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模塊常考考點,出題方式多為選擇題。
科爾伯格在皮亞傑的理論的基礎上對兒童的道德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統的擴充,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兩難故事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漢斯偷藥」。故事的主要情節為:漢斯的妻子得了重病,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夠救她,而這種藥只有一個藥劑師能夠配置出來,藥價十分昂貴。漢斯想了很多辦法都得不到這種藥,他到處借錢也沒有借到,他哀求藥劑師,藥劑師也無動於衷。如果再得不到這種藥,他的妻子便熬不過當天晚上了,於是漢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藥。故事講完以後,研究者會向被研究的兒童提出問題:漢斯該不該去偷藥?為什麼?
處在不同的道德發展階段的兒童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他們的理由便是做出判斷的依據。科爾伯格據此研究把人的道德發展分為了三個水平,每個水平包含兩個階段,所以一般我們也把他的理論稱之為「三水平六階段」。
一、前習俗水平:
(1)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這個時候兒童還沒有形成道德觀念,還沒有道德意識,他們判斷的依據就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讚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所以這個階段的兒童回答不該去偷藥,因為偷藥會受到懲罰,是不好的。
(2)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這個階段兒童在回答時會提出自己的問題:漢斯的妻子對他好不好?如果好,他們就覺得漢斯應該偷藥,因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們就覺得漢斯不應該偷藥,因為不符合他的利益。
二、習俗水平:
(1)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並總是儘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讚賞的行為。
所以兒童會提問:其他人是怎麼看的?如果大多數人都支持漢斯偷藥,那麼他們就覺得應該偷藥,因為偷藥符合大家的意見;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對漢斯偷藥,那麼他們也會覺得不應該偷藥,因為偷藥不符合大家的意見。
(2)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尊重法律的權威,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範去行動。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範,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範去行動。
所以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回答不該偷藥,因為偷藥觸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三、後習俗水平:
(1)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處於這一水平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範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但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所以這時兒童會覺得既然漢斯偷藥救人會觸犯法律,那麼說明現在的法律考慮的還不夠多,應該進一步修改。
(2)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準進行思考。在根據自己選擇的原則進行某些活動時,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在這個階段上,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
這個階段的兒童回答沒有什麼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漢斯無論如何也該去偷藥。
練一練:
1.【單選題】按照科爾伯格的理論,以人際關係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的道德發展階段處於(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準習俗水平
1.【中公解析】B。解析:習俗水平包含兩個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2.【單選題】科爾伯格道德判斷發展階段論的觀點,只根據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的兒童,其道德判斷發展水平處於( )。
A.「好孩子」取向階段 B.良心或原則取向階段
C.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D.權威和社會秩序取向階段
2.【中公解析】C。解析:懲罰服從取向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形成道德觀念,還沒有道德意識,他們判斷的依據就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讚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