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神探》:以天神和惡魔為支點,淺析「善與惡」的真正定義

2020-12-13 LF藍澈夫人

文 || LF·藍澈夫人

圖 || 網絡

原創不易 ||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2年我在重慶工作時偶然發現一種現象:「有華萊士就有享哆味、有肯德基就有德克士、有鏈家就有到家了;這些企業相互競爭,卻又誰都扳不倒誰,只能相互依存。」

這世上除了利益共存之外,還有另一種共存、共生就是「善與惡」,今天善壓過了惡,明天惡又強過了善。此消彼長各領風騷,正因為每個人對善與惡的理解不同,亦或是被雙方同化,以及環境使然等因素才導致人們不能和諧地生活。

故此就衍生出了「善與惡」生活中隨處可見這兩者之間的故事,就好比24小時分日晝和夜晝,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在《地獄神探》這部電影中就存有「善與惡」的故事情節,更告知觀眾在多姿的世界中善惡本就是同在的,誰也無法磨滅其中一者;除非先抹掉人性,因為善惡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地獄神探》是改編艾爾·摩爾同名小說,這部影片隸屬美國DC漫畫超級英雄系列。同時《蝙蝠俠》也是由漫畫改編達到了一種無人突破的境界。《地獄神探》則是從一個獨特、新奇的角度,把劇情地故事真實化了,就像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一般。

影片主要講述了主角康斯坦丁(基努·裡維斯飾)出生就有特殊的異能(能看到平常人看不見的東西)幼年的他是十分痛苦的,試著以自殺得到解脫。但並沒有如他所願;之後得知天神和惡魔的協議後(誰也不能插手人間之事,只能讓人類自己選擇天堂和地獄,自殺者不得進入天堂)就嘗試用自己的異能幫助人間剷除違背規則的惡魔,想用做好事的方法獲得通往天堂的車票。

今天我就以天神和惡魔作為支點,進行探討善與惡地真正定義

01、康斯坦丁由「私心地善行」轉變為「無私地獻身」最終是做到了真正的善

私心的意思就是為自己的利益去爭執、爭論、不惜一切代價獲取自己的利益,更不顧及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達到維護自己利益的目的。

因為私心去行善事的人比比皆是,從道德角度來說,私心地善行無法得到他人真心的傾佩和信服,不過也不會招致過多的鄙夷。作為旁觀者更不能命令、要求一個人去施行善行,因為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每個人都得做善事而不求回報。

一個人心存善心,那麼不用任何人告誡他該怎麼做,要何時做;他自己有自己的方式去施行他自己所定義的善意之舉。一些做好事不求回報的人,無論他所幫助的人有沒有報答他,他都不會有任何的情緒。因為從一開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自願的,沒有任何外界壓力的驅使

如果因為私心做善事而被受施人鄙視,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私心就是為自己謀取利益,把受施人當作謀取利益的翹板,如果沒有利益成分,那麼這個人就不會行善事。

再則,不求回報做善事的人被受施人傷害後,這種受施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人幫助他出於無私善心,對於回報可要可不要,也不會因為得不到回饋就不做善事了。

因為這樣的人從骨子裡就滲透出一股高尚的人格品質,他們把做善事的更多原因是為社會做貢獻,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引導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善,為整個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

《地獄神探》中的康斯坦丁起初因為與生俱來的天賦可以看到遊歷人間的天神和惡魔促使他自殺,自殺後地獄的王和天堂的主,都不願收留他。意外得知天神和惡魔的賭約後,就利用進入天堂的兩大準則信仰和獻身施行私心的維護人間的和平利益,從而達到進入天堂的資格。

這時的康斯坦丁利用了自己的天賦和天堂準則,如果沒有進入天堂法則的規定,康斯坦丁是不會去維護人間和平的。所以康斯坦丁最初是抱著剷除惡魔,希望有一次因為救人被惡魔殺死,達到獻身的法則。如此就能飛升天堂而信仰得無條件的禱告,內心更要堅定不移的相信上帝,康斯坦丁無疑是做不到信仰準則的,只能選取後者

