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隨著大雪節氣即將到來,天氣也越來越冷。2020年會是「60年來最冷冬天」嗎?此前,中國氣象局已經指出網傳消息不實,但今年冬天會更冷,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中國氣象局日前表示,今冬我國氣溫變化階段性明顯,前期大部地區氣溫正常到偏高,隆冬時節氣溫會因地區差異而有不同,中東部大部地區可能較常年偏冷。11月22日,湖南順利開啟入冬進程,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區已經入冬。尤其是進入12月,湖南多地下起了純雪,全省人民已經感受到了冷空氣的威力。
今年的冬天到底有多冷?是否真與「拉尼娜」有關?雖然氣象專家表示,這個冬天能不能達到「最冷」,還要等冬天結束才能得出結論,但眼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還真的挺多,比如,有哪些和氣候相關的疾病要特別注意?人們該如何預防?抱緊小被子,一起來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釋疑
為什麼「最冷冬天」傳言頻出?
一個叫「拉尼娜」的「壞妹妹」作怪
這段時間,「拉尼娜」成了最熱的天氣話題。早在「十一」長假期間,較強冷空氣南下我國,氣溫跳水,讓大家對這個冬天無比關心,「最冷冬天」、「最強暴雪」等傳言層出不窮。在這股冷空氣的影響下,今年我省入秋時間提前了整整10天,而且降溫快,雨水多,也讓不少人對以上傳言多信了幾分。
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幕後黑手是一個名叫「拉尼娜」的「壞妹妹」。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的音譯,原意是「小女孩」。拉尼娜指的是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範圍、長時間的海水偏冷,症狀和厄而尼諾現象相反,但後果和厄而尼諾類似:會引起全球氣候異常。可以說,拉尼娜是不折不扣的「壞妹妹」。
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所以,拉尼娜的出現,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比如,2016/2017年冬季,湖南就有點冷。省氣象局解釋,2016年8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維持「拉尼娜」狀態,當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秋季西伯利亞邊緣海冰較常年同期偏少,以上因素均有利於冬季西伯利亞高壓偏強,導致影響我省的冷空氣較常年偏強,氣溫偏低。
拉尼娜年意味著寒冬?
不一定,冬季氣溫高低受眾多因素影響
根據統計,2000年以來發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從5次拉尼娜事件的狀況而言,冬季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華北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2℃。
但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其實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今年我省入秋早是由階段性的大尺度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的,和拉尼娜沒有必然聯繫。」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表示,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氣溫都偏低,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專家艾婉秀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影響我國冬季氣溫高低的因素是複雜的,有來自高緯極區冷空氣的強弱及冷空氣南下路徑的影響,也有來自於低緯度熱帶地區暖溼氣流強弱的影響;既要考慮北極海冰的融化、歐亞積雪多少的影響,也要分析熱帶海洋異常的影響,還要疊加氣候變暖背景的影響等等。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曾指出,拉尼娜現象加劇了極端天氣,影響了水循環,通常會對全球氣溫產生降溫作用,但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滯留的熱量足以抵消這種影響,現在的拉尼娜年份甚至將出現比以往強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更暖。
12月7日,大雪節氣將至。天氣變冷,湖南的冬意愈濃。記者 王珏 何佳潔 攝
今年冬天究竟有多冷?
