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最和諧——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
案例摘要垃圾焚化廠是典型的鄰避設施,容易引發民眾抗爭。臺灣八裡垃圾焚化廠的規劃建設曾經遭到附近裡民的強烈抵制,但建成後的八裡垃圾焚化廠改變了民眾的厭噁心理,成為臺灣地區化解鄰避問題的經典樣本。八裡垃圾焚化廠在外觀設計、運營管理、設備配套、降汙減噪、信息公開、民眾監督、裡民回饋和回饋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有益做法,現已成為八裡坌的地標性建築。更為令人欣喜的是,在當地村民和焚燒廠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幾乎絕跡的野百合又重新在八裡盛放。本案例可使用在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前沿等課程的教學中。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編寫的《能辦婚宴的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廠》。
-
這也許算是全世界最和諧的垃圾焚燒廠了——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
坐落於海邊的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是臺灣當局90年代初規劃建設的24個焚燒廠之一,目前由達和公司(威立雅和臺泥的合資公司)負責運營。廠區外觀是水晶玻璃幕牆構成的幾何造型,現代感十足,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團隊之手。
-
他山之石/臺灣八裡垃圾焚燒廠從鄰避到鄰近的故事
民眾的抗議和排斥使無數垃圾焚燒項目落地難,推進難,似乎垃圾焚燒選址問題無從解決。那麼,世界之大,難道所有的垃圾焚燒項目都建在無人區嗎?這種「建垃圾焚燒廠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旁邊」的思想是只有我國民眾才有的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找了世界上最和諧的垃圾焚燒廠之一的八裡垃圾焚燒廠。 該廠位於與我們一衣帶水的臺灣地區,且坐落在新北市碧波蕩漾的大海邊↓
-
從焚燒廠看垃圾分類及環境教育(一)|綠資酷·原創專欄
享譽國際的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打造,90年代末期即大膽採用全玻璃帷幕外觀,兼具美感、採光、綠建築規格的八裡垃圾焚燒廠外觀。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八裡垃圾焚燒廠自建設案推動之初,即受到當地居民高度重視與監督,自2000年試營運後,期間不乏居民們因為環保相關問題所提出的多次抗議行動,造成政府與地方的關係緊張。
-
新北市稽查八裡廢油清運廠 追查廢食用油流向
新北市政府上午稽查八裡的廢油清運廠。記者林昭彰/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新北市蘆洲警分局八裡分駐所13日通報在八裡區長道坑發現食用廢油清運廠設置油槽,市政府聯合稽查小組今天上午前往檢查,發現這家尤加利環保公司合法登記在三重區,但違規設廠在八裡區的農業用地,且有汙染環境的事實。
-
臺灣: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走了多遠?
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現在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到2016年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 臺灣走了多遠?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現在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
-
看臺灣垃圾分類,如何從「酒幹倘賣無」到「零廢棄」
垃圾焚燒廠選址時,民眾來抗議;垃圾焚燒廠動工時,民眾來抗議;垃圾焚燒廠建好了,民眾還是抗議。「建一座焚化廠,要經歷這三大抗爭。每一個階段,政府都需要安撫民眾。」政府繼續宣導,逮盡所有的宣傳機會,公布一切數據,關於徵收、補償以及焚燒廠的危害等。民眾還是不妥協,補償也不領取。後來,實行「五權分立」政治制度的臺灣政府將事件提請法院處理。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後,焚燒廠終於能動工了。但民眾還是來阻擾。
-
聚焦臺灣環保之路:垃圾焚化廠如何走近市民
