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 臺灣走了多遠?

2020-12-2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現在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

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臺灣前環保署副署長陳龍吉認為「這是臺灣垃圾焚燒廠建設史上最大的抗爭事件」。

臺灣的24座垃圾焚燒廠分為公有公營、公有民營與民有民營三類。除臺北市北投、內湖、木柵垃圾焚燒廠、與高雄中南區資源回收廠為五家公有公營的垃圾焚燒廠外,其餘19家都是民營垃圾焚燒廠(回憶上一篇提到的中國大陸被國企壟斷的情景)。

臺灣早期的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垃圾成長速度與經濟同步。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可用的垃圾填埋場越來越少。20世紀90年代初,環保署推行資源回收計劃,垃圾量顯著下滑,因此24座焚燒廠已足夠使用。這些焚燒廠分布在臺灣北中南地區,從以焚燒垃圾為主的垃圾處理廠變為以發電為主的汽電共生廠。

並不是所有垃圾都可以放進焚化爐焚燒。臺灣的《廢棄物清理法》規定,有害事業廢棄物、不可燃廢棄物、不適燃廢棄物、與分選收集後的資源垃圾,都不能放進焚化爐燃燒。

在臺灣,垃圾車進廠、通過地磅稱總重時,會經過一臺輻射增減偵檢儀來檢測垃圾中所含的輻射量,之後再到傾斜區將垃圾傾卸於貯坑內。但由於並不是每一輛垃圾車都經過傾倒檢查,有時也會有一些不得進入焚燒的廢棄物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比如廢棄的指甲刀、沒有分類完全的廚餘等。