直到他無法解決惡魔之子入侵人間的計劃時,他割破手腕召來了惡魔之子的父親撒坦,才得以破除惡魔之子入侵人間的計劃,人間也是在康斯坦丁的獻身下,才免遭一劫

其實康斯坦丁只有天堂一條路可走,因為地獄有半數的惡魔是他逐個打回地獄的,等到他生命終結的時候去往地獄,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康斯坦丁一直都不相信上帝,如果他沒有去維護人間的秩序就不會得罪惡魔,最終就算去了地獄也會相安無事。

就在康斯坦丁即將踏入天堂時,被撒坦阻止並且從康斯坦丁肺部,取出了多年積累的煙油,從而醫治好了康斯坦丁的癌症。撒坦一直都想康斯坦丁成為地獄的一員,不願讓康斯坦丁成為上帝的人,才醫治康斯坦丁。撒坦對康斯坦丁的善意,正如前面說的私心的善舉

02、天使與惡魔的交易衍生出兩種惡行:一種是「助紂為掠」另一種「本身就是窮兇極惡」

撒坦兒子入侵人間是為了超越父親的罪惡,同時他需要命運之矛上帝之子耶穌的血,以及天使加百利的幫助;最關鍵得尋找一個靈力強大的異能凡人,作為母體才能成功降臨人間。加百利本身就是被世人信奉的天使,竟然與窮兇極惡的惡魔做交易,妄想倚仗惡魔之子控制整個人間。

俗話說:在其位謀其職,什麼樣的身份和職位,應當履行自己職務的責任,而不是越線做出危害他人,乃至整個社群的安定繁榮。與其說加百利是天使,不如說他比惡魔更惡魔,這也是惡行的定義之一。惡魔之子本身就是惡魔,惡魔指對人百害無一益;永遠只會傷害他人。反觀天使的使命就是保護人類,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故此才有善惡之分。

羅曼羅蘭有句名言:「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天使加百利的助紂為掠,毫無疑問是一種惡,自己失去了天使原有的信念,最終被上帝拋棄淪為凡人。命運之矛就是善惡的結合體,落在善良人的手中只要他意志堅定,便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禍端,落在惡人手中只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其實真正的善並非一朝一夕而成的,都是一天一天累積的,成為善人如登山,淪為惡人只需一念之間,這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原因所在。

03、善惡的定義在人心,不在虛構的世界

縱觀整部電影劇情,實則作惡的是人類自己,地獄中的惡魔和天使都不能插手人間事宜,只能憑藉各自的影響,誘導人類選擇地獄和天堂。

康斯坦丁每次驅逐的惡魔都是依附在人類身上,這類惡魔被稱之為混血,就是載體和惡魔已經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踏入人間,而依附只是暫時性的。

如果說人心中的善足夠堅定怎麼會被惡魔附身?面對惡魔給予的力量也能克制自己,不淪為黑暗的奴隸,其實這就是人性太過醜惡,才會讓所謂的惡魔有機可乘

惡魔和上帝也只不過是人為了,區分善惡幻想出來的。影片中開頭和結尾都曾言「自殺的人只能去往地獄,不得進入天堂!」地獄本身就是各種不好的聚集地,一個人自殺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凡是自殺都是沒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人把地獄定義是恐怖的會吞噬人心的地方,失去生活的勇氣自然會去往地獄。而天堂是人們幻想出來的,以達到讓人們行善積德方能進入天堂的藉口,天堂是所有美好的聚集地,因為人都希望自己過得美好一些。

當所有人都覺得行善會使自己過得美好一些,那麼現實生活中就是天堂的所在,如果所有人都是負能量、作惡多端那這個世界就是地獄。善惡就是天堂和地獄的簡稱,也是人類必定會選擇的兩條路!