圖為新北市八裡垃圾焚化廠,圖中建築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資料圖片 臺灣有24座大型現代化垃圾焚化廠,「焚化廠修建時,沒有一座不被抗爭」。但20年後臺灣對焚化廠不再談之色變,相反,到焚化廠遊泳、健身乃至喝咖啡,都不是新聞 以高標準,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地區垃圾量日益增加,原有的掩埋處理方式顯現種種問題——塑料難以降解,垃圾掩埋場發出惡臭,且有火災隱患。1984年,臺北內湖垃圾掩埋場發生大火,由此促成臺灣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垃圾焚化廠——內湖垃圾焚化廠的興建。
-
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不僅是垃圾焚燒廠,化工領域的PX項目也一樣,幾乎是所到之處,群起而反對。「鄰避困境」就是這樣,周遭居民反對越強烈,這個「困境」就越深。由此導致的「鄰避效應」,讓政府左右為難。「我反對」的「鄰避行動」,臺灣在二十年前就經歷過了。
-
從焚燒廠看垃圾分類及環境教育(二)|綠資酷·原創專欄
美國WTE設備分布的狀態華爾街日報於2016年曾以專文讚譽臺灣的垃圾處理卓越表現,[18]但60%以上的垃圾回收率,仍舊不能單純倚賴垃圾焚燒解決廢棄物,偏鄉離島的經濟效率不足以支撐建廠,現有焚燒廠的廢渣需要妥善存放
-
【組圖】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這裡不僅標出了「北投焚化爐景觀臺」,而且還標註了「摘星樓旋轉觀景餐廳」。
-
臺灣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
社會回饋:臺灣很受重視廣州剛剛起步 2009年廣州番禺垃圾焚燒事件,因最初焚燒廠選址在會江,引起華南板塊居民強烈反彈。通過對臺灣的走訪,記者發現當地徵地建焚燒廠的社會回饋制度,很被考察團官員受落。
-
工廠排汙影響水質 臺灣新北市八裏海域河道染紅
原標題:工廠排汙影響水質 臺灣新北市八裏海域河道染紅 圖片來源:TVBS視頻截圖 中新網9月16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臺灣新北市八裡風帆碼頭附近,因為工廠排放汙水影響水質,導致河道被染紅,像是陰陽海一樣,今天(16日)
-
臺灣最大水泥公司轉型之路:希望十年內環保業務佔營收的三成
臺泥另一個標杆性的廠區是位於臺灣新北市八裡區、同樣面朝大海背靠青山的八裡垃圾焚燒廠。八裡垃圾焚燒廠運營的十多年間,不只實現了和周邊居民、環境和諧相處,還為臺泥帶來的豐厚的利潤和業界的口碑。在不斷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臺泥也定下了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臺泥新晉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臺泥將從傳統水泥生產商,逐步轉型為一家環保服務公司,希望未來十年內臺泥三成的業務來自綠色環保領域。
-
【圖】走近臺灣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煙囪上喝咖啡、看風景……
北極星固廢網訊:臺北市環保局興建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廠區面積為106000平方米。地址位於臺北市洲美街271號,是臺北市第三座垃圾發電廠,於1998年完工投產,24小時作業可以處理垃圾1800噸。由於擁有現代化的焚燒設備,北投垃圾發電廠沒有垃圾山,也沒有刺鼻的臭味,其中120公尺高的彩虹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摘星樓,是臺北市的一大觀景點。
-
臺灣把垃圾焚燒廠變社區公園
不僅是垃圾焚燒廠,化工領域的PX項目也一樣,幾乎是所到之處,群起而反對。「鄰避困境」就是這樣,周遭居民反對越強烈,這個「困境」就越深。由此導致的「鄰避效應」,讓政府左右為難。「我反對」的「鄰避行動」,臺灣在二十年前就經歷過了。
-
臺灣建立焚燒體系 不再讓白色垃圾汙染環境
中國廢舊物資網: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不過在中國,由於擔心垃圾焚燒會汙染空氣以及危害居民的健康而受到部分居民的抵制,垃圾焚燒的發展依然十分緩慢。而與我們一水之隔的臺灣,垃圾焚燒佔到處理垃圾的80%左右,他們對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中國產生的垃圾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達到2.5億噸以上。
-
臺北垃圾焚燒廠在煙囪上建餐廳 稱適合觀夜景
資料圖 謝曉丹率「取經團」考察調研臺灣垃圾處理經驗做法 新快報記者 李佳文 垃圾焚燒廠上建旋轉餐廳,還號稱是該城市觀賞夜景的最佳位置,你相信嗎?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的「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考察調研,一同前往的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為了補償受焚燒廠影響的居民,採取了增加建設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最矚目的一項是每燒1噸垃圾就提取200元新臺幣回饋當地居民,用於居民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