模型
    ,著重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提出了「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國際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響。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模型Kohlberg stages of moral 柯爾伯格在80年代初對其理論作全面的總結時,提出了他的最新的、最全面的、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修正的道德發展階段模型。
  • 教招備考——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的考試中,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經常考察客觀題,需要把階段、年齡以及特徵一一對應,下面給大家去詳細介紹一下這塊的內容
  • 教育心理學考點之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在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中還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都是一個重要考點。只要是教師資格或教師招聘考試,總少不了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考查。今天中公老師帶領大家玩轉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一、理論概述科爾伯格對道德發展的研究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的。
  • 皮亞傑、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重難點梳理
    2品德的心理結構道德認識對道德規範的認識品德結構的核心道德情感伴隨道德認識而產生的情感如對忠臣的崇拜,對佞臣的討厭道德意志能否堅持、抵禦誘惑道德行為與道德有關的行為衡量道德品質的標誌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題型:客觀題、簡答題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 我們必須經歷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
    皮亞傑的理論認為,我們必須經歷四個認知發展上的階段。 第一階段,感知運算階段。 First,the sensori-motor stage. 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第三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第四階段是形式運算階段。 Third 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and fourth the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無論年齡如何變化,只有在經歷了各個階段之後,我們才能獲得完整的人類智慧。
  • 乾貨|我國對道德發展階段如何劃分的?
    各位同學,我們在備考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道德發展階段論,如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論和柯爾伯格三水平六階段理論,但是我們國家對道德發展是怎樣界定的呢
  •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之各階段的涵義理解
    在有關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的考試中,同學們普遍反映教育心理學是一大難點,尤其是兒童道德發展階段,很多同學不理解什麼意思,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考察對於涵義的理解:所以,以表格的方式將最核心的涵義給大家標識出來,輔助大家理解。一般以選擇題為主。
  •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論(後兩個階段)
    一個人的道德發展水平受制於其認知水平。皮亞傑認為兒童在2-7歲的時候,認知發展水平處於前運算階段。
  •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知識——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1958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心理學時,受到讓·皮亞傑著作的啟發,對兒童面對倫理困境所作的反應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寫作的博士論文中,創立了這一理論,概述道德發展的階段。柯爾伯格用道德兩難故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兒童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總共分做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這個水平的特點是:著眼於行為的具體後果與自身利害關係,這個水平有兩個階段。
  •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階段」考點知識梳理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階段」考點知識梳理一、教育心理學發展階段1.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學在初創時期多以普通心理學的原理解釋實際的教育問題。重點注意:布魯納1994年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為:主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會文化研究。二、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皮亞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發展的。
  •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知多少?
    一、科爾伯格通過改進皮亞傑的研究,提出兒童道德判斷能力發展經歷三級水平和六個階段。三級水平分別是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後習俗水平。同時,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用情景故事設置道德衝突並提出道德問題,讓被試在自己的反應中「投射」內心的觀念,反映出個體的道德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