感謝閱讀

拙文一篇願得斧正

關注LF·藍澈夫人 | 每日更新影視解析作品

相關焦點

  • 波德萊爾:他是惡魔,也是上帝
    可是在他死後,他深刻影響了蘭波、魏爾倫、馬拉美等法國大詩人,蘭波更是稱他為「詩人中的國王,真的上帝」,他還被視為象徵派詩歌與現代文學的鼻祖。這位詩人就是波德萊爾,那本被告上法庭的代表作,叫《惡之花》。因為,那是真正的,獨屬於自己的美。在他看來,美不僅存在於善中,越是骯髒罪惡的土地,就越能生出嬌豔的花朵。詩歌,讓「惡」開出了花,而「惡之花」,即是對惡的反思,對惡的覺悟。波德萊爾所見到的惡,就是將現實中虛偽的,華麗的外衣剝去後,露出赤裸裸的內心。這顆心一方面充滿著欲望,想要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魔鬼與死屍等一切醜惡圍繞在周圍,將精氣消磨殆盡。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關於善和惡的定義,止惡即為行善
    【講記】本章對於【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也即把好的和壞的,兩方面的定義,分別加以說明。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都離不了舉止行動、講話、思想這些活動,佛教稱為【身口意三業】。而且從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既可以表現十種好的,也可以表現十種惡的。
  • 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神,何為魔?
    總會有一群人自認正義、喊打喊殺,但他們口中的惡魔、怪物是真的惡魔、怪物嗎?也許並不是。也許只是因為他們的偏見與恐懼所以才用口水塑造了一個令人驚恐、厭惡的妖魔形象。善與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模糊的定義,我想何為善,何為惡那些大聲指責他人,給予他人下定義的人也很難說清。如同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眾人對於哪吒的惡魔定義。他們大聲指責哪吒是惡魔、是妖怪,憤怒的要求處死哪吒,可最終卻是哪吒用生命拯救了整個陳塘關,而人們害怕惡魔可自己卻並不知道惡魔源於他們自己。
  • 基努裡維斯不拍《地獄神探2》的真正原因!現在是開拍最佳時機
    《地獄神探》又名(康斯坦丁)是基努裡維斯在拍攝完《黑客帝國》系列後,於2005年拍攝的一部根據DC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可是,如今,一晃15年都過去了,《地獄神探》的續集居然還不見蹤影!時間來到2020年,基努裡維斯終於告別了多年的「佛系流浪漢」生涯!
  • 《地獄神探》上映15年,第二部為何遲遲不來
    點「關注」,不迷路,一手八卦,娛樂,影視資訊~《地獄神探》又名《康斯坦丁》,這部著名驚悚恐怖電影改編自DC黑暗漫畫,由基努·裡維斯,蕾切爾·薇姿主演,該片於2005年2月在美國上映,距今已過去整整15年。
  • 超級英雄電影《地獄神探》明明很好看,導演為什麼不拍了?
    2005年,一部基諾李維斯主演的魔幻電影《康斯但丁》橫空出世,在中國也譯作《地獄神探》,電影中,將一個自暴自棄、渴望被上帝接納的驅魔探員塑造的非常完美。《地獄神探》這部影片充滿了頹廢的味道,破敗與詭異充斥其間,宗教、惡魔的兇手,以及不再溫暖和乾淨的天使。基努李維飾演史上最帥的驅魔師,續集講了好久,卻始終沒有任何的進度。真的好想看基努李維再次瀟灑的點菸,比中指呀。你這是為什麼嗎?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真的知道嗎?看佛教是怎樣定義善惡行為的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真的知道嗎?看看佛教是怎樣定義善惡行為的佛教是如何定義善惡行為的呢?首先,在我們日常行事中,善的行為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安樂。比如布施這種善行,既能幫助我們克服自身的貪心和吝嗇,使人格得到淨化,還能招感未來福報。
  • 《地獄神探》人物誌:午夜老爹的背景故事
    2005年的《地獄神探》電影改編自DC的《Hellblazer》系列漫畫(這個系列後來在重啟的52號宇宙中改名為《康斯坦丁》),影片的故事延續了DC漫畫一貫的黑暗風格,裡面的人物往往亦正亦邪,也是個人特別喜歡這個系列的原因之一,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傳奇人物
  • 《地獄神探:康斯坦丁》電影重啟,基努·裡維斯續任男主角
    哈嘍大家好~歡迎關注AE,為您帶來每日國外明星、電影、劇集消息!驚喜!驚喜!驚喜!《地獄神探:康斯坦丁》電影終於正式重新啟動啦!這幾天據外媒的非常可靠的消息報導,目前華納和DC方面正在籌備重啟之前「康斯坦丁」基努·裡維斯和「古一法師」蒂爾達·斯文頓在2005年主演的電影《地獄神探》(也譯為《康斯坦丁》)!