今冬冷空氣勢力偏強,但不會出現極寒現象
當然,不管怎麼說,拉尼娜已是既成事實。而且,從目前的海溫情況來看,今冬拉尼娜可能會超過2017-2018年,是2011年冬季以來最強的一次拉尼娜。那麼,這個冬天會不會更冷?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在此形勢下,今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低的分布,降水總體上北多南少,氣溫變化階段性明顯。
其中,冬季前期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高的分布,隆冬季節(明年1月份前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會較常年同期偏低,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
長沙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氣象臺副臺長丁玄表示,根據預測,今年冬季總體來說氣溫會偏低,冷空氣活動頻繁,明年1月下半月至2月上旬有階段性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發生,但基本不會出現2008年的雨雪冰凍極寒現象。
消費
發熱圍巾、插電保暖襪、插電暖腿墊走紅
與往年不同,今年冬天的禦寒「黑科技」也似乎更多一些。
早在11月份,長沙理工大學的周苑就在淘寶平臺上選購了一款牛油果外形的暖手寶,售價89元/個,既可為手機充電,也能暖手,這成了周苑的貼身物品。「外觀小巧可愛,還能發熱暖手,又能作為香薰使用,我和同學們都看上了,果斷入手。」
「這款發熱圍巾折後價只需229元,5秒就可速熱,採用智能恆溫系統控制,還可以遠紅外線熱敷,是頸椎患者冬天的福利。而且帶上USB接頭的矽膠帽扣,還可以直接用水衝洗,很方便。」美的個人護理旗艦店的客服表示,新品「發熱圍巾」銷量特別好,一個月就賣出了近3000條。
「真的很好,特別適合上班族!」 喔品居旗艦店的工作人員在直播中推薦了一款插電暖腿墊,剛開播沒多久就有50多人下單。「暖腿墊插電後,打開開關就能發熱取暖,可以摺疊成多種形式。若是45°傾倒便會自動斷電。」記者看見,這款暖腿墊外觀印著貓咪卡通圖像,售價為168元/個,月銷量超過了1000件。
有暖手的、暖腿的,自然也有暖腳的神器。「全腳掌加熱,三檔可以控溫,藍色是中溫,加熱時長為7-8小時,可保持55度的恆溫。」在智能恆溫服飾工廠店,商家向記者介紹起他們的新型插電保暖襪,「折後僅需168元,不會觸電,還可以水洗。」
隨著「雙十二」臨近,禦寒用品成為熱點,冬日消費的重點是「暖」。記者 王珏 何佳潔 攝
暖氣片走進長沙家庭,明裝採暖設備銷量環比增長80%
「南方烤火,北方用暖氣。」每到冬日,南北方的取暖差異,總要被再次提起。
以往冬季,南方地區只有極少數家庭購置安裝取暖設備,人們也習慣於「烤火」過冬。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被認為是奢侈品的家用取暖設備,正為更多南方普通家庭所接受。
來自蘇寧易購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周,整體採暖銷售環比增長約50%,其中明裝採暖增長比例更是達到了80%。
在蘇寧五一廣場雲店二層,原本集中展示電風扇的區域換上了一體機油汀、暖腳器、暖風機等各式各樣的取暖設備。「現在1500w的移動地暖活動價599元,有效取暖面積為15平方米。」艾美特導購員介紹,該商品使用石墨烯材料製成,共有5款發熱功率可供顧客選擇,售價從599元-2499元不等。
「這款13片鋁合金材質的移動電暖油汀,現在活動價1599元,5分鐘即可發熱,可覆蓋25個平方米。一個月能賣出50臺左右,現在只剩4臺了。」通程電器伍家嶺旗艦店店員吳女士說,賣得最好的就屬油汀與暖氣片,這款油汀帶WiFi功效,手機可遠程控制,回家前便可把暖氣打開,關掉後熱度還能維持半小時,最高溫度達到35℃。
暖氣片走紅,不少商家也開始搶先布局。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與暖氣片相關的企業2010-2012年均註冊量達1041家。2017年新註冊量達10年來最高,達2046家,同比增長22%。2019年新註冊企業共計1849家。
「長江中下遊區域目前住宅採暖比例不足5%,需求潛力巨大,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分戶式家用採暖設備將是一個每年100億元以上的大市場。由於南方還沒有分戶式採暖的設計安裝規範,目前這一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業內人士指出。
選購取暖電器注意這些
業內人士建議,選購取暖器,應挑選那些經過國家認證後(即具有3C標誌)的產品。選擇電取暖器的功率時也應與家庭的電線、電能表、插座等相匹配,如5A電能表,電取暖器功率不得超過1000W,3A電能表用電功率不得超過600W。
同時,取暖器的各檔控制開關應靈活、可靠,定時器應定時完好,接通電源後,指示燈是否亮,還要聽一聽風扇電機的噪聲大不大,轉動體部分是否有異常響聲。
提醒:冬日取暖安全別忘記
小太陽:
小太陽在運作時的溫度非常高,因此必須保持距離,離得太近可能灼傷皮膚。插頭、電線、衣物、被褥等易燃易爆物品也不可靠近小太陽,以免受高溫影響引發火災等危險。另外,不要在浴室裡使用小太陽。
電熱毯:
使用電熱毯取暖,可在睡前打開電源預熱,待溫度升高後應及時關閉,切勿整晚使用,以防棉布因高溫而碳化起火。此外,不可將電熱毯摺疊收納或使用,以防電線折斷或散熱不良,燒壞絕緣層而引起火災。
暖寶寶:
購買暖寶寶時,應注意生產日期、執行標準、有效期限等信息是否齊備。使用往年囤貨時,需確認是否在有效期內。暖寶寶不可直接接觸皮膚,以防「低溫燙傷」。此外,不要在取暖器前及電熱毯上使用暖寶寶。
暖手寶:
購買暖手寶時,可輕輕地捏一下電熱水袋,如果裡面是弧形線圈裝置,那就是較安全的電熱絲式熱水袋;如果是兩截圓柱體,那就是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電極式熱水袋,購買時一定要謹慎。此外,使用暖手寶時不可用銳器刺壓或強力摔打,以免破裂、漏液造成傷害;充電後小心拿取以免燙傷。
健康
寒冷天氣易誘發這些疾病
氣候變化可以對人類健康帶來重要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寒冷天氣可能誘發哪些常見的疾病,人們卻缺乏應有的科學常識。寒冷天氣針對不同人群面臨的疾病風險也不盡相同。長沙市中心醫院副主任藥師高利臣從不同的年齡段進行了分析。
兒童的疾病風險
在寒冷天氣,兒童最容易出現凍傷,尤其耳、手及腳血液循環差的部位。
其次就是寒冷天氣可以誘發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如流感的暴發流行,繼而出現咳嗽和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再次就是寒冷天氣會誘發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由於兒童對飲食不會太注意,過於寒冷食物會引發消化不良和頑固性呃逆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生。
最後,寒冷天氣也會誘發兒童皮膚疾病發生,如乾燥症等。
青年的疾病風險
很多青年人喜歡登山、野炊及出遊等戶外運動。但是以往,曾經發生過戶外運動愛好者遇險的事情,造成悲劇。冬季天氣寒冷,戶外運動會引起失溫症,嚴重失溫會導致死亡。
其次,寒冷作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極有可能誘發高血壓患病。寒冷天氣使血管收縮,血流受阻,引起血壓上升。
再次,寒冷天氣易誘發青年人骨科疾病。寒冷空氣很容易傷到關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氣刺激關節,可以減緩骨科疾病的症狀。
12月4日,湖南烈士公園,不少老人在戶外運動健身。醫生提醒,冬季鍛鍊應避免身體受傷,要多加注意。記者 王珏 何佳潔 攝
老年人的疾病風險
寒冷天氣對老年人的身體影響最大,可誘發的疾病也最多。首先寒冷天氣容易誘發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阻肺和肺炎等。
其次寒冷天氣易誘發老年人消化系統疾病,生冷食物會加重老年人消化不良和胃潰瘍疾病病情。再次,寒冷天氣會誘發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冬季溫差大,老年人血管易收縮和痙攣,造成血液黏稠,誘發冠心病。有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尤其要注意,寒冷天氣可能誘發腦中風的發生。
最後,由於老年人免疫力差,寒冷天氣也可能誘發腎絞痛、膽絞痛、偏頭痛、潰瘍病、慢性腎炎、病毒性肝炎及青光眼等疾病。
疾病防護,這些特殊人群需要注意
隨著冬季的來臨,多種疾病也隨之而來,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冬季成為各種疾病的多發季。長沙市中心醫院主治醫師符星提醒:如果機體不能適應這一變化,抵抗力下降,一些「老毛病」特別容易復發,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心腦血管疾病
「寒流」襲來時,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交感神經興奮,全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發生腦出血。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在供暖的房間內,出門前應先在門口打開門適應,避免直接出門時,冷空氣刺激血管,造成心腦血管意外。
2.生活要規律,尤其是有晨練習慣的人,應以上午10點以後或者下午為宜。早上6—10點是人體血壓較高的一個時段,出門過早,受到寒冷刺激,較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3.注意控制血壓,經常測血壓,調整用藥量,避免血壓反覆波動。一旦出現胸悶、氣急、咳嗽、頭痛、頭暈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4.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於興奮或因生悶氣致血壓波動,誘發疾病。
呼吸道疾病
病毒、細菌引起呼吸道疾病往往和環境和氣候都有很大的關係,冬季氣溫降低很容易致使呼吸道疾病發作。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多進行呼吸方面的訓練。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以試著將嘴唇縮小一點,再進行緩慢的呼吸,這樣可以儘快地緩解因活動而導致的呼吸困難。
