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道與文學。
為什麼要為一條街,寫三個故事?如果這條街是陝西北路,而這三個故事都是網文呢?
這條梧桐掩映的馬路,上海人都不陌生。陝西北路,舊名西摩路,它南起延安中路接陝西南路,北至蘇州河畔的宜昌路。近代史上,宋氏家族、榮氏家族等達官貴人、洋商富賈、名流學者、愛國志士聚居在此,留下了辛亥革命後南北和談、蔣宋聯姻等豐富的歷史記憶。這裡還曾是猶太人、西班牙人的聚居區,遍布名人故(舊)居、典型風格建築、歷史遺蹟等20餘處。
舊聞之外,陝西北路正創造著新的故事。12月17日,「陝西北路主題網絡小說創作討論會」在陝西北路600號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展示諮詢中心舉行,君天、夢風、閒聽落花三位網文作家受邀為這條街創造三篇網絡小說。
「陝西北路主題網絡小說創作討論會」舉行
實際上,從2016年年末起,陝西北路600號每個月就已經至少有一次與網絡文學的約會,時間通常是周五晚上。中心運營人、上海樂敬文化總經理吳斐把周五晚上的講座取名為「陝西北路網文講壇」,網文講壇是形式,陝西北路就是這個活動的「冠名商」了。
此前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文學註冊作者有1750萬人,網絡文學用戶突破了4.6億。而上海因為有閱文集團等網文領域的大廠牌,歷來也算網絡文學的重鎮。作家陳村是上海網絡作家協會首任會長,在他的邀請下,吳斐開始運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到今年年底,已經舉辦了45期,從全國各地前來作客的各類型網文作家超百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團隊是講壇的最新一期嘉賓,由她領銜北大中文系網絡文學研究團隊編撰的《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如今就放在小樓一樓的書柜上。
陝西北路600號的空間不算大,用作講壇的是二樓一隅,推門進去,沿著木樓梯不消幾步就能抵達。臺上嘉賓自不必說,都是網文領域的佼佼者。臺下觀眾就更有趣了:有剛下課趕過來的學生,立志以寫網文為業;有網文愛好者,奔著「追星」來;更有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老鄰居,趕來瞧一瞧網文這一新鮮事物。這些都構成了這棟小樓彌散出的網文生態。
陳村是講壇的常客,有時是嘉賓身份,許多時候也是網文的研究者、觀察者。幾年前,上海網絡作家協會創辦了雙月刊《網文新觀察》,以追蹤網文發展、溯及網文歷史、開展文學批評、介紹網絡作家為己任,陳村曾擔任主編。
「網文講壇談的是網絡文學的創作,但由於身處歷史文化名街,我們想讓網文與城市生活更有相關性。」走進小樓的熟面孔越來越多,吳斐也多了個「吳掌柜」的外號。此次受邀寫作的君天、夢風與閒聽落花,都曾是網文講壇的嘉賓。
上周二下午,在「吳掌柜」的帶領下,網文作家們在陝西北路上整整走了一下午,從陝西北路600號出發,經西摩會堂、辭書出版社、懷恩堂,一路到馬勒別墅,最後回到榮宅。
行走結束,作家們的創作已提上日程。擅長歷史題材寫作的君天,前不久剛完成上海網絡作協「紅色起點」系列的報告文學寫作。他計劃寫一個諜戰故事,而陝西北路就可以作為一個主人公情報交換的發生地。夢風擅長職場文,今年疫情期間寫的《一諾必達》講述快遞界的故事,獲得閱文集團 「我們的力量」抗疫徵文大賽一等獎。他計劃寫一篇與心理諮詢有關的小說,陝西北路可作為主要人物工作、生活的場所。「辦公室可以放在中信泰富,居住地可以放在陝西北路,還有網紅到陝西北路著名景點打卡,小說會把故事和當今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夢風說。閒聽落花是女性網絡文學人氣作家,她的作品將分明暗兩條支線,通過兩代人的對照,觀見舊時西摩路與當下陝西北路間的變遷。
「這條馬路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哪怕不進行更多的演繹,就是一個值得書寫的地方。」君天說。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