垃圾進場之所以要接受嚴格的檢測與管控,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到發電效率,更涉及到二惡英排放的問題。如果垃圾分類做得不好,焚燒廠的進料會有汞、鎘等重金屬物質,這就成為飛灰、底渣裡的重金屬來源。此外,進料中所含的聚氯乙烯(PVC)以及廚餘中含有所含的鹽分,鹽中的氯元素會與其他有機物在焚化爐中生成增加二惡英生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到2016年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
  • 臺灣: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走了多遠?
    從1991年到2008年,臺灣規劃了3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現在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
  • 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進入21世紀後,郝龍斌出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任職期間提出了「一縣市一垃圾焚化廠」的政策,是在原建設的基礎上,想繼續興建一批焚化廠,累計達到36座。不過,反對的社團依然有民間的制衡力量,政府方面也懂得讓步與妥協,從而減少了新建焚化廠的數量。最終,全臺灣累計只興建了26座。有意思的是,其中有2座因為地方反對,加上沒有多少垃圾可焚燒,建成後就一直沒有運轉。
  • 臺灣把垃圾焚燒廠變社區公園
    不僅是垃圾焚燒廠,化工領域的PX項目也一樣,幾乎是所到之處,群起而反對。「鄰避困境」就是這樣,周遭居民反對越強烈,這個「困境」就越深。由此導致的「鄰避效應」,讓政府左右為難。「我反對」的「鄰避行動」,臺灣在二十年前就經歷過了。
  • 【組圖】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的臺灣模式
    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這裡不僅標出了「北投焚化爐景觀臺」,而且還標註了「摘星樓旋轉觀景餐廳」。
  • 他山之石/臺灣八裡垃圾焚燒廠從鄰避到鄰近的故事
    民眾的抗議和排斥使無數垃圾焚燒項目落地難,推進難,似乎垃圾焚燒選址問題無從解決。那麼,世界之大,難道所有的垃圾焚燒項目都建在無人區嗎?這種「建垃圾焚燒廠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旁邊」的思想是只有我國民眾才有的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找了世界上最和諧的垃圾焚燒廠之一的八裡垃圾焚燒廠。 該廠位於與我們一衣帶水的臺灣地區,且坐落在新北市碧波蕩漾的大海邊↓
  • 這也許算是全世界最和諧的垃圾焚燒廠了——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
    然而,這種「鄰避效應」卻為中國的垃圾處理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百姓的抗議和排斥屢屢造成項目的落地難,推進難。那麼既然是人之常情,其他國家和地區又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水之隔的臺灣,那裡有一個垃圾焚燒廠,它的故事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 全世界最和諧——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
    以下來自微信「固廢家園」關於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的介紹,特摘錄如下:全世界最和諧——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建垃圾焚燒廠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旁邊」這是垃圾焚燒廠選址時最經常聽到民眾抱怨的一句話,從百姓的角度看也可算是人之常情。
  • 綠色發展環保行|臺灣把垃圾焚燒發電廠變社區公園
    進入21世紀後,郝龍斌出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任職期間提出了「一縣市一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政策,是在原建設的基礎上,想繼續興建一批焚燒發電廠,累計達到36座。不過,反對的社團依然有民間的制衡力量,政府方面也懂得讓步與妥協,從而減少了新建焚燒發電廠的數量。最終,全臺灣累計只興建了26座。有意思的是,其中有2座因為地方反對,加上沒有多少垃圾可焚燒,建成後就一直沒有運轉。
  • 走近臺灣新北市八裡垃圾焚燒廠
    「建垃圾焚燒廠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旁邊」這是垃圾焚燒廠選址時最經常聽到民眾抱怨的一句話,從百姓的角度看也可算是人之常情。今天,家園和大家一起把目光聚焦到一水之隔的臺灣,那裡有一個垃圾焚燒廠,它的故事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 臺北在垃圾焚燒廠煙囪上建旋轉餐廳(圖)
    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的「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考察調研,一同前往的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為了補償受焚燒廠影響的居民,採取了增加建設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最矚目的一項是每燒1噸垃圾就提取200元新臺幣回饋當地居民,用於居民旅遊等。
  • 臺北垃圾焚燒廠在煙囪上建餐廳 稱適合觀夜景
    資料圖  謝曉丹率「取經團」考察調研臺灣垃圾處理經驗做法  新快報記者 李佳文  垃圾焚燒廠上建旋轉餐廳,還號稱是該城市觀賞夜景的最佳位置,你相信嗎?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的「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考察調研,一同前往的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為了補償受焚燒廠影響的居民,採取了增加建設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最矚目的一項是每燒1噸垃圾就提取200元新臺幣回饋當地居民,用於居民旅遊等。
  • 新加坡濱海灣超級樹公園中的垃圾焚燒廠
    去年的早些時候,杭州因為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問題,曾經爆發很激烈的衝突。
  • 臺灣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
    社會回饋:臺灣很受重視廣州剛剛起步  2009年廣州番禺垃圾焚燒事件,因最初焚燒廠選址在會江,引起華南板塊居民強烈反彈。通過對臺灣的走訪,記者發現當地徵地建焚燒廠的社會回饋制度,很被考察團官員受落。
  • 從垃圾車到回收廠,從娃娃到老人 臺灣垃圾分類的揭秘之旅
    而在臺灣地區,早已邁過了磨合期城市和社區,有多少成熟的經驗值得這邊借鑑?在當地生活,也會被問到「你是什麼垃圾」這樣的問題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公益時報》記者同中南民族大學和西北師範大學的5名「創意環保官」踏上了臺灣之旅。
  • 臺灣建立焚燒體系 不再讓白色垃圾汙染環境
    中國廢舊物資網: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不過在中國,由於擔心垃圾焚燒會汙染空氣以及危害居民的健康而受到部分居民的抵制,垃圾焚燒的發展依然十分緩慢。而與我們一水之隔的臺灣,垃圾焚燒佔到處理垃圾的80%左右,他們對垃圾焚燒的處理經驗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中國產生的垃圾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達到2.5億噸以上。
  • 廣州市副市長帶隊考察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
    在應對鄰避效應上,該廠建立了一系列的回饋機制,其中包括建設回饋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做法,目前焚燒每噸垃圾就要提取200元新臺幣作為補償金,同時還在周邊建設了洲美公園,在煙囪上建設景觀臺、旋轉餐廳,此外周邊民眾子女可免學費上幼兒園。
  • 跟隨臺北垃圾,走一趟環保之旅——透視臺灣垃圾處理之一【3】
    原標題:跟隨臺北垃圾,走一趟環保之旅——透視臺灣垃圾處理之一  第三站:全面實現垃圾焚化  最後,這些不可回收、真正需要處理的垃圾也不是填埋了事。在臺灣,總共有24座大型現代化垃圾焚化廠,臺北有3座。臺北的垃圾處理經歷了露天堆放、衛生掩埋,到如今全面實現焚化處理。
  • 【圖】走近臺灣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煙囪上喝咖啡、看風景……
    北極星固廢網訊:臺北市環保局興建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廠區面積為106000平方米。地址位於臺北市洲美街271號,是臺北市第三座垃圾發電廠,於1998年完工投產,24小時作業可以處理垃圾1800噸。由於擁有現代化的焚燒設備,北投垃圾發電廠沒有垃圾山,也沒有刺鼻的臭味,其中120公尺高的彩虹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摘星樓,是臺北市的一大觀景點。
  • 北京四大垃圾焚燒廠 一個也沒有投用
    -關於垃圾處理  >>報告內容  應付出超常努力建焚燒廠  「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比例很低,按照目前的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填埋場在四五年內即將填滿。」調研組提出目前的「垃圾處理方式不盡合理」。  本市的垃圾焚燒廠難道不夠用?