2.飲食方面要少食豬肉、鴨肉、雞肉、羊肉、鱉等葷腥厚味食物。忌食或少食柿子、醋等酸澀性的食品。忌食或少食冰鎮的冷飲、冷食、黃瓜、西瓜、鱘鯉魚等辛溫、助熱生火食品。
3.房間多通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時更換衣物、鞋子等,防止將外界的細菌和病毒帶入家裡,家裡的房間要隨時注意通風。
4.勤增減衣物。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變冷,根據氣溫勤增減衣物,是預防呼吸道疾病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多飲水。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多飲水可促進呼吸道黏膜分泌,保護呼吸道,對人體大有益處。喝水是預防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措施,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6.藥物預防。如果是身體比較弱,或者是一些高危人群,這時就應該要考慮到藥物預防。比如說可以進行接種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比如說流感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以及麻疹、百日咳、流腦、水痘疫苗等。
消化道疾病
冬天裡早晚溫差較大,而且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驟然變冷,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降低,容易導致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和原有潰瘍病的復發。
此外,冬天吃火鍋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尤其是飲酒都會引起胃腸黏膜損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因此有消化道疾病的病人在天氣變得寒冷時尤其應注意起居飲食的規律,工作適度,精神放鬆。飲食忌生、冷、粗、硬和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濃茶、濃咖啡、生薑、大蒜,忌食過甜、黏性較大且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勿過飢、過飽。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規律。
冬季要注意保健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師向玲玲提醒,堅持冬天鍛鍊的人患感冒、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機率會大大減小。
不過,冬天運動不宜強度過大,進行戶外鍛鍊,早晚影響並不大;但對於心功能不佳的人群來說,進行戶外運動的最佳時間在13:00-15:00之間。為避免身體受傷,運動時務必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天冷時鍛鍊不要張大嘴巴呼吸,而應主要用鼻子呼吸。此外,有些人為了避免用嘴呼吸,會選擇戴口罩進行鍛鍊。多數口罩不透氣,會導致吸入過多的二氧化碳,使人產生憋氣、胸悶、心跳加快等不適感。因此一定不要戴口罩跑步。
冬季戶外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比如慢跑、拍打全身肌肉、搓臉、拉筋、拍掌等。熱身活動時間建議延長至平時的兩倍。
鍛鍊過程中容易出汗,不少人穿的衣服比較少,在低溫環境中容易受涼、感冒。專家強調,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注意保暖是重中之重。對於持續性運動,比如長跑等,不急於脫衣服。
冬季氣候乾燥,空氣中的溼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鼻子出血等症狀,所以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
此外,切忌在飯後或空腹狀態下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避免因體溫過低而導致意外。
最近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
不再按時序展現
如果你不和我們互動
以後可能就
再也收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所以如果不想錯過內容
以及星標公眾號
經常來看看我們又更新了什麼
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
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
記者 李成輝 卜嵐 李琪 實習生 蔣沐晨 龍飛鵬
通訊員 張婷婷 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