  • 王陽明: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無善無惡是心的本體,有善有惡是意念的發動,知道善惡是人的良心發現,行善去惡就是格物了。嘉靖六年九月,陽明先生赴任廣西前,發露了一個天機。一個人在經歷了一切坎坷和磨難之後,還能有一顆赤子之心,就是真正有福之人。小孩子長大了,發現自己的東西別人拿去了,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爭奪回來,這個就是"有善有惡意之動"的過程。在這個爭奪的過程中,人真正的本心就蒙蔽了,也就有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等到什麼時候,一個人的良心才會發現?
  • 論善惡,無論為善還是為惡,都需要謹慎
    論善惡,無論為善還是為惡,都需要謹慎。在伊甸園中,上帝耶和華創造出來的最初的人,亞當和夏娃是不知道什麼是善惡的。正如初生的嬰孩,也是善惡不分的。正是人們生存在有善惡的環境,才需要善惡之心。對一些人的善,也許就是對另外一些人的惡;昨日之善,也許就成為了今日之惡。《道德經》有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人性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其中初的意思是剛出生的嬰兒,人生命的開端.善的字面意思是指品質好,心質良好.在三字經中:善,就是主張人性的根源點是善的,有善的源端才會有善的行動.善是指人性的光輝點,人心的美好.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對剛出生的嬰兒上說,是無分善惡的.
  •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明朝這個強大的王朝,有無雙的朱元璋,善戰的朱棣,創新的張居正,正氣桀驁的海瑞。他總顯得格格不入:少年有為,大家驚嘆其天賦,但後來科舉屢次不中,他不以此沮喪。為了實現「格物致知」,格了三天竹子,什麼都沒收穫,反而累出病來。在結婚當天找不到人,直到第二天歸來一問才知道去和道士悟道忘歸。當年這個古怪的年輕人生活在高度重視科舉、文官地位頗高的明朝,他卻對兵法產生極大興趣,立志學好兵法。
  • 「善之於惡,相去若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善與惡若是往深一層去觀察,也許是劃分不出距離的。善惡之間,很難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惡果。南懷瑾先生以其個人經驗,為我們做出了解讀,有時以為做了善事,救了別人,後來思量才知道,自己認為的善舉,對其他人來說,反而是更大的傷害。
  • 《康斯坦丁》|被操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康斯坦丁》又名《地獄神探》是改編自同名漫畫,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導演,基努·裡維斯、蕾切爾·薇茲、蒂爾達·斯文頓等出演的驚悚恐怖電影。影片講述了康斯坦丁從小具有辨認惡魔與天使的能力,這種超能力對他造成無盡的困擾,迫使他選擇自殺。但是天堂與地獄都不願接納康斯坦丁,對人類、惡魔甚至天使都失去信心的他從此遊蕩在天堂、地獄和人間。
  • 善人者,人亦善之,可何為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以前覺得善者,就是有顆善良的心,願意幫助別人,可後來才發現善,有真善,也有假善,如何去判定,純粹是看事情對人對己的利益罷了。 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可真正的善,是什麼? 為官者,學生者,何為善?
  • 何為善?何為惡?——古今最精確的詮釋!
    你做的事到底是善還是惡呢?究竟什麼才是善呢?什麼才是惡呢?古今經典中,詮釋的最精確最詳細的莫過於明代袁了凡先生著的《了凡四訓》了。下面我們就好好看看了凡先生如何闡釋善的,明白了什麼是善,自然也就知道什麼是惡了。一,善有真善、假善。
  • 成龍歷險記大結局,聖主和惡魔小龍墜入地獄,真的結束了嗎?
    《成龍歷險記》陪伴我們走過了快樂的童年,這部動畫以好萊塢巨星成龍為原型,在加上劇情的設計完美獲得無數的觀眾對這部動畫讚賞,裡面玄幻無比的劇情讓人心生聯想,八大惡魔,惡魔法師刀龍,功夫高手阿福,黑手幫活寶三人組合阿奮,拉蘇,周發生的搞笑,以及古靈精怪的小玉為動畫加以點綴將這部動畫的精彩展現在我們眼前
  • 好兆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都不如人間有趣
    撒旦更是欲除人類為後快……有一天,他們各自接到了旨令:天堂和地獄一場終極大戰在即,兩人要監督對方在人間的行動,準備迎戰。克魯利被指派,把撒旦之子,一個嬰兒,交給人類的外交官撫養,這個嬰兒未來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